湖北省雨量站分布图
湖北省暴雨等值线图修编说明

.湖北省暴雨等值线图修编说明————————————————————————————————作者:————————————————————————————————日期:目录一、《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修编工作说明二、湖北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点雨量分布图图1.《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选用雨量站分布图图2.湖北省年最大10分钟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图3.湖北省年最大60分钟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图4.湖北省年最大6小时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图5.湖北省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图6.湖北省年最大3天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图7.湖北省年最大10分钟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图8.湖北省年最大60分钟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图9.湖北省年最大6小时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图10.湖北省年最大24小时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图11.湖北省年最大3天暴雨及cv等值线图图12.湖北省年最大10分钟点雨量R值分布图图13.湖北省年最大60分钟点雨量R值分布图图14.湖北省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R值分布图图15.湖北省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R值分布图图16.湖北省年最大3天点雨量R值分布图图17.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10分钟点雨量分布图图18.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0分钟点雨量分布图图19.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小时点雨量分布图图20.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24小时点雨量分布图图21.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3天点雨量分布图三、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分析计算成果表表1.《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选用雨量站属性表表2.湖北省各站年最大10分钟点雨量统计参数表表3.湖北省各站年最大60分钟点雨量统计参数表表4.湖北省各站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统计参数表表5.湖北省各站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统计参数表表6.湖北省各站年最大3天点雨量统计参数表表7.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10分钟点雨量记录表表8.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0分钟点雨量记录表表9.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小时点雨量记录表表10.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24小时点雨量记录表表11.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3天点雨量记录表《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修编工作说明1、概述湖北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的修编工作,是根据水利部原水文司“文环[1997]61号”文“关于开展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修编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行的。
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表

湖北省基础水文数据库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二OO九年四月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参加人员:1、项目基本情况和现状1.1项目概况基础水文信息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信息和战略资源,是水文事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环境、交通、生态等领域的主体信息产品,是一切水事活动决策的依据。
基础水文数据是水文数据中种类最多、质量最高、数据量最大、且代代相传的数据,是对地球水圈的最真实最完整记载,基础水文数据是人们改造地球水圈及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
基础水文数据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及其辅助项目)、水位、流量(水量)、泥沙、水温、冰凌、潮汐等水文要素的调查、实测、摘录数据和日、旬、月、年统计特征值,以及与这些数据获取和使用紧密相关的水流衔接、测站分布、测站属性、断面信息、率定信息、方法信息、数据说明和数据可靠性信息,根据基础水文数据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的水文分析计算,将其与水利工程数据相结合,可实现水力学计算和水利计算。
因此,基础水文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维护是重要的水文基础业务。
我省水文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水文数据资料,如何将这些基础水文信息管好、用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摆在我们水文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围绕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水利厅党组对水文及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力争进入“全国先进、中部一流”的地位。
为此,省水文局党委提出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水文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加大了工作力度,在水、雨、墒、旱情信息采集、水资源水质自动监测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实现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
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和监管机制未理顺等多种原因,水文监测最终生成的基础水文数据目前还仅仅是以电子年鉴方式或纸介质方式存储,没有建立基础水文数据库,现有的纸质服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提升我省水文行业信息的处理、存储、管理和运用能力,全面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水文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实时水雨情查询系统

BEIK实时水雨情查询系统北科博研陈国旭张学东产品概述: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等水利事业国家投入日益加大,新的标准和新的技术不断涌现。
水情查询系统,作为水利部门专业的查询工具,无论在功能性,还是时效性,以及在具体展示方面都产生了更高的水准。
BEIK实时水雨情查询与系统,应运而生。
beik实时水雨情查询系统集水雨情信息的查询、统计析功能与一体,可以为水雨情防御和应急部门提供实时水雨情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空间分析手段,为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及相关地区雨情、水情信息等各种防汛抗旱基础资料,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系统特点:1、多样化的查询方式用户可根据行政单位、管理单位、流域及测站编码名称等条件进行查询;水雨情数据信息统计分析全面,涵盖了所有水文常用到的统计指标;2、数据实时更新统计,时效性强;3、支持数据报表的导出、打印功能;4、更新、更全的GIS地图监视,预置了更加专业化的GIS产品。
5、操作维护简单易用:完全b/s结构,用户用浏览器访问系统,无需安装客户端,方便远程访问;界面简洁友好,使用简单,便于培训,易于实施。
6、技术超前性能领先:设计在技术上超前的,在工作上实用的信息化系统,多种GIS版本的支持,多重优化,产品美观、渲染快捷。
系统功能:1.1系统功能1.1.1GIS地图监视1.1.1.1地图快速操作功能地图快速操作功能包括全图显示、地图缩放、平移、定位、地图测量。
1.1.1.2动态监视在地图某些测站点上显示文本信息框。
文本信息框中显示该测站的实时水位、流量、警戒水位、保证水位等信息。
测站监视功能结合GIS地图,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简洁的信息查看方式。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关注的站点。
1.1.1.3雨情监视1、时段雨量通过选定某一起始时间作为降雨开始计算的时间节点,自动生成定制的指定时段的雨量点标注分布图、等值面图。
2、日旬月雨量日雨量为每天日雨量分布图,包括各雨量等级内雨量站数、笼罩面积。
湖北省矢量地图PPT模板

