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择优选】最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高中语文解题技巧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词语是构成文中的基本建筑材料,文章表意是否明确,意蕴是否丰富,与词语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因此正确理解某些词语的语境意义,特别是理解那些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的含义,对于全面准确地抱我文章主旨,鉴赏文学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题指津(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答题原则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通过分析词语的搭配关系、句子结构、前后对应语来理解词语的含义,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倾向和写作目的来挖掘词语的特定意义,分析它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答题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句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2、根据句式结构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是语义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常常落在其中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的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

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提示下段内容。

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关注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相邻句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

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扣住修饰语,往往能够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意。

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运用一些警句的真正目的。

7、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文主旨的作用。

(三)解答一般步骤1、读读文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

阅读时要牢记12个字:整体把握,理清脉络,勾画圈点。

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是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

若没有这种意识,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就会造成对文章内容的误解,而在阅读是勾画圈点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是实现整体把握,理清脉络的有效途径。

理解语段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理解语段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理解语段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1、考点精析: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2、解题思路与技巧: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现代文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二)、理解语段中句子的含义A、考点精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其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它们之所以重要,或者是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或者是结构上的领起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或者是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题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测试场地的解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出现了词语考查类试题。

词语是文章语言最基本的构成材料,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辨别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含义,就成了考查考生阅读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要词语”指的是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一般来说,中考试题对词语含义的考查,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解释的意思,而是它在文中的指代义、语境义或隐含义。

知识梳理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需寻找本体释义,理解代词义需寻找上句释义,理解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则需要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句进行释义。

“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这些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

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

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技法点拨正确理解文本中常用词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础。

这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理解的常见测试。

那么,如何理解文本中单词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词语构成的词素来分析推断词义。

鲁迅洞察一切,与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例句中“洞察”一词,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洞中察看”,首先要分析理解构成该词语的词素:洞,透彻、深入;察,观察、察看。

现代文阅读中考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中考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考点透析】“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出现了词句考查类试题。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纵观近几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②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义;③词语的表达作用;④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等等。

在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题中,“理解品味句子”是必考题。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②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③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④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为“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妙在哪里”、“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等。

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例题1】(2011·重庆市)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技巧理解句子含义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也是考试中经常考察的能力。

正确理解句子含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下面将介绍一些理解句子含义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理解句子含义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

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道题目时,我们要注意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比如,如果句子中出现了“但是”、“因为”、“所以”等词语,那么这些词语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句子的含义。

其次,要善于利用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在孤立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就会更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

因此,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道题目时,我们要注意把握文章或者题目的整体语境,善于利用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另外,要注重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

有些句子可能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因此,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道题目时,我们要注意抓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最后,要多做练习,不断提高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句子含义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做题和阅读,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因此,我们要多做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的练习题,从而提高自己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总之,理解句子含义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我们在考试中经常需要用到的技能。

通过抓住关键词、善于利用上下文、注重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以及多做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上述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抓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

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关注句法位置:理解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了解句子的特色: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富有特色,如:有的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双关、对偶等修辞方法;有的句子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即运用了委婉含蓄的表达技巧;有的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有的句子则一语双关;有的句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有的句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对这些句子含意的理解要由表象而及本质、由个别而及一般地作出体认和把握。

4.关注相邻的句子:重要的语句与其他句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立足文本,明确语句所在的语境,在理解时就能准确无误了。

在做题时,重要语句的含义必须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考虑。

以上技巧仅供参考,提高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练习。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1.关键词分析法:通过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关键信息来
理解句子的含义。

关键词通常是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或具有强调意义的词语。

2.上下文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内容来推测句子的含义。

上下文可以包括前后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通过了解相关的信息来理
解句子的含义。

3.逻辑推理法:通过对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逻辑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通过理解这些关系可
以推断出句子的含义。

4.词汇猜测法:通过对不熟悉词汇进行猜测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可以
通过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来猜测词汇的意义,或者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等
进行推测。

5.句子结构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句子的
结构可以包括主谓宾结构、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通过理解句子的结构
可以推断出句子的含义。

散文词句含义理解题的答题套路

散文词句含义理解题的答题套路

散文词句含义理解题的答题套路词句含义理解题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审题1、审读出所有的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2、审出修辞特点3、偏正短语,不可忽视修饰限定成分(二)基本方法有:1.词典义由本义到语境义。

高考所考词语之义均是在文中的含义,但语境义离不开其本义。

所谓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2.把握语境,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理解词语含义,千万不可把视线局限在词语本身,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段甚至篇)”的原则,着眼全文,在具体的大小语境中去深入理解。

词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语感。

词语的丰富性,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来。

3、关键词要抓全4、偏正关系,千万别丢偏5、运用修辞的词语,要还原解义本意6、因果关系(三)答题模式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引申义)、情感义、主旨义)二、掌握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一)审题做句子含意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

②相邻句。

③句内关键词语。

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

⑤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二)基本方法有: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1、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由位置而句子)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3、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由修辞而句子)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

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我想,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

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

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

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

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

最重要的是读好书,读那些经过时间圈点的书。

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

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

涵泳,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

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

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

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

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的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学活用。

读书读到这般地步不只有乐,而且有成矣。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

我从小喜欢看书,家里人形容我一看书就要吃东西,一吃东西就要看书,可见不是个正襟危坐的学者,最多沾染了些书呆气,或美其名曰书卷气。

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颇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

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

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

虽然足不出户,书却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

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

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

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

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其中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

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

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们也焚香,不过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

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

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

”“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

”(有改动)◆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1)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

(2)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品析鉴赏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考生在做题时,主要失误表现在:1.文章读得不够深透,影响了对词语的理解;2.文学底蕴浅薄,对“秋水”一类的词根本不知所云。

我们在做这个题时,要把词语、句子放到原文中,在上下文的提示中找答案。

全文谈的是“书”,平时我们也把书称为“精神食粮”,所以可以推测出(1)题的答案为“书”。

至于(2)题中“秋水”的含义,文章中提到了“四时读书乐”,文章最后是以作者自写的诗句结尾,与“秋水”相呼应还有“冰雪聪明”,作者说另外两时的读书乐趣记不住了,所以看来作者是以“冰雪”写冬季,以“秋水”写秋季。

因此“秋水”指秋季,也指像秋水一样的文章。

[参考答案](1)这里指书。

(2)指文章像秋水一样(澄明纯净),这里暗指秋季。

拓展延伸1.请结合上下文,分别解释“会心”在下列句子中的含义。

(1)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2)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

2.文章第二段的画线句子中“这”指代什么?3.“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原写历经磨难和摧残依然不改对故国的思念,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又有何深意呢?【考题透析二】小扇轻摇的时光丁立梅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

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

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

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

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

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

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

”我心里涌满羞愧。

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要回来,便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

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

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

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

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

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

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

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

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

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

”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

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

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你对文章第十二段中第一个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中描写的表达作用。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表达作用。

人物描写表达作用的答题用语一般为: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神态)描写,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考生在做题时,主要失误表现在:1.对句中关键词语抓得不够准确、全面;2.不知答题套路,语言表达不清晰。

[参考答案]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拓展延伸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理解。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3.试探究文章第十二段中第二个画线的句子除了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外,还有何深意?【能力提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现代文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那么,对这一考点该如何入手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1.把握文章主旨,领会词语含义。

文中某些重要词语的运用,与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息息相关,把握文章主旨才可深刻理解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揣摩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

解题时可以从上下句中去找答案。

4.弄清文体,结合特定的表达方式理解词语。

要分清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如科技类文章注重准确精练,议论性文章注重哲理深刻,文学作品则多注重形象性、含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