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AIS系统
AIS消息分类

AIS(自动识别系统)介绍一.什么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简称AIS)是一种新型的助航设备。
AIS基本功能是:将本船和他船的精确船位、航向、航速(矢量线)、转向速度和最近船舶会遇距离等动态信息和船名、呼号、船型、船长与船宽等静态信息通过VHF自动、定时播发,在VHF覆盖范围内(20海里)装备AIS设备的船舶,可自动接收到这些信息。
两段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将随着船速的增加而自动减少,如果船舶正在做机动航行,信息间隔则进一步减少。
例如,当船舶停港或抛锚时信息间隔为数分钟,船舶在高速行驶时,信息间隔为两秒。
由于这种特性,AIS将为船舶提供一种有效的避碰措施,并极大地增强雷达功能。
而且,由于安装AIS 的船舶的航行信息都是在“空中”传播,因此当地VTS站也可以收到。
为处理AIS信息,VTS只需配有AIS 基站,操作员无须逐个查询船舶,利用AIS就可以获得所有装有AIS船舶的完整的交通动态。
由于 AIS完全独立于雷达,也就是说,基于AIS的VTS无须安装雷达,因此,AIS技术对VTS操作的长期作用,其效果不可估量。
AIS使用海上移动VHF波段交换数据,所以AIS设备的成本相对于雷达设备要低,然而它的“可视”范围却几乎等于雷达。
二. AIS信息AIS广播信息分类两种,即VDM和VDO。
其中,VDM是本船收到的其它船舶的信息,而VDO是船舶自身的广播信息。
VDM消息和VDO消息的格式完全相同。
三.VDM消息格式描述VDM消息可以分解为多条发送。
因为VDM消息的语句长度是有限制的,最大不超过82个字节。
如果压缩的通讯消息长度太长,那么,VDM消息必须分解为多条子消息来发送。
分解为多条发送的方法是,将通讯消息拆开到多条语句中。
并且将每条消息中的“消息分解总条数”都设置为拆分成的总条数(不超过9个)。
然后依照顺序为每条子消息编号,这个编号记录到“语句序号”中。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简介AIS成立于1994年,是当前信息系统领域最顶级的全球纯学术专业的组织,现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会员4000多名。
AIS统一地以MIS 学科世界代理人身份在国际学术界出现,大大提高了MIS学科在世界学术界的声誉及影响力。
AIS也开始较为独立地研究创立MIS学科核心标准课程。
在与其它MIS学科有关的学术团体,如ACM、AITP和IFIP合作的基础上,经过三四年的踏实工作,于1997年推出了由MIS学科自身学术团体为主创立的MIS标准核心课程方案,为世界各主要大学的MIS专业所采纳使用。
AIS 系统一、概念AIS系统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简称,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共同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集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助航系统和设备。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由舰船飞机之敌我识别器发展而成,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结合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动静态资讯,得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对船舶安全有很大帮助。
目前 AIS 已发展成通用自动识别系统(UAIS)。
二、功能AIS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加强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AIS的功能有:1、识别船只;2、协助追踪目标;3、简化信息交流;4、提供其它辅助信息以避免碰撞发生。
AIS能加强了船舶间避免碰撞的措施,增强了ARPA雷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报告的功能,在电子海图上显示所有船舶可视化的航向、航线、船名等信息,改进了海事通信的功能,提供了一种与通过AIS识别的船舶进行语音和文本通信的方法,增强了船舶的全局意识,使航海界进入了数字时代。
船舶AIS操作规程(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AIS操作规程(自动识别系统)船舶AIS FA-150 AIS,操作规程如下:1.1控制面板功能CURSOR PAD 移动光标、菜单项目选择及文字数字输入[MENU] 打开主菜单[DISP] 选择屏幕显示、关闭菜单[DIM] 调节面板亮度及屏幕对比度[ENT] 屏幕改变、输入键[NAV STUTAS] 显示航行设置用的航行状态菜单[PWR] 开关机1.2开关机及显示调节1.2.1按[PWR] 键即可开关机,开机时当机器自检后,就会显示PLOTTER窗口。
注:除特殊原因外,一般不要关机,在航时关机必须经船长同意。
1.2.2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按DIM键;b.按上键和下键调整面板亮度;按左键和右键调整对比度;c.按ENT键予以确认。
1.3设置航次数据在每次开航前或开航当时设置以下数据:吃水、目的港、航线状况等1.3.1按NAV STUTAS键,显示航行状态第一页信息;1.3.2按ENT键,移动上下键选择适合的状态,按ENT键确认。
供选择的航行状态如下:00:UNDER WAY USING ENGINE01:AT ANCHOR02:NOT UNDER COMMAND03:RESTRICTED MANEUVERABILITY04:CONSTRAINED BY DRAUGHT05:MOORED06:AGROUND07:ENGAGED IN FISHING08:UNDER WAY SAILING09:RESERVED FOR HIGH SPEED CRAFT(HSC)10:RESERVED FOR WING IN GROUND (WIG)11-14:RESERVED FOR FUTURE USE15:NOT DEFINED(DEFAULT)1.3.3按右移键,显示NAV STUTAS第二页信息1.3.4选择NEW,按ENT键1.3.5按ENT键,使用CURSOR PAD输入目的港(DESTINATION),按ENT键。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_AIS_

