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进展
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进展

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研究进展目前感染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更是一严重的挑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出现大量严重的耐药菌株,加上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严峻的现实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尽可能把目标集中在快速诊断方面。
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法的最大弱点是慢,难以实现快速诊断与治疗,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
实现更准确、更快速地检出与监测病原体成为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各种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的检验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明显提高了微生物的诊断水平。
本文就对近年来微生物的快速检验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免疫学方法在快速检测微生物抗原或抗体中的应用免疫学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病原微生物,简化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步骤,备受关注。
该方法已成为一种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成熟的快速检测技术。
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各种形式的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生物发光免疫分析等,足以检出临床标本中痕量微生物抗原,免去细菌或病毒培养过程,直接完成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
如抗血清凝集技术、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测试技术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分型和鉴定,如沙门菌、霍乱弧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隐球菌,短时间内就可完成鉴定[1]。
其中,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制造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使该技术进一步简化和准确。
许多疾病的检测都已有商品化的试剂盒出现。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快速检测微生物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已不再局限于外部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检验上,而是立足于分子,特别是核酸水平的检测上,使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从外部表型逐渐转向内部基因结构特征,微生物的检测也从生化、免疫方法转向基因水平检测。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7 8・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食 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苏凤 贤 , 宝善 , 张 曹 稳 7 06 ) 10 2 ( 西师 范大 学食 品 工程 系, 陕 陕西 西安
提
要 : 品安全与人 类息息相 关, 品微生物检 测技 术也在不 断改进 和发展 , 食 食 以满足人 们对食 品的特
原或抗体的酶标记。根据酶反应底物显色的深浅 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 , 使测定具有极高 的 灵敏度 。在应用 中—般采用商品化的试剂盒进行 测定 , 其特点是将抗原或抗体制成 固相制剂 , 在与 标本 中抗体或抗原反应后 , 只需经过 固相的洗涤 , 就可以达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的分离 , 简化了操作步骤 。 抗体抗原反应所特有的专—性和敏感性使得 食 品在未经分离提取 的情 况下即可进行检 测分 析, 对于被检细菌而言则不需要纯培养 , 只要存在
1 免疫法快速测定食 品中的抗生素
残留
确性和特异性高、 适用范 围宽 以及费用低等优点
自上世纪 5 年代起 , 0 人们就开始在养殖业中 而在 医学以及食品领域 中倍受重视 , 为最为广 成 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是一种高效兽药 , 泛应用和发展最为成熟的生物检测与分析技术之 然而它在动物体 内大量的残留问题也 日益受到消 特别是随着蛋 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和基因工程 费者的重视 。抗生素残 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产生 技术的不断发展 , 各种高纯度抗体、 抗原和抗体复 各种不 良反应 , 使人体对抗 生素类药物 的敏感性 合物得以制备 ,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 使得该诊
一
。
下降 , 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 同时对病毒的 抵抗力降低。 故而在食品生产企业 , 尤其是畜产品 生产企业 , 寻找一种敏感性高的快速检 测方法 已 经成为他们保障无抗生素残留的肉食加工品的最 重要的手段。 国内外应用药物残留免疫分析方法 , 快速测 定食 品抗 生素 残 留技 术 , 主要 有 荧光 免疫分析
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快速、精确、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技术。
它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高通量性能,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 细菌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而流式细胞术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快速检测,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种,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2. 酵母菌和霉菌检测除了细菌,食品中也会存在酵母菌和霉菌的污染,它们可能产生毒素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利用流式细胞术可以对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为食品质量的控制和保障提供了有效手段。
3. 总菌数检测除了对特定的致病菌种进行检测外,流式细胞术还可以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总菌数。