黄石市
阳新县
大冶市
黄石港区
铁山区
十堰市地图
MAP OF THE SHIYAN
十堰市是湖北省下辖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临“三国”名城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岭,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现在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
武汉市
江岸区
新洲区
东西湖区
蔡甸区
汉南区
江夏区
洪山区
黄石市地图
MAP OF THE HUANGSHI
黄石,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黄石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也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2017年6月,黄石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孝感市
云梦县
大悟县
孝昌县
安陆市
应城市
汉川市
孝南区
荆州市地图
MAP OF THE JINGZHOU
荆州,古时又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690万(2017年),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华中农高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2017年6月,荆州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湖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_李帅

湖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李帅,汤振权,匡亚红(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的变化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湖北地区1957~2006年的气象资料,选取16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具体分析了近50年该地区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量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全年及春、秋、冬各季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这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以及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温度;降水;时空分布;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4-01652-04On the Changing Trend of T e mperature and Preci p itati on in H ubei Provi nce in R ecent 50Years L I Shuai et al (Co llege o f Civil and Hydropo w er Eng i neeri ng ,Three Gorges U ni versity ,Y ichang ,Hubei 443002)Abstract Tempera t ure and prec i pitation changes have a very si gnifi cant m i pact on c lm i a t e so that the st udy of t empera t ure and prec i pitation changes is signifi cant for promoti ng t he agricultural producti on ,w ater resources pl anni ng and scheduli ng .Th i s study am i ed t o ana l yze t he cor -rel a ti on bet w een te mperature and precipit a ti on i n recent 50years by usi ng t he m eteorol og i cal data ofHubei Prov i nce duri ng 1957-2006i n 16representati ve sites .The res u l ts showed t ha t a quite obvious relevance was de monstrated bet ween t he tota l prec i pitation and te mperature i n su mmer ,but i n spri ng or t he whole year ,autu mn andw i nt er ,the rel evance of t he la w o f t he perfor mance was not obvi ous ,which prov i ded a gu i dance t o t he l ocal agr i cultural production as we ll as f ull and rationa l utiliz a tion o f t he l ocal clm i ati c resources .K ey words T e mpera t ure ;P recipit a ti on ;Spatial and te mporal di stri buti on ;Corre l ati on anal y sis作者简介 李帅(1987-),男,湖北汉川人,本科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随州区域年降水量周期变化特性分析

低碳技术
随州区域年降水量周期变化特性分析
李俊辉 1,聂正权 1,颜道力 2
(1.湖北省随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 随州 441300;2.湖北省仙桃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 仙桃 433000)
【摘 要】 利用随州地区 45 个基本雨量站 1956~2016 年的降水量数据,采用统计检验及 Morlet 小波分析法对降水时序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随州区域近 61 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降幅为-16.18mm/10a;随州区域年降雨量在不同时间尺度存在多尺度周期性变化,总
的来说在年降水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 18~27a,8~17a,4~7a,1~3a 四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且 18a 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年降水量第一主周
期;当前正处于降水量偏多期,可以推测 2018-2020 年左右降水量仍然偏多。
等诸水文要素中袁降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遥 本文以该区域 61 年降 水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袁 利用 Morlet 小波分析法对系列进行多尺度 周期分析研究袁进一步弄清该区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袁为防洪尧水资 源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遥
2 基于小波变换的周期分析
由于年降雨量不但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的特性袁还有随机性尧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袁回采巷道支护对保证回采工作面安全极其重要袁尤其 是处在软岩地层中的回采巷道袁 应根据顶尧 底板和两帮围岩实际情 况袁采用独立或多种支护措施相结合的形式袁保证围岩支护体系的合 理性与有效性袁以此从根本上保证围岩安全袁避免意外的发生遥
参考文献 [1]张士科袁张庆伟袁茹忠亮.基于 FLAC~渊3D冤的深部软岩回采巷道支 护设计模拟分析[J].煤炭技术袁2016袁35渊07冤院12~14. [2]李宏斌袁乔博阳袁王德雪.塔拉壕矿软岩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J].煤炭技术袁2016袁35渊04冤院70~72. [3]王素英袁薛 惠袁张 喆.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支护方案数值模拟[J].煤 矿安全袁2014袁45渊06冤院208~210. [4]贠东风袁杜 强袁苏普正.不稳定煤层软岩回采巷道支护技术[J].煤矿 安全袁2013袁44渊11冤院104~107. [5]辛亚军袁勾攀峰袁贠东风.大倾角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失稳特征及支护 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袁2012袁29渊05冤院637~643. [6]姜耀东袁王宏伟袁赵毅鑫.极软岩回采巷道互补控制支护技术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袁2009袁28渊12冤院2383~2390.
武汉市一次对流梅雨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武汉市一次对流梅雨暴雨过程诊断分析张端禹;崔春光;廖移山【摘要】2016年7月5-6日武汉市发生对流梅雨暴雨,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分析对流云团活动、天气系统与物理量演变,结果表明:①对流云团来自江汉平原东部,暴雨前期对流云团合并发生在2个β云团之间,中期2个β云团先后与1个α云团合并,后期对流云团无明显合并,虽有向西的指状对流云生成,武汉市强降雨还是开始减弱.②暴雨发生在200 hPa南亚高压东伸脊北侧,500 hPa副热带高压在江南加强西进过程中,500 hPa纬向切变转为低槽东移,850 hPa江汉平原低涡则是迴旋少动,高空偏北风急流左侧水汽辐散与偏南风低空急流前方水汽辐合耦合有利于启动强降雨.③武汉站200~850 hPa,500~850 hPa风垂直切变明显,400 hPa干空气入侵,共同触发了强降雨.【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8(046)003【总页数】11页(P594-604)【关键词】中α、β对流云团;云团合并;北风高空急流;风垂直切变【作者】张端禹;崔春光;廖移山【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引言因水汽、不稳定与动力条件配置恰当,夏半年我国暴雨天气时有发生[1-4]。
丁一汇等[5]分析1991年江淮梅雨,提出早梅雨、典型梅雨及强对流梅雨3种模型。
其中,强对流梅雨模型主要形成于盛夏(7月),热力和对流作用较大,局地强对流活动可造成强度较大的暴雨。
胡伯威等[6]分析1998年7月21—22日鄂东沿江连续特大暴雨,揭示晚梅期能把沿长江东移的中尺度系统阻滞在鄂东并形成连续大暴雨的环流形势,还探讨准静止、长生命、强对流暴雨系统成因。
张小玲等[7]根据观测分析,概括出我国梅雨锋上3类暴雨类型。
2015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分析

