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学专题》教学大纲
《体育史》教学大纲

《体育史》教学大纲Sports History课程编码:13A500033 学分: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推荐教材:1.谭华著,《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体育史编写组,《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2.体育史编写组,《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体育史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极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
它研究的是体育的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研究。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长他们的体育历史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献身体育事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有密切的联系。
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2.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了解本学科的科研途径和方法。
3.结合该课程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为体育事业服务。
引论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依据《体育史》课程的特点和所负使命,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明确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及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体育从古至今发展的过程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章原始体育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体育的起源和原始体育的内容及特征教学重点、难点:体育的起源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体育的起源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第二章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了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体育形成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农耕文明诞生的体育形式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农耕文明的体育第二节游牧文明的体育第二节古代美洲体育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不同时期古代中国的体育教学重点、难点:从什么时期开始中国古代体育走向低谷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体育体系的形成第二节多族体育发展第三节体育世俗化和休闲化第四章古希腊罗马体育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古希腊罗马体育的兴衰教学重点、难点:古希腊人的体育思想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古希腊体育兴衰第二节古罗马体育第三节古希腊人的体育思想第五章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建议学时:自学教学目的:了解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教学重点、难点:欧洲中世纪的体育思想授课方法:自学授课内容: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第二节骑士教育中的体育第三节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运动第四节阿拉伯帝国的体育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学校体育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体育课程化第二节学校体育的确立第七章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现代体育的形成与传播教学重点、难点:职业体育如何形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体育科学的形成第二节职业体育的形成第三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第八章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和现代体育建立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传统体育的兴衰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传统体育的危机第二节西方体育的传播第三节现代体育意识的确立第九章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建议学时:自学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体育的初步发展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的体育思想形成授课方法:自学授课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的兴起第二节“回收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第三节围绕传统体育的争论与体育的初步现代化第四节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第十章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了解当代体育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终身体育的意义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当代体育全球化与多元化第二节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第十一章当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及发展现状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第二节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第三节走向世界竞技体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韩春利执笔人:曹莉周芳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史课程编号:142214, 142114, 142408,142502,142301英文名称:Sports Histor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0学分:2开设专业: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运动训练、休闲体育、舞蹈学(体育)先修课程: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1.通过系统介绍体育的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各个时代和民族体育文化形态的本质、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发生的历史过程,把握体育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把握体育发展规律,为更好发展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2.结合各个历史年代发生重大体育事件、人物和体育文化变迁历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在历史方面对体育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问题意识;学习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不同时期体育的不同特点2.掌握古代中国体育养生体系的发展概况3.掌握现代体育形成的历史过程4.掌握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原始体育第一节体育的起源与史前体育形态1.了解体育起源的社会历史背景2.了解体育起源的原因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1.掌握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2.了解原始体育的特征第二章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第一节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体育的内容2了解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体育的共同特点第二节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1.了解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内容及特点第三节古代美洲体育1.了解古代美洲体育的内容及特点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第一节古代中国体育体系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1.了解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2.掌握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3.了解礼法制度和宫廷体育4.了解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和重要的养生著作第二节和而不同、多族共荣的体育发展(魏晋隋唐时期)1. 理解晋唐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及特征2.掌握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3.了解重要的养生代表人物与著作4.掌握武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第三节体育的世俗化和休闲化(宋元明清时期)1.掌握武术体系形成的时期与标志2.掌握武术理论包含的内容、武术流派的分类和特点、有代表性的武术派别3.掌握八段锦等养生术4.了解民族民间体育活动5.掌握重要任务与著作第四章古希腊罗马体育第一节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于衰落1.了解古代奥林匹克竞技起源2.了解古代奥运会的起止时间及其遗产第二节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1. 理解斯巴达和雅典体育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区别第三节古代罗马体育1.了解古罗马体育的特点第四节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1.掌握有代表性的希腊体育思想家及其思想第五章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2.了解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第二节骑士教育中的体育1.了解骑士制度的兴起2.掌握骑士教育中的“骑士七技”第三节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1.了解中世纪欧洲乡村的体育2.了解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体育第四节阿拉伯帝国的体育1.了解伊斯兰教与体育2.了解伊本·西纳的主要贡献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与确立第一节欧洲三大文化运动与体育的教育化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产生背景2.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萌芽的关系3.了解宗教改革运动与现代体育的兴起4.掌握第一个现代体育教师-维多里诺及其贡献5.掌握“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夸美纽斯作出的贡献6.理解洛克与绅士体育第二节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的确立1.掌握巴塞多与学校体育的初步课程化2.掌握古茨穆斯与体育课程的初步体系化3.掌握体育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4.掌握现代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七章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第一节科学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发展1.了解现代体育科学的初期发展2.了解体育学科的初步形成第二节职业体育的形成与初期发展1.了解英国职业体育的形成2.了解美国职业体育的形成第三节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掌握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的三条途径。
