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讲解书籍

合集下载

国学读书书目推荐国学经典书目推荐

国学读书书目推荐国学经典书目推荐

国学读书书目推荐国学经典书目推荐1.《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2.《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3.《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4.《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5.《贞观政要》唐"吴兢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6.《史通》唐"刘知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7.《文史通义》清"章学诚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8.《书目答问》清"张之洞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9.《山海经》战国"佚名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10.《穆天子传》战国"佚名我国最早的游记。

11.《国语》战国"佚名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1.《淮南子》西汉"刘安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2.《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3.《墨子》战国"墨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4.《荀子》战国"荀况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5.《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6.《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

杂家学说代表作。

7.《尹文子》战国"尹文“宋尹”学派始祖,尹文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8.《新书》西汉"贾谊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9.《法言》西汉"扬雄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10.《老子》春秋"李耳“道家最精要之书。

”(梁启超语)11.《庄子》战国"庄周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12.《列子》战国"列御寇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13.《韩非子》战国"韩非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14.《鬼谷子》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教人如何做人的国学经典书籍

教人如何做人的国学经典书籍

教人如何做人的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教人如何做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几部值得推荐的国学经典书籍:
1. 《大学》:这是《四书五经》之一,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修养之道。

2. 《中庸》:这也是《四书五经》之一,讲述了“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强调人应当恪守中庸之道,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3. 《道德经》: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人应当遵循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 《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道”,强调人应当以仁爱为中心,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这些国学经典书籍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成为有修养、有智慧、有品德的人。

- 1 -。

国学知识大全书籍

国学知识大全书籍

国学知识大全书籍如果想学习国学知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国学书籍:《大学》:这本书规定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为官应从哪里开始,遵循什么步骤,秉持何种心态,达到何种境界,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初步的治学基础。

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字经》:这本书是一本浓缩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全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读《三字经》可以了解传统国学常识。

《千字文》:这本书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让人在王羲之碑文中拓下了1000个字,由周兴嗣编撰成文,供皇子读书,就是流传千古的千字文,读千字文,最基本可认识1000个汉字。

《论语》:这本书20章15900字,《论语》价值只有亲身读过才能体会。

推荐学习方法当成故事看,比如孔子弟子子路性情刚直,一生追随、保护孔子,一次孔子对社会现状不满,提到去海边隐居,说谁能跟我去呢,估计只有子路。

子路听完特别高兴,立刻开始扎木筏,给孔子弄得哭笑不得。

《道德经》:这本书八十一章,八十一段话,每天读一章,如此往复,理解越来越深。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易经》:这本书作为群经之首,要一辈子研读,被很多人忽视的阅读方法,看六十四卦之前先读后面的系辞。

关于解读,可以结合生活经验。

分享一个我初学易经时用的方法,家里亲戚考学,等成绩时摇出兑卦,兑是喜悦之意。

有朋友感情问题,给她测了一卦,是山风蛊卦,说明感情有危机。

这种方法虽然粗暴,却能勾起学下去的兴趣。

入门之后在深研。

《黄帝内经》:这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认识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年纪越大越需要读。

《六祖坛经》:这本书被称为禅宗心学。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个人最重要就是了解自己、“明心见性”。

《了凡四训》:这本书的核心是告诉人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人的一生不能被命运束缚,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要先懂立命、再改过、积善。

《曾国藩家书》:这本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书信,里面有其一生经验总结,从中能学到很多少走弯路办法。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而“国学”,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国学文化书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1.《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3.《四大名著·名家演播·阅读无障碍版》(适合年龄:9岁以上)央视推荐,岳麓书社出版历时五年,耗资千万打磨,内容权威,经典,在业界口碑超好; 原著版本无删减、无改编,加入专家导读、难字注音、注解,扫清阅读障碍; 结合AR科计,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实景人文;随书附赠国宝级艺术家录制音频故事,北师大博导录制视频课; 随书附赠人物关系图+四大名著考点分析习题册。

国学必读书目《诗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道德经》《对于国学经典书籍推荐《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经典的国学书籍有哪些5本

经典的国学书籍有哪些5本

经典的国学书籍有哪些5本最近几年,国学越来越热。

国学热的背后,其实彰显的是当前国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经典的国学书籍有哪些5本,以供大家参考!经典的国学书籍有哪些一、《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中国古老、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才智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道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盼望可以从中得到才智的启迪。

孔子说:“始作《易》,其有忧患乎者?”人生是离不开忧患的。

《周易》时代的先民,面临着极其险恶的生存环境,他们要有足够的才智生存和进展。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忧患也并不少,科技的发达、经济的进展虽然增添了人对自然的掌握,但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基本问题却依旧如故。

人们还面临着诸如气我国0-13岁的儿童2亿多,目前有4000万以上儿童在诵读国学经典。

经过近年的试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转变。

从开头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

很多儿童不到一年就把二万多字的《易经》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语文、历史等文科学问将会特别的轻松,不但如此,由于大脑得以开发,记忆力好,理解力量强,规律思维也强,学习数理化、外语都特别轻松简单。

二、《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涵万物,本身却特别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由于它优美、滋润。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30部国学经典书籍

