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生物检测一般流程
高中生物第1章微生物培养技术第3节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学案中图版选修1

第三节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一、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前者常用的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待测样品制成悬液,然后取一定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该方法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后者最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数法,需要将待测样品配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并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统计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数,从而推算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出的菌体数与平板计数法相比哪个多些?【提示】血球计数板测出的是全部菌体数,而平板计数法只能测出活菌数,而且比实际数偏少。
二、间接计数法的实验设计1.制备土壤稀释液取土壤表层5~10 cm处的土样.准确称取1 g土样,放入盛有99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20 min后制成102倍的稀释液.然后进行系列稀释,得到103、104、105、106倍的系列稀释菌液。
2.取样及倒平板3.培养4.观察记录(1)计数时对于细菌、放线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30~300个菌落为宜,霉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10~100个菌落为宜。
(2)计算每克样品菌数公式为:每克土壤样品菌数=错误!×稀释倍数.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1.测重量法干重法:将单位体积待测的培养液离心后,用清水洗涤1~5次,放入干燥器中加热干燥,加热温度一般在100~105 ℃之间,再称重。
以细菌为例,一个细胞一般重约10-12~10-13g,也可在较低温度(如40 ℃)下进行真空干燥。
湿重法:将一定量的菌悬液离心或过滤,得到菌体,反复洗涤后称湿重,干重一般为湿重的20%~25%。
2.计数法(1)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面积1 mm2和高0。
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步骤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对产品中微生物数量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的过程。
以下是一般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清洁和消毒实验室设备、试剂瓶和工作台等。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基平板和培养基管等。
2. 样品处理:
-取得待检样品,确保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符合规范和要求。
-如果需要,将样品稀释到适当的浓度,以便在培养基上形成可数的菌落。
3. 培养基制备和接种: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制备。
-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板或管中,并在适当温度下固化。
-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布待检样品,或将待检样品滴于培养基管中。
4. 培养和孵育:
-将培养基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监控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适宜的条件。
5. 菌落计数和鉴定: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
-使用显微镜进行菌落计数和鉴定,根据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确定菌落类型。
6. 结果分析和报告:
-根据菌落计数和鉴定结果,判断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撰写检测报告,将结果详细记录并汇总,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以上是一般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操作步骤。
具体的操作可能会因实验室和产品类型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执行。
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3篇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概述1.引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al Limit Test, MLT)是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意义在于保证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可控性,保障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本篇文章将围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其概述进行介绍。
2.主要内容2.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al Limit Test, MLT)是指对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中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它是评价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2.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目的在于评价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在规定的限度范围内,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也可为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适用范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用于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检验。
其中,针对药品类,在我国《药典》中有详细规定。
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3.1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过程应密闭、无菌且保持无菌状态。
洗手、穿戴无菌工作服及手套等工艺应符合规定,以避免二次污染。
3.2 检验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主要分为计数法和筛选法,具体方法可根据制品的特性进行选择使用,并符合规定的国家标准。
对于细菌,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薄膜过滤法等;对于真菌,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法、薄膜过滤法等。
