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城市居民收入情况

合集下载

2013年山东各市GDP及人均GDP

2013年山东各市GDP及人均GDP

2013年山东各市GDP及人均GDP第一篇:2013年山东各市GDP及人均GDP2013年山东各市GDP(亿元)和人均GDP(元)排名地市2012GDP2013年GDP 常住人口(万)人均GDP人均GDP (美元)排名1青岛2烟台3济南4潍坊5淄博6济宁7302.118006.60886.855281.385613.00697.934812.685230.19695 4012.434420.70918.583557.23801.24477.313189.373501.5814.3 590281.3380423.5475254.5348125.3779638.8142997.4814577.492富裕 12985.784富裕 12151.156富裕7770.6812工农业强市12859.075富裕6942.6914 7临沂8东营9泰安10威海11德州12聊城13滨州14菏泽15枣庄16日照17莱芜全省3012.83336.81008.333093.333000.663250206.38157476.50 2547.02790.7552.950473.872337.862515280.4889667.712230.56 2460.59556.8244190.042145.652400578.9941451.491987.73215 5.7377.9657035.141787.362052833.8124609.921749.081830.633 72.9349087.761352.571500.16283.4352928.77631.41650129.8550057.7650013.24 54684.39684.8756463.645343.4925427.32 8149.8814478.41 7135.256693.079209.323973.707926.078546.278082.709117.04 1富裕 93富裕1315将步入富裕17 本省最穷地市 11810第二篇:2012年浙江各市GDP和人均GDP2012年浙江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2年,浙江经济总量达到34606.3亿,全省人均GDP63184.6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杭州、宁波和温州GDP位列前三;从人均GDP来看,杭州、宁波、舟山、绍兴、嘉兴均超过1万美元,浙江所有地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均衡的省份。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2013年东营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总额达7813.48元,同比增加711.52元,增长10%。

主要特点为:一、八大类消费支出“七增一减”(一)食品支出增长2.8%。

全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416.98元,同比增加65.65元,增长2.8%1.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60.73元,同比增加61.56元,增长3.1%。

在购买食品支出中,购买肉禽蛋奶及制品、水产品的支出继续保持增长,购买谷物、豆类的支出下降,农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优化明显。

2。

人均食品消费服务性支出356.22元,同比增加4.09元,增长1.2%。

其中在外饮食支出351.33元,同比增加3.48元,增长1%。

(二)衣着消费支出增长5.5%。

全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88.84元,同比增加30.74元,增长5.5%。

其中,购买服装支出390.24元,同比增加9.85元,增长2.6%;购买服装材料支出31.13元,同比增加7.54元,增长31.9%;购买鞋类145.54元,同比增加8.58元,增长6.3%。

(三)居住消费支出减少12.5%。

全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359.66元,同比增加151.14元,增长12.5%。

1.购买居住消费品支出993.58元,同比增加123.01元,增长14.1%。

其中,购买建筑生活用房材料支出309.47元,同比减少41.55元,下降11.8%;购买装修生活用房材料支出180.12元,同比增加52.71元,增长41.4%。

2.居民消费服务性支出366.08元,同比增长28.14元,增长8.3%。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1.1%。

全年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48.59元,同比增加54.6元,增长11.1%。

其中,购买家具类支出153.65元,同比增加56.24元,增长57.7%;机电设备类支出187.1元,同比增加10.53元,增长6%;日用品类支出111.24元,同比减少28.42元,下降20.35%。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2013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核算并经省局反馈,2013年东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0.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5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258.42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874.59亿元,增长10.3%。

(一)经济平稳运行,增速居全省位次前移。

2013年,全市GDP增速在全省位居第2位,仅低于菏泽(12.0%),分别比一季度(第5位)、上半年(第4位)、前三季度(第4位)提高3个、2个和2个位次。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6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中位居第1位,分别高于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1.2个、1.0个、0.6个、0.4个、0.6个和1.4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产占比逐步提升。

2013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7.0%和22.0%,分别拉动GDP增长0.1个、8.6个和2.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5:70.8:25.7调整为3.6:69.5:26.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1、第一产业。

