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精)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具体措施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具体措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是在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必须进行的工作。
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帮助实现目标。
本文将就“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具体措施”展开阐述。
措施一:识别植被恢复区首先需要进行的步骤是识别植被恢复区。
在进行生态恢复工作之前,需要找出哪些区域需要进行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的总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有多少面积可以使用,并将新植物放置在培土和肥料的层中,以提供营养和生长所需的物质。
措施二:挑选植物在恢复工作所需植物的选择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耐荒、抗旱、抗风、耐寒等生长环境。
同时,在挑选植物过程中,应注意植物的带毒性和树体的密度大小,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受到的压力。
措施三:修复土壤为了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也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土壤修复前的检测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所选区域的土壤营养、土壤情况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在修复土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土层中添加肥料和生物有机元素,以补充土层的养分和保证植物的良好成长。
措施四:开展维护工作生态恢复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就要求在工作结束后需要有定期的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包括植物修剪、病虫害的防治、营养添加等。
定期维护可以帮助植被保持生长良好的状态,并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推动及完成。
这些步骤包括识别植被恢复区、挑选植物、修复土壤、开展维护工作。
生态恢复工程虽然是繁琐而复杂的,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努力做到,那么良好的生态环境肯定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实现。
浅谈鸡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途径

浅谈鸡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途径【摘要】本文对鸡西地区植被恢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恢复生态学、森林培育学以及近自然林业理论,提出了植被恢复与保护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进一步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植被体系提供了适宜的模式和营建技术。
【关键词】植被;恢复与保护;途径原始森林被毁后,如果合理经营,天然次生林的发展完全可以恢复森林植被,但当时并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而是对残林和天然次生林继续破坏。
这一地区的茂密森林被破坏殆尽,其生态平衡日趋失调,境内山泉基本枯竭,河流水量大为减少,甚至呈季节性干涸,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我省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种草,植被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但是,植物群落不稳定,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森林生态效益低下,森林火灾隐患严重。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研究如何恢复被破坏的天然植被,使人工植被与生态环境重新融合为一体,并获得与天然植被相当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出效益。
1.植被恢复状况评价所谓生态恢复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即恢复、重建和改建等三个方面。
生态恢复就是使受损害的生态系统从远离其初始状态的方向回到干扰、开发或破坏前的初始状态所做的努力。
而重建是将生态系统现有状态进行改善,增加了人类所期望的某些特点,压低那些人类不希望的某些自然特点。
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乃至更高的水平。
改建则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突出表现是植被破坏后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恢复与重建的重要目标是恢复地力,使其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能力。
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鸡政办发[2013]31号
![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鸡政办发[2013]31号](https://img.taocdn.com/s3/m/ba33660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f.png)
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正文:---------------------------------------------------------------------------------------------------------------------------------------------------- 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鸡政办发〔2013〕31号)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为尽快在我市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推进绿色矿区建设,经市政府领导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市矿山环境问题鸡西市作为百年矿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破坏。
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并且逐年扩大,对建筑物和土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采矿废石堆存近亿吨,不仅占用了土地,而且污染了环境;持续的开采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地下水造成破坏和污染。
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鸡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为指导;以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为目标;以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环境污染,使矿山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重点;全面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规范和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使矿山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得到全程保护、恢复治理,最终实现建设“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
三、工作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诱发、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原则;使矿山企业牢牢树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意识,实现矿山企业资源开发与环境恢复治理同步进行。
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对基质的影响研究

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对基质的影响研究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石墨生产地,该地区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形成了大量的工矿废弃地。
本文以鸡西市水泥厂采石废弃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取样、测试、分析等手段,围绕不同植被恢复期废弃地基质的理化性质、植被恢复状况等方面展开研究,对比、分析黑龙江东部矿区不同类型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恢复状况的影响特征以及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黑龙江省东部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的指导。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四种类型植被恢复模式下,基质的PH值均由恢复前的碱性向中性改善,改善效果强弱次序依次为:沙棘纯林>樟子松和赤松混交林>樟子松纯林>赤松纯林。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四种类型植被恢复模式下,基质的自然含水率、最大含水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以及速效磷含量都普遍得到增加,且基质上层增加量显著高于基质下层。
其中,沙棘纯林恢复模式对基质中有机质及氮的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三种植被模式,赤松纯林恢复模式对基质速效磷的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三种植被模式,四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基质速效钾没有改善。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四种类型植被恢复模式下,基质综合肥力水平依次为:沙棘纯林(16)>樟子松纯林(15)>兴凯赤松纯林(14)>樟子松和赤松混交林(11)。
由此可知沙棘纯林恢复模式更适合改善水泥采石场工矿废弃地的基质状况。
db43t1030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43t1030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摘要】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是为了解决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恢复效果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植被恢复的目标和原则、技术选材、操作流程、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技术选材一、植被恢复的目标和原则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恢复矿区废弃地的植被覆盖、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以达到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改善环境等目的。
在进行植被恢复时,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多样性、适应环境、合理配置、生态链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选材2.1选取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矿区废弃地的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长快、较易扩繁的植物种类进行植被恢复。
应优先选择本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恢复后的植被与原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2.2选取适宜的苗木选择具有较高存活率和适应性的苗木进行植被恢复。
苗木要具备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耐旱抗寒、抗病虫害等特点。
苗木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等进行评估。
2.3选取合适的土壤改良材料在矿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选取适合的土壤改良材料,如有机肥料、有机质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操作流程3.1土壤改良对矿区废弃地的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肥力和保水性。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添加有机质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养分含量。
3.2植物选种和种植根据矿区废弃地的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在选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性。
种植过程中,应根据苗木的大小和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如直栽、移植等。
3.3养护管理种植后需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养护管理措施,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采石场复绿方案

