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赵梅红,袁芑航(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1100)摘要: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推进,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对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完成后,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对当下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废弃矿山在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布局、植物景观营造及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后续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废弃矿山;景观设计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加速修复进程。
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问题,使其良性发展,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矿山景观设计是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美学、生态学等理论对废弃矿山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要将生态修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潜力,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发展。
2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存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尤其是开采过后的废弃矿山,不仅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政府也认识到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矿山治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掀起了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的浪潮。
但在矿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问题2.1.1忽视对矿山工业文化的保护传承。
矿山开采作为一项具有历史性的工业活动,尽管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和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干扰、掠夺和破坏。
废弃矿山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能够反映当时矿山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废弃矿山遗迹景观内容丰富,矿山开采后的一些山体创伤面呈现出清晰的地层,展现给游客独特的矿山景观风貌。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
这些案例不仅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几个相关参考内容。
一、平埔坑废矿厂生态修复案例平埔坑废矿厂位于台湾高雄县茂林乡,是一家在1987年倒闭的金矿厂。
由于长期的矿山开采活动,导致该地区地表土壤严重受损,无法再生产农作物。
为了修复该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土地清理和修复:通过清理矿渣和污染土壤,重新铺设上覆土壤,并进行复绿作业。
同时,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确保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2. 生物多样性恢复:引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建立起良好的植被覆盖,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基础。
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采取专门的措施,如建立人工保护区等。
3. 水体治理:对于矿山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同时,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确保周边生态系统的水量和水质的稳定。
二、美国阿利桑那州「石怪地」矿山废弃地修复案例美国阿利桑那州的「石怪地」矿山废弃地曾是一个采铜矿的旧址。
在经过长期开采后,该地受到严重的矿渣和废料污染,并丧失了生态功能。
为了修复该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废弃物清理:对矿渣、废料等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处理,将其转移或封存,以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和播种植物,恢复矿山废弃地的植被覆盖。
选用了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在当地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物种。
3.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和植物种植,恢复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自然肥力,并促进土壤水分循环和肥料循环。
4. 水体治理: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池,收集和利用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和水体污染。
三、中国湖南怀化市坪阳县废弃柴窑修复案例怀化市坪阳县曾是中国陶瓷行业的重要基地,但该地也留下了大量的废弃柴窑。
为了修复这些废弃窑址区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窑址清理:对废弃的柴窑进行拆除和清理,清理出窑址区的污染废弃物。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一、概述矿山作为地球资源的重要来源,长期开采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山体千疮百孔、粉尘污染弥漫、含水层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多发等问题,已成为矿山开采后的普遍“后遗症”。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实践的重点。
众多典型案例展示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实践。
这些案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通过创新的景观设计,将废弃矿山转变为具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为今后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山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采石场生态修复工作,注重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一些国家还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矿山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采取边坡治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许多废弃矿山得以重获新生。
一些地区还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山开采往往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地表植被,增强土壤稳定性,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李瑞琪,王琴*(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68)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
