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详解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的语篇分析

外民族认为 中国人传统保守 , 然而随着科技通 讯的发展 , 中
国人在交 际方式等 多方 面变得多 元开放 ,尤其是 新兴 “ 8 0 后” 、 “ 9 0后 ” 在生活方式 上已经发生 了很 大 的改 变 ; 二是 忽 _ 视各个群体 间存 在的文化共性 。由于文化 定势 来 自文化 问
e n c e s o f t h e r e c o g n i z e d d i s c o u r s e s , r a t he r t ha n di f f e r e nc e s o f c u l ~
异 ,没有理 解各个国家间所存在差异 并不意味着这 种差异
文献 标 识 码 : A
摘 要
交互 社 会 语 言 学 对 跨 文 化 交 际 的本 质 和 内容 提 出
理学 中, 该 概念 常 常具 有 一 些 消 极 意 义 。 1 . 2文 化 定 势 的 弊 端
了独 特 的 见解 , 认 为 跨 文 化 交 际实 质 上 是 人 际 交 往 , 但是 宴
性 就是两个极端 , 并且 文化 差异能够表现在连 续体上 , 在连
续性上还会 发生重叠 , 形成共 同点。1 5 1
t u r e s . Di s c o u r s e a p p r o a c h d i s c u s s e s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s
S u z a n n e Wo n g S c o l l o n ( 1 9 9 5 ) , 他 们把跨文化 交际看作 是跨 语
《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

The ambiguity of language
• Meaning in language i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the participants in communication. 1. Word-level ambiguity in language
Language is always ambiguous at the word level. The words themselves do not give us enough information to interpret their meaning unequivocally Example: “There is a man at the door.” ambiguity→ “at”: tell something about where the man is located, but doesn’t tell much →ambiguous in that we don’t know very much about just how this man is “at” the door
5.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roceedings of China’s 2nd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胡文仲,199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期刊
1. 2. 3. 4. 5. 6. 7. 8. 9. 10. 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史兴松。2014年,外语 界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蔺宏功,2013年,现代阅读 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池舒文,2014年,中 国外语。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陈欣, 2012年,外语界。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胡文仲,2013年,外语界。 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张卫东,杨莉,2012年,外语界。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孙艺凤,2012年,中国翻译。 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及实证方法 彭世勇,2008年第五期,中国外 语。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思考,庄恩平,2006年, 中国外国语。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和展望,高永晨, 2008年,外语与外语教学。
浅析利用语篇分析突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

浅析利用语篇分析突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2011教育硕士何静摘要近年来崛起的交互社会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内容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认为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人际交际,人际交际通过语篇系统得到实现。
实利主义语篇系统在西方各类公司中普遍使用,这类语篇系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的研究可揭示出被认可的语篇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语篇系统分析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语篇系统分析法文化定势实利主义语篇国际社会全球化的发展给各个民族带来了越来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但是各国之间社会历史的差异却造就了文化、价值观、社会准则以及文明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最终导致跨文化交流中产生了误解甚至是文化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帮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族人民在对他族文化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更迅速、更有效地进行跨国、跨民族交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者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对不同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定势”。
文化定势有着它特有的文化优点,但是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
语篇系统分析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文化定势的弊端文化定势这一术语用来描述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的看法。
文化定势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认识策略,在帮助人们开启不同文化大门时可能是一把行之有效的钥匙,但它同时也是一副束缚人们思想的桎梏,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弊端。
文化定势的弊端之一是夸大群体差异,忽略个体差异。
由于文化定势思维模式的存在,使人们习惯于以群体的概括取代对个体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文化定势的弊端之二是将文化看成是静止的,而不是变化的。
任何文化定势都是通过对比文化差异而得出的结论。
文化对比研究只能比较出一个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不可能概括某一群体文化特征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文化定势的弊端之三是它极容易导致“本群体中心主义”。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描述在跨国公司A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们需要共同讨论一个重要项目。
会议进行了几天,但是却一直没有取得明确的进展。
不同国家的员工语言文化差异导致了沟通障碍,讨论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误解和纠纷。
公司高层深感困惑,希望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障碍分析1. 语言障碍跨国公司A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使用的是各自母语进行交流。
除了英语是共同的工作语言外,其他国别的员工使用的语言差异较大。
这种语言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的不准确和理解的模糊,使得员工们无法正常交流和理解对方。
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导致了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了误解和冲突。
文化差异可以涉及到对时间观念、权力关系、政治正确性和个人自由等方面的不同理解,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方式和工作方式,导致合作的困难。
解决方案1. 提供语言支持和培训跨文化交际的第一个挑战是语言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可以提供语言支持和培训,以帮助员工们提高英语或共同工作语言的能力。
这可通过组织语言培训课程,雇佣专业翻译人员或提供翻译工具等方式实现。
提供语言支持和培训可以降低语言障碍,提高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
2. 开展跨文化培训除了语言障碍外,文化差异也是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公司可以组织跨文化培训,帮助员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教授他们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该培训可以包括介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以及跨文化冲突解决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开展跨文化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 引入跨文化中介人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难题,公司可以考虑引入跨文化中介人。
跨文化中介人是具有跨文化交际经验和能力的人员,他们可以在员工之间进行翻译和解释,协助双方理解并解决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冲突。
跨文化中介人的介入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摩擦,促进合作和理解。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分析教学