采石场复绿方案采石场是为了获取石材资源而进行大规模采挖的场地。
在采石过程中,原本美丽的自然景观被破坏,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急需制定采石场复绿方案,以修复破坏的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本文将提出一种可行的采石场复绿方案。
Ⅰ. 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目前采石场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采石场的规模、石坑的深度和面积、植被状况等。
只有了解了采石场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复绿方案。
Ⅱ. 植被恢复采石场的复绿首先需要进行植被恢复。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植树造林:在采石场的周围和内部,栽种不同品种的树木,以恢复植被的多样性。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土壤,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环境。
2. 草场建设:在石坑周边和未被采挖的地区,适当选择草木植物进行种植。
草场的建设有助于保持水土,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 引入当地植物种类: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进行复绿,可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土壤的稳定。
Ⅲ. 水资源管理采石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和排放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采石场复绿方案中,应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1. 水资源回收:建立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对采石过程中积累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当地水源的消耗。
2. 生态湿地建设:在采石场附近建立生态湿地,作为水资源的自然净化区,不仅可以净化废水,还可以提供适宜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鸟类、鱼类等自然生态群体的栖息和繁衍。
Ⅳ. 土壤改良采石场的破坏常常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为了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植物绿肥:在选定的区域里,种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的植物,如绿豆、红豆等。
这些绿肥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改良土壤。
2. 有机肥料施用:选择适当的有机肥料,对采石场进行散布和施肥,以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养分和微生物,并提高土壤的含水保持能力。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案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案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开发,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越来越紧缺。
然而,矿山开采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废弃矿山的出现不仅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案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即植被恢复和水体恢复。
植被恢复是指在废弃矿山上进行植被的重新种植和恢复。
这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人工种植,二是通过天然种植,三是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
在进行植被恢复时,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同时还需要注意植物的多样性,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以确保植被的健康和生长。
水体恢复是指对废弃矿山周围的水体进行恢复和治理。
矿山开采会对周围的水体产生污染,因此需要对水体进行治理。
这可以通过人工净化、天然净化和两种方法的结合来实现。
在进行水体治理时,需要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水体的健康和安全。
总的来说,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和水体恢复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通过人工和天然的手段来实现。
在进行修复时,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方法,并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以确保修复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 1 -。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废弃采石场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采石场的运营过程常常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当采石完毕后,废弃采石场则成为一块被遗弃的土地资源。
因此,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旨在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并改善环境质量。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壤修复:采石过程中,土壤被破坏,损失养分和有机质。
因此,将重点放在土壤修复上,引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促进土壤的自然形成和植物生长。
2.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可以恢复废弃采石场的植被覆盖率。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3. 水体恢复:废弃采石场常常形成湿地,这些湿地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修复水体,增加湿地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净化能力,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4. 生物保护:在采石场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物种数据库,以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再利用废弃采石场虽然被废弃,但它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以下探索:1. 农业利用:将废弃采石场改造成农田,通过改良土壤,引入适应性强的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
此外,对于一些可以利用矿渣等废弃物肥料进行种植的农作物,也可以尝试进行农田养殖。
2. 园林建设:根据采石场地貌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开展适合园林建设的活动。
可以建设花木园、休闲公园、园林景区等,改变采石场的原貌,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增加城市绿地。
3. 生态旅游: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地质特点和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山地徒步、自行车运动、观鸟等,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
本文通过对鸡西城子河采石场废弃地植物恢复的过程进行研究,采取不同模式的植被类型模式:樟子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兴凯赤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胡枝子—沙棘模式、胡枝子—苜蓿—地锦模式以及紫穗槐—草木樨—地锦模式,进行大面积的恢复。
从不同栽植类型的植被生长状况、植被对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对研究地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来总结经验,为今后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研究结果表明:客土整地方式对木本树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起着关键的作用;经过客土、客土营养带、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四种整地,对木本树木树高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
其中客土保苗剂栽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
植被在废弃地上的生长对于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照试验地土壤养分上、下层含量为:有机质0.94%、0.23%,全氮0.060%、0.047%,全磷0.0038%、
0.0027%,水解氮28.7mg/kg、13.3mg/kg,有效磷4.172mg/kg、3.769mg/kg速效钾23ppm、21ppm,而其他客土方式栽植的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均有所增加。
因植物种类和土壤进行养分交换的有所不同,引起了不同栽植方式土壤上、下层的养分规律有所不同。
沙棘对土壤水分增加的能力最为明显,由对照试验地的土壤上、下层含水率0.0265、0.0455提高到沙棘林内的0.0517、0.0625。
试验区重金属含量按照含量排序是:Ni>Cr>Zn>Cd>Pb>Hg>As,其中Cd、Hg、Ni严重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级别的三级标准,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本文在对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在采石场废弃地土壤中的重金属也做了较为全面的测定,这为今后的植被恢复工作和实际操作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同主题文章
[1].
王莹,李道亮.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2].
满秀玲,孟庆峰,刘文勇.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6)
[3].
方华,林建平,莫江明.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J]. 生态环境. 2006.(03)
[4].
史立忠. 规范中小采石场的安全开采' [J]. 劳动保护. 2003.(09)
[5].
吴国平. 加强整合集约经营确保安全——关于实施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我区采石场发展影响的报告' [J].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5.(01)
[6].
王兵,赵广东,苏铁成,李刚,白秀兰. 极端困难立地植被综合恢复技术
研究'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01)
[7].
中国向重金属污染“开炮”!'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0)
[8].
陈涛. 采石场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研究'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S2)
[9].
胡明. 规范采石场安全开采的途径' [J]. 劳动保护. 2004.(02)
[10].
关于加强小型采石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J].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4.(03)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生态学; 废弃地;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重金
属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蔡体久;任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