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矿坑花园成新的景观元素,使它成为新兴矿业文化资源。
2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与研究意义2.1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釆煤受损土地在我国总量庞大、分布广泛,逐年递增,有效复垦不足,造成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地表景观、植被、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使地表生物量减少,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弱或完全丧失,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地表景观,使原有地表形态、自然外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形成大尺度的地表创面或使地表荒凉萧条,并逐渐丧失自然特征和美感,与周围未开采区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破坏植被,或者使土地退化,难以支撑植物生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有毒气体释放和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滑坡、崩塌、塌陷、地裂、泥石流等引发地质灾害;影响矿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4]。
因此,如果能在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修复和城市绿地开发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利用釆煤后损毁的土地,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修复利用,并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将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2.2研究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国目前逐渐重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一般可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利用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利用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废弃矿山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废弃矿山的存在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因此,如何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合理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是指将矿山经过人工干预,修复其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尽量恢复其自然功能。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矿山地的地质构造、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修复方案的可行性。
而废弃矿山的利用则是指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利用矿山遗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尽量恢复矿山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首先需要对矿山遗址进行环境评估,分析其土壤质量、水质等情况,了解潜在的环境风险。
接下来,通过植被疏浚、土地改良、生物修复等方式,逐步恢复矿山地的生态系统。
应用生态学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增强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与此同时,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破坏的土壤和水体,有助于加速地下水和土壤的净化过程。
而废弃矿山的合理利用则有助于转化资源浪费为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方面,矿山遗址可以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生态农业基地等,以增加区域经济效益和环境教育意义。
比如,矿山遗址的开发可以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结合良好的生态修复,打造生态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废弃矿山的利用还可以促进矿山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一些废弃矿山可以改造成储能站、太阳能发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基地,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通过矿山遗址的改造,可以引进新兴产业,吸引投资,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比如,将废弃矿山改造成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
然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废弃矿山的修复过程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废弃矿山的复杂地质构造和污染物质可能对修复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矿山开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损坏了大量的土地和生态环境。
为了恢复失去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已成为必要的工作之一。
以下是一则成功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所在地区:中国云南省。
修复地点: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修复时间:2002年至今。
修复面积:约2000公顷。
该地区曾经是一处石灰岩矿山,经过数十年的开采,这片土地被破坏殆尽,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地面上呈现了一片荒漠化景象。
为了恢复这片土地,当地政府联合相关专家和企业共同制定了修复计划。
按照计划,首先需要进行土地改良和营养物质补充,以恢复土地的生物学功能和土壤肥力。
接着,针对土地渗漏水问题,进行人工湖的建设,使得水利循环系统得以建立,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在寻找植物物种方面,专家们尝试了多种树种和灌木,最终选择了一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树种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物种,如毛草、水杉、忍冬等。
除了植被的修复,如何提高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为此,当地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饲养家畜、放牧等,既可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又能照顾并促进本身动物群落的复苏。
经过多年的修复工作,经过2009年的监测报告发现,返还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土壤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根系系数增高,质地更松软,各种微生物群落也得到较好地修复。
总之,这片地区成功地恢复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点重点:1.完善的修复计划。
一份详细、具体的修复计划是生态修复成功的基石。
2.多种手段综合利用。
