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
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案例分析

案例二:某矿山的土壤改良技术
矿山名称:某矿山
土壤问题:重金属 污染、酸碱失衡
改良技术:生物修 复、化学修复、物 理修复
实施效果:土壤质 量改善,植被恢复 ,生态平衡恢复
案例三:某矿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矿山概况:位于某地,开采历史,资源类型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恢复植被 效果评估: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经验教训:矿山生态治理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
生态治理措 施:进行植 被恢复,改 善生态环境
效果:矿山 环境得到有 效改善,生 态平衡得到 恢复
案例二:某矿山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山名称:某矿山
地理位置:某地区
生态恢复措施:植 被恢复、水土保持 、野生动物保护等
实施效果:生态环 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物多样性增加, 生态系统稳定性提 高。
案例三:某矿山的废水处理技术
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治 理案例分析
,
汇报人:
目录
01 矿 山 环 境 保 护 案 例
02 生 态 治 理 案 例
03 矿 山 环 境 保 护 与 生
态治理的融合实践
Part One
矿山环境保护案例
案例一:某矿山的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名称: 某矿山
地理位置: 某省某市
环境保护措 施:采用先 进的环保技 术,减少污 染排放
矿山名称:某矿山 废水来源:采矿、选矿、冶炼等生产过程 废水处理技术: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 处理效果: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案例四:某矿山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矿山名称:某矿山 废弃物类型:废石、废渣、废水等 资源化利用方式:回收利用、再利用、循环利用等 环保效果: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一、概述矿山作为地球资源的重要来源,长期开采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山体千疮百孔、粉尘污染弥漫、含水层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多发等问题,已成为矿山开采后的普遍“后遗症”。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实践的重点。
众多典型案例展示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实践。
这些案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通过创新的景观设计,将废弃矿山转变为具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为今后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山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采石场生态修复工作,注重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一些国家还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矿山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采取边坡治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许多废弃矿山得以重获新生。
一些地区还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山开采往往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地表植被,增强土壤稳定性,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李瑞琪,王琴*(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68)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
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矿坑花园成新的景观元素,使它成为新兴矿业文化资源。
2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与研究意义2.1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釆煤受损土地在我国总量庞大、分布广泛,逐年递增,有效复垦不足,造成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地表景观、植被、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使地表生物量减少,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弱或完全丧失,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地表景观,使原有地表形态、自然外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形成大尺度的地表创面或使地表荒凉萧条,并逐渐丧失自然特征和美感,与周围未开采区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破坏植被,或者使土地退化,难以支撑植物生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有毒气体释放和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滑坡、崩塌、塌陷、地裂、泥石流等引发地质灾害;影响矿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4]。
因此,如果能在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修复和城市绿地开发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利用釆煤后损毁的土地,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修复利用,并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将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2.2研究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国目前逐渐重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一般可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利用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利用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废弃矿山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废弃矿山的存在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因此,如何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合理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是指将矿山经过人工干预,修复其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尽量恢复其自然功能。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矿山地的地质构造、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修复方案的可行性。