30部国学经典书籍

Word 文档1 / 130部国学经典书籍大家平常会看30部国学经典书籍吗?关于30部国学经典书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30部国学经典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关怀。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一)第1部 《论语》 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经》 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3部 《庄子》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第8部 《孙子兵法》 孙武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9部 《左传》 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10部 《楚辞》 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二)第 11部 《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公元前235) 第12部 《史记》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 《汉书》 班固 (东汉32-92) 第14部 《论衡》 王充 (东汉27-约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约223-约263) 第16部 《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约365-427) 第17部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403-444)第18部 《文心雕龙》 刘勰 (南朝梁约465-约532) 第19部 《六祖坛经》 慧能 (唐代638-713) 第20部 《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三)第21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1019-1086) 第22部 《苏东坡全集》 苏轼(北宋1037-1101) 第23部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4部 《传习录》 王阳明 (明代1472-1529) 第25部 《焚书》 李贽 (明代1527-1602) 第26部 《日知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8部 《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9部 《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30部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清末民初1877-1927)。

关于国学智慧的书

关于国学智慧的书

关于国学智慧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学智慧的书籍推荐:
1. 《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探讨人类处世之道。

2. 《道德经》: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以道教智慧探索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3. 《大学》: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 《中庸》:与《大学》同时成书的儒家经典,强调平衡的重要性,提倡“中庸之道”。

5. 《孟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孟子的著作,阐述修养人性,培养善人的智慧。

6. 《史记》: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人物。

7. 《诗经》:古代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思想、哲学等。

8. 《增广贤文》:中国古代语录类书籍,集结了许多格言、劝诫和道德故事。

9. 《菜根谭》:清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著作,用寓言的形式反映中国社会的智慧和人情冷暖。

10. 《论衡》:东汉时期文学家扬雄的著作,集合了中国古代的传说、谚语、格言等。

这些书籍旨在传授古代中国智慧和思想,并能帮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讲解书籍
篇一:图书馆中的国学书籍推荐目录
篇二: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
蒙学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文学
自然科学
艺术生活
百科
篇三: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
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
(一)
(二)(吕佛庭)
(三)
(四)
(五)
(六)(老古文化公司编辑)
(七)
(八)
1、“三百千千”。

台湾老古出版的,收录有:四体三字经、四体百家姓、四体千字文、千家诗注释、增广昔时贤文、二十四孝、日记故事。

应为影印本。

2、。

原名,编撰者萧良有,湖北汉阳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最高学府的校长亲自撰写蒙书,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后来,杨臣铮认为比较简略,
于是加以补充订正,书名改为。

“龙文”是指古代良马,良马无须鞭打,见到鞭影就会疾驰。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

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

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原文
3、,吕佛庭著。

台湾华正书局1975年出版。

该书的简介和目录可看:
.tw/book_?seq=188
4、,张北海主编,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

1259页,有公分和公分两种开本。

单字与词语的解释划分清楚,收录单字最多。

单字下另加英语拼音和中文解释,常用字汇酌附英译,藉供参考。

5、。

为清朝人汤文璐所编,应为后人的增补本。

作诗的工具书(关于押韵的)。

作诗需要选韵时,可在这部书中查考。

似乎只有台湾出版,而大陆版本甚多,百度一下即可查到。

6、。

唐之前古诗最重要的选本,清人沈德潜选编。

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民歌谣谚,共七百
余首,分十四卷。

其中古逸一卷,汉诗三卷,晋诗三卷,宋诗二卷,齐梁诗二卷,陈、北魏、北齐、北周、隋诗各一卷。

唐以前的诗歌中,比较著名的篇章(除外)基本都已选录在内。

(当当网有售)
7、。

书名少了一字,应为。

王文濡(1867-1935)评选。

此书建国后没有再版。

8、。

王文濡评选。

建国后没有再版。

现能见到的只有民国版本和台湾老古的版本。

9、。

清人袁枚专门论诗的著作。

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

(当当网有售)
10、,中国古文总集。

编者清代姚鼐。

此集是桐城派散文观点的
代表选本,一度颇为流行。

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主,其前后亦选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

全书文体分类达13种,收作品700多篇,共74卷。

(当当网有售)
11、,近代文总集。

有王先谦编、黎庶昌编两种。

王先谦的编本,续选了清乾隆至咸丰间诸家各类文辞,以补姚书不足
(一书,清代文章收录较少,只有清早期方苞等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文章)。

黎庶昌的编本,重点不在续,而在扩,实为“广古文辞类纂”。

姚书自始,不及六经;黎书乃补经、子为上编,分11类,又据之目,补列“叙记”、“典志”两类。

姚书不录史传;黎书乃补史为中编,采选、、等文章,共分9类。

下编选清文,但亦限于“方(苞)姚(鼐)前后”,分类同上编。

可见此书主要在拓展选文领域,改善纂编体例等方面,匡补姚书之不足。

12、。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

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同相比,对文体有所增删,最重要的特色,是注重经世致用,力避空泛。

选文与政事结合,使读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历代的治乱兴衰、典章文物、学术思想和经国济民之道。

也就是说,里不仅有“文”,而且有“道”,是“文”与“道”结合的一部书。

比之主要是注重辞章的来,具有鲜明的实用特点。

将义理、词章、考据大体都
归宿于“经济”;在内容上,减去了中内容较空泛的一些应酬文字,并新增了经、史、子三类文章,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的分量。

其所选文章多为具有代表性的
作品,选择精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体裁兼备,故可作为研读经、史、哲学等方面的基础读物,各种文体的示范读物。

毛泽东对的这一优点评价很高,他在给萧子升的信中说:“国学者,统道与文也。

姚氏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

”又说“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高度肯定了曾国藩的编选功力。

毛泽东之所以说比好,也是因为他不仅仅着眼于辞章,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政治家的眼光来评论和取舍二书。

毛泽东给萧子升的信(节录):“顾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

昔人有言,欲通一经,早通群经。

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

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

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

如是之书,曾氏其庶几焉。

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

”(,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刊载于好古学报第10期第4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