3.3 限度对于不同的制品,在药品中通常采用菌落计数法,在制品中微生物的限度规定一般标准分别为:细菌总数不超过10^3CFU/g或/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超过10^2CFU/g或/mL。
3.4 结果判定若检测出的微生物数目符合规定限度,则判定结论为合格;若其中一个指标不符合规定,则判定为不合格。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直径5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菌液的制备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小时。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相关的微生物检验活动的全过程。
3. 职责3.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3.2 QC主管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有效实施。
4. 操作规程4.1 微生物检验玻璃器皿吸管的洗涤4.1.1 一般的玻璃器皿(例如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可用毛刷及洗涤剂洗去灰尘、油垢,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充分冲洗,直至玻璃器皿内壁均匀分布一层薄的水膜,即器壁既不挂水珠也无条纹,即洗涤达到标准。
4.1.2 玻璃器皿内有污迹不能洗净时,可浸泡于洗液中,待器皿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取出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干净,备用。
4.1.3 新购的玻璃器皿先用2%盐酸浸泡,再用用自来水、蒸馏水充分冲洗。
4.2 器皿的包扎4.2.1 试管:塞上胶塞,然后用牛皮纸或报纸把试管头包扎起来。
做发酵试验时,将试管头塞上专用的耐高温PVC试管帽。
4.2.2 三角瓶、抽滤瓶:将三角瓶(抽滤瓶)口塞上胶塞,然后用牛皮纸把塞头部包起来。
4.2.3 吸管:将耐高温的移液枪头装盒,用用牛皮纸或报纸包裹。
4.2.4 平皿:10个为一组,用牛皮纸包裹。
4.3消毒和灭菌:4.3.1 化学灭菌:此法适用于微生物操作过程中不能加热、紫外线的地方。
如人手等。
(1)用75%的乙醇溶液或0.1%新洁尔灭擦拭或浸泡。
(2)一般用1~2%的甲醛液浸泡软管和用具。
(3)一般成品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25~32% 。
使用时配成有效成份的2%溶液洒在地面或容器内,(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放置10~15min后冲洗即可。
(4)氯灭菌剂的能力以有效氯表示,将氯水配制成50~100PPm 的有效氯溶液,可用于浸泡,冲洗和表面杀菌。
但氯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4.3.2 物理灭菌:4.3.2.1 干热灭菌:适用于干燥的玻璃器皿(吸管、平皿等)、金属器具(镊子等)、固体试液、液状石蜡等。
微生物检验SOP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8/9
6.9附表1:双料及单料管操作说明
6.9.1取样量(稀释后)大于1ml的用双料,小于1ml(包括1ml)的用单料
6.9.2具体取单料还是双料我一般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定的,主要包括3类情况:
检验项目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备注
成品
√
√
√
√
√
所有无防产品、果粉、水晶、Q果、黑森林果粒产品;其它产品随机抽样
包装人员手部、桌面、灌装机
每月20-28号、10-16号各抽检一次
工作服
每月8-16号抽检一次
车间环境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培养基空白试验
√
√
√
√
√
超净工作台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6.5.1.3菌落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可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具体见附表2。
6.5.2霉菌及酵母菌的读数及注意事项
6.5.2.1基本要求:霉菌培养应用专用培养箱,培养温度在25~30℃之间对结果影响不大。为尽快得到结果,我们以27℃为培养温度。菌落计数应于培养后的72小时进行第一次观察。这时主要是观察那些密集生长的平皿,以免到第五天之后,菌落生长成片而难以计数。
3.权责: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体
指示菌
二级抽样方案
三级抽样方案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联合国粮农组样方案
• 由n、c和m组成
• n是从一批被检查食品中抽取样品的数量 , 取样数 • c是样品检测值超过指标值m的最大可接受 抽样单位数,如果超过该值,则拒绝接受 该批产品 • m是每克样品中相关细菌的合格菌数限量, 即指标值
抽样次数:
3 样品的种类
Sample Type 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和小样。 大样:一整批样品 中样:从样品各部分取得的混合样 小样(检样):分析用的样品。 抽样量:指从全批产品(或全过程) 的单位包装。 抽取
检验量:是指检验用量,是抽样量各包装的 混合样品的一部分。 检验量与抽样量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的量,抽样 量大于检验量。
微 生 物 检 验 一 般 程 序 图
报告
一、检验前准备
Preparation for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1.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
2.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玻璃器皿
3.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培养基
4. 无菌室灭菌
5. 检验人员的工作衣、帽、鞋、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4)采样数量和标签
Sample Size and Sample Label • 不同的食品和药品种类,采样数量各有不同 • 采样前或采样后,每件样品标记清楚,如品名、来源、 数量、地点、采样人、采样时间。
三、样品的送检
Delivery and submission of sample
( 1 )采集好的样品送检要及时,一般不应超过 3h,否则应保持在1-5℃的环境中。 (2)不得加入防腐剂 ( 3 )对于易死亡病原菌的样品,可采用运送培 养基,如: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空肠弯曲菌可 用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 4 )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注明特殊 要求以供检验人员参考。
(3)生产工序监测采样
Monitor Sampling in management process • 车间用水:自来水从水龙头上采取冷却水, 汤料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 台面、用具、从业人员:用5cm2 ,无菌采 样板及5支棉签擦拭25cm2 • 空气:5个90mm平板置于车间四角和中部, 开皿一定时间(5min), 盖盖
抽样后,产品被处理和消费的条件
微生物的危害类型 无直接健康危害 有 健 康 危 害 低、间接(指示菌) 中等、直接、有限 的扩散 中等、直接、潜在 的广泛扩散 严重、直接 降低危害 三级法,n=5,c=3 三级法,n=5,c=3 三级法,n=5,c=2 二级法,n=5,c=0 二级法,n=15,c=0 危害无变化 三级法,n=5,c=2 三级法,n=5,c=2 三级法,n=5,c=1 二级法,n=10,c=0 二级法,n=30,c=0 增加危害 三级法,n=5,c=1 三级法,n=5,c=1 三级法,n=10,c=1 二级法,n=20,c=0 二级法,n=60,c=0