体育史概论(讲稿)

体育史学概论(讲课提纲)一、无用之用的学科“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庄子山木》)1、历史、历史学、中国史学传统“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
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9页)“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
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1页)什么是历史:王维国的解释——胡适的认识——国外的几种认识:“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历史就是伟人的日记”;“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题交谈”;“历史就是残酷的女神”。
我们在日常所讲的“历史”具有多重含义,它既有客观存在,又有人们记录的反映。
《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史”作了如下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过去的事实;过去事实的记载;指历史学科。
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
它包括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历史学一般研究的是人类的历史。
体育史是体育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历史研究的一个专门方面,属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范畴。
体育史 体育专业技能训练7 教学大纲

体育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660402X10
课程名称:体育史/History of Sports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原则上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选课,以保证教学及学习的连续性适应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参考教材:
1.《体育史》,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2.《中国体育史简编》龚飞,梁平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体育史》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对体育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掌握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提高学习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思辨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思维方式,以形成科学的体育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完成以下任务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古今中外体育发展概况和基本知识;明确对体育史学习的目标、意义与作用;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及其整理与分析的方法;锻炼辩证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反思的能力;培养勤学习、善思考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诠释问题及反思问题等,不断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30学时,实践部分0学时,考核2学时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体育史课程编号:112125004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开课学期:第六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掌握必要的体育史料,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教学要求:一、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有密切的联系。
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二、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了解本学科的科研途径和方法。
三、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
教学难点:体育史料的分析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了解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体育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主要内容:一、体育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体育”的概念;二、体育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作业形式:课后讨论题上编古代体育第一章原始体育教学目的:简略了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掌握体育的起源和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主要内容:第一节体育的起源一、体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一、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二、原始体育的特征(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作业形式:文献阅读第二章不同特色的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教学目的:简略了解区域体育的不同特色;掌握区域体育的不同特点(重点)。
主要内容:第一节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一、古代两河流域的体育;二、古代埃及的体育;三、古代印度的体育;第二节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一、古代中、西亚游牧部落的社会状况;二、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三、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特点(重点)第三节古代美洲体育一、古代美洲的社会状况;二、古代美洲的体育三、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重点)(欢迎访问:范文网详细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作业形式:文献阅读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教学目的: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朝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古代中国体育不同朝代的不同特点。
《体育史》课程教案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标:掌握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的特点,了解体育的发展无不受政治、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影响的理论。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分析
体育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要求: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四、教学重点:古奥运盛况与衰落的原因,体育思想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养生思想。
人类追求健康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方法:主要理论分析、讲授、讨论、提问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试说中国古代体育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第五讲
一、课题:第四章 古希腊罗马体育
二、主要内容: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
目标:了解古代美洲体育、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
明社会体育的基本特点
要求:积极参与问答与讨论,弄懂体育起源与发展的社会背景等。
四、教学重点: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主要理论分析、讲授;用中外比较法来分析问题。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第九讲
一、课题:第八章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
二、主要内容: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自然体育和“新体育”学说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标:了解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的作用与历史意义;
从体育思想的传播看今天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体育》教学大纲(本科)

体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健康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体育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理论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思想教育意识,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自我评价和监督的方法。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了解体育教学模式。
(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时体育基础理论1.我校体育教学综述2.体育养生与终身体育3.体质健康与测量评价2合计2三、实践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努力增强学生体质,保障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懂得如何利用体育锻炼进行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
3.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积极手段,调控及改善心理状态。
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体质健康标准,以指导自我进行科学锻炼身体,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
