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科学立法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一、选择题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数量22个,覆盖全国2/3的省份,辐射带动全国设立了427个省级立法联系点、4 350个设区的市级立法联系点。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A )①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途径②有利于听取人民群众的立法诉求,有利于实现良法善治③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保障基层群众立法的权力④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以保障我国人民民主权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让人民群众将意见建议提出,参与国家立法,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听取人民群众的立法诉求,有利于实现良法善治,①②正确;人民群众可以参与立法,但是没有立法权,③错误;材料中讲的是立法点的设立,而不是通过立法保障我国人民民主权利,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
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意见超过350万条。
这说明( A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能够安身立命的政治保障③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④我国通过推动科学立法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这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①正确;材料未涉及全面从严治党,且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党能够安身立命的政治保障,②排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说明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正确;材料强调我国推进民主立法,不直接体现科学立法;我国通过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不选。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我国政府依法行政,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的职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其中“第二十条”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条款。《民法典》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今年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检察机关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有利于()
①坚持了公正执法,恰当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彰显柔性执法温度的同时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上海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023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推广由公安牵头的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对姐妹因老人遗产继承问题,恶语相向,当地派出所依托“三所联动”调解矛盾,双方接受了财产分配方案;一起邻里纠纷,因楼上漏水导致楼下邻居滑倒骨折,民乐城派出所民警、调解员、律师共同释法说理化解……为了方便群众主动“遇事找法”,上海公安机关还坚持科技赋能,运用更多智能化手段,提供省时省力的网上多方调解服务,使群众享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服务。此外,上海公安机关依靠党委政府,联动教育、民政、市场监管、房管等部门以及各司法专业委员会,构建了更有力的调解体系。
①依托检察监督功能,稳定经济发展预期
②创新法律监督形式,依法保护经营主体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一、单选题1.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A.宪法和立法法 B.宪法 C.立法法 D.行政法规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其中司法的主体是()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C.国家监察机关3.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
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③有利于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权,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B.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C.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
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D.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
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5.国务院经过调研论证拟订外商投资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审议,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D.意味着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的立法工作6.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
近日,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①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②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④表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进行法规备案审查的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绩。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
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①国家监察委员会设立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网站
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
③交通部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高铁霸座行为进行失信记录
④司法机关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维护人民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二批指导性案列,涉及的四个案例均为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案件,专门阐释正当防卫的界限和把握标准,进一步明确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积极解决正当防卫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此举
17.①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渠道。解决人民监督员中立性和公正性问题,增强人民监督员制度公信力,推进司法民主。
②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权运行的外部监督制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司法公开,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
③提高人民监督员素质及履职能力,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规范化,提升司法工作人民满意度。
18.①整治自媒体乱象,这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履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能的表现。关闭了一批非法自媒体账号,有利于维护网络传播秩序。遏制自媒体乱象,但只是一关了事,治标不治本;②有关机关加强立法立规,为自媒体发展立规矩,对触犯刑律者予以法律惩罚,这有利于自媒体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取得持久效果;③整治自媒体乱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这有利自媒体在监管下有序地长远发展;④自媒体经营者加强自律自重,树立法律意识。自媒体的长久发展才有了基础和根本。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专题强化练九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选择题1.(2020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一期中联考,)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召开的传染病防治法评估修改专题推进会议提出,做好传染病防治法评估、修改工作,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做好相关法律之间的衔接。
同时,传染病防治方面涉及诸多专业知识,在立法时要有医学专家参与。
这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提升立法质量②我国立法坚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良法保善治③医学专家是此次传染病防治法修改的主体责任人④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完成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0辽宁沈阳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带头尊崇宪法法律,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②只要严格依法行政,就能做好工作③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④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一月考,)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第七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继续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坚决依法纠正冤假错案,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
这是因为()①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②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最高监督权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③接受了监督的审判结果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0北京顺义一中高一月考,)“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③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④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0山东日照五莲高一期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政治

②地方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中与中央保持一致
③提高各级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
④在国家管理中协调党政关系以推动联合执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广州市港务局制定出台了《广州港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安全生产领域)》以下简称“《裁量基准》),并于2023年12月8日起生效。《裁量基准》共计梳理了港航行政管理中常见的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42项,参考违法主体的表现,根据涉案金额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等级。原则上将每种违法行为细化为轻微、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五个等级,并据此确定裁量标准。上述做法旨在()
二、主观题
16.近年来,网络侮辱、诽谤刑事案件增长明显,但作出有罪判决的比例却很低。这既与自诉人在确认网络暴力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有关,也与侮辱、诽谤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以及公诉标准缺乏细化指引有关。这导致不少网络暴力事件最终陷入“法不责众”、不了了之的结局。被网暴者遭受严重身心侵害,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按键伤人”甚至“按键杀人”的网暴者却没有受到应有追究。
①建设法治社会,捍卫公民正当权益
②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③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履职尽责
④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法治教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公职人员、村居民、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此次修法强调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突出依宪法立法的理念,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原则和要求贯彻到立法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最大限度体现民智、民意、民情。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含答案)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
据统计,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七次公布各分编及民法典草案,累计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条意见建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的制定全过程表明我国立法过程()①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做到科学立法①反映了立法工作走群众路线,对人民负责①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全民直接立法的过程①体现了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准确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下图漫画中顾客的要求()A.合理,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B.合理,因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C.不合理,因为公民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D.不合理,因为公民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3.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高峰,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订、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