2015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分析张端禹;崔春光;徐明;王婧羽;胡昌琼【摘要】利用常规与加密气象观测资料、FNL再分析格点资料及FY-2G卫星云顶亮温(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观测资料,对2015年7月14-15日湖北省梅雨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的环境条件和导致短时强降雨的对流云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于西风槽前、850 hPa风场辐合、温度露点差较小及850-500 bPa暖平流为有利于湖北省对流云活动的环境条件.当天气尺度暖输送带云系在江南西部至长江中游地区建立,且低层暖切变线同时出现在湖北地区上空时,降雨明显增幅;当暖输送带云系明显东移后,湖北地区暴雨过程结束.当暖输送带位于湖北地区上空时,850 hPa相当位温平流项和对流项均为较大正值,且对流项大值区出现在平流项大值区的南侧.短时强降雨主要发生在降雨盛期,是构成湖北地区暴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短时强降雨的4种对流云影响方式分别为对流云团西边界、深对流云团中心区、对流云串“列车效应”及对流云合并加强;其中,受对流云西边界、深对流云中心区或云团串影响的短时强降雨发生次数较多,受深对流云中心区和对流云合并加强影响的短时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较大.%Conventional and intensive observation data,hourly rainfall data,FNL reanalysis data,as well as the 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 (TBB) observed by FY-2G satellit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affecting mechanisms of convective clouds during a Meiyu rainstorm on July 14 to 15,2015 over Hube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convective clouds are convective cloud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trough at 500 hPa,wind converging and small dew point depression at 850 hPa and warm advection maintaining between500-850 hPa.When synoptic scale Warm Conveyor Belt (WCB) clouds develop from western Jiangnan area to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and low-level warm shear lines appear over Hubei province,the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When WCB clouds obviously move eastward,rainstorm over Hubei province will terminate.When WCB is located over Hubei province,large positive items of both advection and convection of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will appear at 850 hPa,and the areas with large convection items will appear to the south of those with large advection items.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occurs predominantly in the rain-prevailing period,which is important to local rainstorms.There are four mechanisms influencing short-time rainstorms over Hubei province,including the western borders of convective clouds,center areas of deep convective clouds,"train effect" of convective cells and mergence of convective clouds.The number of rainstorms affected by the western borders of convective clouds and convective cells is relatively more,and the precipitation affected by center areas and mergence of convective clouds is relatively larger.【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10页(P8-17)【关键词】对流云;暖输送带;短时强降雨;亮温梯度;西边界;列车效应【作者】张端禹;崔春光;徐明;王婧羽;胡昌琼【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5;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5;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5;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5;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关于中国梅雨的研究较多,丁一汇和陆尔[1]对1991年江淮地区的梅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早梅雨、典型梅雨及强对流梅雨3种模型,并指出梅雨预测应考虑从春夏交接开始至盛夏较长的时期;其中,第三种梅雨(强对流梅雨)模型主要形成于盛夏(7月),此时热力作用和对流作用较大,局地强对流活动可以造成强度较大的暴雨,降水集中,强度大,且暴雨过程可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