而废弃矿山的利用则是指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利用矿山遗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尽量恢复矿山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首先需要对矿山遗址进行环境评估,分析其土壤质量、水质等情况,了解潜在的环境风险。
接下来,通过植被疏浚、土地改良、生物修复等方式,逐步恢复矿山地的生态系统。
应用生态学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增强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与此同时,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破坏的土壤和水体,有助于加速地下水和土壤的净化过程。
而废弃矿山的合理利用则有助于转化资源浪费为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方面,矿山遗址可以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生态农业基地等,以增加区域经济效益和环境教育意义。
比如,矿山遗址的开发可以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结合良好的生态修复,打造生态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废弃矿山的利用还可以促进矿山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一些废弃矿山可以改造成储能站、太阳能发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基地,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通过矿山遗址的改造,可以引进新兴产业,吸引投资,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比如,将废弃矿山改造成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
然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废弃矿山的修复过程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废弃矿山的复杂地质构造和污染物质可能对修复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废弃采石场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采石场的运营过程常常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当采石完毕后,废弃采石场则成为一块被遗弃的土地资源。
因此,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旨在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并改善环境质量。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壤修复:采石过程中,土壤被破坏,损失养分和有机质。
因此,将重点放在土壤修复上,引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促进土壤的自然形成和植物生长。
2.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可以恢复废弃采石场的植被覆盖率。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3. 水体恢复:废弃采石场常常形成湿地,这些湿地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修复水体,增加湿地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净化能力,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4. 生物保护:在采石场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物种数据库,以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再利用废弃采石场虽然被废弃,但它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以下探索:1. 农业利用:将废弃采石场改造成农田,通过改良土壤,引入适应性强的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
此外,对于一些可以利用矿渣等废弃物肥料进行种植的农作物,也可以尝试进行农田养殖。
2. 园林建设:根据采石场地貌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开展适合园林建设的活动。
可以建设花木园、休闲公园、园林景区等,改变采石场的原貌,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增加城市绿地。
3. 生态旅游: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地质特点和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山地徒步、自行车运动、观鸟等,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一、背景和意义矿山是人类利用地球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最为严重的破坏者之一。
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加强监管和管理,减少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2. 原则:(1)依法治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治理。
(2)科学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3)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的矿山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4)源头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5)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联合治理。
(6)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治理措施1.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矿山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严格审批,确保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得到最小化。
2. 矿山生态修复:对已经关闭或者停止生产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包括土地复垦、水体修复、植被恢复等措施,使其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3. 废弃物处理: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 废水处理: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5. 废气处理: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和排放控制。
6. 环保设施建设:在矿区内建设环保设施,如垃圾站、储油池、废水处理厂等,保证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7. 环境监测:对矿山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8.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矿山从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治理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矿山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处矿山废弃地,在经过近20年的植被自然恢复后,目前已成为一处绿化景观区。
该废弃地在矿业开采期间,地表被破坏,土壤被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为了恢复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生态修复工作。
