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

合集下载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转)1 采矿废弃地的景观生态特征与环境影响1.1 采矿废弃地的景观生态特征从景观生态学来讲,采矿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是人类为获得矿产资源而对土地进行剧烈改造的区域[5,6]。

采矿废弃地的形成就是因为采矿活动破坏和占用了土地,并且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

在开采前后,采矿地会表现出十分不同的景观。

采矿之前,当地生态系统通过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内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过程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具有正常的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7]。

而开采后景观的稳定性往往会被破坏,景观的改变超出了自然系统的调节和物种的适应能力。

因此采矿废弃地具有如下特征:1.1.1 景观异质性增强采矿废弃地表现出比采矿前更大的。

采矿活动实际上就是将原来较为均质的景观进行异质化的过程。

开采后的采矿地往往包括采矿点、尾矿、堆场、排土场、采空区、塌陷地等景观类型和厂房、矿井、采掘设施以及道路、水渠、积水坑等景观要素,具有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典型镶嵌格局特征。

1.1.2 稳定性被破坏强烈的干扰会超出了当地景观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恢复能力,破坏了原有景观的稳定性。

干扰直接或间接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最明显的标志是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土壤养分维持能力和物质循环效率降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和非乡土固有种优势度的增加等[8,9]。

随着干扰加剧,生态系统自身的生态平衡会受到破坏。

1.1.3 生态过程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采矿地及其周边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采矿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区域生态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如水的过程、物种迁徙的过程,并且造成污染扩散。

1.2 采矿废弃地的环境影响1.2.1 景观碎裂化景观的退化从形式上可分为景观结构退化和功能退化。

结构退化指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各种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度减少的现象;而功能退化指由于景观异质性的改变而导致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衰退现象[10]。

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PPT课件

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PPT课件
• 5. 2 坑中坑的景观改造 坑中坑一般是所在大坑的最低处形成小水池。一方 面形成景观水池。另一方面,也为矿坑绿化和周围山体绿化提供灌溉用水。
• 5. 3 坑壁的景观改造 结合玉皇山的实际情况,可以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进行 改造。 (1)断壁或者孤立山体:大部分进行爆破排险;少部分景观特异部分予以保留, 体 现矿山开采的历史风貌。对峭壁进行摩崖石刻,在崖下设置浅水面,形成摩崖水 体景观—玉带银河。
• 恢复性 运用科技手段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第4页/共28页
四、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第5页/共28页
4.1基本原则——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 生态价值观 生态自我恢复、自我维持和再利用、干预最小化。
• 美学价值观 赋予其文化内涵,实现“变废为宝”;自然生态过程的“美”。
• 历史文化价值观 矿业场地历史文化信息、矿业建筑和构筑物。
第18页/共28页
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第19页/共28页
4.3可行性保证——专业技术的支撑
•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主要有土壤物理性质的恢复、化学性质的恢复以及重金属 污染的修复。
• 污水处理与水资源的利用技术 利用地面生态景观比如河道、池塘、小面积的 湿地对自然生境进行恢复,保留河岸的自然化;运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雨水 进行收集、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 (1)整体保留:地面、地下构筑物、设备设施、道路网络、 功能分区等全部承袭,仅对负面影响的部分进行恢复。
• (2)部分保留:废弃工业景观的片断,成为公园的标志性 景观。如废弃的矿坑、裸崖等,也可以是工业建筑或质量 好的老建筑。
• (3)构件保留:建筑物、构筑物的一部分,如墙、基础、 框架等构件。
(2)疏林、山坡地绿化区。对于整个山体绿化,大面积的种植黄栌、栾树和五角 枫等色叶树种,形成大规模的片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体现北方 的季相景观。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赵梅红,袁芑航(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1100)摘要: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推进,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对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完成后,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对当下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废弃矿山在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布局、植物景观营造及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后续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废弃矿山;景观设计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加速修复进程。

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问题,使其良性发展,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矿山景观设计是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美学、生态学等理论对废弃矿山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要将生态修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潜力,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发展。

2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存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尤其是开采过后的废弃矿山,不仅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政府也认识到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矿山治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掀起了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的浪潮。

但在矿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问题2.1.1忽视对矿山工业文化的保护传承。

矿山开采作为一项具有历史性的工业活动,尽管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和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干扰、掠夺和破坏。

废弃矿山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能够反映当时矿山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废弃矿山遗迹景观内容丰富,矿山开采后的一些山体创伤面呈现出清晰的地层,展现给游客独特的矿山景观风貌。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一、概述矿山作为地球资源的重要来源,长期开采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山体千疮百孔、粉尘污染弥漫、含水层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多发等问题,已成为矿山开采后的普遍“后遗症”。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实践的重点。

