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技术共23页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分离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检验中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分离到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单菌落培养,通过观察和研究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菌落形态、产生的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特性。

分离培养技术能够从复杂的微生物样品中鉴定和分离出单一微生物种类,为后续的鉴定和分析提供基础。

形态学观察技术是对微生物外形结构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结构、鞭毛、纤毛等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

形态学观察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大小、形状等特征,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生化鉴定技术是通过对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的方法。

生化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对微生物的生长能力、代谢产物、酶活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和特征,识别和区分微生物的种类和品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它能够从微生物样品中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通过测序等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免疫学技术主要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其中包括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电泳等。

这些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对于特定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除了上述常用的技术方法外,微生物学检验还可以使用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术、蛋白质组学等高级技术方法来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这些技术方法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性。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样品的制备与处理1.样品的选择与采集: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并根据采样规范进行取样。

比如,对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不同部位的样品,如表面、内部等;对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源头水、管网水等;对环境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空气、地表水等。

2.样品的保存与运输:为了避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需要将样品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低温、暗处等)。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3.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搅拌、过滤、稀释等。

搅拌可以均匀样品中的微生物分布;过滤可以去除样品中的固体颗粒;稀释可以将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调整到适宜的浓度范围,以便后续的检测操作。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和对检测结果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通用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

2.菌落计数: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进行均匀悬浮,并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接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通过菌落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纯化子菌株:从菌落中选取代表性菌落,通过反复传代培养,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三、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1.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结构等,可以初步鉴定微生物的类别。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微生物的代谢特性进行鉴定。

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氧需求性试验、酸碱反应试验、温度试验、营养需求试验、代谢产物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比对等,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鉴别。

例如,利用16S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志物,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微生物种类。

四、微生物的计数与统计1.液体中微生物的计数:通过在培养基中逐级稀释样品,最后将稀释液接种于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反推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

第一篇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篇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章细菌检验基本技术一、形态学检查意义:1.为后续的进一步检验提供参考依据2.迅速了解标本中有无细菌及菌量的大致情况3.对少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起重要的提示作用。

分为: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1、不染色标本的检查: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运动情况。

常用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2、染色标本检查:检查的内容:对标本合格与否进行评价;了解标本有无细菌及大致菌量;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质等对病原菌初步识别分类,决定进一步的生化反应鉴定血清学鉴定、并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帮助。

常用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常用)、抗酸染色(结核病、麻风病)、荧光染色(结核、麻风、白喉、痢疾)、负染色(墨汁负染色法用于新型隐球菌检查)、特殊染色(鞭毛染色、荚膜染色、异染颗粒(白喉))。

二、培养与分离技术(关键)目的:鉴定细菌的种类和保存菌种,为进一步确定细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提供依据。

牛肉膏无糖,可作为肠道细菌鉴别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流感嗜血杆菌需要X因子和V因子。

理想的凝固物质具有的特性:本身不被细菌利用;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凝固点的温度对微生物无害;不因消毒灭菌而破坏,透明度好,黏着力强。

(琼脂最合适)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 0.3%~0.5%;固体培养基1.5%~2.0%。

培养基质量检验:1、无菌试验: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35℃温箱培养过夜,判定是否灭菌合格。

2、效果检验:按不同的培养要求,接种相应菌种(符合要求的标准菌种),观察细菌的生长、菌落形态、色素、溶血及生化反应等特征,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

制备好的培养基存放于冷暗处或4℃冰箱,一般不超过七天,如果用塑料袋密封。

保存期可延长,但至多两周。

专性需氧: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微需氧菌(5%氧气、10%二氧化碳、85%氮气):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脆弱拟杆菌二氧化碳培养(5%~10%二氧化碳):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布鲁菌菌落是单个细菌在培养基上分裂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微生物的常规鉴定技术共23页文档

微生物的常规鉴定技术共23页文档
微生物的常规鉴定技术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Thank yo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

细菌的营养物质
二. 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基本概念
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 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 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7.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8.酶联免疫技术 9.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10.免疫金技术 11.抗体芯片技术 12.复合检测技术 免疫PCR技术 13. 微生物自动化仪器与检测技术 14.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 PCR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荧光定量PCR技术, 固相基因芯片技术, 液相基因芯片技术。
一、菌种保藏
微生物菌种保藏目的是要使菌种性状 保持稳定,力求把这种衰退现象推迟减缓 到最低限度。
菌种保藏
菌种保藏有许多的方法,其共同的目标是把菌株 的性状保存下来,防止退化、死亡或杂菌污染。 保藏是将获得的纯菌种以其休眠和停止生长的条 件下保藏。 微生物生长要求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营养 物质等,如将菌种处于低温、干燥、无氧和缺乏 营养的条件下,就可以使菌种暂时处于休眠状态。
(二)低温定期移植法
斜面定期移植与穿刺移植法有其缺陷
容易发生遗传变异,连续传代可使一些性状 丢失或减弱,也易于污染杂菌。因此,一些 贵重菌株不宜用此法保藏。
(三)石蜡油低温保藏法
原理:是在长好的斜面菌上覆盖灭菌的 液体石蜡,达到菌体与空气隔绝,使菌处于 生长和代谢停止状态,同时石蜡油还防止水 分蒸发,在低温下达到较长期的保藏菌种的 目的。保藏温度要求在-4~4℃下。液体石蜡 法适用于不产孢子的菌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技术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