首先,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铺设生态毯、草皮等材料,增加土壤保水、减轻水土流失的效果。
采用大量的本土植物,如红枫、冬青、金杏等树种,以及九芎、山梅花等灌木,来恢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
其次,为了使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护,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限制人工干扰等。
经过长期的生态修复工作,现在这处矿山废弃地已成为南昌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区之一。
绿树成荫,花草香美,不仅提供了自然氧吧和休闲娱乐场所,还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

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矿山开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山开采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比如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态系统崩溃等。
因此,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被破坏,植被被清除,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受到污染。
此外,废弃物和污水排放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2. 矿山恢复的意义矿山恢复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使其恢复到开采前的自然状态或接近自然状态。
矿山恢复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可持续发展。
3. 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恢复和重建矿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过程。
生态修复可以修复土地、水体和空气等环境资源,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4. 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的策略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等因素。
常见的策略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采用可持续的开采技术等。
植被恢复是指通过人工种植或天然更新等方式,在矿区内重新建立植被覆盖层,以促进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恢复。
土壤修复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等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水体净化则是通过处理污水和废水,净化矿区周边的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此外,采用可持续的开采技术也是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的重要策略。
可持续的开采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废弃物和废水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5. 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的挑战尽管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恢复工作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此外,矿山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影响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
6. 结论矿山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4.2.3污染物的处理
场地的污染净化和生态恢复是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的基 础
完全移除法 污染较重的土壤。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 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 掩埋覆盖法 污染程度较深的土壤,通过生物技术的方 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常规做法是换土或者覆土。污染 土壤——沥青——新土,设置排水设施,防止污染扩散。 自然保留法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较小,或者在废弃 地上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态自我恢复,这种废弃地可以继 续弃置。减少投入——保留场地多样性和纪念性。
4.2.5.2特色种植设计
(1)利用场地自然再生的植被造景 (2)植物景观的柔化设计 具体体现在:对道路、地坪、广场、挡墙、景墙的柔 化设计;与构筑物、建筑物的搭配组合造景;对景观 不佳地段的遮挡与修复。
4.2.6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对矿山废弃地上典型的景观特征采取保留和保护的态 度,减少对历史景观的破坏,既表现了对于场所精神 的尊重,又可以形成场地新的特色景观。 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 成了攀岩墙。 夏桥煤炭主题公园,利用处理后的净水流过自然黑色 石材(煤炭象征)。 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 馆,义工都穿着100多年前的服装,其中包括清朝服 装解说员。
4.2.6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4.3可行性保证——专业技术的支撑
4.3.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主要有土壤物理性质的恢复、 化学性质的恢复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4.3.2污水处理与水资源的利用技术 利用地面生态景观 比如河道、池塘、小面积的湿地对自然生境进行恢复,保 留河岸的自然化;运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雨水进行收集、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4.3.3植被恢复技术 对废弃地的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再 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 地表水、通气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植物 物种。植物种植技术有三类:直接种植乡土植物、改良基 质后种植耐性植物和表层处理后种植植物。
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
汇报人:齐敦军
汇报内容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概念 矿山废弃地设计3R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形式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玉皇山采石废弃地景观与植被恢复技术
一、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概念
是将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相结合,在矿 区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开敞空 间环境重塑,使矿山废弃地得以重新利用;