FOCUS热点聚焦聚焦海事新科技Ship ’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CH I N A编者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飞跃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技对海事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水监体制改革以来, 全国海事系统始终坚持“科技兴局”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海事中心工作 ,加快科 技创新和应用步伐,通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提高了海事监管和公共服 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此,本期热点聚集栏目聚焦海事新科技,介绍海事 科技应用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展示海事科技建设新成果。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是工作在 VHF 海上频段 的岸基和船载广播式自动识别应答器系统,是集现代通 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助航系统和海上 安全信息系统。
其系统的特性和功能使它成为增强船舶 航行安全和提高船舶交通管理效率的新型重要工具。
一、系统概述为达到“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目的,满足交通 运输信息化工程长足发展的需求,中国海事局依据 《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74 公约)的 相关规定,结合中国国情,于 2003 年开始了沿海 AIS 岸 基系统的建设。
目前,中国已建成了含 1 个国家 AIS 数 据中心,3 个海区管理维护中心和 94 座 AIS 岸台基站 在内的、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沿海 AIS 岸基网络系统, 其信号覆盖了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沿岸水域。
用户包括各级海上搜救中心、海事局、VTS 中心和海事执法部门, 实现了 AIS 数据的传输、存储、查询和调用。
AIS 最基本的运行是“船-船“”船-岸”的信息交换,它 能把船舶信息诸如识别码、位置、航向、速度等发送到其他15CH N A船舶或岸上,并能以快速的更新率处理多路通信。
AIS 使用自组织时分多址(SOTDMA)技术来满足通信的高密度率,保证了船对船、船对岸操作的可靠和实时性能。
船用ais操作流程

船用ais操作流程船用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船舶间通信和船舶与岸基设施通信的自动识别系统。
它通过VHF无线电波传输船舶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效率。
下面将介绍船用AIS的操作流程。
首先,船用AIS系统需要安装在船舶上,并与其他船舶和岸基设施进行通信。
在启动船用AIS系统之前,船长或操作人员需要确保系统已经正确安装并连接到船舶的导航系统和电源系统。
接着,船用AIS系统需要进行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设置船舶的MMSI(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ty)号码、船名、船舶类型、船舶尺寸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在船用AIS系统发送的信号中包含,以便其他船舶和岸基设施能够识别船舶。
一旦初始化设置完成,船用AIS系统就可以开始发送和接收AIS信号。
当船舶在航行中时,船用AIS系统会定期发送船舶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并接收其他船舶和岸基设施发送的AIS信号。
这些信息将在船用AIS系统的显示屏上显示,以帮助船长或操作人员了解周围船舶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在遇到其他船舶时,船长或操作人员需要根据AIS系统显示的信息来判断避碰行动。
如果两艘船舶的航向有可能相交,船长或操作人员需要及时采取避碰措施,以确保船舶的安全。
此外,船用AIS系统还可以与雷达系统、GPS系统等导航设备进行集成,以提高船舶的导航精度和安全性。
船长或操作人员可以通过AIS系统的显示屏来查看船舶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并及时调整航向和速度,以避免与其他船舶发生碰撞。
总的来说,船用AIS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船舶通信和导航设备,能够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效率。
船长或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船用AIS系统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日常应用及故障处理

4、电源单元。
一般安装要求
1、所有航行船舶必须按要求配置主管机关认可的AIS设备,并在船舶检验证书上有相同型号的注明。
2、有主、应急双套电源供电,且能自动切换,并保持AIS设备常开状态。
3、AIS的VHF天线安装与船舶VHF天线不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垂直方向间隔至少2米,如在同一水平面,则间隔至少10米,AIS的GPS天线安装应在水平360度、仰角5-90度范围内无连续障碍物;电缆在露天处所的连接端头有良好的水密措施。
AIS设备组成
AIS设备是一种工作在VHF频道上的自动船载广播式应答器。它能周期地自动广播和接收船舶的静态、动态和与航行有关的其他信息,进行岸与船之间和船与船之间的信息传递,对周围的船舶进行识别、监视和通信。
它主要由以下单元组成(如上图)。
1、鞭状VHF天线和GPS/DGPS天线单元。
2、收发应答器及信号连接单元。
A级AIS应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993-2标准《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系统-自动识别系统(AIS)第二部分:通用自动识别系统(AIS)A级船载设备-操作和性能需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
