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_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3.1复习笔记一、细胞的结构1.显微镜揭示了细胞的微观世界(1)显微镜的分辨率①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可达到200 nm,为人眼分辨力的500倍;②电子显微镜的分辨力已达到0.2 nm(氢原子的直径为0.106 nm)。
(2)电镜有两种类型,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TEM用于研究样本内部的超微结构,SEM用于观察样本表面的细微结构;用电镜不能观察活的样本。
2.分级分离技术可用于研究活的样本(1)分级分离技术的机理细胞的分级分离是先将细胞匀浆化,即将细胞(组织)打碎,然后在低温下离心,随着离心速度的增加,越来越小的颗粒就会沉淀下来,从而将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超速离心机。
(2)分级分离技术的功能利用分级分离技术,可以制备比较大量的各种细胞器的制剂,以便仔细研究其功能。
3.细胞的概貌(1)细胞的大小①绝大多数细胞体积都很小,体积小,表面积大有利于和外界物质进行交换,对细胞生活具有特殊意义。
②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直径只有100 nm;鸟类的卵细胞最大,是肉眼可见的细胞,鸵鸟蛋的蛋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细胞(鸡蛋的蛋黄也是一个细胞);棉花和麻的纤维都是单个细胞。
③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加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
④单细胞生物全身只是一个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数目与其体积成正比。
(2)细胞的形状①细胞形状与其担负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有关,与机能相适应;②游离的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如血细胞和卵;排列紧密的细胞有扁平、方形、柱形等;具收缩功能的肌细胞多为纺锤形或纤维形;具传导机能的神经细胞为星形,有长的突起。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的大小原核细胞在地球上出现最早,第一个原核细胞约在35亿年前出现。
原核细胞非常小,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2~8μm,约为典型真核细胞的十分之一,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其内部结构。
(2)原核细胞的结构①拟核区a.原核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拟核区,其染色体为环形的DNA分子,不含组蛋白,这些分子卷曲在拟核区内;b.一个原核细胞至少有一个拟核区,有时有两个甚至多个拟核区。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4)核基质
• 核内由蛋白质组成纤维状网络:
核的支架;
核骨架
染色质附着的场所。
• 网孔中充以液体。
36
3.2.2 细胞质
• 细胞质—— 质膜内,细胞核外 细胞溶胶、细胞器
37
1、内质网和核糖体
☆内质网:一系列囊腔、细管,彼此相通
隔离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
♦ 总膜面积一半,最多的膜 。
光面内质网(sER)
② 解毒:过氧化氢酶利用H2O2将酚、
甲醛、甲酸、醇等有害物质氧化, 饮入的酒精 25%以上在微体中氧化。
70
2. 乙醛酸循环体(植物细胞有):
① 参与光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的副产 物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
② 萌发的种子中,将脂类转化为糖。
71
微体
72
7、液泡
• 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
• 单层膜包裹,含细胞液,
• 半自主性: 有自己的DNA、核糖体,
编码部分自身蛋白。
68
6、微体(microbody)
• 似溶酶体,单层膜、小泡,含酶不同。 • 圆形,椭圆形或哑呤形等,
• 异质性,不同生物、不同发育阶段不同。
• 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两种。
69
功能:
1. 过氧化物酶体(动、植物细胞都有):
① 脂肪酸氧化:分解20%的脂肪酸;
高尔基体产生,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
•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 。
• 残体(residual body) :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
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
食物泡 初级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细胞的结构3.1.1 细胞发现与显微镜(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人胡克(Robert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放大40倍~140倍)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软木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格子(小室)组成,并将其定名为“细胞(Cell) ”。
与此同时,荷兰的一位生物业余爱好者,列文虎克(A.V.Leeuwenhook)也先后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池塘中的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牙垢上的细菌、精子等,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合而成,这一结果被德国动物学家施旺(1839年)在动物中证实。
由此提出“细胞学说”A、细胞学说可以概括为:1、所有的生物都是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生物体总的活性可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3、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经分裂产生,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细胞学说的意义:1、是生物界(动、植物)有机结构多样性相统一,从哲学推断走向自然论证。
2、为进化论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3)显微镜:A 光学显微镜:复式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B 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用透过样品的电子束使其成像的电子显微镜,目前TEM的分辨力可达0.2nm。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二次电子成像的电子显微镜。
主要用于研究样品表面的形貌与成分。
)细胞的概貌(1)细胞的大小:细胞的直径通常在10~100 µm。
(2)细胞的形状: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椭圆形、立方形、柱形、扁平形、梭形、星形、多边形等。
形状与功能相适应。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原因是细胞的大小与细胞功能是相适应的。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效力就越小。
03 细胞结构和细胞通讯