仅仅靠植物的种植还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完全恢复,需要在土地处理、水利和动物群落建设等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3.科学的物种选择。
需要在土地的微气候、土壤和水分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灌木。
4.长期而有序的管理。
生态修复工作需要长期管理,以维护已经得到恢复的环境,促使生态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与案例分析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与案例分析废弃矿山是指矿山开采完毕或因其他原因停工的矿山,这些废弃矿山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与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1.土地复垦:对于被废弃的矿山,首要任务就是对土地进行复垦,恢复植被覆盖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补植苗木、草皮等方式实现,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固定能力。
2.水体净化: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污染水体。
因此,废弃矿山的水体净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采取人工湖泊建设、湿地修复等方式进行水体净化。
4.污染物处理:废弃矿山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污染物质,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在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
可以采取抽采、中和、固化等方式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5.社会经济修复:废弃矿山的修复不仅仅是环境上的修复,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的修复。
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开展生态农业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分析1.四川省富顺县煤矿生态修复案例:该地区的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废弃矿山数量众多。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采取了植树种草、修建人工湖泊、开展循环农业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并引入了旅游业,成功实现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
2.河南省长垣县铁矿生态修复案例:该地区的铁矿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水体污染和土地破坏。
为了修复这些废弃矿山,该地区采取了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并引进了生态农业,成功恢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3.内蒙古自治区盟市草原煤炭矿生态修复案例:在该地区,大量的煤炭矿开采导致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土地复垦、水体净化、植被恢复等措施,并开展了草原生态旅游,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效益。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处矿山废弃地,在经过近20年的植被自然恢复后,目前已成为一处绿化景观区。
该废弃地在矿业开采期间,地表被破坏,土壤被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为了恢复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生态修复工作。
首先,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铺设生态毯、草皮等材料,增加土壤保水、减轻水土流失的效果。
采用大量的本土植物,如红枫、冬青、金杏等树种,以及九芎、山梅花等灌木,来恢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
其次,为了使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护,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限制人工干扰等。
经过长期的生态修复工作,现在这处矿山废弃地已成为南昌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区之一。
绿树成荫,花草香美,不仅提供了自然氧吧和休闲娱乐场所,还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德国杜伊斯堡公园“公园+污染物=场所”
污染和废弃物是场所的一部分,是一种工业遗产,可以适 当地加以保留。例如废弃物的表层在自然恢复的过程中生 长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植被,可以将其保留,成为景观的一 部分。
4.2.4废弃矿坑的改造和再利用
约翰内斯堡黄金城——矿坑
由废弃的矿坑遗迹改造成的。矿城内保留了废弃矿场的几乎 所有设备,并且加入了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游客们可以搭乘吊 车深入地底220m的矿坑,亲身体会昔日黄金开采的“经历”, 同时可以观赏原始部落的舞蹈表演和铸金过程。
幕府山裸崖保留作为景观背景
约翰内斯堡黄金城——构建保留
4.2.2工业生产后地表痕迹的处理
工业生产在自然中留下了斑斑痕迹,如废弃的矿渣、石 块等。在景观改造时,很多设计师并不试图掩盖或消灭 这些痕迹,而是尊重场地特征,采用了保留、艺术加工 等处理方式,将场地上独特的地表痕迹保留下来。这其 中,以大地艺术家的作品最为突出。
4.2.3污染物的处理
场地的污染净化和生态恢复是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的基 础
完全移除法 污染较重的土壤。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 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 掩埋覆盖法 污染程度较深的土壤,通过生物技术的方 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常规做法是换土或者覆土。污染 土壤——沥青——新土,设置排水设施,防止污染扩散。 自然保留法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较小,或者在废弃 地上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态自我恢复,这种废弃地可以继 续弃置。减少投入——保留场地多样性和纪念性。
(2)风化土很厚的边坡:若坡度小于75°,可以在边坡上设风化 土很厚,在雨季易受到雨水冲刷和淋洗,造成水土的流失,但 植物生长和种植条件较好。设置鱼鳞坑,进行树木种植固 土绿化。在边坡大于75°的地方,可以栽植攀援植物。 (3)裂隙发育的岩质边坡:利用断臂上的裂隙, 喷混植生材料, 进行快速绿化。低而平缓的石壁,可采取直接挂网喷草技 术。也可以在边坡上开设小型种植槽,种植灌木或草本植 物,或者藤本植物。 (4)表面凸凹不平裂隙不发育的岩质边坡:在坡度小于45°的 边坡,人工挖穴,砌筑植生盆种植乔灌木和藤本植物;坡度大 于45°,小于75°的边坡,人工砌筑植生盆种植灌木和藤本 植物。在坡度大于75°的边坡,边坡稳定的区域,可以采用 挂笼砖绿化,坡度较大的石壁,宜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喷混植 生技术.
五、玉皇山采石废弃地景观与植被恢复技术
5. 1 矿坑内旷地改造 采用爆坑的方法种植树木,或者 局部设置水坑,进行景观处理。利用坚实的地基可以建设 景观建筑 。 5. 2 坑中坑的景观改造 坑中坑一般是所在大坑的最低 处形成小水池。一方面形成景观水池。另一方面,也为矿 坑绿化和周围山体绿化提供灌溉用水。 5. 3 坑壁的景观改造 结合玉皇山的实际情况,可以划 分为以下4种类型进行改造。 (1)断壁或者孤立山体:大部分进行爆破排险;少部分景观特 异部分予以保留, 体现矿山开采的历史风貌。对峭壁进行 摩崖石刻,在崖下设置浅水面,形成摩崖水体景观—玉带银 河。
混植生材料
5.4 植被重建措施