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得益于()A.充分发扬立法民主,使全国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B.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领导立法的作用C.确认和保护公民各项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D.国家立法机关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4.对下图漫画《多亏有法》寓意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刑事诉讼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B.让嫌犯自证其罪是赋予他们人权的具体表现C.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D.只要能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采用任何手段都可以5.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发挥法治的积极作用,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这需要()A.立法机关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良善之法来保障善治B.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法律监督,确保行政权依法高效运行C.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法治实践,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D.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结果公正实现程序公正6.相互理解,温情执法。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在我国,制定与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的,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A.地方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国务院相关部门答案:B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这一规定说明推进科学立法应该( )A.坚持依法立法B.坚持文明立法C.坚持规范立法D.坚持民主立法答案:D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这说明( )A.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B.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C.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D.科学立法应明确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学立法的要求的理解。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说明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4.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了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为编纂好民法典,全国人大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共有425 600多人参与,网民意见总数达到102万。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保护人民的民事权利,守护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这说明( )①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公民权利有法可依②全国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了立法质量③公民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推动了法律的宣传、普及和实施④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材料说明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公民权利有法可依,全国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了立法质量;③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和义务始终是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专家指出,整治自媒体乱象不能一关了之,必须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立法立规,为自媒体发展立规矩,对触犯刑律者予以法律惩罚;二是政府要依法治网,依法管网,要积极作为,做到监管不缺位;三是自媒体自身要加强自律自重,以守法为基,以诚信为本,求得生存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整治自媒体乱象不能一关了之。必须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的合理性。
1.A
2.D
3.B
4.C
5.B
6.B
7.C
8.C
9.C
10.D
11.C
12.C
13.C
14.C
15.A
16.①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是完善行政监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依法决策,完善决策程序,保证行政执法依据的合法性。②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权责一致,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文明执法。③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树立政府权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④有利于实现执法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①为检察机关提供司法办案参考
②旨在弥补人大在立法中的不足
③确保法院公平公正行使审判权
④有利于惩恶扬善保护见义勇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致使31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在我们哀悼牺牲的救火英雄时,个别网民却在网上发表亵渎他们的不当言论,社会影响恶劣。目前,违法人员已被抓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法治建设要与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 B.要通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法治建设
C.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才能提高立法质量D.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建设法治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完善行政监管,提升行政效能,是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要通过文字、音像等形式记录执法全过程,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公示制度,建立统一的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及政务新煤体、办事大厅公示栏、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基本信息、结果信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有效整合执法数据资源,为行政执法更规范、群众办事更便捷、政府治理更高效、营商环境更优化奠定基础。
C.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
5.国务院经过调研论证拟订外商投资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审议,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的行为
B.任何司法机关不接受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可以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C.任何领导干部在职务活动中均不得了解案件信息,以免干扰独立办案
D.对非法干预司法机关办案,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日前“全国法院司法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发布。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司法公开评估。该项评估通过网站观察,调取法院内部数据以及案卷评查等方式,对法院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本地司法公开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第三方视角,为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把脉”。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国家监察委员会设立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网站
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
③交通部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高铁霸座行为进行失信记录
④司法机关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维护人民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二批指导性案列,涉及的四个案例均为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案件,专门阐释正当防卫的界限和把握标准,进一步明确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积极解决正当防卫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此举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
③有利于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
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权,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
B.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
①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③公民要遵守根本的行为准则
①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答:“金榜题名者快活。”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听到大臣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极为赞赏地点点头。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看,“畏法度者快活”强调()
认识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推行行政执法法制审核、记录和公示制度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检察院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外部监督制约制度。符合条件的公民通过选任程序成为人民监督员,独立地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提出意见。进行监督。这项制度实施l5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把原来由检察机关行使的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职责改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在具体操作中增强人民监督员选任的公开性,严格人民监督员选任的程序性,改变了以往自己选人监督自己的理论悖论。同时司法行政机关随机抽选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凸显人民监督员抽选的公正性。除此之外还加强了人民监督员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员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体系,督促人民监督员积极履行职责,依法规范履职。通过一系列措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渐入佳境。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和立法法B.宪法C.立法法D.行政法规
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其中司法的主体是( )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
①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实现,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
④表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进行法规备案审查的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绩。公安部2019年1月通报显示:全国公安机关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621亿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14.人民法院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审判流程公开四大公开平台,实现了全流程透明和全方位覆盖,极大地压缩了腐败的空间。这表明我国( )
A.建立了完备的行政执法体制B.人权法治保障达到了新高度
C.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D.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15.经济发展、社会有序、政治稳定与法治昌明,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能否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布局法治,能否让法治适应国家发展的大局,绝不是浪漫主义的“随意选”,而只能是现实主义的“弹钢琴”。这启示我们( )
A.敬畏法律就能够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C.遵纪守法是公民享受自由的重要保障
D.守法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稳健前行。一个近14亿人口大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安全依赖于法治。中国将全面依法治国看作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据此回答小面小题。
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
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D.意味着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的立法工作
6.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近日,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①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②公开、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形成
③节省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促进信息化建设
④科学立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升政府公信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国因法而昌。法因人而贵”,这些古语共同体现了“法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列做法能够体现这些理念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