从第一产业分行业看,农业增加值59.64亿元,增长3.6%;林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9.3%;牧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0.4%;渔业增加值24.19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10.9%。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业结构为51:1:21:21:6。

结构明显变化突出表现为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水产品继续保持高附加产品占比上升的趋势。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农民收入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农民收入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农民收入情况2013年,东营市各级高度注视“三农”工作,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稳定增加,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和渔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

同时,随着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扶持小微企业政策陆续出台、城乡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重大涉农补贴和项目资金增加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纯收入继续稳定较快增长。

201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999.91元,再创历史新高,与上年相比增收1510.82元,增长13.2%,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

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8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04元。

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均为0.8个百分点。

纯收入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七位。

从收入构成来看,除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略有下降外,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3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998.75元,增长30.1%,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1.9%,占人均纯收入比重达46.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市政府出台政策维护农民工权益,为农民工在创业、职业培训、落户、劳动权益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形势稳定,工资水平上升等拉动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在工资性收入中,来自行政事业单位、群众自治组织等非企业组织的劳动收入人均402.14元,增长15.2%;来自本乡地域内的企业、基建项目和提供劳务所得收入为人均4793.69元,同比增长32.3%;来自乡域以外从业得到的收入为人均802.92元,同比增长25.6%。

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5747.19元,同比减少107.34元。

受7月份的持续强降雨影响,农业生产涝灾突出,秋粮和棉花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居民来自农业生产的经营性纯收入不上年下降,降幅为1.8%。

来自家庭经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低于工资性收入。

2013年山东省东营经济运行简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经济运行简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经济运行简况2013年,东营市牢牢把握“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大局,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千方百计促发展,坚定不移抓转型,尽心尽力惠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从整体走势看,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全年GDP 达3250.20亿元,增长11.2%,增长速度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258.42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874.59亿元,增长10.3%。

三次产业结构为3.6:69.5:26.9。

(一)工业生产稳步上升,国有和外商经济较快增长。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32.32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10652.60亿元,增长20.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个和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分别比2012年、2013年11月前移4个和1个位次。

从轻重工业增加值看,轻工业下降0.7%,重工业增长13.4%。

从分经济类型增加值看,国有经济增长20.3%,股份制经济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商经济增长23.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9.06%,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

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2.13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1-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055.89亿元,增长21.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5.50亿元,增长15.6%;第二产业投资1456.2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810.36亿元,增长28.7%。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3.3:65.2:31.5调整为2.8:62.4:34.8。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分析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分析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分析2013年,东营市积极应对各种复杂而严峻的经济社会环境,着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市场物价涨幅逐步回落,CPI温和上涨,态势良好。

全年东营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0%,涨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5.0%,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0.8%,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升2.1%,总体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情况(一)同比指数波动回落。

从同比指数走势看,全年各季度分别上涨2.7%、1.8%、1.7%和1.9%,价格上涨幅度总体呈回落态势。

其中,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同比上涨4.4%,为全年最大涨幅;3、4月份涨幅持平,回落至2.1%;5-8月份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分别上涨1.9%、1.4%、1.8%和1.1%,其中8月份创出年内最低点;9-11月份在“双节”及季节因素拉动下,同比涨幅大幅回升,分别上涨2.1%、2.4%和2.2%;12月份受“暖冬”气候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缺乏动力,同比涨幅明显回落至1.3%。

(二)环比上半年季节性波动幅度较大,下半年趋于平稳。

从环比指数看,1-2月份受低温雾霾天气、元旦春节等因素影响,环比上涨幅度较大,分别是1.4%、1.9%;3-6月份随着节日因素消退和天气转暖,食品价格回落带动CPI下降,分别下降2.0%、0.3%、1.0%和0.5%;7-12月份市场物价环比波动幅度不大,在0.1%和0.7%(10月份除外)之间,物价总水平呈平稳小幅上升趋势(见下图)。

(三)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价格“六升二降”,涨幅平稳。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价格呈现“六升二降”格局。

分别是:食品上升5.0%,烟酒上升2.4%,衣着上升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升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1.3%,居住上升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通信分别下降0.1%和3.8%。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地方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地方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地方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东营市深入实施“黄蓝”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实现了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东营地方经济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拉动全市经济效应明显。