03 细胞结构和细胞通讯一、选择题1.细胞由谁命名的?A.Dutroeher B.SchleidenC.Schwann D.Robert Hooke2.线粒体的可能祖先是:A.单细胞藻类 B.寄生性原生生物C.需氧细菌 D.光合原生生物3.叶绿体中类囊体有规律地重叠在一起所形成的结构称:A.基质 B.基质内囊体C.基粒 D.基粒类囊体4.下列细胞器中,均能进行能量转化的一组是:A.有色体和白色体 B.线粒体和白色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有色体5.一个分子自叶绿体类囊体内到达线粒体基质,必须穿过多少层膜?()A.3 B.5 C.7 D.96.下列细胞器中,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高尔基体B.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7.下列不被膜包被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C.核糖体 D.溶酶体8.下列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的是()。
A.细胞是最简单的生命形式B.生物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C.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9.最小的细胞是()。
A.噬菌体 B.类病毒C.支原体 D.细菌10.下列不是动植物细胞主要区别的是()。
A.细胞壁 B.质体C.核糖体 D.液泡11.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通道是()。
A.核膜孔 B.核膜C.核质连丝 D.外连丝12.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质体D.线粒体13.真核细胞的分泌活动与()无关。
A.糙面内质网 B.高尔基体C.中心体 D.质膜14.能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并能够作为细胞内蛋白质通道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中心体15.下列不含DNA的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C.高尔基体 D.叶绿体16.关于质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叶绿体的一种B.白色体贮存淀粉和蛋白质C.有色体含色素D.无色体和有色体间可以相互转化17.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
A.环状双链 B.环状单链C.线状双链 D.线状单链18.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普通生物学0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Lysosome Mitochondrion
11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纤毛
高尔基体
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线胞核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0.25 µm
Ribosome
1 µm
Close-up of nuclear envelope
24
Pore complexes (TEM).
Nuclear lamina (TEM).
3-D of nucleosome
Nature 389:251, 1997
26
27
nucleolus
29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一般说来,生物体积的加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
而不是由于细胞体积加大。 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数 目和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3
细胞大小的一般规律:
细胞类型 最小的病毒 支原 体 细 菌 直径 (µ m) 0.02 0.1 ~ 0.3 1~2 10 ~ 30 比例 1 10 100 1000
7
真核细胞
• 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 的生物膜结构系统:细胞膜、 核膜、线粒体、叶绿体、溶 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以核酸(DNA或RNA)与蛋 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 表达系统:染色质、核仁、 核糖体。 • 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 细胞骨架系统:微管、微丝、 中间纤维、细胞核骨架。
eukaryotic cell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一、细胞的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 三、细胞外基质与细胞连接
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内质网基本类型
•糙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核 糖 体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主要成分:蛋白质、RNA 功 能:按照mRNA 的指令
合成多肽链
内质网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
•脂质的合成 •蛋白质的修饰
•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
3.2.3 高尔基体
是意大利人高尔基于1898年在神 经细胞中首先观察到的细胞器。
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细胞的结构 真核细胞的结构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通讯
3.1 细胞的结构
显微镜提示了细胞的微观世界 人眼的分辨力只有0.1mm,光学显微镜的分 辨力可达200nm,为人眼分辨力的500倍。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力达到0.2nm。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外围是9束三联体微管 中央没有微管
微管和微丝
微管:秋水仙素和紫杉醇 微丝:细胞松弛素和鬼笔环肽
3.2.10 细胞壁包被着植物细胞
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具有一定硬度
和弹性的薄层,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构成,
属于非生活的部分。
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支持的作用,使细胞保
持一定的形状和相对稳定的外在环境。细胞壁
只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特征
核膜 核仁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体
原核细胞
无 无 无 无 无
沉降系数为70S
真核细胞
有 有 有 有 有
沉降系数为80S
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不同点
细胞壁 叶绿体 液 泡
植物细胞特有的
中心体 --- 动物细胞特有的(某些 低等植物也含有)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https://img.taocdn.com/s3/m/cfc6e191a5e9856a571260b5.png)
◆ 细胞的大小和机能是相适应的
神经细胞长 神经信号传导 卵细胞体积大 存放营养物质
(供胚胎发育)
◆ 要求:
体积--容纳自身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核酸 、
蛋白质等; 面积--保证能够从环境中获得充分的营养
● 生物体的细胞:单、多细胞; ● 多细胞生物的生长(长大)
细胞分裂 → 细胞数目增多 → 生物体体积变大;
♦ 性质:溶胶,透明、粘稠;
高度有序,
动态平衡; ♦ 含细胞器、
——
细胞骨架;
3.2.1 ~ 3.2.11
3.2.1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3.2.2 内质网与核糖体 3.2.3 高尔基体合成、分拣
并将产物运出细胞 3.2.4 溶酶体起消化作用 3.2.5 液泡有多种功能 3.2.6 线粒体和质体等进行能量转换
细胞分裂时消失; 分裂完成后, 子细胞中产生 新的)、 RNA(rRNA);
● 形成:由1 ~ 几个特定的染色体片段 (rDNA,即编码 rRNA 的基因, 该位点又叫核仁组织区)形成;
● 核仁的功能: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 转录 rRNA、组装核糖体的大小亚基。