产品受外来微生物的污染,污染可有可无, 1 微生物限度检验的特殊性 可多可少;种类多样。依条件而定,非产
Particularity of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ing 品本身所固有。因此微生物限度检验对象 是不确定的。污染是意外事件。污染批号 ( 1)微生物限度检验对象的特性 中的不合格品是一个随机变量。 一个批号内的产品有的被污染,有的不被 污染,分布不均匀;在被污染的部分中有 的数量极多,有的较少,种类复杂或单一。 不确定性 这种不均匀性源于污染源的复杂性。 以活的微生物作为检验对象也是其独特 特性,不同菌种的生长率和死亡率不尽 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同,检测结果只代表取样时的状态。
二、样品的采集
Sampling
在产品的检验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任 何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和检验机关决策的正 确性。 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 代表性,即所取的样 品能够代表产品的所有成分。
科学的取样方案和正确的样品制备方法是必不 可少的条件。 要了解产品加工的批号、原料的来源、加工方 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以及 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知识水平等。 无论采取何种方案,都要实行随机抽样
例如:大肠杆菌的抽样方案可以是: n=5,c=2,m=10, M=100 意味着有5个样品中有2个样品的大肠杆菌含量 在10-100之间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有3个样 品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在10-100之间则不可接 受;或者仅有一个样品的含量超过了100,那 么该批次食品不可接受。
涉及健康危害水平的抽样方案及其应用条件
(1)药品取样
Drug sampling
抽样: 供试品为随机抽样,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 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 对异常的供试品应针对性的抽样,对外观可疑污 染或对有争议复验的样品应抽取可疑污染或对有 争议复验的原样品。 从药品、瓶外观看出发霉、生虫及变质的药品不 必再继续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 检样: 每次最少应分取二瓶(盒)以上的样品共10g或 10ml。 中药蜜丸至少应分取4丸以上共10g。
蛋制品的抽样方案
目标微生物 抽样方 案 3 3 2 2 2 沙门氏菌(高 危种) 2 2 2 n c
蛋制品的抽样方案
限量(g-1) m 5 5 5 10 20 15 30 60 2 2 0 0 0 0 0 0 5×104 10 0 0 0 0 0 0
M
106 103 -
需氧菌落计数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普 通种)
六、结果报告
Report
(1)样品检验完毕后,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报告单,签名后送 主管人核实签字,加盖单位印章,以示生效。 (2)一般阳性样品发出报告后3d方能处理样品;进口的阳性样 品,需保存六个月方能处理,阴性样品可随时处理。
C、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有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时,应结 合畜禽传染病学的基础知识,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 织或体液送实验室检验。
国际食品卫生规范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icrobi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od, ICMSF
4 采样方法
Sampling Method
• • • •
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袋装、瓶装、罐装品,应采完整的未开封的样品 如果样品很大,用无菌采样器采集 固体样品:粉末状的边取边混,小块大包装品从不同 部位的小块取样,大块整体样品从不同部位取样,兼 顾表面和深度 • 半固体样品,用无菌勺从几个部位挖取 • 液体样品振摇混匀,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 冷冻品,保持冷冻状态 根据检验目的,确定取样方案
活体特征
2 抽样对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影响
Effect of Sampling on Microbial Limit Testing
由于以上特殊性,抽样对微生物限 度检测值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一批产 品无污染时,抽样将不影响检验结果, 当一批产品存在污染时,抽样的样本是 随机变量,抽样的影响如下:
抽样方法:不同的方法对批产品总体的代表性是不 同的,测定值也是有差异的。如可疑样本与随机样本。 抽样量:抽样量的多少对样本的代表性极为重要。
(2)食品取样
Food sampling 中样一般为250克;小样一般25克。
A、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国际食品卫生委员会(ICMSF)方案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方案 世界粮农组织(FAO)方案
B、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当怀疑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及时收集可疑中毒源食品或餐 具,同时收集病人的呕吐物、粪便或血液等。
第二章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procedures
采集样品
样品保存
样品处理
选择参考菌群
检验前准备
致病菌 细 菌 总 数 大 肠 菌 群 分 离 培 养 增 菌 分 离 培 养 纯化 生 化 试 验 动 物 试 验 血 清 学 试 验 染 色 镜 检 其 他 试 验
• 例如:
n=5,c=0,m=0 意味着有5个样品被检验某一病原体,如果有 一个样品中含有该病原体,则该批产品不可接 受。 n=5,c=0,m=102
意味着有5个样品被检验某一病原体,未见到 有超过m值的样品,则该批产品可接受,即合 格。
三级抽样方案
有一个额外的参数,附加指标值M,用于区分可 接受的临界值和不可接受的值 在任何一个样品中,大于或等于M的值都是不可 接受的 根据被检测到的微生物的浓度,三级抽样方案 将食品分成三级 • 若计数小于m,则可接受 • 若计数大于m,小于M ,则处于可接受的临界处 • 若计数大于M ,则可接受
2、供试液制备的一般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esting solution
(1)液体样品
直接用吸管吸取准确用量,制成1:10的稀释液。 含CO2的液体,覆盖灭菌纱布轻轻摇荡,待全部逸出后 检验 酸性液体用灭菌的碳酸钠调至中性后再检验
(2)固体或黏性液体
用灭菌容器称取检样,加至浴温 45℃的灭菌生理盐水 或蒸馏水中,震荡溶解,从稀释到接种一般不超过 15min
四、样品的处理
Sample Treatment
1、基本要求
(1)需将供试品制备成供试溶液或悬浮液。 供试液的制备不得改变污染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2)做多项检验(微生物、化学、药理) 时:首先取出规定量的供试品供微生物学检验, 其余部分做其他检验。 (3)供试品收检后,应及时检验,否则,应存放在规定 的储存条件下。 (4)在检验之前,应保持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 (5)供试品的取样必须在净化条件下,无菌操作。 (6)含有抑菌成分的供试品,消除抑菌成分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