5 6
中 国科 教 创 新 导 刊 C ia d c to In v to H r l hn E u a in n o a in e ad
j臼 口
 ̄ _
2 O8 。 Ha 0 N0 1 . i el ; 1 - 。 r 。 d
语 言 学 研 究
性 更加 凸显 : 仅 涉 及 听 、 、 、 等 语 言 不 说 读 写 技 能 , 要 注 重 在 中 国 文 化 的 语 境 中提 高 更 学生 的 英语 交 际能 力 。 文 以英 国学 者Ro 本 n s 0ln S zn e o g S oln的 人 际 交 c 1o 和 u a n W n c l o 际 理 论 为 指 导 ,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非 英 语 专 以 业 的 一 个 本 科 生 班( 0 ) 行 了 为 期 一 年 6人 进
作 方 案 如 图 1 示 : 听 力课 堂 布 置 生单 词 所 在 的 实 验 教 学 。 教 学过 程 中实 验 性 地 提 出 重 于 对 学 习者 交流 策 略 的 指 导 。 在 少 , 篇章 短 , 力 内 容 短 的 听 写练 习 , 如 听 例 了结 合语 篇分 析5 C 个 理论 来训 练学 生 的3 M 5 C I M能 力模 式是 以 改 变大 学英 语 VOA 速 英 语 听 力 。 学 生 补 全 句子 的听 个  ̄3 I 慢 让 能力 , 即模仿( tt n 、 i ai ) mi o 记忆 ( moi t n 、 以 语 言 点教 学 为 主 的 传 统 模 式 为 出 发 点 , 写 练 习 , me r ai ) z o 通过 反 复 听 的 方式 让 学 生 联 系上 下 文 关 系 来 猜 测 未 听 出 的 内 容 ; 过 反 复 通 的 听 让 学 生 尽 力模 仿 标 准 读 音 并 在课 堂 上 大 声 朗读 ; 过 听 力 过 后 的 教 师 讲 解 来 模 通 仿 写 作 。 写作 的 过 程 中 熟悉 语 篇 结 构 , 在 在 教 师 讲 解 分 析语 篇结 构 之 后 让 学 生进 行 模 仿式写作 。 在读 写 课 堂 增 加 课 文 的 背 景 知 识 介 绍 和 语 篇 结 构 分 析 , 励 学 生 就 课 文 所 涉 及 鼓 的 话 题 展开 讨 论 、 集 相 关资 料 , 收 以小 组 学 ( 下转 5 页) 8
跨文化交际——精选推荐

跨⽂化交际第⼀章跨⽂化交际⼀、什么是跨⽂化交际——具有不同⽂化背景的⼈从事交际的过程跨⽂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益引起⼈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具的进步与通讯⼿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的产⽣;⽂字的使⽤;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具的进步和通讯⼿段的迅速发展;跨⽂化交际。
近⼆⼗年来的交际是以跨⽂化为特征的。
⼆、对跨⽂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认为每个⼈在⽂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之间的交际都是跨⽂化交际。
有的⼈认为,不同国籍⼈们之间的⽂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们之间的⽂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认为,跨⽂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化系统的语篇系统⽅⾯。
有的⼈认为,作⼤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对于改进跨⽂化交际益处不⼤,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化差异上。
跨⽂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的⽂化差异的探讨。
⽂化通常不是指个⼈的⾏为,⽽是指⼀个群体的⽣活⽅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且应该是放在⾸位的。
⾄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于个⼈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个国家的⽂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化和地区⽂化的特点。
第⼆章跨⽂化交际学⼀、跨⽂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类学、⼼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的⽂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声的语⾔》跨⽂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化背景的⼈们在使⽤时间、空间表达意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Case 2 (P8)White Dress女王的白色长裙:Case analysis: The Indian women might think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a funeral if they see the western bride in white gown. The case reflects the similes and metaphors in the text。
案例分析:印度女人可能觉得婚礼是一个葬礼,如果他们看到西方的新娘的白色礼服。
这个案例反映了明喻和隐喻在文本。
Culture is like an iceberg: we can identify the color of the dress worn by women in different cultures, but we do not know the values underneath。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a fish swims in: people wear dress of different colors for different context but they usually take it for granted and never ask why。
文化是像冰山:我们可以辨认颜色衣服的妇女所穿不同的文化,但我们不知道下面的值。
文化是像水鱼游在:人们穿不同颜色的衣服为不同的上下文,但他们通常是理所当然的,从不问为什么。
Case 4 (P18)Coconut-skating椰子—溜冰:Case analysis: The cas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We can tell from the case that culture is pervasive and it’s learned.案例分析:这个事件反映了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告诉从案件,文化是普遍的,这是学习.People may invent different ways for things even as simple as the issue of floor moping. The Philippine woman must have learned this way of mopping from her own culture。
跨文化语篇差异