众多典型案例展示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实践。

这些案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通过创新的景观设计,将废弃矿山转变为具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为今后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山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采石场生态修复工作,注重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一些国家还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矿山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采取边坡治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许多废弃矿山得以重获新生。

一些地区还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山开采往往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地表植被,增强土壤稳定性,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I ndustry development行业发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付栎臻摘要:在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快,全面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研究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矿山修复模式为中心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对修复经验积累有重要作用,也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稳步前行有深远影响。

本文对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各种工业材料以及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促进了矿山行业的发展。

过去几十年大规模粗放式的开发开采留下大量的废旧矿山,亟需修复的矿山数量众多,需修复的面积巨大。

在开采中地貌发生极大变化,出现土壤侵蚀等问题,更是加重了大气污染,也让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出现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步前行的诸多问题。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已停止使用的废弃矿山特别是露天形式的矿山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污染,也有可能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突然出现,如,滑坡、坍塌、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资源破坏等。

如不进行修复治理,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1 废弃露天矿山造成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1.1 引发地质灾害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在开采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废弃之后由于地质结构遭到破坏、开采后大量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受到暴雨冲刷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周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废弃露天矿山的采空区地表层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降低,出现地面塌陷、裂缝等。

矿坑水土流失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突变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使得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也更高。

1.2 土地利用率降低废弃露天矿山中存在着废土、废石等,这些堆积在一起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在开采的过程中留下了众多裸露的矿坑,都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降低,也导致土地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绪论在工业化时代,矿山开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活动,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矿产资源,而且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矿山开采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土地资源荒芜、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和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矿山将会停止开采,成为废弃矿山。

针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其目的是恢复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环境质量。

本方案将针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以期为相关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目标1. 恢复矿山原有的植被和土壤,重建矿山生态系统。

2. 保护和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3. 预防和治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带来的环境污染。

4. 为当地农民提供生态补偿和就业机会。

5. 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1. 矿山区域调查和评估在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前,首先需要对废弃矿山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矿山的土壤、植被、水资源、气候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矿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了解其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的工程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2. 矿山区域治理和修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第一步是对矿山进行治理和修复。

这包括对矿山的土壤进行改良,修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以恢复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

同时,也需要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选用当地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并逐步恢复矿山原有的植被。

3. 水资源恢复和治理废弃矿山可能会对周边的水资源造成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

因此,需要对矿山周边的水资源进行恢复和治理。

这包括对矿山周边的水资源进行水质和水量的监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净化水质、保持水量,以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工程也需要保护和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这包括对矿山周边的生物恢复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以促进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和繁荣。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李瑞琪,王琴*(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68)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

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矿坑花园成新的景观元素,使它成为新兴矿业文化资源。

2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与研究意义2.1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釆煤受损土地在我国总量庞大、分布广泛,逐年递增,有效复垦不足,造成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地表景观、植被、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使地表生物量减少,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弱或完全丧失,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地表景观,使原有地表形态、自然外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形成大尺度的地表创面或使地表荒凉萧条,并逐渐丧失自然特征和美感,与周围未开采区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破坏植被,或者使土地退化,难以支撑植物生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有毒气体释放和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滑坡、崩塌、塌陷、地裂、泥石流等引发地质灾害;影响矿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4]。

因此,如果能在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修复和城市绿地开发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利用釆煤后损毁的土地,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修复利用,并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将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2.2研究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国目前逐渐重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一般可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

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规范

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规范

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规范在当今社会,矿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平衡,加强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对于指导和规范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业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造成严重的破坏。

例如,露天开采会直接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地下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农田的安全。

同时,采矿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爆破、运输等环节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二、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加强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首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矿山环境的破坏会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这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才能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矿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这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矿业开发的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在开采过程中,要同步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2、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矿业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主体责任,要求企业承担起因开采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的治理和修复费用。

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和开采方式,制定个性化的治理和修复方案,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提高治理效果。

