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表情语范例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

日本中日称谓方式如中国人对成年男士的称呼多为“先生”,这是一种社交场合对对方的尊称事实上,日本人使用“先生”这一称呼的范围比中国人小得多,一般只用于学校的教师、医生、议员和艺术家。

此外,中国人很少称女士为“先生”,而日本人则不分性别,只要属于这一范围的均可称作“先生”。

另外,日本人在称呼对方时习惯于拉近上下辈的距离以表示亲密,而中国人则正好相反,往往要抬高对方的辈份以示尊敬。

因此,在日本,小学生对20多岁的人称作“哥哥”、“姐姐”,而在中国则称作“叔叔”、“阿姨”;再比如,小学生对50多岁的人称作“叔叔”、“阿姨”,而在中国就要称作“爷爷”、“奶奶”了。

寒暄日本人每日初次见面除了互道一声“早上好”之外,必定要围绕天气寒暄一番,例如:“今天天气真好啊!”“今天真冷啊!”“今天真热啊!”“连日阴雨,真叫人烦闷”等等。

而中国人除彼此问好外,最常用的寒暄问候语也就是敬意表达12歉。

34思维方式德国德国人慢中国人快井井有条;粗枝大叶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中国人喜欢喝茶坐在公园里喝酒,坐在公园茶馆里喝茶德国人靠耳朵享受中国人靠舌头享受安静很重要,餐馆里很安静;噪音大没关系,吃得好就行。

德国人信任国家中国人信任家庭有困难找社会救济管理局;有困难找亲戚德国有规则中国有关系网德国退休老人去旅游中国退休老人看孙子在德国语言很管用在中国眼神很管用德国人爱批评中国人爱表扬俄罗斯一、手势将手掌平放在脖了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母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即英语中表达的Thumbaride。

也有跨越文化的手势,例如把母指与食指中指放在一起轻轻撮动,在英美、中东和我国都是钱的意思。

二、面部表情中国人或葡萄牙人在交谈时,总避免用眼睛直接接触人,以示谦虚、服从或尊敬。

因此,在跨文化的语言交流中学会并理解各种面表情所隐藏的含义是很重要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_On_Body_Language_in_Intercultural_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_On_Body_Language_in_Intercultural_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On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摘要: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本文简单对比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Abstract :Body language,like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culture .Different culture s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except some world known ones. An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ame body language may mean different things.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examples,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ody langua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comparing the body langu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briefly introducing some body languages often used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whil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t is also important as well to know some body languages in foreign countries.Key words: body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s earning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派+55%的面部表情交流。

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3. 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

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微微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伸一下舌头表示厌烦,不感兴趣。

这些都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表情语

表情语

注意事项
• 不要忽视与人的目光交流 • 交流时应注意文化差异 • 避免对不熟悉的人专视
也称之为公务凝视,比较庄重、正式。 一般适合公务场合和听的场景)
• 亲和区:下三角
(眼睛以下,脖子以上。 也称之为社交凝视,比较柔和、亲切。 一般适合社交场合和说的场景。) • 亲密区:大三角(胸至脖子的部分。 也称之为亲密凝视,比较亲密、关切。 一般适合亲人,爱人等亲密关系)
2.方向的调整
(1)俯视 (2)平视 (3)仰视 (4)斜视 (5)侧扫视
主要内容
(一)表情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个性与共性及 其主要作用 (二)目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个性与共性及 其注意事项
一、表情语
(一)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既有共性又 有个性
1.共性 保罗•艾克曼与华莱士•弗里研究了一套系统将 人的表达情绪的面部分为三个部分: 区域一:眉毛和前额 区域二:眼睛,眼皮和鼻梁 区域三:脸颊,鼻子,嘴巴,上颚和下巴
思考回忆;说话;感觉和具体感受; 想象;回忆听到;内心的想法。
(二)个性
1.目光运用的方式及表达的内涵有差异 印第安的维图托部落:习惯看不同方向 日本人:视线主要在颈部 美国人和西欧人:适当地目光接触
2.目光语使用的在程度上有差异 阿拉伯人和拉美人>西欧和北美人>英国人一般对讲话者给予密切的注 释。 演讲:英美人和中国人的表现不同 注视女人:亚洲国家和法国表现不同(一 些亚洲国家的女人从小就被告知不要注视 男人) 同性长时间的凝视是同性恋者要求对方接 近的信号。
3.扬眉
日本:轻佻、不庄重 欧洲中部:打招呼 波利尼利亚:是的、 好的
(三)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在多寡 上相差悬殊
1.西方人>东方人(尤其日本人)

跨文化肢体语言对比

跨文化肢体语言对比
起眉毛在北美表示惊讶;在英国表示不同意或担心。
三、目光交流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目光接触在人交 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可以有许多“规 定”:由于场所、谈话双方的感觉需求以及背景的不同; 人们的目光接触也不同。如在美国大城市里,白人之间
有个大家公认的目光交流距离大概16-32英尺,在这个距
置而不是对方的眼睛;在阿拉伯国家,谈话时眼睛需要
直视对方来表示双方对所谈话题有兴趣;在波多黎各, 好姑娘“不看成人的眼睛”这种行为是尊敬和听话的表 现。 其他眼部动作的对比。不停地眨眼睛在美国是表示不信
任;在中国以及香港是表示烦躁。朝某人眨一下眼睛在
美国表示万事顺利,在酒吧或歌厅则是表示招呼人过来 聊天;而在法国和澳大利亚却是表示不礼貌的行为。
四、手部动作
手势是指人类用语言中枢建立起来的一套用手掌和
手指位置、形状的特定语言系统。一般而言,南欧地 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
繁且夸张;中西欧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荷兰等次之;
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
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信息。
四、手部动作
手掌动作。这一动作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含
“不”。
一、头部动作
2.搔头 当对某事感到困惑或者尽力要回忆起某人某事的时 候,会有这种动作。当人们在处理问胚要做出决定的时 候,常做的动作也是搔头。当你不知如何回答别人的提
问时,也可搔头,表示:给我点时间,让我想一想,考
虑一下。
一、头部动作
3.抬头 在美国,当你觉得有什么悬乎的事情要发生或有什
利,手掌朝上并附带耸肩动作表示说话人很无辜,不
知道以及不关心这件事;而在法国却表示荒唐可笑的 意思。

