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礼仪论文
外交礼仪

外交外事礼仪我觉得学习外交外事礼仪,现实意义是:党中央提出来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谐社会,是个非常大的理念,或是说是一种思想,要落实到具体、微观层面上,这个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相处,“礼”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是他的现实意义。
这个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能够延绵不断,维系这么长时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礼”作为维持整个社会稳定,或者说平衡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因素。
这可以说是他的历史意义。
是的!今天我们讲的这个“领导干部的外交外事礼仪”,有时候我们也把它概括的叫做涉外礼仪。
其有以下五个特点:一个特点是规范性,一个特点是协调性,还有就是修养性,文化性,和细节性。
恩,我们可以把这个归结为遵守公德,守时守信,平等相待,尊重隐私,尊重女士,与时俱进这么几点。
当然这些只是概念性的东西大家可能不难理解,但是,具体要落实到这个现实生活当中,能不能做到,是最考验人的。
(注意老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的语气)下面呢,我们就根据前一段时间某单位的一次外事活动来具体的分析说明一下。
具体事件呢,就是某单位跟国外某机构的一次高层面的会谈,事件虽然简单,但是却几乎含概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所有的要点。
迎接准备工作已经好了,那就到了迎接的环节了。
关于迎接上,我们首先说一下乘车,车里也都安排有各种不同的座位。
如果是军人的话,指挥官要坐在司机的旁边。
对,那是吉普车。
就一般公务而言,现在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一号坐在司机的后面,一种是一号位在副驾驶的后面。
两种说法里面,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呢是这个是一号,这个是二号,三号呢?(答:副驾驶)当然,还要注意,如何上下车。
一般而言,就上车来说,一号先上,下车的时候,最后一个下的是一号。
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的意义,表示一种修养,礼节很到位,所以一号要等一会儿,给对方一个表现礼节的一种机会。
包括女同志。
上下车也有一点说法,女士和资深的,也就是说领导人员一般上车,特别是男士的话,冬天的话,先坐进去,然后在收腿坐进来。
外事礼仪论文

外事礼仪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外事礼仪引言:我很早就听过“外事礼仪”一次,但在未接触这门课程以前,我进简单的认为,外事礼仪应该就是指和外国进行往来像接待外宾,访问外国等是应注意的言谈举止。
可如今,学了这门课程以后才明白,外事礼仪不仅仅是这个意思,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外事接待礼仪、外事访问礼仪、外事人员礼仪等等。
它所指的即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
更具体点就上升到国家与国家的层次。
正文: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习惯不一,从而其礼仪方面也必然有所差异。
而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我认为礼节、礼貌、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现在我们强化礼仪,就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美化日常生活。
这对于我们而言,是在人际交往中一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
说到“礼仪”,到底什么是礼仪?在我看来,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
另一方面,礼,实质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态度。
它要求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尊重社会。
仪,实质是一种操作方式,它要求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
而我们要追求的是文明的礼仪,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涉外礼仪参考文献