B级AIS应符合中国海事局《国内航行船舶船载B级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SOTDMA)技术要求(暂行)》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2287-1标准《海上航行和通信设备与系统B级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第一部分:载波侦听时分多址技术(CSTCDMA)》。
2、关于印发《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舶〔2010〕156号)。船舶所配备的AIS设备属于A级还是B级,根据AIS设备的不同级别,检查要求和缺陷处理要求也将不同。船舶根据国际公约、法定检验技术规则所要求配备的AIS设备应为A级。B级AIS设备为加强航行安全而建议非SOLAS或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船舶安装配备的助航设备,在设备功能和性能指标方面相对于A级设备进行了简化和降低,设备成本较低,便于普及安装。
第二节 AIS 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AIS系统的工作原理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应答器(AIS)是一种利用海上VHF频段的船载航行信息交换设备,它不仅能自动发出本船的相关信息,而且还可以接收周围其它船舶所发出的信息,采用的主要技术是“自组织时分多址接续(SOTDMA)”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一、AIS系统的组成图8-3所示是一个典型的AIS系统组成图,它由两大分系统组成,一个是岸基AIS系统,再是船用AIS设备,岸基AIS系统比较复杂,典型的AIS岸基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AIS基站和AIS中心组成,系统通过各种方式与VTS中心,船舶报告系统、港口信息网、海事系统以及船舶调度等网络相连接,同时也可以与相关航运公司联系,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使上述主管部门及时得到所有船舶的动态,使航运公司了解到本公司船舶的位置。
AIS中心也可以与互联网相连,使用户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设置一定的权限范围,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查看相应的船舶信息,得到相应的服务。
AIS中心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各AIS中心连接成网,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就可以实时了解沿岸所有船舶的动态,这对船舶航行管理、船舶追踪以及防止海洋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IS船用设备,我们将在下面做详细讨论。
图8-3AIS岸基系统组成示意图图8-4AIS系统组成示意图二、AIS船用设备的组成一个典型的AIS船用设备是由一台VHF发射机、二台VHF TDMA接收机、一台VHF DSC 接收机、一台内置GPS接收机(作为备用)以及AIS信息处理器、电源和各种必要的外围设备接口组成,如图8-5和8-6所示。
图8-5船用AIS设备组成示意图图8-6船用AIS设备组成原理图VHF收发由系统信息处理器控制,用VHF CH87B、88B两个国际专用频道自动发射本船的相关信息,接收周围其它船舶的AIS信息,频带为25KHZ。
AIS工作的特点是同时在这两个频率上接收信息,而发射信息一般是在这两个频率上交替进行,在人工的干预下,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发射。
a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通信原理

a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通信原理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一种用于船舶的助航设备,旨在让船舶在海上
能够自动广播其位置、航向等信息,以帮助其他船舶避免碰撞。
AIS的通信原理如下:
1. 通信频段:AIS使用VHF频段进行通信,具体频率范围是至。
2. 通信方式:AIS采用TDMA(时分多址)通信方式,将时间分为多个时隙,每个船舶根据预设的规则在不同的时隙内发送自己的信息。
3. 信息内容:AIS系统可以发送多种信息,包括船舶的呼号、船名、位置、航速、航向等。
这些信息由AIS基站接收后,再通过卫星或岸基设施转发给其他船舶或岸上中心。
4. 通信协议:AIS采用ITU-R 协议,该协议规定了AIS系统的信号调制方式、数据编码方式、时间同步方式等。
5. 数据处理:AIS系统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取船舶的位置信息,通过陀螺仪等设备获取船舶的航向信息,通过内部处理器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调制后发送出去。
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和解码,还原出原始信息。
总的来说,AIS系统通过自动广播船舶的位置和航向等信息,提高了海上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更多关于ais通信原理的专业知识建议咨询计算机技术领域业内人士或者查阅相关论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S系统概念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由舰船飞机之敌我识别器发展而成,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结合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动静态资讯,得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对船舶安全有很大帮助。
目前AIS 已发展成通用自动识别系统(UAIS)。
功能AIS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加强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AIS的功能有:1、识别船只;2、协助追踪目标;3、简化信息交流;4、提供其它辅助信息以避免碰撞发生。