4.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注重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实践课教学1.特色课教学(1)太极拳教学:(含长学制)学生的必修课程。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1998年制订,2003年修订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体育系开课对象:体育系三年级学生课时:32学时,其中讲述24学时,讨论8学时选定教材:〈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社课程概述:体育史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极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
它研究的是体育的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研究。
教学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长他们的体育历史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献身体育事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时分配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体育第一节体育的起源第二节萌芽状态的体育知识要点:体育的起源和原始社会萌芽状态的体育。
第二章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第一节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第二节军队中的武艺训练第三节祭祀宴乐中的体育第四节养生思想的产生知识要点:知围绕着“祀”与“戎”,学习奴隶社会的学校、军事、娱乐方面的体育第三章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体育第一节私学中的体育第二节军事体育的大发展第三节娱乐体育的发展第四节导引养生的发展知识要点:这一时期的军事体育、娱乐、养生的发展。
第四章封建社会前期的体育第一节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学校体育的衰落第二节角抵百戏与民俗节令中的体育活动第三节军事武艺的衍变第四节导引养生的发展知识要点:娱乐性、民俗性体育的发展,导引养生术的创新。
第五章封建社会中期的体育第一节娱乐体育的发展第二节军事武艺的发展第三节玄、道、医、佛与养生第四节中外体育的交往知识要点:唐代的击鞠、蹴鞠、拔河、武举制及与外国的体育交往。
第六章封建社会后期的体育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变化第二节武艺的新发展与武术体系的形成第三节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发展第四节养生理论与养生术的发展知识要点:武术体系的形成、消闲娱乐活动的兴盛,养生保健内容的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方向)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体育史学专题》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学科教学体育方向)
一、说明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
它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起源、发展历史进程及其对于现代体育影响深远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必要学科。
本课程介绍体育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的进一步了解,对“轴心时代”东西方体育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中国体育历史演变的特点、文艺复兴以前相对独立发展的体育文化如何走向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体育全球化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的处境与挑战、体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复杂联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掌握体育史学的基本内容,为从事体育事业夯实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第1-5章):着重阐释原始体育、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古代中国体育等,;第二部分(第6-9章):着重探讨现代体育的形成及发展,以及现代体育的科学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及其对体育的影响;第三部分(第十章)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当代体育的发展进程,主要围绕当代体育的发展形势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的发展几个内容进行。
(二)编写依据
依据国内外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
(三)目的任务
引导学生从基本的概念层次,向知识与情感目标提升,本课程从宏观上介绍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和发展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整体了解体育的历史发展,增强学习体育史意识,为进一步系统学习体育类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并使学生增强学习体育史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热爱体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古今中外体育发展概况和基本知识;明确对体育史学习的目标、意义与作用;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及其整理与分析的方法;锻炼辩证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反思的能力;培养勤学习、善思考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诠释问题及反思问题等,不断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原始体育
第一节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
第一节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状况
第二节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
第三节古代美洲体育发展状况
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
第一节中国古代体育体系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
第二节和而不同、多族共荣的体育发展(魏晋隋唐时期)第三节体育的世俗化和休闲化(宋元明清时期)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体育
第一节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节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
第三节古代罗马体育
第四节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第五章古代阿拉伯s欧洲中世纪体育
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
第二节骑士教育中的体育
第三节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第四节阿拉伯帝国的体育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15--19世纪)第一节欧洲三大文化运动与体育的教育化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节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的确立(18世纪一1896)
第七章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
第一节科学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职业体育的形成与初期发展
第三节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第四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第八章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
第一节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
第二节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三节“新政”与现代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四节现代体育意识的初步确立
第九章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1912—1949)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的兴起
第二节“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第三节围绕传统体育的争论与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第四节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
第十章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
第一节战后世界体育的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法、演示法
五、成绩考核为方法与要求
平时考核:读书报告或专题文献综述
期末考核:论文
六、材料与参考资料
教材:教师讲授课稿
推荐教材:《体育史》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一版。
2、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年6 月第一版;
3、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6 月第二版。
4、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第一章),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年第1 版
5、屈瑞,项目起源,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年12 月版
6、崔乐权,史前人类的社会生活与原始体育形态--中国原始体育论纲,广西民族研究,1994(1)
7、(德)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8、王邵励,泛希腊节庆与古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以“奥林匹亚节”为中心的分析,东北师大历史学硕士论文,2004
9、房晓伟,古希腊奥运会衰落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潜在危机的启示,东北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2004
10、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11、斯宾塞,教育论,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12、谭华,近代各国体育立法的三次高潮,体育文史,1988:4
13、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室,中国近代体育史简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14、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15、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6、熊斗寅.比较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第一版
17、比较体育编写组,比较体育,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第
18、曲宗湖等,几个国家学校体育的比较,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19、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0、邹时炎,我看学校体育卫生二十年,中国学校体育,1999(2)
21、张洪潭,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论──百年学校体育主线索厘澄,体育与科学,2000(1)
22、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连载),中国学校体育,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