~ 35亿年前;
—
◆ 小:2 ~ 8 um,
真核细胞的 1/10, 电镜才可见;
◆ 构造简单
♦ 无内膜系统 → 无膜包被的细胞核, 无细胞器;
♦ 无细胞骨架,Why? ♦ 有质粒; ♦ 有拟核区:1 个 ~ 多个;
卷曲的染色体,环状 DNA 分子 ♦ 有质膜 (细胞膜):似真核细胞。
◆ 其它构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
———— 基础生命科学 • 第1 篇 细胞 • 第3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第3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 细胞是生命的基础 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一、细胞的结构
• 1.1 细胞的发现 • 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发现软木塞死的细胞 壁。 • 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到活细胞。
•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指出细胞是一切 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 施旺指出动物和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标志着细胞学说的诞生
核孔复合物的组成与功能
• 核孔复合物的组成与功能 • 组成: 100多种多肽 1000多个蛋白质分子 • 功能:选择性的主动转运 转录产物(RNA)的输出 核质交换的双向亲水通道 亲核蛋白入核
2.1.2 染色质
组成:DNA、组蛋白、少量RNA和其他蛋白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不 同阶段的存在形式,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溶酶体与疾病
–先天性贮积病:缺乏某些溶酶体酶,导致 某些物质在组织中大量积累 Pompe’s病 糖原积累,损害肝和肌 肉,2岁死亡 Tay-sachs病 脂质积累,损害脑,呆 滞,2-6岁死亡 –肺结核 –矽肺 –类风湿关节炎
2.5 液泡
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来自内质网的小液泡 结合成中央液泡 功能: 有机物、无机离子贮藏库 植物的溶酶体,含水解酶 代谢副产品丢弃场 色素 增加细胞体积与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
核膜是双层膜,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
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 核仁是细胞核中显著的结构,它折光性较强。在细胞有
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是匀质 的球形小体。
染色质主要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 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染 色质高度缩短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ewster’s microscope
Ernst Abbe
显微镜: 显微镜: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显微镜的发明史(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 显微镜的发明史(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 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 倍
1932年,荷兰籍德国人F. Zernike成功设计了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年 荷兰籍德国人 成功设计了相差显微镜( 成功设计了相差显微镜 microscope) ,并由 并由Zeiss工厂制成,因而获得 工厂制成, 工厂制成 因而获得195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差显微镜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其原理是把透过标本的 相差显微镜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 未经染色的标本 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 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 结构变得清晰可见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核被膜与核纤层
核孔(nuclear pore):直径约50-100 nm,数目几千至上百万个,是大 核孔( ) 直径约 ,数目几千至上百万个, 分子(蛋白质和 选择性通道 分子(蛋白质和RNA)出入细胞核的选择性通道(importin & exportin) )出入细胞核的选择性通道( )
根尖组织中的高尔基体( 根尖组织中的高尔基体(TEM) )
花粉( 花粉(SEM) )
分级分离技术用于研究活的样本 分级分离技术用于研究活的样本
细胞的分级分离( 细胞的分级分离(fractionation) )
获得高纯度的各类细胞器 步骤: 步骤: 匀浆: 匀浆:将细胞打碎 离心: 离心:把其中的各种细胞器分开
Robert Hooke
显微镜: 显微镜: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显微镜的发明史
1673年起,荷兰人A. van Leeuwenhoek一生中制作了 年起,荷兰人 一生中制作了400多台显微镜,最 多台显微镜, 年起 一生中制作了 多台显微镜 高的放大倍数达到200~300倍。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第一个观察细菌和 ~ 活细胞, 细菌和 高的放大倍数达到 倍 第一个看到活细胞 第一个观察细菌 原生动物
F. Zernike
显微镜: 显微镜: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显微镜的发明史(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 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史(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超过 的最大放大倍率超过 万倍
1932年,德国人M. Knoll和E.A.F. Ruska描述了一台最初的电子显微镜, 年 德国人 和 描述了一台最初的电子显微镜, 描述了一台最初的电子显微镜 1940年美国和德国制造出分辨力为 年美国和德国制造出分辨力为0.2 nm的商品电镜 年美国和德国制造出分辨力为 的商品电镜 1981年,瑞士人G. Binnig和H. Roh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而与电镜发 年 瑞士人 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和 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而与电镜发 明者Ruska同获 同获198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明者 同获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 染色质(chromatin)的组成 )
DNA 碱性蛋白(组蛋白, 相结合, 碱性蛋白(组蛋白,histone):与DNA相结合,共五种 ) 相结合 蛋白 非组蛋白:种类多,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等 聚合酶、 非组蛋白:种类多,如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等 少量RNA 少量
第三章
细胞结构
与
细胞通讯
显微镜: 显微镜: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人眼的分辨力仅有 人眼的分辨力仅有0.1 mm 的分辨力仅有 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 有细胞学诞生 显微镜的发明史
1590年,荷兰眼镜制造商J. Janssen和Z. Janssen父子制作了第一台复式显 年 荷兰眼镜制造商 和 父子制作了第一台复式显 微镜( 物镜和目镜) 它的放大倍数是3~ 倍 微镜(有物镜和目镜),它的放大倍数是 ~10倍