AIS能加强了船舶间避免碰撞的措施,增强了ARPA雷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报告的功能,在电子海图上显示所有船舶可视化的航向、航线、船名等信息,改进了海事通信的功能,提供了一种与通过AIS识别的船舶进行语音和文本通信的方法,增强了船舶的全局意识,使航海界进入了数字时代。
起因通过岸基雷达搜集目标信号的船舶港口交通管理系统被称为VTS,通过船基雷达搜集目标信号并显示目标的航向、航速以及能模拟避碰的雷达被称为ARPA避碰雷达。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VTS、ARPA雷达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几乎全球的所有的港口都安装了VTS,全部的远航船舶都安装了ARPA雷达。
从1978 年到1999年的21年间,我国就建造了20个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VTS站(不包括台湾)。
VTS、ARPA雷达比以前的同类产品的性能的确提高了一大步,一时被人们用"完美无缺"来形容。
VTS中心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通过岸基雷达接受到船舶的回波(目标),工作人员需要通过VHF直接询问、问、VHF 通话加VHF测向、VHF短消息等手段来获得该船的船名并对该目标进行标识。
经标识过目标其标识会始终跟随船舶(目标)航行,直到船舶(目标)驶离VTS区域。
为获得船名并在显示屏上确认其位置,VHF与船舶通话是相当平凡的。
进人VTS中心机房,"正横某某灯浮的船舶船名是什么?""请报船名。
""请行驶到报告线后再报船名。
"等VHF通信叫喊声叫个不停,叫喊声已经成了VTS中心的一大特色,通过VHF 确认船名和位置的工作花费了VTS中心中心人员的相当大的精力,对VTS的功能是一个削弱。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航海通信导航仪器的要求提高,VTS和ARPA雷达无法直接标识目标的问题就突出了。
问题在VTS和ARPA雷达上直接标识目标(AIS)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高精度的定位手段、船舶全球唯一的编码MMSI码、自控时分多址联接(SOTDMA)的技术、电子海图等。
这些技术难题已全部解决。
高精度的定位手段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民用GPS)的定位已经可以保证优于10m的精度(实测可达3m精度)。
符合了AIS的定位要求。
船舶全球的唯一编码MMSI码又叫船舶识别号。
每一艘船舶从开始建造到船舶使用结束解体,给予一个全球唯一的MMSI码。
IMO于1987年就通过推广应用MMSI码的决议。
SOTDMA(自控时分多址联接)技术是通过数据打包链接的技术。
AIS技术标准规定:每分钟划分为4500个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可发布一条不长于256比特的讯息,长于256比特的讯息需增加时间段。
每条船舶会通过询问(自动)选择一个与他船不发生冲突的时间段和对应的时间段来发布本船的讯息。
在统一的VHF的频道上,AIS范围内任何船舶都能自行互不干扰地发送报告和接受全部船舶(岸站)的报告,这就是SOTDMA的技术核心。
AIS系统(在同一区域)能同时容纳200-300艘船舶,当系统超载的情况下,只有距离很远的目标才会被放弃,以保证作为AIS船对船运行主要对象的近距离目标的优先权。
在实际操作中,系统的容量是不受限制的,可同时为很多船只提供服务。
在实施SOTDMA中,需要2个AIS专用的VHF频道,已有有关组织向国际电联申请并获得批准。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是现代航海的一项新技术,它在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行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ECDIS不仅只是在计算机上显示电子海图,而是为驾驶员集成了各种相关航行信息的实时航行监控与显示系统。
ECDIS能自动地实时计算本船与陆地、海图上的物标、目的地或潜在的危险物的相对位置,可以说将航海安全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报告5.1、报告种类报告种类很多,主要有:船位报告、基地台报告、信道管理等十三种,报告的长度比特数(两进制的数字)从168比特到1192比特不等。
船位报告中包含:信息识别码(6比特);用户识别码(30比特,MMSI码);航行状态(2比特,0=在航行中;1=锚泊;2=未受指令;3=灵活性受限制);经度(28比特,1/10000度,±180度,东为+,西为-,最小单位≈0.1852米);纬度(27比特,1/10000度,±90,北为+,南为-)等字段。
总共用168比特表示。
5.2、船舶报报告频率船位报告的频率为:船型:报告频率锚泊船:3分钟/次0-14节航速的航船:12秒/次航速为0-14节并且在改变航向的航船:4秒/次14-23节航速的航船:6秒/次航速为14-23节并且在改变航向的航船:2秒/次超过23节航速的航船:3秒/次航速超过23节并且在改变航向的航船:2秒/次船舶静态信息及与航程有关的信息,每6分钟更新一次或按要求(自动反应,无须用户操作)更新。
DSC先于AIS系统的是数字选呼性呼叫(DSC),其基本方法是在VHF 70频道上以DSC方式自动发出询问信息,接收到询问的船只以同样的频道将本船的基本信息发送回询问方。
DSC询问采用广播的方式,通过信息中的地址码判断询问的对象,被询问的船才会回应,其余船只不响应。
该系统已经利用了数字式自动传输技术,并将船舶的位置信息与电子海图结合起来,对船位等已能显示。
尽管DSC系统与原先的产品相比,优点非常突出,但是IMO还是认为过早地定标对科技发展不利,DSC技术仍有发展的可能。
1996年9月,在IMO NAV42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在DSC和AIS系统的选择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考虑到未来的通信,决定采用更加先进的AIS系统。