跨文化交际手势语

跨文化交际手势语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二是手势宜少不宜多。
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
三是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在交际活动时,有些手势会让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9. 伸出小指( little finger )。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子、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子、妾、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轻或表示对方是小人物;在泰国、沙特阿拉伯表示朋友;在缅甸、印度表示要去厕所;在英国表示懦弱的男人;在美国、韩国、尼日利亚还可以表示打赌。
肢体语言不清楚,最近知道一个口语感叹词的不同:hum!在中国有“不屑”的意思,在美国有“哦,知道了”的意思。有意思吧!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和人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跨文化交际之肢体语言 (2)

跨文化交际之肢体语言 (2)
第三十页,共46页。
奥尔特曼:
主要领地(primary territory)。指明确的个人独享领地和日 常生活活动的中心,受到精心的保护和防范。 住房、卧室。
次要领地(secondary territory)。指临时享有的物品。电 视机、餐具、杂志等。
公共领地(public territory)。 指任何人都可享有的临时领地。
第十六页,共46页。
Head gesture 头部动作
头部是人体的最高部位,它被视为人的生命力的中心,也 被视为人体中最神圣的部位。头部动作(head gesture)在交
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十七页,共46页。
人类学家Charles Darwin(1809-1882)认为,点头和摇头都是模
时间语(time language)是用时间表达出的信息符号。 它研究的是人们对准时、及时、延时,时间的早、晚、长、 短,过去、现在、将来等概念的理解。
第四十页,共46页。
美国人对时间 本身的价值是极为重视的。他们将时间比做一个 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时间就是金钱,既能买进又能售出,因
此在英语中它经常和下列动词连用: buy(买);sell(卖); save(节省);spend(花费);waste(浪费);lose(失 去);divide(分开);make up(补偿);measure(计量)
A good fence makes a good neighbor.
好篱笆才有好邻 居.
第三十五页,共46页。Fra bibliotekSilence 沉默
沉默(silence)在人类的交往中也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非言语
语言。在不同的文化里,人们对沉默的运用是有差异的。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

一、谁没有负责?一项调查针对日本母亲和美国母亲的调查:如果孩子没有把应缴回的单子交到学校,谁应该负责?日本母亲大都觉得是自己的过失,美国母亲大都认为是学校没有尽责。

二、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

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

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

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

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向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

“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向甲谈苦。

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三、一个美国女学生处于好意把泰国同屋洗干净的内衣和袜子叠放在她的枕头上,结果这个泰国女生觉得受到了侮辱,一定要搬离宿舍。

四、一对美国夫妇到巴基斯坦度假,住在一个看起来蛮吸引人的市场旁的旅馆。

夫妇决定隔天到市场去看看有没有值得买的纪念品。

一觉醒来,闷热的天气,叫人有点透不过气。

先生一身轻便的短袖休闲衣裤,太太穿着短袖花纹上衣,粉红美观的紧身短裤,两人脚底都套着凉鞋。

到市场时,这对夫妇发觉几乎每个人都严厉地瞪着他俩,指指点点,有的甚至口发恶言。

俩夫妇觉得很纳闷,赶紧转头,回到旅馆。

为什么市场里的人对这对夫妇的态度如此恶劣呢?五、An American went to Chinese home. He was offered some tea. Just when the first cup was about to finish, more tea was added. The visitor drank the second cup. Then the cup was filled the third time. Then he drank it, then…until the visitor was quite full. Why?六、One cold winter day in a Chinese city, Wang Lin on his way to the library met an American professor who knew very little about China. After greeting him, Wang said: “It’s rather cold.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But the professor didn’t appear happy on hearing this.七、张斌作为汉语志愿者在泰国的小学教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表情的成语:
• • • • 含情脉脉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目瞪口呆 • • • • 全神贯注 兴高采烈呆 呆若木鸡 张口结舌
• • • •
什么是表情语 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在多寡上相差悬殊 面部表情的具体作用
什么是表情语 • 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
模式。
• 三种方式:面部表情
• • 语言声调表情 身体姿态表情。

一、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
(一).共性
保罗· 艾克曼与华莱士· 弗里研究了一套系 统,将人的表达情绪的面部分为三个部分: 区域一:眉毛和前额 区域二:眼睛,眼皮和鼻梁 区域三:脸颊,鼻子,嘴巴,颚和下巴
(二)个性 1.微笑与大笑 微笑: 中国-----愉快心情或者友好 美国-----高兴或者很有意思 日本妇女-----慌乱或者尴尬 大笑: 中国-----不要太当真
2.伸舌头
中国人:尴尬、不好意思(多见 于小孩和年轻姑娘) 英美人:戏谑、贬斥、反抗 藏族:对异性的礼貌 斯里兰卡:丑陋
3.扬眉
日本:轻佻、不庄重 欧洲中部:打招呼 波利尼利亚:是的、好的
二、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在多寡上相差悬殊 1.西方人>东方人(尤其日本人) 2.女人>男人
三、面部表情的具 体作用
第一,协调强化 第二,弥补暗示 第三,威胁震慑
Which is which?
Anger, Disgust, Fear, happiness, Surprise, Sad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