涉外礼仪参考文献篇一:涉外礼仪论文.doc毕业论文涉外交往中的礼仪院别:外国语学院专业:应用英语姓名:王鑫指导老师:龚国久目录论文摘要 (2)涉外交往中的礼仪 (3)一、礼仪的概念 (3)二、礼仪的意义 (3)三、涉外礼仪 (4)四、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4)(一)入乡随俗 (5)(二)尊重隐私 (5)(三)维护形象 (5)(四)不卑不亢 (6)(五)女士优先 (7)(六)信守约定 (7)(七)热情有度 (8)注释 (9)参考文献 (9)1论文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运用礼仪表现对他人的尊敬。
礼就是与人交往需要的法则,而仪则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
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增强内在的修养,同时也可以增进人人之间的交往。
说话时我们得会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是有规则的。
对此,我们既要了解,更要遵守。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和外国人打交道,这时候如果不讲国际礼仪那可就麻烦了。
因此,在涉外交往中,我们一定要遵守和了解国际礼仪。
国际礼仪,就是人们在国际社会中所必须恪守的有关交际往来的“交通规则”。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入乡随俗,尊重隐私,维护形象,不卑不亢,女士优先,信守约定和热情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只有认真遵守这些基本原则,我们才能给对方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国家和企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入乡随俗尊重隐私女士优先热情有度abstract:Peopleuseetiquettetoshowrespecttoothersinsocialactivity.Politeistheruleto communicatewithpeople(:涉外礼仪参考文献)andthebehavioristheproperlywaytoshowourrespecttosomeone.itcannot onlystrengthentheinnerquality,butalsoimprovepeople’srelationship.weshouldlearntospeakrightwordsattherighttime.ofcourse,the reisaruleforit,whichweshouldacquireandobey.customvariesfromculture.m aybewecangetintroubleifwecannotsuccessfullyknowtheinternationalEtiqu ettewhenworkingwithforeigners.whatweshouldalwayskeepinmindarethefo llowingbasicprinciplesofSocialEtiquette,namely:doastheRomansdo,Respe ctforPrivacy,assertionofimage,neithertohumblenortoshowdisrespect,Ladie sfirst,reignsocialactivities,onlyb yobeyingtheserulescanwebehavefreelyandleaveagoodanddeepimpressiono ntheotherside.andwhat’smore,wealsodoagreatcontributetobothourcountryandourcompany. Keywords:doastheRomansdoRespectforprivacyLadiesfirstdegreeofEnthus iasm2涉外交往中的礼仪——重视涉外礼仪树立中国形象王鑫(开封大学应用英语专业)我是一名学生,任务就是学习:早晨起床,学习微笑着和室友道声“早安”;逛校园,不小心撞到人,学习和他或她说声“对不起”;做错事,朋友提醒我,学习微笑者和他或她说声“谢谢”;接听电话,学习让长辈或顾客先挂??我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怎样尊重别人。
涉外礼仪论文

一.国际礼仪的基本特征1.以国内交往为适应范围2.以国际惯例为基本内容国际惯例的几个特点:·能用性,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
·稳定性,不受政策调整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重复性,一般都是反复运用。
·准强制性,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效益性,被国际交往活动验证是成功的。
3.以时效性为明显特征(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
现代的国家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与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之间的关系、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同。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
(2)国家间,除双边关系发展外,多边往来大量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
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产生了新的做法。
(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往来,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
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
(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具体安排更加灵活。
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动员群众参加的大规模场面很少;互访代表团人数减少;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等。
(5)“川礼仪简化”成为趋势。
由于国际交往和活动急剧增多,繁文缛节势必成为人们不堪负荷的重担,分去人们的许多时间和精力。
因此,外交礼仪简化在国际上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二.国际礼仪通则1、国际礼仪通则的内涵国际礼仪通则就是国际礼仪惯例的基本原则,它既是对国际礼仪的高度概括,也是在国际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2、国际礼仪通则的特点①国际礼仪强调个人之上。
在国外,人们普遍讲究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反对损害个人尊严,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
外事礼仪论文

涉外礼仪不同场合的服装要求摘要:衣者,人之服装是也。
在日常工作于生活中,作为“人的第二肌肤”,每一个人所选择、穿着的服装不仅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被视其为身份、地位、修养与品位的客观体现。
在涉外礼仪交往之中,这一点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涉外礼仪服饰公共场合社交场合休闲场合国际场合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礼节、礼貌、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现在我们强化礼仪,就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美化日常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实施诚信服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树立人民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对外形象,营造礼仪宿迁、诚信宿迁、投资乐园、创业乐园的温馨氛围。
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习惯不一,从而其礼仪方面也必然有所差异。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
礼节、礼貌、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现在我们强化礼仪,就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美化日常生活。
这对于我们而言,是在人际交往中一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
美国也好,英国也罢,纵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但我觉得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说到外事礼仪,有人就会把其上升到国家与国家的层次。
这是没错的。
因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
作为国家、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的代表进行对外活动的时候,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往往成为相互间进一步了解和交往的重要依据。
作为个人,可以有各自的风格,但是在国际礼仪活动和社会、社交场合,就应当讲究必要的礼节,规范自己的行为。
外事礼仪方面,我觉得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于其基本要素的界定还是较为统一的。
涉外礼仪的重要性(精选15篇)