4、生态优先,注重效益在治理和修复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生态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保留:地面、地下构筑物、设备设施、道路网络、 功能分区等全部承袭,仅对负面影响的部分进行恢复。
(2)部分保留:废弃工业景观的片断,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 观。如废弃的矿坑、裸崖等,也可以是工业建筑或质量好的老 建筑。
(3)构件保留:建筑物、构筑物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 架等构件。
(4)废弃物的再利用: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一次加工后 再利用,如钢板熔化后铸成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
骨料,建筑拆除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
幕府山裸崖保留作为景观背景 约翰内斯堡黄金城——构建保留
4.2.2工业生产后地表痕迹的处理
工业生产在自然中留下了斑斑痕迹,如废弃的矿渣、石 块等。在景观改造时,很多设计师并不试图掩盖或消灭 这些痕迹,而是尊重场地特征,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 等处理方式,将场地上独特的地表痕迹保留下来。这其 中,以大地艺术家的作品最为突出。
4.2.4废弃矿坑的改造和再利用
约翰内斯堡黄金城——矿坑
由废弃的矿坑遗迹改造成的。矿城内保留了废弃矿场的几乎 所有设备,并且加入了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游客们可以搭乘吊 车深入地底220m的矿坑,亲身体会昔日黄金开采的“经历”, 同时可以观赏原始部落的舞蹈表演和铸金过程。
4.2.5植物景观设计
4.2.5.1植物种类的选择
4.2.3污染物的处理
场地的污染净化和生态恢复是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的基 础
完全移除法 污染较重的土壤。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 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
掩埋覆盖法 污染程度较深的土壤,通过生物技术的方 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常规做法是换土或者覆土。污染 土壤——沥青——新土,设置排水设施,防止污染扩散。
三、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自然式 模拟植物群落和地形起伏的设计形式,将自然 引入城市环境之中,对工业景观的重塑、塌陷地的生态 恢复,营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
乡土化 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与景观特色。选取抗旱、耐 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
保护性 禁止“三通一平”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对 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节约成本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
同时成为具有一定公共设施、一定规模自然生态基底和 人文内涵、秉承矿业景观特色的多重含义的城市公共空 间。
二、矿山废弃地设计3R原则
减量(Reduce) 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不再设立其他建筑项目; 减少基 地内能源、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植物配 置中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树种等。
满足属、合欢属。
(2)先锋植物 先锋草类——草本植物群落——先锋灌 木——灌丛群落——先锋乔木——针叶林、针阔叶林。
(3)乡土植物 人工改造的适生树种
(4)芳香植物 美化、香化环境的作用,净化空气、杀 菌消毒,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5)观赏草 一个很有景观价值的类群,因为它自然而 优雅、朴实而刚强,是回归自然的最好象征。
再用(Reuse) 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植被、土壤、砖石等赋予新 的功能:利用现有废弃地内的植被、厂房和机器,设计成开 放的市民休闲的场所
循环与再生(Recycle) 中水利用:改良土壤,重建湿地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水 系统,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水生植物净化,然后进入鱼池, 最后进入戏水池。
4.2.5.2特色种植设计
(1)利用场地自然再生的植被造景 (2)植物景观的柔化设计
具体体现在:对道路、地坪、广场、挡墙、景墙的柔 化设计;与构筑物、建筑物的搭配组合造景;对景观 不佳地段的遮挡与修复。
4.2.6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对矿山废弃地上典型的景观特征采取保留和保护的态 度,减少对历史景观的破坏,既表现了对于场所精神 的尊重,又可以形成场地新的特色景观。
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主要是生长快、 适应性强、抗逆活率高的植物;
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考虑到植物的综合效益,主要包括抗旱、耐湿、抗污染、
耐瘠薄、抗病虫害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
自然保留法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较小,或者在废弃 地上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态自我恢复,这种废弃地可以继 续弃置。减少投入——保留场地多样性和纪念性。
德国杜伊斯堡公园“公园+污染物=场所”
污染和废弃物是场所的一部分,是一种工业遗产,可以适 当地加以保留。例如废弃物的表层在自然恢复的过程中生 长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植被,可以将其保留,成为景观的一 部分。
恢复性 运用科技手段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四、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4.1基本原则——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生态价值观 生态自我恢复、自我维持和再利用、干预最小化。
美学价值观 赋予其文化内涵,实现“变废为宝”;自然生态过程的 “美”。
历史文化价值观 矿业场地历史文化信息、矿业建筑和构筑物。
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 成了攀岩墙。
夏桥煤炭主题公园,利用处理后的净水流过自然黑色 石材(煤炭象征)。
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 馆,义工都穿着100多年前的服装,其中包括清朝服 装解说员。
4.2.6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
汇报人:齐敦军
汇报内容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概念 矿山废弃地设计3R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形式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玉皇山采石废弃地景观与植被恢复技术
一、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概念
是将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相结合,在矿 区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开敞空 间环境重塑,使矿山废弃地得以重新利用;
经济社会价值观 价值观经济价值与教育意义。
4.2主要途径——景观再生设计手法的运用
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归纳: 为废弃矿业设施的处理 工业生产后地表痕迹的处理 污染物的处理 废弃矿坑的改造和再利用 植物景观设计几个方面
4.2.1废弃矿业设施的处理
废弃矿业设施包括场地中废弃的建筑、构筑物、设备、仓储设 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