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降雨量分布图.pdf

合集下载

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环境与建筑科学DOI:10.16660/ki.1674-098X.2009-5640-5426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①刘辉(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11)摘 要:以1959—2018年成都市1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检验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区域降雨量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降水量倾向斜率为-1.7029mm/a,各季节中除了春冬季节降雨呈增加趋势,夏秋季节降雨呈减少趋势,且均不显著;年季降雨发生了一定程度趋势变化,但均不显著(P <0.05)。

成都市年季降雨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带性特征,自西北部的都江堰和西南部山地区向中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逐渐减少。

关键词:降雨量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Maan-Kendall检验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129-04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engdu from1959 to 2018LIU Hui(Shenhua Sichuan Energy Co., Ltd.,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61001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engdu from 1959 to 2018,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rainfall is studied by using trend analysis, Mann Kendall test and spa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nd slop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Chengdu was -1.7029mm/a. Except for spring and winter, the rainfall in summer and autum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annual rainfall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trend change,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nnual rainfall in Chengdu has obvious spatial z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Dujiangyan in the northwest and mountains in the southwest to the plain and hilly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east.Key Words: Rainfall;Time change; Space distribution; Maan-Kendall test①作者简介:刘辉(1982—),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电力项目建设,运营管理。

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笔记

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笔记

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笔记地理降水是地球水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尺度上,降水量的变化和分布情况有着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对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地理降水量的变化1.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区是地理降水量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

在夏季,太阳直射区域内的陆地和海洋受到气旋和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热带气旋和台风,为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

而在冬季,陆地降温迅速,气旋和热带高压南移,降水量减少。

2.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的夏季干燥,冬季降雨量较大。

这是因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夏季,陆地上的水汽难以形成,而海洋上则较为湿润。

相比之下,冬季时,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影响,海洋上的水汽容易形成,导致降水量增加。

3.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降水量变化较为复杂。

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降水分布不均,通常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多,两极地区降水量较少。

二、地理降水量的分布1.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地理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降水分布较为均匀,赤道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均属于此类型。

2.两极地区两极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气旋和热带高压难以进入,降水量较低。

其中,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为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3.山地地区山地地区由于海拔高度,气温和降水量都有所降低。

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降水量较高,海拔越高,降水量越低。

4.海洋地区海洋地区的降水量较为稳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其中,大西洋地区受热带气旋影响,降水量较为丰富。

三、小结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和天气系统等。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和分布情况反映了地球水循环的不同阶段。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修改)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修改)
5月登陆6长江, 7、8华北、东北汪, 9月南撤冬风下,
10月锋消雨季亡。
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乞拉朋齐
乞拉朋齐
1)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世界降水的分布
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主要降水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 升,变冷凝结而形 成降水,叫对流雨。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 特别是在赤道地区。 在中高纬度,在晴 朗的夏天午后,突 然天气闷热,接着 一场暴风骤雨。
对流雨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 出现在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 赤道地区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常会出现。
读图回答
夏秋多,冬春少 3、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
越往北雨季越短,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 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动动脑筋
4、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 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气温/℃
30
15
600 500 400
0
-15 -30 -45 -60 1 4 7 10(月) 1 4 7
300
200
100
10(月)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1)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 (2)全年少雨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

81城市日照时间和降雨(天数及降雨量)

81城市日照时间和降雨(天数及降雨量)

6月 27.7 20.5 12.4 16.6
7月 29.7
23 16.1 36.5
8月 27.6 20.8 14.2 39.6
9月 21.1 13.5 6.7 18.4
3月 11.3 5.1 -0.6
9
4月 19.9 13.6 7.2 26.4
5月 26.4
20 13.2 28.7
6月 7月 8月 9月 30.3 30.8 29.5 25.8 24.2 25.9 24.6 19.6 18.2 21.6 20.4 14.2 70.7 175.6 182.2 48.7
平均最高气温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降雨量 mm
气候资料 1 月 2 月 3 月 1961-1990 -19.8 -15.6 -4.6 1961-1990 -26.2 -23 -11.7 1961-1990 -31.3 -29.1 -18.3 1961-1990 2.8 2.6 4.2
4月 8.4 1.7 -4.7 11.8
平均最高气温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降雨量 mm
氣候資料 1 月 2 月 3 月
1961-1990 -10.7 -6
4
1961-1990 -18.5 -14.8 -4.6
1961-1990 -24.2 -21.4 -11.8
1961-1990 1.4 1.1 1.9
4月 14.4 6.1 -1.8
29
5月 21.8
14 6.6 49.6
6月 7月 8月 9月 24.2 26.7 26.9 21.8 17.7 21.2 21.3 14.5 12.6 17 16.9 8.7 84.4 104.3 134.4 56.7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9
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 12、13 题。
12.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均匀的是(
)
A.新加坡、罗马 B.新加坡、伦敦
C.伦敦、北京
D.罗马、北京
13.通过降水季节变化可知,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新加坡和北京
B.北京和伦敦
3/9
通常情况下,沿海与内陆相比降水比较多,但必须是在其他条件相 当的前提下,比如风向、气压、地形地势等。比如赤道地区的内陆就比回 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更多。
1.一般来说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内陆地区
C.两极地区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A.东岸多,西岸和内陆少
B.西岸多,东岸和内陆少
C.东岸和西岸都多,内陆少
D.东岸、西岸和内陆都少
3.全球降水量最少的纬度地带是( )
4/9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中纬度地带
D.南北极附近
读等降水量图完成 4—6 题
4.b 地的降水量可能为( )
A.600 毫米
B.750 毫米
C.900 毫米
D.1 200 毫米
5.关于图中 a、b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 的降水量一定大于 b
B.a 的降水量不一定大于 b
C.b 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
D.a 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
6.a、b 之间的降水量差值 c 为( )
A.200 毫米<c<650 毫米 B.c=400 毫米
5/9
C.c = 50 毫米Fra bibliotek9/9降水的形式