涉外礼仪的重要性(精选15篇)涉外礼仪的重要性篇1有关涉外礼仪的重要性从宏观意义上讲,涉外礼仪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一个国家的公务人员、涉外工作人员,在涉外公共场合的举止,不仅仅是一种私人行为,更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
一个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的代表在对外场合的言谈举止,不仅关系到本公司、本社团的形象,影响到卖卖、交易的成败,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荣誉。
从个人角度来讲,涉外礼仪不仅代表个人的`形象和素质,还是文化修养、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
例如,我国的首位外交官周总理,便是上述方面的重要典范。
他在多次外交场合中,运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不仅维护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地位,还得以使自身的素质、修养得到良好的体现。
作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外交官,他对于外事礼仪极为重视,很多重要来访外宾的接待方案和计划他都会亲自审阅过问。
他渊博丰富的涉外知识,潇洒自如的风度,至今仍为广大中国人民所称颂。
从文化层面,涉外礼仪可以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
礼仪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蕴含着礼仪,礼仪是文化的重要变现。
学习掌握涉外礼仪可以在国际场合中有效地减少由于地区、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会、矛盾、隔阂,为国际经济、文化、教育等交往活动提供便利。
涉外礼仪的由来: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
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外事礼仪论文范文

外事礼仪论文范文作为国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外事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论文将从外事礼仪的定义、作用以及在国际交往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深入了解外事礼仪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外事礼仪可以定义为在国际交往中遵循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则和准则涉及到社交礼节、仪态表现、语言交流等方面,以确保国际交往的顺畅、友好和有效。
外事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定,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表达。
其次,外事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外事礼仪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通过遵循外事礼仪,各国之间可以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从而达到友好合作的目的。
其次,外事礼仪有助于增进互信和信任。
在国际交往中,通过遵循礼仪,各方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和尊重,从而建立起互信和信任。
最后,外事礼仪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礼仪习惯,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礼仪,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国际交往中,外事礼仪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外事礼仪在国事访问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国家元首或其他高级官员互访时,外事礼仪的规范和执行能够展示出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实力,同时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石。
其次,外事礼仪在商务交流中也扮演关键角色。
商务活动中常常需要进行商务宴请、签订合作协议等,遵循外事礼仪的规定能够确保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
此外,外事礼仪在国际会议和外交场合中也有着重要地位,通过礼仪的规范和执行,能够增加会议或外交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交往中的外事礼仪,我们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学习。
国家应该加大对外事礼仪的培训力度,培养懂外事礼仪的专业人才,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同时,个人也应该自觉学习和了解外事礼仪,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形象。
总之,外事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友好关系,增进互信和信任,促进文化交流和学习。
在实际应用中,外事礼仪涵盖了国事访问、商务交流、国际会议等多个方面。
外交无小事,礼仪须先行-论文

