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细胞课件

蚕丝、蛛 丝
三级结构
• 亲水基位于球体表面, 疏水基位于球体内部
• 球状蛋白溶于水
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在二级结构基础上的肽链再折叠形成的构象。
球蛋白: α螺旋+不规则的 不成α螺旋的部分,并折叠 成球形。 酶、蛋白质激素、抗体以及 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三级结构
磷酸
脱氧 核糖
碱基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戊糖分子上第一位碳原子与嘌呤或嘧啶结合,就形成核苷 (脱氧核苷);核苷(脱氧核苷)与一个磷酸分子结合, 就形成一个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1) 碱基—糖之间是糖苷键 (2) 糖—磷酸之间是磷酸酯键
组成:C:H:O=1:2:1
• 单糖
多羟基酮或醛的化合物。
• 寡糖
由两个或以上糖残基两两之间通过脱 水而成的。
• 多糖
数百至数千个单糖通过脱水而形成的 聚合物。
重要的单糖
甘油醛 脱氧核糖
核糖
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
2. 寡糖
有少数几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
(1)双糖
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等。
(2)其他寡糖 三糖、四糖等。如棉子糖。
• 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机能是相适应的。例如, 神经细胞、鸟卵。
• 一般说来,生物体积的增加,是由于细胞数目 增加,而不是由于细胞体积加大。
• 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而多细胞生物的细 胞数目和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4 两类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不含细胞核 (nucleus)原核细胞所形成的生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3篇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一篇: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它们是自主进行代谢和生殖的最小单元,包括动植物、真菌、原生生物等。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复杂的,它们包括细胞膜、质膜、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核仁、细胞质等。
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结构,由两层脂质分子层构成,这些分子层包含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对于细胞质内外物质的交换起着调节作用。
对于一些生物体而言,它们还有其他的覆盖层,如细菌的细胞壁、植物的细胞壁等。
在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是协同合作的,形成了一套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内质网是由膜片和小囊泡组成,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完成了蛋白质和脂质的生物合成和转运。
高尔基体是一个位于内质网上方的膜系统,主要参与分泌体内物质和制造溶酶体。
线粒体是由两层膜构成的颗粒状结构,主要参与ATP的生产。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遗传物质的重要部分,核内有染色体和核仁。
染色体是线状的DNA分子,携带了细胞所有基因信息。
核仁则是一个颗粒状的区域,与蛋白质合成相关,制造核糖体,遗传物质在其中被转录成RNA,随后翻译成蛋白质。
细胞因为有这些复杂的结构,可以完成许多有意义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细胞的自我修复、以及细胞的组织分化等。
细胞对于生命的保障作用重要程度不可忽视,它们对于我们的生命活动和健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遗传学基础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遗传过程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释种群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
遗传学是由孟德尔遗传学实验发展而来的,可以分为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等三大领域。
经典遗传学是遗传学的基础,在发现染色体结构、遗传基因的本质之前,经典遗传学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例如,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提出了杂合整合规律,发现了一般遗传定律等概念,确立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分子遗传学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它是遗传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特别注重以分子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如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基因调控分子等。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二、三章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⑥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
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重点难点归纳】【要点】重点掌握生物界组构层次和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补充知识点】1.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表1-1生物界的11个组构层次2.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表1-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第1篇细胞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重点难点归纳】【要点】重点掌握碳元素的重要性和蛋白质的基本性质、结构和分类。
【补充知识点】1.原子组成图2-1 原子组成构架图2.人体必需的元素表2-1 人体必需的元素3.常见溶液的pH 值表2-2 常见溶液的pH 值4.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符号 元素 占体重的质量分数/%O C H N Ca P K S Na Cl Mg氧 碳 氢 氮 钙 磷 钾 硫 钠 氯 镁65.0 18.5 9.5 3.3 1.5 1.0 0.4 0.3 0.2 0.2 0.1微量元素(少于0.01%):硼(B )、铬(Cr )、钴(Co )、铜(Cu )、氟(F )、碘(I )、铁(Fe )、锰(Mn )、钼(Mo )、硒(Se )、硅(Si )、锡(Sn )、钒(V )、锌(Zn )图2-2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5.常见多糖比较表2-3常见多糖的比较6.常见脂质的比较表2-4常见脂质的比较7.蛋白质按功能分类表2-5蛋白质按功能分类8.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1)氨基酸通式图2-3氨基酸通式(2)20种氨基酸的分类图2-420种氨基酸根据R基团性质的分类表2-620种氨基酸符号9.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图2-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层次图10.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图2-6核酸的化学组成图解图2-7核苷酸表2-7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重点难点归纳】一、真核细胞结构【要点】重点掌握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生物膜和细胞通讯【要点】重点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功能、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通讯的信号转导过程。
【补充知识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表3-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2.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模式图图3-1细胞核模式图(2)染色质的组成图3-2染色质的组成(3)核小体结构图3-3核小体结构图(4)染色体图3-4染色质的层次结构图3.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表3-2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4.细胞壁的结构表3-3细胞壁的结构图3-5植物细胞壁第4章细胞代谢【重点难点归纳】一、能量、酶以及细胞的跨膜运输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要点】重点掌握酶的基本性质,影响酶活的因素,物质主动转运,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以及光合作用的碳反应。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3篇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第一篇:细胞生物学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而细胞生物学则是生命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细胞的结构、组成、功能以及细胞活动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具有许多特点,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分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及细胞与疾病关联等方面。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是指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大量分布于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和小器官。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效应,也为细胞的理解和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基础。
细胞的代谢是指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包括细胞内物质的转运、代谢和合成等过程。
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分化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细胞不同发育阶段间的转变。
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是指细胞对外部刺激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例如免疫反应、分裂和死亡等方面。
细胞与疾病的关联非常密切。
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效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遗传、化学物质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细胞的异常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细胞的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等疾病。
