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概诉
四气调神大论篇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始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春天的三个月,是所谓“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草木得以繁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舒畅活泼。
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提倡生长不要扼杀,给予不要剥夺,培养不要惩罚。
这正是春天生长之气所要求的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脏,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供给夏季成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
夏季的三个月,是所谓“草蕃木秀”、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
其间,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植物开花结果,人们应该夜晚睡眠,早早起岙,不要嫌白天太长,抱怨天气太热,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容色秀美那样充沛旺盛。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养生之道提要:“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一是春季调神。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就是说,在春天的三个月里,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一定要使自己的情志生机盎然。
在春天只能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做才能使情志与“春生”之气相适应。
二是夏季调神。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就是说,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成熟结果。
此时,人们在精神上易厌倦,但夏主长气,人气不宜惰,应保持情志愉快不怒,应该像植物一样,向外开发,以使体内阳气宣泄,这样才能使情志与“夏长”之气相适应。
三是秋季调神。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立秋后阴气开始占上风,阳气开始衰落,气候由热转凉,出现天气清凉劲急、万物肃杀的自然状态。
此时,万物都已经成熟,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即“以缓秋刑”。
这就能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
四是冬季调神。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白话文

原文: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推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藩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症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垫藏的时令。
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痰厥之疾。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 文字版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文字版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1-141 木火水土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阅读及翻译《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阅读及翻译2016-05-27 14:14阅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5-09 23:00—24:00经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草木旺盛、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在上一周我们讲到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
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
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
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
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
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
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
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
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
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
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
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
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
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
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
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
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在泄寒气,不是拉有形的东西。
但还是不行,就在那儿疼。
后来我一看,一号脉,手冰凉。
然后一看小鱼际,乌青乌青的,后来一扎针放了血,把那个黑血挤出来几滴,然后又在水分穴上扎针,他就出一身冷汗,一下就热乎过来了,就把他受的寒气给他驱散了。
所以一定要保障自己的“太阳”,不要让它被阴寒的东西蒙蔽。
这就是我们说的要注意饮食,要注意外面的温度。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小肠出现问题以后,如果不治疗的话,它就会往里面发展——伤心。
伤心,出现的叫心气内洞。
这就出现什么?本来我们的心把自己的神藏得很好,包裹得很严实。
结果它出现了窟隆,被人“洞见”了,这样就“洞见意识底层”了。
本来心藏得好好的,不让人看,结果它呢就被人看了,暴露了。
暴露以后有几个什么特点和症状呢?很多人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梁冬:这是暴露以后才反应的吗?徐文兵:对,出神了。
很多人是什么?特别敏感,你站在十几米以外的地方,我们正常人都听不见的地方,听说滴滴嗒嗒说话,不知道说什么。
那个人听得一清二楚。
这些人都是出神,漏神了。