(1)采石坑景观改造绿化区。 a.破损山体植物配置。在断崖和峭壁的底部,利用人工挖 凿种植穴的形式种植攀援植物,使其向上攀援。在山顶土 壤条件较好的区域,也可种植一些悬垂植物。 b.矿坑底部平地植物配置。在矿坑底部平地,是坚实平整 的基岩,需要利用爆破手段,营建树木种植坑穴。 c.每一矿坑都有1个相应的功能和景观主题,围绕各自的 主题以及水景处理,进行植物选择。 (2)疏林、山坡地绿化区。对于整个山体绿化,大面积的种 植黄栌、栾树和五角枫等色叶树种,形成大规模的片林,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体现北方的季相景观。
矿山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
汇报人:齐敦军
汇报内容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概念 矿山废弃地设计3R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形式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玉皇山采石废弃地景观与植被恢复技术
一、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概念
是将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相结合,在矿 区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开敞空 间环境重塑,使矿山废弃地得以重新利用e) 中水利用:改良土壤,重建湿地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水 系统,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水生植物净化,然后进入鱼池, 最后进入戏水池。
三、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自然式 模拟植物群落和地形起伏的设计形式,将自然 引入城市环境之中,对工业景观的重塑、塌陷地的生态 恢复,营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 乡土化 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与景观特色。选取抗旱、耐 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 保护性 禁止“三通一平”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对 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节约成本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 恢复性 运用科技手段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4.2.5.2特色种植设计
(1)利用场地自然再生的植被造景 (2)植物景观的柔化设计 具体体现在:对道路、地坪、广场、挡墙、景墙的柔 化设计;与构筑物、建筑物的搭配组合造景;对景观 不佳地段的遮挡与修复。
4.2.6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对矿山废弃地上典型的景观特征采取保留和保护的态 度,减少对历史景观的破坏,既表现了对于场所精神 的尊重,又可以形成场地新的特色景观。 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 成了攀岩墙。 夏桥煤炭主题公园,利用处理后的净水流过自然黑色 石材(煤炭象征)。 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 馆,义工都穿着100多年前的服装,其中包括清朝服 装解说员。
4.3.4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 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它微生物,以消除或减少污染。接 种细菌主要考虑两方面的菌种,抗污染细菌和营养微生物 4.3.5材料利用技术 本土化生态建材与新型建材。
4.4运行保障——管理维护机制的构建
4.4.1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4.4.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4.4.3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 4.4.4改善投资机制,扩展经营手段 4.4.5建立弹性与刚性相结合的规划方式
4.2.6场地特色景观营造
4.3可行性保证——专业技术的支撑
4.3.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主要有土壤物理性质的恢复、 化学性质的恢复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4.3.2污水处理与水资源的利用技术 利用地面生态景观 比如河道、池塘、小面积的湿地对自然生境进行恢复,保 留河岸的自然化;运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雨水进行收集、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4.3.3植被恢复技术 对废弃地的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再 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 地表水、通气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植物 物种。植物种植技术有三类:直接种植乡土植物、改良基 质后种植耐性植物和表层处理后种植植物。
(1)固氮植物 改良土壤,如刺槐属、合欢属。 (2)先锋植物 先锋草类——草本植物群落——先锋灌 木——灌丛群落——先锋乔木——针叶林、针阔叶林。 (3)乡土植物 人工改造的适生树种 (4)芳香植物 美化、香化环境的作用,净化空气、杀 菌消毒,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5)观赏草 一个很有景观价值的类群,因为它自然而 优雅、朴实而刚强,是回归自然的最好象征。
4.2主要途径——景观再生设计手法的运用
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归纳: 为废弃矿业设施的处理 工业生产后地表痕迹的处理 污染物的处理 废弃矿坑的改造和再利用 植物景观设计几个方面
4.2.1废弃矿业设施的处理
废弃矿业设施包括场地中废弃的建筑、构筑物、设备、仓储设 施等。 (1)整体保留:地面、地下构筑物、设备设施、道路网络、 功能分区等全部承袭,仅对负面影响的部分进行恢复。 (2)部分保留:废弃工业景观的片断,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 观。如废弃的矿坑、裸崖等,也可以是工业建筑或质量好的老 建筑。 (3)构件保留:建筑物、构筑物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 架等构件。 (4)废弃物的再利用: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一次加工后 再利用,如钢板熔化后铸成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 骨料,建筑拆除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
同时成为具有一定公共设施、一定规模自然生态基底和 人文内涵、秉承矿业景观特色的多重含义的城市公共空 间。
二、矿山废弃地设计3R原则
减量(Reduce) 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不再设立其他建筑项目; 减少基 地内能源、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植物配 置中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树种等。 再用(Reuse) 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植被、土壤、砖石等赋予新 的功能:利用现有废弃地内的植被、厂房和机器,设计成开 放的市民休闲的场所
四、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4.1基本原则——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生态价值观 生态自我恢复、自我维持和再利用、干预最小化。 美学价值观 赋予其文化内涵,实现“变废为宝”;自然生态过程的 “美”。 历史文化价值观 矿业场地历史文化信息、矿业建筑和构筑物。 经济社会价值观 价值观经济价值与教育意义。
4.2.5植物景观设计
4.2.5.1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主要是生长快、 适应性强、抗逆活率高的植物; 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考虑到植物的综合效益,主要包括抗旱、耐湿、抗污染、 耐瘠薄、抗病虫害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 满足造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