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本诗围绕一个“”字,写。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6,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一.《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描写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及精品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下期末专项复习(九) 古诗词鉴赏(含对比)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诗第一句的“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意境 开阔。 B. 【乙】诗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 C. 【甲】【乙】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 【乙】诗前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表现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 [解析] C项,【甲】【乙】两诗都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甲】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 生活,为下文写诗人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做铺垫。 B. 【甲】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 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C. 【乙】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黑”与“明”相互映衬,点明 云厚雨足之态。 D. 【乙】诗尾联实写了诗人第二天一大早看到锦官城到处都是花儿被雨 摧残后败落的景象。
(2)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全册含答案)八下全册古诗词目录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4.《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期末复: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型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XXX。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分析:C、想让XXX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6、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D。
D 项中的“批评”是错误的,应改为“劝慰”,诗人并没有批评友人的举动,而是委婉地劝慰他不要过分伤心。
7、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D项中的“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反复咏唱和语言凝练都是诗歌的特色之一。
8、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项中的“比喻手法”是错误的,应改为“比兴”的手法,因为“比兴”是更广泛的概念,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
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C项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社会,琴瑟和钟鼓不仅是贵族的专用品,也是普通百姓所能使用的乐器。
A、该诗描绘了秋季景色,凄清寥廓,气氛凄凉。
B、“水”意象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秋水”则是指主人公的凄婉惆怅情感。
C、该诗所表现的是主人公因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而非表现自然景观。
D、诗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主人公不断追求恋人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在贬官途中所写,表达了他的孤独、失落和对世俗的厌倦。
B.诗人通过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自己的颓废和心情低落。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本诗围绕一个“”字,写。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6,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
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
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
和优雅的品格。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二、阅读《蒹葭》【原诗略】,回答问题。
3、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
答:
5、诗中哪些句子表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答:
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答:
7、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答:
8、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
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
达效果。
答:
三、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的女子
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
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1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
答;
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答:
四、阅读《石壕吏》【原诗略】,回答问题。
15、《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16、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
答:
17、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
答:
1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
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19、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答:
五、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诗略】,回答问题。
20、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1、诗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2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答:
六、阅读《卖炭翁》【原诗略】,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