外交无小事,礼仪须先行指导教师:***组员名单:王慧娱(20131317)【组长】于慧宸(20131319)袁心一(20131320)张家豪(20131321)外交无小事,礼仪须先行王慧娱于慧宸袁心一张家豪在新中国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外交工作人员始终奉行着“外交无小事”的重要准则。
外交活动代表着整个国家,主要对象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其当权者,因此任何细节都不可掉以轻心。
看似“小事”,弄得不好就会变成“大事”,这一点在涉外礼仪中尤为显著。
官方涉外礼仪服务于本国的对外政策,就此角度而言,无疑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和政治性。
适当的礼仪是维系国与国之间正常关系所必不可少的。
对于礼仪冷热或尺度的把握,则可有意识地用来反映一国对另一国的态度,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温度计与晴雨表。
因此,涉外礼仪作为外事活动的窗口,在对外交往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
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不能被轻易忽略。
在礼宾工作中,“小事”中蕴含着“大事”,“大事”中也蕴含着“小事”。
“小事”若办好了,会带来出乎意料的好结果;相反,“小事”若没办好,则会酿成“大事”。
通过对下文中正反例的评析,不难发现:礼仪显于细节之处。
严谨善礼世界各个国家因为文化、宗教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存在天壤差别。
“国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传递在各国元首与政要之间,如果没有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做不到恰如其分,往往就会弄巧成拙,“国际大礼”就成了“国际失礼”。
相比于对国家政治、经济等大事的讨论,一次普通的礼物互赠无疑是外事活动中的一件“小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曾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
奥巴马刚就任美国总统时,在赠礼方面频频出错。
2009年3月初,当时的英国首相布朗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带来了他精心准备的礼物,其中就有利用英国皇家海军“塘鹅”号上的甲板制造出的精美笔架。
与英国首相带来的意义非凡的礼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送给布朗的25盘好莱坞大片影碟。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影碟在英国任何一家音像制品店,基本都能买到,其中包括《愤怒的公牛》、《公民凯恩》、《教父》以及《星球大战》等,甚至还有《精神病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外交礼仪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素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展示风采,以热情友好的姿态享誉世界。
但是近年来礼仪的缺失却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前不久《人民日报》
有篇文章,列出了国人在海外的7种劣迹比如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等等。
有些行为在国
外很难让人理解:比如横穿马路,国人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在国外,这种行为很不雅。
外国餐馆上用中文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进入。
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在引起我们愤慨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使得一个以礼着称的国家变成这样?而我们用该做些什么?
一礼仪的由来
1礼仪的雏形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
有人认为:人类在狩猎时代
就已经有了礼仪的初步形态,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都会自觉保持适当距离。
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平繁,社会生活
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2礼仪的发展
“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以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为基础。
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
在西方,“礼”一词,也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
至于平民百姓,则只要求他们遵循统治阶级的法律,供权贵们奴役驱使就可以了,达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其实是不谋而合。
3国际礼仪的出现
自从有了国家,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
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挨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礼仪。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
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
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
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
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
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
平常生活是这样。
进行国际交往更是如此。
在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二外交礼仪
在外交活动中,到位的礼仪,会给外交活动增色不少,而欠妥的礼仪,也会给双方带来尴尬。
外交礼仪既代表国家的形象,又是体现国与国之间外交关
系的一面镜子。
例如:1在尼克松访华的复杂外交关系中,外交礼仪体现在从容不迫、不卑不亢上。
这一点,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
周恩来总理坚持了:“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有礼,不强加于人。
”的外交方针,并从中释放出了政治信号。
他所表现得恰当好处的握手礼,刻意而不显疏离的碰杯等,都在保持双方礼节的同时,达到政治目的。
2在戈尔巴乔夫访华时,邓小平所坚持的“只握手,不拥抱”。
“只握手,不拥抱”这简单的六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含义和长远的战略考虑。
它准确地界定了当时中苏关系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既为这种关系做了准确定位,又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确定了方向。
由此可见,外交礼仪的正确恰当与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面子问题,还关系都这个国家的外交方针以及两个国家今后的外交方向。
三我们在外交当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外交工作要懂得三C原则:这三C是三个英语字的简写。
首先是自信(Confident)、其次是适度(Convenient),最后是舒适(confortable)。
1Confident
自信是第一位的。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曾说,中国人处理外事需要增加自信心。
自信让你在打交道时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有时候在外事活动中,会出现见了外国人不知道说什么,其实这也是缺少自信的表现。
还有一些人缺乏自信,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况,再有就是对情况不熟悉,不敢说,对自己外语水平和专业素养缺乏自信。
这样就导致了在一些招待会或者社交场合中,出现中国人和中国人在一起,外国人和外国人在一起,大家各管各聊天。
实际上,在招待外宾的时候,作为主办方我们应该照顾其他人。
外交时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你的言谈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做主人,不应该把客人冷落在一旁。
2Convenient
Convenient意为适度,其实还有方便之意。
在外事场合,要让人方便,外事礼仪上要把握好“度”。
“度”掌握不好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比如接待,热情接待一天吃三次,客人都不愿意吃了。
适度的原则可以使外交工作更加亲切自然,有不是礼仪的风范。
3Confortable
舒适(confortable)是礼仪要达到的效果,最终的礼仪就是要让对方感觉好,所以做法上要自然,比如赠礼,活动结束后写封感谢信等。
此外,让客方感觉也要自然,如对主客双方的评价都要客观,现在往往对客人评价很高,对自己过于谦虚,这样给人的感觉也不舒服。
四外交中应当注意的细节
国际外交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它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地位。
因此在国家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
1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
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会使交往对象感觉到不尊重,是失礼行为。
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
不修边幅。
2 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3 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4 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
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5信守约定。
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
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
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
主动承担损失。
6热情有度。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
第七节不必过谦。
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8不宜先为。
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9尊重隐私。
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
10女士优先。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这并
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
11爱护环境。
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12以右为尊。
在各种类型的对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时,“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
以左为卑,就肯定不会失敬于人。
另外,不同的国家也有各自不同的礼节,在与外宾交往时也要注意因时制宜,不做对方难以忍受的事,给予他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专业为小语种的学生,在我们的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接待外宾是不可避免的,那时我们的一言一行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理解外交礼仪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运用外交礼仪,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也是对我们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活技能。
一个国家以礼而立,一个民族以礼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