这对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食品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1. 流式细胞术在快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培养和分离,这些步骤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而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2. 流式细胞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流式细胞术不仅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数量上的检测,还可以结合荧光染色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通过染色标记不同的微生物成分,流式细胞仪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三、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挑战与展望1. 技术标准化流式细胞术虽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还存在技术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使用不同的流式细胞仪,使用的染色荧光物质也各不相同,这将对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监测手段,其中微生物作为大自然中微小而神奇的存在,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之所以能够在环境监测中大展身手,主要得益于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长、代谢和繁殖情况。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获取有关环境质量的重要信息。
在水污染监测方面,微生物可谓是“先锋战士”。
比如,大肠菌群是指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重要微生物指标。
如果在水样中检测出大量的大肠菌群,那就意味着水体可能存在病原菌污染的风险,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通过监测水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也能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当水中营养物质过多时,某些藻类会迅速繁殖,形成水华,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破坏水生态平衡。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微生物同样也能发挥作用。
一些微生物对特定的大气污染物具有敏感性。
例如,某些真菌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会受到抑制。
通过研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我们可以间接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情报员”。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会随着土壤污染程度的变化而改变。
比如,重金属污染会导致一些敏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而耐重金属的微生物则可能相对增多。
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变化,我们能够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和污染程度。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培养方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检测到可培养的微生物,而大量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则容易被忽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DNA 和RNA 的检测方法为微生物环境监测打开了新的大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能够特异性地扩增微生物的基因片段,从而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则可以在细胞水平上直观地观察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进展

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进展对于人类来说,一些微生物有益的,还有一些微生物对于人类是有害的,这些有害的微生物不但会致使食品腐烂,同时也能够引起人类的疾病,从而对于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大量的微生物分布于空气和水中,因此对于微生物进行提取和检测的过程中,适合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微生物;检测方法;进展研究1.微生物快速检测的重要性分析首先,因为在食物当中有着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所以很多食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则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为了人们的健康安全以及食品安全,对于微生物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医院中的病人在受伤之后发生的感染现象,与微生物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对于医院方面进行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有利于对医院的感染现象进行控制,并能够对于感染现象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最后,微生物污染现象大部分是通过空气来进行传播的,所以封闭、温暖、潮湿的室内通常会为微生物的污染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室内进行微生物检测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活在室内中的人们健康不会受到微生物的损害。
2.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进展研究2.1生物化学检测生物化学检测分为基因探针检测和PCR检测。
所谓PCR检测其原理就是通过体外酶促反应来进行DNA的合成,通过扩增物的识别过程就能够实现对于菌群的检测。
PCR检测的优点在于灵敏度较高,且能够对于细菌当中存在的拷贝基因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无需增加菌群数量即可完成筛选过程,进而提升进行筛选的成功率。
PCR检测的缺陷在于食物、增菌培养基等其他微生物中的DNA 中所具有的TAP酶抑制性特征,会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另外,PCR的检测过程是较为严格的,如果外源性细菌的DNA进入到了该检测过程中,那么就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如果出现装配失误过程,也会对于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新型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探索

新型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探索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化学、医学等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微生物检测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升级。
这些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并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型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索。
一、PCR技术PCR技术是近年来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和逆转录酶,将DNA反转录成cDNA,并不断复制使其达到可检测的浓度,并通过标记和杂交基准序列,检测目的物。
该技术拥有操作简单、准确灵敏、检测结果迅速等优点,性价比较高,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二、NGS技术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技术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是现代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可快速测序目标DNA或RNA,并产生大量序列信息。
NGS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分子流行病学中具有很大潜力。