(2)风化土很厚的边坡:若坡度小于75°,可以在边坡上设风化 土很厚,在雨季易受到雨水冲刷和淋洗,造成水土的流失,但 植物生长和种植条件较好。设置鱼鳞坑,进行树木种植固 土绿化。在边坡大于75°的地方,可以栽植攀援植物。 (3)裂隙发育的岩质边坡:利用断臂上的裂隙, 喷混植生材料, 进行快速绿化。低而平缓的石壁,可采取直接挂网喷草技 术。也可以在边坡上开设小型种植槽,种植灌木或草本植 物,或者藤本植物。 (4)表面凸凹不平裂隙不发育的岩质边坡:在坡度小于45°的 边坡,人工挖穴,砌筑植生盆种植乔灌木和藤本植物;坡度大 于45°,小于75°的边坡,人工砌筑植生盆种植灌木和藤本 植物。在坡度大于75°的边坡,边坡稳定的区域,可以采用 挂笼砖绿化,坡度较大的石壁,宜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喷混植 生技术.
4.3.4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 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它微生物,以消除或减少污染。接 种细菌主要考虑两方面的菌种,抗污染细菌和营养微生物 4.3.5材料利用技术 本土化生态建材与新型建材。
4.4运行保障——管理维护机制的构建
4.4.1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4.4.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4.4.3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 4.4.4改善投资机制,扩展经营手段 4.4.5建立弹性与刚性相结合的规划方式
4.2.5植物景观设计
4.2.5.1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主要是生长快、 适应性强、抗逆活率高的植物; 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考虑到植物的综合效益,主要包括抗旱、耐湿、抗污染、 耐瘠薄、抗病虫害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 满足造景需要。
幕府山裸崖保留作为景观背景
约翰内斯堡黄金城——构建保留
4.2.2工业生产后地表痕迹的处理
工业生产在自然中留下了斑斑痕迹,如废弃的矿渣、石 块等。在景观改造时,很多设计师并不试图掩盖或消灭 这些痕迹,而是尊重场地特征,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 等处理方式,将场地上独特的地表痕迹保留下来。这其 中,以大地艺术家的作品最为突出。
五、玉皇山采石废弃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与植被恢复技术
5. 1 矿坑内旷地改造 采用爆坑的方法种植树木,或者 局部设置水坑,进行景观处理。利用坚实的地基可以建设 景观建筑 。 5. 2 坑中坑的景观改造 坑中坑一般是所在大坑的最低 处形成小水池。一方面形成景观水池。另一方面,也为矿 坑绿化和周围山体绿化提供灌溉用水。 5. 3 坑壁的景观改造 结合玉皇山的实际情况,可以划 分为以下4种类型进行改造。 (1)断壁或者孤立山体:大部分进行爆破排险;少部分景观特 异部分予以保留, 体现矿山开采的历史风貌。对峭壁进行 摩崖石刻,在崖下设置浅水面,形成摩崖水体景观—玉带银 河。
德国杜伊斯堡公园“公园+污染物=场所”
污染和废弃物是场所的一部分,是一种工业遗产,可以适 当地加以保留。例如废弃物的表层在自然恢复的过程中生 长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植被,可以将其保留,成为景观的一 部分。
4.2.4废弃矿坑的改造和再利用
约翰内斯堡黄金城——矿坑
由废弃的矿坑遗迹改造成的。矿城内保留了废弃矿场的几乎 所有设备,并且加入了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游客们可以搭乘吊 车深入地底220m的矿坑,亲身体会昔日黄金开采的“经历”, 同时可以观赏原始部落的舞蹈表演和铸金过程。
4.2主要途径——景观再生设计手法的运用
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归纳: 为废弃矿业设施的处理 工业生产后地表痕迹的处理 污染物的处理 废弃矿坑的改造和再利用 植物景观设计几个方面
4.2.1废弃矿业设施的处理
废弃矿业设施包括场地中废弃的建筑、构筑物、设备、仓储设 施等。 (1)整体保留:地面、地下构筑物、设备设施、道路网络、 功能分区等全部承袭,仅对负面影响的部分进行恢复。 (2)部分保留:废弃工业景观的片断,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 观。如废弃的矿坑、裸崖等,也可以是工业建筑或质量好的老 建筑。 (3)构件保留:建筑物、构筑物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 架等构件。 (4)废弃物的再利用: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一次加工后 再利用,如钢板熔化后铸成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 骨料,建筑拆除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
四、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4.1基本原则——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生态价值观 生态自我恢复、自我维持和再利用、干预最小化。 美学价值观 赋予其文化内涵,实现“变废为宝”;自然生态过程的 “美”。 历史文化价值观 矿业场地历史文化信息、矿业建筑和构筑物。 经济社会价值观 价值观经济价值与教育意义。
同时成为具有一定公共设施、一定规模自然生态基底和 人文内涵、秉承矿业景观特色的多重含义的城市公共空 间。
二、矿山废弃地设计3R原则
减量(Reduce) 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不再设立其他建筑项目; 减少基 地内能源、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植物配 置中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树种等。 再用(Reuse) 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植被、土壤、砖石等赋予新 的功能:利用现有废弃地内的植被、厂房和机器,设计成开 放的市民休闲的场所
循环与再生(Recycle) 中水利用:改良土壤,重建湿地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水 系统,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水生植物净化,然后进入鱼池, 最后进入戏水池。
三、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自然式 模拟植物群落和地形起伏的设计形式,将自然 引入城市环境之中,对工业景观的重塑、塌陷地的生态 恢复,营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 乡土化 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与景观特色。选取抗旱、耐 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 保护性 禁止“三通一平”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对 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节约成本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 恢复性 运用科技手段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1)固氮植物 改良土壤,如刺槐属、合欢属。 (2)先锋植物 先锋草类——草本植物群落——先锋灌 木——灌丛群落——先锋乔木——针叶林、针阔叶林。 (3)乡土植物 人工改造的适生树种 (4)芳香植物 美化、香化环境的作用,净化空气、杀 菌消毒,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5)观赏草 一个很有景观价值的类群,因为它自然而 优雅、朴实而刚强,是回归自然的最好象征。
混植生材料
5.4 植被重建措施
(1)采石坑景观改造绿化区。 a.破损山体植物配置。在断崖和峭壁的底部,利用人工挖 凿种植穴的形式种植攀援植物,使其向上攀援。在山顶土 壤条件较好的区域,也可种植一些悬垂植物。 b.矿坑底部平地植物配置。在矿坑底部平地,是坚实平整 的基岩,需要利用爆破手段,营建树木种植坑穴。 c.每一矿坑都有1个相应的功能和景观主题,围绕各自的 主题以及水景处理,进行植物选择。 (2)疏林、山坡地绿化区。对于整个山体绿化,大面积的种 植黄栌、栾树和五角枫等色叶树种,形成大规模的片林,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体现北方的季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