细胞生物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基础,也是众多其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医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方面。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第二篇: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及其在生物遗传变异、遗传信息传递和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的学科。
遗传学围绕着生命的核心问题——如何遗传的问题,探索和解释它的规律性。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有生物体、染色体、基因和分子。
其中,基因是遗传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是决定生命活动、性状表现和遗传性物质的基本单位。
基因不仅决定了生物性状和生物行为,也影响了生物个体的健康和发展。
遗传学以遗传规律为基础,主要包括遗传变异、基因表达、遗传信息传递及其在生物界的应用等方面。
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上的差异,它是生命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基础。
2024版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论

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学在医药、农业、工业、环 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 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
02 生物的多样性与 分类
生物的多样性表现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存在数以百万计的物种, 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大象,形
态各异,功能多样。
遗传多样性
同一物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 存挑战。
的演化历程。
分子生物学证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和蛋白质序列, 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比较解剖学
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可以发现它们 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为生物进化提供 线索。
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适者生 存,不适者被淘汰,通过自然选择,有利 变异逐渐积累,形成新的物种。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也会导致生物变异,如染色体倒位、易 位、缺失和重复等。
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遗传使得生物体的性状和物种得以延续,为 生物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变异使得生物体产生新的性状和物种,为生 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 互作用的状态达到动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 现。
生态保护的意义
生态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促 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保护也是人类社会 文明进步的表现和必然要求。
物种概念与判定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

3. 多糖
自然界中最多的糖类。有单糖分子(通常为葡萄糖分子) 缩合脱水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分子。
淀粉 植物细胞中的储藏营养物, 分为直 链和支链淀粉。
糖原 动物细胞中储藏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几丁质、果胶等。
四、脂类
1 脂肪是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
甘油三酯分子结构
蚕丝、蛛丝
三级结构
• 亲水基位于球体表面, 疏水基位于球体内部
• 球状蛋白溶于水
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在二级结构基础上的肽链再折叠形成的构象。
球蛋白: α螺旋+不规则的不 成α螺旋的部分,并折叠成球 形。 酶、蛋白质激素、抗体以及 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三级结构
(1) 碱基—糖之间是糖苷键 (2) 糖—磷酸之间是磷酸酯键
DNA的空间结构
放大
从图中可见 DNA具有规则 的双螺旋空间 结D构NA的结构
模式图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A
T
氢键
T
A
G
C
C
G
DNA双螺旋的特点如下:
• 1 多聚核苷酸链的两个螺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轴旋转,为右 手螺旋。
简写 G A V I L F P M W C
氨基酸名称 丝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谷酰胺 酪氨酸 组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英文缩写 Ser Thr Asn Gln Tyr His Asp Glu Lys Arg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内容简介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
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
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第1篇细胞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细胞代谢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营养与消化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血液与循环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详解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 复习笔记11.2 典型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2.1 复习笔记12.2 典型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13.1 复习笔记13.2 典型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感觉器官与感觉14.1 复习笔记14.2 典型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动物如何运动15.1 复习笔记15.2 典型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生殖与胚胎发育16.1 复习笔记16.2 典型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第17章植物的结构和生殖17.1 复习笔记17.2 典型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植物的营养18.1 复习笔记18.2 典型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植物的调控系统19.1 复习笔记19.2 典型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遗传与变异第20章遗传的基本规律20.1 复习笔记20.2 典型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基因的分子生物学21.1 复习笔记21.2 典型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基因表达调控22.1 复习笔记22.2 典型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第23章重组DNA技术简介23.1 复习笔记2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4章人类基因组24.1 复习笔记24.2 典型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生物进化第25章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25.1 复习笔记25.2 典型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物种形成26.1 复习笔记26.2 典型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宏进化与系统发生27.1 复习笔记27.2 典型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第6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第28章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8.1 复习笔记28.3 考研真题详解第29章真核细胞起源及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9.1 复习笔记29.2 典型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第30章绿色植物多样性的进化30.1 复习笔记30.2 典型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第31章真菌多样性的进化31.1 复习笔记31.2 典型题详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2.1 复习笔记32.2 典型题详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3章人类的进化33.1 复习笔记33.2 典型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第7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第34章生物与环境34.1 复习笔记34.2 典型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35.1 复习笔记35.2 典型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第36章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6.1 复习笔记36.2 典型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第37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37.1 复习笔记37.2 典型题详解37.3 考研真题详解第38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38.1 复习笔记38.2 典型题详解38.3 考研真题详解第39章动物的行为39.1 复习笔记39.2 典型题详解39.3 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1 复习笔记一、生物具有6个基本特征具有特定的结构(1)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细胞
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 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
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
支原体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切成不同大小的琼脂方块
放入NaOH溶液中浸泡
慢慢地,含酚酞的琼脂随着NaOH溶液的扩散变红
切开琼脂方块
你发现什么了吗?