通过分析微生物遗传信息的变异,该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分类和定量目标微生物,甚至是获得新物种的信息。
三、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 (Microfluidic Chip Technology) 是一种高度微型化的综合技术,可以将操作和分析过程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进行。
该技术主要通过微管道、阀门、泵等微结构实现微小液滴的移动和合并,从而逐渐完成一系列的检测工作。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广泛,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鉴别不同的微生物、检测细胞的表型、功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等。
四、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现代分析技术,可以通过质量测量和分析,将物质分子与碎片分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离,获得目标物质的分子信息。
该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广泛应用,可以提供微生物分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测量生物分子的相对丰度、结构、分子量等。
五、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又称 microarray 技术,是一种用来检测RNA、DNA、蛋白质及代谢产物等的先进技术。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细胞生物传感器
利用微生物细胞与传感器表面的特异 性受体结合,引起传感器电信号的变 化,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免疫生物传感器
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传感器表面,通 过待测样品中微生物与抗体的结合, 引起传感器电信号的变化,进而实现 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其他方法
流式细胞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单个微生物细 胞进行快速检测和分类。该技术 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多参数
应用领域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领 域,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挑战与问题
尽管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 挑战和问题,如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检测设备的便携性、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等。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
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 动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检 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降低检测成本和时 间。
成本效益
传统检测方法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快速检测 技术虽然成本较高,但能够缩短检测周期,提高 检测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 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05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挑战
发展趋势分析
多元化检测方法
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包括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多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 化,实现微生物核酸的定量检测。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快速准确的优点。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寡核苷酸固定在芯片上,通过与待测样品中 微生物核酸的杂交反应,实现对多种微生物的同时检测。
生物传感器方法
浅谈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及临床应用

浅谈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及临床应用引言:微生物是指一类生物体,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
对微生物进行快速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不同的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传统微生物检验的局限性传统微生物检验技术通常需要培养微生物菌株,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费时。
尽管传统培养方法仍然是微生物学的基础,但它们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培养过程要求时间较长,无法及时提供结果。
其次,某些微生物可能无法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导致假阴性结果。
不同的菌株也可能显示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增加了检测的困难。
第二部分:PCR技术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
PCR 技术能够快速扩增微生物DNA片段,从而使其检测变得更为敏感和准确。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供结果,这对于迅速确定感染病原体十分重要。
PCR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诊断各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等。
第三部分:质谱技术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生物分子组成的快速检验技术。
通过质谱仪的扫描,可以得到微生物的质谱图谱。
这些图谱可以与数据库中的参考图谱进行比对,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亚种。
质谱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并提供可靠的结果。
因此,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对于临床感染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快速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技术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通常需要48小时以上才能得出结果。
然而,期间患者可能因感染加重而需要立即治疗。
因此,发展快速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技术至关重要。
近年来,各种快速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相继出现,如荧光型PCR、蛋白质芯片和电生理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测定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指导。
结论: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进展【关键词】微生物快速检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的污染问题也相应地备受关注。