降水特性及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

降水特性及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

1.4 1.8 7.1 2.4 1.6 3.3 10.8 9.1 34.2 6.8 15.8 10.8 75.2 57.0 42.3 48.5 70.5 71.5 33.8 39.1 52.8 56.0 28.0 40.4 23.1 27.0 34.2 33.7 25.0 17.7 9.6 19.9 26.3 21.8 19.8 13.3
三、降雨特性及图示方法
1.降雨特性
降雨量:一定时段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总雨量,常以水层 深度表示(mm) 降雨历时:一次降雨过程经历的时间(min,h或d计)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mm/min或mm/h) 降雨面积: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km2) 降雨中心:降雨笼罩面积上降雨量最为集中且范围较小 的局部地点。
➢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常连续几年雨量偏多或偏少; 年降水量越小的地区,年际变化幅度越大。
以年降水量极值比(最大/最小)表示:
西北>8,华北3-6,东北3-4,南方2-3,西南<2
我国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4~6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量级明
显自南向北递减,山区往往高于丘陵区与平原区。
我国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8.00~12.00 118.1
12.00~16.00 42.4
16.00~20.00 22.9
20.00~24.00 24.7
合计
某流域降水资料
B站 C站 D站 E站 F站 10.0 8.9 23.1 8.8 11.8 km2 km2 km2 km2 km2
单位:mm
G站 算术 泰森 18.4 平均 多边 km2 法 形法
类型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迫使暖湿空气抬升,产生动力 冷却而致雨。按运动学观点,可分为四类:

降雨量

降雨量

82 2.28 61 1.69 82 2.27 70 1.94 66 1.83 65 1.80 123 3.41 91 2.52 96 2.64 129 3.57
折录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山册>>
第4章
屋面雨水量 我国部分城镇降雨强度 表 4.2-2
q 5 ( L / S . 100 m 2 ) H ( mm / h )
67 1.87 72 1.99 90 2.49 85 2.37 83 2.32 85 2.37 89 2.48 89 2.64 92 2.55 87 2.41
折录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山册>>
第4章
屋面雨水量 我国部分城镇降雨强度 表 4.2-2
q 5 ( L / S . 100 m 2 ) H ( mm / h )
2.45
142 139 3.87 195 5.42 147 4.08 196 5.44 130 3.61 146 4.05 160 4.43 198 5.50 190 5.27 125 3.46 127 3.52 106 2.93 107 2.98 130 3.63 151 4.18 115 3.20 94 2.62 133 3.70 118 3.29 134 3.72 99 2.74 130 3.61 112 3.61 120 3.32 106 2.94 173 4.81 129 3.58 135 3.74 183 5.08
P=3 157 4.37 134 3.73 211 5.86 128 3.55 122 3.38 162 4.49 127 3.52 144 3.99 132 3.66 117 3.25 186 5.16 142 3.97 139 3.86 129 3.58 116 3.21 131 3.64 136 3.77 134 3.71 132 3.65 152 4.24 173 4.80 135 3.76 125 3.47 137 3.81 99 2.76 101 2.81 125 3.48 118 3.28 117 3.26 121 3.37 128 3.56 130 3.61 129 3.57 120 3.34 P=4 168 4.66 145 4.03 225 6.25 139 3.86 130 3.61 172 4.78 135 3.76 153 4.25 140 3.90 125 3.46 198 5.49 153 4.26 148 4.10 137 3.81 123 3.41 14 0.3.89 145 4.02.02 145 4.03 140 3.89 148 4.11 108 2.99 109 3.03 135 3.74 127 3.52 126 3.50 131 3.64 138 3.84 141 3.92 138 3.84 129 3.59 P=5 176 4.88 153 4.25 236 6.55 148 4.11 136 3.78 180 5.00 142 3.93 160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一、学习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学习过程【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探究5读左图可知①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②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影响:江淮地区的梅雨(6月)和伏旱(7、8月)。

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快,形成北涝南旱;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慢慢,形成北旱南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