结论: 1.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 减小 。 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 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2.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即相对表面积) 减小 ; 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 (1)S/V(相对表面积):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 物质运输效率 就越低。 面积越小,______________ (2)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 DNA 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_________
细菌 ( Bacteria )
蓝藻又称蓝细菌
菌
3.2 真核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3.2 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和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器
3.2.1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一切真核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核 大多数细胞是单核的 无核的有?
细胞核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如变形虫 细胞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 细胞核包括核孔、核纤层 核孔蛋白
核被膜的功能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 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 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
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染色质(chromatin) 苏木精染色
常 染 色 质 ( euchromatin ) : 细 丝 状 的 部 分 , DNA长链分子展开的部分
• 离心速度增加,越来越小颗粒会沉淀下来。
• 细胞溶胶:许多代谢的场所
3.1.3 细胞的概貌 • • • • • • 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直径只有100nm; 最大的细胞是鸟卵,肉眼可见(鸵鸟蛋黄最 大)。 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功能是相适应的。例如, 神经细胞、鸟卵。 一般说来,生物体积的增加,是由于细胞数 目增加,而不是由于细胞体积加大。 细胞体积受大自然规律的限制。最小?最大? 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无显著差异。
透射电镜(TEM):样本内部的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SEM):样本表面的细微结构 电镜:不能观察活的样本。
3.1.2 分级分离技术可用于研究活的样本
• 细胞的分级分离:细胞破碎→各种细胞器分
开→分别研究它们的功能
• 最有效的仪器是超速离心机。
• 沉降系数的S单位。S表示的是大分子或颗粒在 超速离心时的沉降行为。 • 沉降系数越大,分子或颗粒就越大。 • 第一步:匀浆化(打碎→低温离心)
•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而多细胞生物 的细胞数目和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3.1.4 两类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不含细胞核
(nucleus)原核细胞所形成的生 物称为原核生物 (prokaryotes),包括所 有的细菌(bacteria)、古核生物。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
核被膜与核纤层
核孔( nuclear pore ):直径约 50-100 nm ,数目 几千至上百万个,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选择性通 道
1.可进入核的蛋白质: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以及 染色体中的组蛋白和核糖体蛋白
2.可出核的大分子:各种RNA以及组装好的核糖体亚
基等
输入蛋白 输出蛋白
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细胞的结构
3.1.1 显微镜:揭示了细胞的微观世界
人眼的分辨力仅有0.1 mm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可达到 200nm ,为人眼
的500倍
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没 有显微镜就不可能有细胞学诞生
• 3.1.1.1
细胞的发现
• 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第一个用显 微镜发现细胞,软木塞,死的细胞壁,命名细胞 (Cell)。 • 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最初提出细胞学说观点的两篇论文是: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938 年发表的 论文 : 『论植物发现』;指出细胞是一切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1939 年发表的论 文: 『动、植物结构与生长相似性的显微 研究』。指出动物组织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
(1)细胞是有机体,是所有动、植
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染色较深的团 块,DNA长链分子紧缩盘绕的部分
染色质(chromatin)的组成
DNA
蛋白
碱性蛋白(组蛋白,histone):与DNA相结合,共五种
非组蛋白:种类多,如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等 少量RNA
•组蛋白(histones)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小 分子碱性蛋白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 特别多,二者加起来约为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4。共 H1、H2A、H2B、H3、H4 5种
核被膜
核被膜的组成: 外核膜 内核膜 核周腔 核孔
核被膜与核纤层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核外面,两层膜,单层膜厚7-8 nm,膜之间的核周腔宽约10-50 nm,外膜常与糙面内质网相 连,附着有核糖体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核膜内面,由核纤层蛋白组成
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 体细胞之间协同配合; (3)新细胞由老细胞繁殖产生。 1858年,德国细胞病理学家魏尔肖(R.L.C.
Virchow)提出“细胞只能由业已存在的细胞经分
裂而产生”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和概括了细胞
学说
电子显微镜(EM):分辨力0.2nm,
用加速的电子束代替可见光来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