在食品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微生物污染的可能,一旦污染,微生物将大量繁殖而导致食源性疾病或环境污染甚至医院内感染。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平衡的不断破坏,导致感染的致病菌的种类越来越多,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
传统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形态检查和生化方法,其准确性、灵敏性均较高,但涉及的实验较多、操作烦琐、需要时间较长、准备和收尾工作繁重,而且要有大量人员参与[1,2]。
所以,迫切需要准确、省时、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检验方法。
本文对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进展情况及实际应用进行综述,以利于预防食源性疾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
1 即用型纸片法3M公司的perrifilmTMPlate系列微生物测试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3]。
由RCP Scientific Inc 公司开发上市的Regdigel系列,除上述项目外还有检测乳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的产品[4],这两个系列的产品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
如用大肠菌群快检纸片检测餐具的表面,操作简便、快速、省料,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已经被列为国标方法。
使用时应正确掌握操作技术和判断标准,从而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5]。
美国3M公司生产的PF(Petrifilm)试纸还加入了染色剂、显色剂,增强了菌落的目视效果,而且避免了热琼脂法不适宜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
霉菌快速检验纸片,应用于食品检验中的霉菌具有操作简便,仅需36℃培养,不需要低温设备;快速,仅需2 d就可观察结果,比现在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缩短3~5 d,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纸片法与国标法在霉菌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菌落典型,易判定。
纸片荧光法利用细菌产生某些代谢酶或代谢产物的特点而建立的一种酶—底物反应法。
只需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有关酶的活性,将荧光产物在365 nm紫外光下观察即可。
同时纸片可高压灭菌处理,4℃保存,简化了实验准备、操作和判断[6]。
但由于它们价格昂贵,限制了在基层单位的实际应用。
2 生物化学技术2.1 PCR技术 PCR技术采用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异性DNA片段,再通过扩增产物来识别细菌。
由于PCR灵敏度高,理论上可以检出一个细菌的拷贝基因,因此在细菌的检测中只需短时间增菌甚至不增菌,即可通过PCR进行筛选,节约了大量时间,但PCR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食物成分、增菌培养基成分和其他微生物DNA对Taq酶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假阴性;操作过程要求严格,微量的外源性DNA进入PCR后可以引起无限放大产生假阳性结果,扩增过程中有一定的装配误差,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PCR技术对操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对于基层单位而言难以做到。
短时间内也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影响了这项技术在基层的应用。
2.2 基因探针技术基因探针技术利用具有同源性序列的核酸单链在适当条件下互补形成稳定的DNA RNA或DNA DNA链的原理,采用高度特异性基因片段制备基因探针来识别细菌。
基因探针的优点是减少了基因片段长度多态性所需要分析的条带数。
如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GEN PROBE基因探针检测系统,对于分离到的单个菌落,30 min完成微生物的确证试验[7],基因探针的缺点是不能鉴定目标菌以外的其他菌。
3 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异性的生化反应底物、抗体、荧光反应底物、酶反应底物等,可使目标培养物的选择、分离、鉴定一次性完成。
如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BP+RPF(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培养基,可在24 h 内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8]。
Merk公司的chro mocult Coliform Agar 培养基上,大肠杆菌为墨绿色至紫色菌落,沙门菌为淡绿色至蓝绿色菌落。
柠檬酸杆菌和克雷伯杆菌为橙红色至红色菌落,其他肠道菌为无色菌落[9]。
这个方法对操作者要求不高,短期培训合格后即可上岗,从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4 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
免疫方法的优点是样品在进行选择性增菌后,不需分离,即可采用免疫技术进行筛选。
由于免疫法有较高灵敏度,样品经增菌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检出度,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10]。
此技术对操作者要求也不高,是目前为止基层单位应用时间最长最为广泛的一项快速检测技术。
如采用免疫磁珠法可有效地收集、浓缩神奈川现象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可显著提高环境样品及食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11]。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快速、灵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12],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3]。
ATP生物发光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设备洁净度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和体细胞清除技术,测量细菌ATP和体细胞ATP,细菌ATP的量与细菌数成正比,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状况或食品器具的现场卫生学检测,都能够达到快速适时的目标[14,15]。
微型自动荧光酶标分析法(mini VIDAS)是利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分离出目标菌,由特殊仪器根据荧光的强弱自动判断样品的阳性或阴性。
VIDAS 法检测冻肉中沙门菌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于进出口冻肉的检测,可大大缩短检验时间,加快通关速度[16],检测冻肉中李斯特氏菌亦如此[17]。
5 细菌直接计数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固相细胞计数(solid phase cytometry,SPC)法。
FCM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
光散射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荧光信号的强度则代表了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强度或其核内物质的浓度,由此可通过仪器检测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来估计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流式细胞计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同时对目的菌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定[18]。