还有人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还有人就我听到谁跟我说话了……这是出现幻听幻视。
这都是一些心气内洞的表现。
稍微轻一点的症状就是,往那儿一躺,外边不能有一点声音,卫生间嘀嗒个水呀,边儿上闹钟指针嘀嘀嗒嗒走呀,对他都有影响。
问题在哪?不是那些东西噪音大。
你要说,外边有人拿着冲击钻在那装修,让你睡不着,这可以理解,你把心藏得再好也受影响。
问题是,外边那个声音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状态下,你也听见了,说明什么?神出来了。
梁冬:那怎么把它收回来呢?徐文兵:你看我们中医有几个穴位,都跟神有关,肚脐叫神阙。
阙是什么意思?梁冬:阙?哪个阙?徐文兵:一个门字,里边一个欮,“踏破贺兰山阙”。
阙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天安门有五个门,中间那个门,大门洞,有九九八十一颗大门钉,两扇门,两个八十一,一共一百六十二个门钉。
《黄帝内经》两部,(每部)八十一篇,两部一百六十二。
梁冬:所以每个数字都是有意义的啊?徐文兵:对,中间那个供皇帝出入的,那个叫阙,就是一个大门,两扇门。
而且它的位置正在中央,这叫阙。
神阙呢,就是正好在我们腹部正中线,它也是一个大门。
供谁出入的呢?皇帝。
谁是皇帝呢,咱们身体里边?梁冬:心脏?徐文兵: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心和神是君主。
所以这个神阙是皇帝出入的地方。
很多人心气内洞,那个神从那儿跑?从神阙跑。
赶紧给他艾灸神阙,把它封固住。
还有一个小出神的地方,是哪儿呢?叫神门,神门那个门就小一点。
它在我们手腕,就是小拇指侧,第一腕横纹,尺动脉搏动的那个地方——神门!这个穴位经常用,很多人出神就是这个小门关不严,你给他关好。
还有,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你别数羊了,你越数思维越活跃,就是数到九百九十九还是九百九十七的时候,你还在那儿反省。
那个时候,你就应该去按自己的神门穴。
梁冬:神门穴在哪里?徐文兵:手掌第一掌横纹手腕上,掌横纹和肌腱的交界处,有那个尺动脉搏动的地方,叫神门。
你看,这都是门阙,有开口的地方。
还有些人出现本来不应该开口的地方也开口了。
这些叫什么?叫神封,神藏。
就在我们胸骨正中膻中穴的旁边,有神封,灵墟,神藏,这几个穴位也露了。
所以很多人觉得心跳,有些人形容什么?哎哟,我一着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你说那感觉是什么感觉?梁冬:就是心出来了徐文兵:其实是神出来了。
还有人觉得什么?心头撞鹿……梁冬:小象乱撞。
徐文兵:小鹿乱蹦,还是小象乱撞?正常人有心跳,但是你感觉不到心跳。
对不对?等你感觉到心跳就是在特殊状态下,动心了、动神了。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在这儿,神封,神藏,两侧啊,两侧肋骨间隙都有该封该藏的地方,它会觉得这儿心跳,甚至疼痛。
这些都需要去找医生调理。
把他敞开的心扉给他合上。
另外我建议大家,“见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梁冬:免得受伤?徐文兵:免得受伤。
你早早地把自己的心神抛出去了。
你碰到好人还行,梁冬:万一接不住呢。
梁冬:万一碰到坏人呢,碰到接不住,没着没落。
碰个农夫和蛇呢?农夫和蛇的故事,你说怨谁?不怨蛇。
人家在那儿冬眠,好好的,你把人家捂热了,不咬你才怪。
所以我见人的话,我发现,很多人伤神,是因为他暴露自己的内心,在不恰当的时机暴露给了不恰当的人,最后被人伤害。
梁冬:所以呀,也不是说随便谈个恋爱,就不是可耻的。
随便谈个恋爱有时候会是可悲的。
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依然是和徐文兵老师一起来讲“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就是说啊,逆夏气的话,太阳不长,太阳就是指我们心和小肠徐文兵:小肠梁冬:心气内洞?徐文兵:心气内洞,开始就是漏了。
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拉肚子,中国人叫洞泄。
有个洞,然后就哗哗哗往出漏东西。
心气老这么漏的话,还有人表现在手掌的劳宫穴,手掌心包经第八个穴叫劳宫穴,它就觉得手心这儿出出地冒热气,这个人就是心气在往出泄,这个人反而是没有心情,没有欲望去做其他事情。
为什么呢?就是心气都漏掉了,这些人都应该去补心气。
梁冬:怎么补呢?徐文兵:给粘住啊。
中医用的补药都是止损,就是你股票跌了你就赶紧抛,止损,不是增益。
我们现在都把补理解成益的意思。
所以补漏洞先把窟窿堵上。
这些心气内洞的人,他在外在有个表现。
你说心在哪儿,我看不见,我告诉你,中医总是能够把一些无形的东西落实在有形的东西上。
你比如说心,它在外面的表现是什么呢?舌为心之苗。
所以心气内洞,有一颗破碎心的人,舌头上往往布满了小裂纹。
梁冬:奥哟。
徐文兵:沟壑纵横。
所以一看舌头,您谈了三场恋爱了,其中第二场伤得比较深……哇,你怎么知道?舌头告诉我的。
梁冬:就是第二条裂痕比较深?徐文兵:对。
梁冬:还真有这样的吗?徐文兵:当然有,不开玩笑。
梁冬:所以说,你说为什么接吻是一个很撩动心神的事情,绝对是有的。
徐文兵:而且还是法式接吻,要动舌头的。
梁冬:天啊。
徐文兵:我们是观察舌头,用一些补药。
我推荐几个补药,最好的补药就是阿胶,这种胶类的东西啊,都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
梁冬:所以牛筋啊……徐文兵:对,这种胶类。
中医有很多胶,有鱼膘胶,有黄明胶,也有这种用驴皮熬的阿胶,还有龟板胶,驴角胶……这些胶类的东西都是血肉有情之品。
它有个特点,就是能把心和血脉里边的那些窟隆给它补上。
梁冬:所以,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补品。
徐文兵:这是补品,先把窟窿补住,然后你再往里面加东西。
就是补品,真正补品是这个意思。
另外,这个阿胶里面它本身也加了一些其他的中药,效果比较好。
梁冬:补血啊什么的都挺好,是吧?徐文兵:另外,我们吃不起这些补品的话,怎么办?我们讲过,“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什么叫独立守神?把你那些漏掉的精气神给它收回来,自己能学会安静。
梁冬:没事站着。
徐文兵:没事在那儿站着,而且金鸡独立式的站着。
梁冬:以前,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部分同学啊,不是很听话,老师就让他面壁,站墙角,其实现在想起来,还真不是惩罚。
徐文兵:是惩罚,但是有它特殊的作用。
“面壁十年图破壁”呀,达摩么。
真正能一个人静静站一会儿的人,也很难呀。
我的很多学生去练那个站桩功,都站哭了。
梁冬:他怎么能站哭呢?徐文兵:就是站哭了。
梁冬:所以大家可以练习一下,以后等班车呀、等公共汽车呀、等地铁呀,是吧?抓紧时间,独立守神……徐文兵:没有,前两天我去听一个音乐会,我就感受到那个音乐会呀,那简直就一个特别让人聚精会神(的地方),那个指挥家和那个乐手之间的那个“应”,我就想了一个字,就是咱们讲的那个“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那个“应”呀,就是他的手一挥,哗,那个音乐就来了。
那个乐手一抬胳膊,那个姿势也来了。
我在二楼,我买不上那个一层的票,二楼的票也便宜,观赏效果特别好。
我感觉那小泽征尔在那儿一坐,简直就是在练一场气功,而且把底下的人也带动得也特别好。
他那个两腿微屈,与肩同宽往那儿一站,然后在那儿做那些动作,我说这简直就是在那打太极拳嘛。
梁冬:所以,这个古典的那个“药”字,繁体字下面是一个乐字。
所以音乐是灵魂最好的药。
徐文兵:对,它能通神呀……梁冬:所以,“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所以呢,如果大家如果实在“洞”厉害呢,听一听平和的音乐。
徐文兵:对,中医讲五行,它的音乐也有讲究。
角jué、徵zhǐ、宫、商、羽,它都入五脏。
具体呢,它有一个音乐的治疗的效果。
你比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奏宫调;那个打仗的时候是金,跟那个金对应的。
所以,中医呀,你越学你就觉得古代的人太伟大了,那些人把这些东西研究得太透了。
什么叫拨动人的心弦?当他在那个时间奏出那个调的时候,就把你的心给打动了,就是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