03期;
结语:
• 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和人口移动的加速,在当今世界的民族国家中,多样性已成为普遍 现实,民族文化早已不是同质的了,民族语言的界限也越来越多地被逾越。说同一种语言的 人之间可能会有深刻的文化差异,而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有可能共享同一种文化这种情况的 出现对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Should students do business or not?
• In recent years, doing business is very popular on the campus. is it right or not?
• In my opinion, we can not say it is right or wrong directly because the reason is complex. on the other hand……
跨文化语篇差异
引言:
•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创作、使用的语篇会有不同,因为不同的语篇建构的是不同民族的社 会经验和文化现实。
• 所以跨文化语篇差异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来事发展起来,下面我们 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语篇及语篇的相关概念
1、语篇主要指言语行为的成品,是句子之上更大的语言单位。有两种形式: (1)书面的,如写成的文章; (2)口头的,如说出的一段话。 2、语篇的特征: (1)结构性语篇特征:即“主位推进程序” (2)非结构性语篇特征:即语义衔接,按照韩礼德和哈桑额观点有语义衔接作用的预防与词汇
二、语篇结构差异相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re is a taxi at the door.” →different way of being “at” the door→ the taxi at some distance at the door in a roadway or a driveway The difference lies in what we know about men and taxis and how they wait “at” doors.
a.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and stop a stranger to ask —— “It’s 2:00” —— “Thank you”
b. in a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er “ What time is it?” —— “It’s 2:00” —— “Very good, Frankie.” c. A husband and a wife are at dinner in the home of friends wife: “ What time is it ?” =“ Don’t you think it is time we were leaving?”
《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William
B. Gudykunst /Young Yun Kim,2007,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动力》
Carley H. Dodd,2006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Sentence-level ambiguity in language
The meaning in sentence resides not in the sentence alone but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used as well. Example: “What time is it?”
Chapter 5: Topic and Fac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Patterns in Discourse Chapter 6: Ideologies of Discourse Chapter 7: What is Cult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tereotyping Chapter 8: Corperate Discourse Chapter 9: Professional Discourse Chapter 10: Generational Discourse Chapter 11: Gender Discourse
2.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 (Third Edition)《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 跨文化沟通》Iris Varner Linda Beamer, 200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urth Edition)
5.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roceedings of China’s 2nd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胡文仲,199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期刊
1. 2. 3. 4. 5. 6. 7. 8. 9. 10. 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史兴松。2014年,外语 界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蔺宏功,2013年,现代阅读 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池舒文,2014年,中 国外语。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陈欣, 2012年,外语界。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胡文仲,2013年,外语界。 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张卫东,杨莉,2012年,外语界。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孙艺凤,2012年,中国翻译。 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及实证方法 彭世勇,2008年第五期,中国外 语。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思考,庄恩平,2006年, 中国外国语。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和展望,高永晨, 2008年,外语与外语教学。
The ambiguity of language
• Meaning in language i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the participants in communication. 1. Word-level ambiguity in language
Language is always ambiguous at the word level. The words themselves do not give us enough information to interpret their meaning unequivocally Example: “There is a man at the door.” ambiguity→ “at”: tell something about where the man is located, but doesn’t tell much →ambiguous in that we don’t know very much about just how this man is “at” the door
Chapter 2: How, When, and Where to Do Things with Language • To examine the concept of context →Speech Acts, Speech Events, Speech Situation Example: “What time is it ?” The speech act takes place within a speech event which could be called “asking for the time” a. At bus station Asking for the time (speech event) What time is it ? (speech act 1) The time is X. (speech act 2) Thanking. (speech act 3)
Chapter 1: What is a Discourse Approach?
• Example: different discourse strategy in a business meet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men → 1.confusion in goals or in interpreting the main point of another’s speech is caused by the fact that each side is using different principle of discourse to organize its presentation 2. The difference in discourse pattern results in a confus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cipants in the hypothetical conversation. 3. Language is fundamenta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
Contents Chapter 1: What is a Discourse Approach? Chapter 2: How, When, and Where to Do Things with Language Chapter 3: Interpersonal Politeness and Power Chapter 4: 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孙悦
Book List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
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 2000, 布莱克韦尔出版社,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3. Discourse-level ambiguity in language
Language remains inherently ambiguous at the level of discourse as well.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Deborah Tannen,1990) shows how men and women from the same culture, even from the same families, often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because of different assumptions they make about the purposes or goals of their communication.
→a. the speech act: requesting the time
b. the speech act: testing a child’s ability to tell the time c. the speech act: asking for leave The meaning in sentence resides not in the sentence alone but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used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