要求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具体要求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和500总吨及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以及所有客船,应按如下要求配备一台自动识别系统(AIS):在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国际航行船舶:客船不迟干2003年7月1日;液货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个船检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5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不迟于2004年7月1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10,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0,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5年7月1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3,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6年7月1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3,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7年7月1日。
影响自从VTS中船舶识别问题被重视和AIS的观点被提出,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识别和AIS的讨论、研究、论证、极限测试、定标、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研究从未间断过。
每年都要召开多次AIS方面的会议并做出相应的决定。
国际海事组织安全委员还成立了专门的AIS小组,统一协调AIS工作和进程。
AIS方面的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讨论、研究、论证、极限测试、定标、推广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各成员国合作参与,有的测试、定标等工作的部分费用由国际海事组织支付的,没有我国参与这方面工作的报道。
查阅有关的会议文件,我国曾派员参加了有关会议,但很少有参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讨论和发表论文。
我国对AIS 方面的研究是处在相当贫乏的位置。
8.1、AIS、VDR、ECDIS 的关系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ECDIS是各自独立的系统,但又是紧密联系的。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获得的数据需要在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上显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能互相引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其标准需要一致,所以国际海事组织把ECDIS、AIS、VDR放在一起研究、计论和定标。
AIS、VDR两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互补功能。
AIS的船舶能实时获取周边安装使用AIS船舶的船名、呼号、船长、货物种类等船舶静态数据,和航向、航速、位置、相对距离等船舶航行动态数据;VDR能在事故后保存记录数据并恢复和再现这些数据,对事件的还原准确程度和对事故原因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的程度是传统的方法无法比拟的。
8.2、AIS实施以后对船舶避碰的影响AIS系统在没有岸站的情况下同样会自成系统,显示周边船舶的航行动态。
开阔水域的船舶相对比较少,由于AIS 系统有把最近的一艘船舶作为主要对象船,并将其主要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的功能。
很自然,AIS系统会把对方船的主要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显示目的是便于船舶之间的避让和相互沟通。
就是万一避让不当,造成两船发生碰撞事故时,由于对方船的数据自动保存在AIS系统中,现场就可抓紧时间确认碰撞事实和了解损失情况等,不必象以前那样先要询问对方船名,船公司名称等基本数据。
在了解事故情况和调查阶段,由于AIS系统会把对方船的航行数据自动保存的功能,双方的动态一清二楚,事故的责任自然很容易判别。
就是有一方有意篡改也是徒劳的。
8.3、AIS实施以后对VTS、ARPA的影响AIS实施以后对VTS、ARPA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对VTS来说,可扩大VTS的工作范围,可提高VTS精度,船舶的识别从无到完善,可提高VTS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VTS工作人员使用VHF通信叫喊声不断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VHF通信叫喊声再也不是VTS中心的特色了。
AIS实施以后VTS为航海保障会起到更好和应有的作用。
对ARPA来说,AIS实施以后在识别目标和协助船舶避让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对减少碰撞事故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AIS也不是万能的,对一些没有安装AIS的小型船舶,AIS无法发现。
关于"AIS无法发现小型船舶"一事,可在AIS实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推广小型船舶安装价格便宜简易AIS设备来解决。
8.4、AIS实施以后对航标的影响航槽的开挖是一项大投入的工程。
航槽的设计,一般是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开挖的越窄越经济。
为了让船舶看清航槽的位置,航槽两侧需要设置航标。
由于航标设在流动的水中,受水流的影响漂移半径在10-30米左右。
为了达到同样的安全系数,航槽只好相应加宽。
在AIS系统情况下就不同了,电子航标的位置是不受水流的影响而移动的,在同样的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对航槽开挖宽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