目前已经建立了细菌总数[19]、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20]等的FCM检验方法。
固相细胞计数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对细菌进行快速检测[21]。
滤过样品后,存留的微生物在滤膜上进行荧光标记,采用激光扫描设备自动计数。
每个荧光点可直观地由通过计算机驱动的流动台连接到ChemScan上的落射荧光显微镜来检测,尤其对于生长缓慢的微生物检测用时短,使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平板计数法[22]。
此方法要求配备特殊的仪器,财政投入较大,因此基层单位目前暂时无法应用。
6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MS)AMS是一种由传统生化反应及微生物检测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概率最大近似值模型法进行自动微生物检测的技术,可鉴定由环境、原料及产品中分离的微生物。
AMS仅需4~18 h即可报告结果,以常规法鉴定细菌,只能得到是或不是某种菌,要想知到是哪种菌还要做大量、烦琐的生化试验,而AMS则可以直接报告是什么菌[23]。
法国生物梅里埃集团公司出品的Vitek AMS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属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细菌鉴定仪器之一。
Vitek对细菌的鉴定是以每种细菌的微量生化反应为基础,不同种类的Vitek试卡(检测卡)含有多种的生化反应孔,可达30种,可鉴定405种细菌[24]。
用AMS明显缩短肠道菌生化鉴定的时间,如鉴定沙门菌属只需4 h,鉴定志贺氏菌属只需6 h,鉴定霍乱弧菌等致病性弧菌亦只需4~13 h[22]183-186。
这套系统对基层单位而言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但他昂贵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将逐渐被各种新型简便的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所取代。
近年来兴起的基因探针技术及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唐灵,郭奕芳,吴翊,等.Petrifilm纸片法和国际法检测奶制品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结果比较[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3):325-327.[2]吴清平,周艳红,蔡芷荷.卫生微生物特异性显色培养基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124-126.[3] Townsend D E.Comparison of the simplate coliform and escherichia coli test with pertrifilm,there tube MPN,and VRBA+MUG methods for enumeratlng coiiforms and Ecoli in food [J].J Food Protection,1998,61(4):444-449.[4]阚方琦,董非,李华,等.两种大肠菌群快检纸片的质量检测及应用效果比较[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9(2):167-168.[5]汪琦.食品中霉菌检测两种方法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4):617-618.[6]刘秀锋,潘珍瑜,刘红,等.应用霉菌检测纸片快速检测食品霉菌的研究[J].广西预防医学,2001,7(2):99-100.[7]时炜.产单核细胞李氏菌在食品中的研究近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1):122.[8]陈灿卿.现代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4.[9] Turner KM.Efficacy of chromocult coliform agar for coliform and escherichia coil detection in foods[J].J Food Port,2002,63(4):539-547.[10] Vialette M,Pinon A,Leporq B, et al.Meta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a relational database and a predictive modeling tool[J].Risk Anal,2005,25(1):75-83.[11]张凡非.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3,10(1):8.[12]杜玉萍,陈清,王雅贤,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步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6,6(6):650.[13]庄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试剂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4):300-301.[14]曹利蓉,张伟,晁蕊.ATP生物发光法在铁路站车食品器具卫生学检验中的应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4,31(2):86-87.[15]舒柏华,孙丹陵,王胜利,等.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生物发光快速分析技术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83-484.[16]陈思强,钟伟强,曾振兴,等.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冻肉中沙门菌的评价[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27(5):309.[17]孙素霞,陈思强,罗海吉.自动酶联荧光免役分析系统检测冻肉中李斯特氏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9):1325.[18] Gunasekera TS,Veal DA,Attfield PV.Potential for broad applications of flow cytometry and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in microbiological and somatic cell analyses of milk [J].Int J Food Microbiol,2003,85(3):269-279.[19] Gunasekera TS,Attfield PV,Veal DA.A flow cytometry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total bacteria in milk[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0,66(3):1228-1232.[20] Fuchs BM,Wallner G,Beisker W, et al.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the in situ access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16S rRNA for fluorescently label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8,64(12):4973-4982.[21] Lisle JT,Hamilton MA,Willse AR,et al.Comparison of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solid phase cytometry methods for counting bacteria in water[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4,70(9):5343-5348.[22]王晓英.固相细胞计数法一种快速检测单细胞细菌的食品微生物新检测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3):183-186.[23]李丹红.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在卫生防病检测鉴定中的应用[J].口岸卫生控制,2000,5(3):42-43.[24]杨毓环,陈伟伟.VITEK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