超 速 离 心 机 ( ultracentrifuge ) : 转 速 可 达 130,000 r/min ; 离 心 力 可 达 1,000,000×g × 沉降系数S:表示分子超速离心时的沉降行为; 越大 越大、 沉降系数 :表示分子超速离心时的沉降行为;S越大、分子越大 离心3 如:150,000×g离心 h,得到核糖体沉淀,上清液为细胞溶胶 × 离心 ,得到核糖体沉淀,
Zaccharias Janssen
显微镜: 显微镜: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显微镜的发明史
1665年,英国人R.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40~140 年 英国人 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 ~ 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 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 文cella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 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
内膜系统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繁殖方式
真核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壁和细胞膜
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一切真核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核 除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 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 大多数细胞是单核的 细胞核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核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代谢 细胞控制中心: 细胞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 细胞核包括: 细胞核包括: 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 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
真核细胞
大多数较大(10-100 µm) 有双层膜包围
环状裸露DNA或者结合少量蛋白质 线状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 DNA复制转录翻译同一时间地点进行 复制转录在核中,翻译在细胞质中 无独立内膜系统 有,并且分化成细胞器 无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 具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无细胞骨架 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位于质膜上 肽聚糖和壁酸组成 无丝分裂 有细胞骨架 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位于线粒体 内膜上 纤维素和果胶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细菌和蓝藻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细菌和 原核生物 细菌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真菌 真核生物 动物
两类细胞
原核细胞
大小 细胞核 遗传
大多数很小(0.1-10 µm) 无膜包围
细胞的概貌
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功能相 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大小与细胞的功能
支原体:直径100 nm,最简单、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 支原体:直径 ,最简单、 鸟卵:肉眼可见, 鸟卵:肉眼可见,最大的真核细胞 神经细胞:胞体直径不过 神经细胞:胞体直径不过0.1 mm,但发出的纤维可长达 m ,但发出的纤维可长达1
核孔复合体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 染色质(chromatin) )
常染色质(euchromatin):细丝状的部分,DNA长链分子展开的部分 常染色质( ) 细丝状的部分, 长链分子展开的部分 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染色较深的团块,DNA长链分子紧缩盘 ) 染色较深的团块, 长链分子紧缩盘 绕的部分,常附着在核被摸内面 绕的部分,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核被膜与核纤层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核外面,两层膜,单层膜厚7-8 nm,膜之 核被膜( ) 核外面,两层膜,单层膜厚 , 间的核周腔宽约10-50 nm,外膜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 间的核周腔宽约 核周腔宽约 ,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核膜内面,由核纤层蛋白组成 核纤层( ) 核膜内面, 核纤层蛋白组成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
十九世纪以前,着眼于细胞显微结构方面的研究和对细胞形态上描述, 十九世纪以前,着眼于细胞显微结构方面的研究和对细胞形态上描述, 但对各种有机体中出现细胞的意义一直没有作出理论的概括 19世纪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 世纪30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施莱登( 世纪 年代, )和动物学家施旺 (T. Schwann)分别在其各自的论文《植物发生论》和《动植物的结构 )分别在其各自的论文《植物发生论》 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细胞病理学家魏尔肖(R.L.C. 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 年 德国细胞病理学家魏尔肖 魏尔肖( )提出“ 源于细胞”的著名论断, 源于细胞”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和概括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细胞是有机体,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 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发育而来, 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 和代谢活性 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 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 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 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 胞协调地集合, 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R.L.C. Virchow T. Schwann M.J. Schleiden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 染色质(chromatin) )
间期时,染色质在H1和核心组蛋白的作用下,聚拢折叠成30 nm纤维 间期时,染色质在 和核心组蛋白的作用下,聚拢折叠成 纤维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进一步浓缩折叠成染色体(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进一步浓缩折叠成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