一、2013年东营市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一)地方经济占比高,主体地位明显。

2013年,东营加大措施落实黄蓝战略各项政策,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50.2亿元,其中地方生产总值23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8%,地方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地方工业企业规模大,企业效益好。

东营市加快工业提质增效步伐,工业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2013年,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达到了10652.6亿,占全市的90%;地方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3.6亿元,占工业利税全市的89.3%;地方工业利润929.39亿元,占全市75.3% ;地方工业利税1271.37亿元,占全市65.8%。

从工业增速看,2013年,在全国工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东营地方工业增速18.1%,好于全市及全省的水平,分别高于全市、全省5.4、6.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

从工业效益增速看,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向下波动,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主导力量已经发生转换,形成鲜明对比。

2013年,地方工业企业利润、利税分别增长了18.6%和17%,增速虽有放缓,但增长势头依旧;油田企业效益增速下滑明显,利润和利税分别出现了-22.6%和-18.1%负增长,创近5年来的新低。

可以说,在全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地方工业企业扮演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三)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增速快。

2013年,地方投资2055.89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88%。

地方投资增速21.9%,分别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全市1.1个百分点。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为平稳,但地方增速始终处于高位,近两年地方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好于全市水平。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情况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情况东营市在惠‎民增收促发‎展、扩大内需谋‎转调上下功‎夫,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广大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以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一、东营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现状(2007-2013)根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2013年‎,东营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由2‎334.7元增长到‎4049.6元,累计增长3‎9.58%,年均增长9‎.61%。

从支撑东营‎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因素‎来看,伴随着城市‎居民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东营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上‎升、消费结构优‎化,总体呈现饮‎食向营养、精细科学化‎发展;服饰向品牌‎、时尚、个性化发展‎;居住向宽敞‎、舒适、美观化发展‎;家庭设备向‎环保、品位化发展‎;交通通信向‎快捷、高档化发展‎;文教娱乐向‎成熟、理性、享乐化发展‎;医疗保健向‎健康、保健、舒适化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一)在外饮食成‎时尚,饮食消费社‎会化伴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速发‎展的大众餐‎饮业,尤其是“八项规定”执行以来,餐饮行业转‎型升级逐步‎走向平民路‎线,使得人们逐‎步从厨房中‎解放出来,节日家宴、好友聚会等‎平民化家庭‎化的在外饮‎食支出快速‎增加,在外饮食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从以‎吃饱、吃好的温饱‎型向吃出健‎康、吃出文化的‎享受型转变‎。

2007-2013年‎,东营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由54‎5.7元增加到‎1220.2元,累计增长1‎23.60%,年均增长1‎4.3%。

(二)立体交通惠‎民生,交通需求异‎军突起近年来,伴随着“黄蓝”战略的实施‎,围绕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的战‎略布局,东营市不断‎加快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东营内联外‎交的能力大‎大增强,有效破解了‎交通瓶颈的‎制约,强力推动东‎营市民出行‎方式升级,带动居民交‎通工具服务‎费用支出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城市居民收入情况201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面对新形势下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拉开了东营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序幕,在民生保障、惠民增收和扩大内需等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我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求进求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3年度,东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83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69元,同比增长8.7%。

一、多措并举惠民增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全面增长的特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财产性收入的增幅居首位,详见下表: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69元,同比增长8.7%,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4049.6元,同比增长6.4%。

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出“六升二降”的格局,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类支出有所下降。

2013年度全市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分布及比重(一)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工作总要求,扎实推进东营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一年,也是民生改善、人民增收成效显著的一年。

2013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在保民生、促增收上下功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现“工资性收入为支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有效拉动、转移性收入保障托底”的良性发展模式,人民增收有保障,人民群众得实惠。

(1)工资性收入是支撑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6587.12元,同比增长5.8%,占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七成,其中工资及补贴收入26009.23元,同比增长5.2%,其他劳动收入577.90元,同比增长45.2%。

2013年度,刺激居民工资大幅上涨的政策性因素不显著,因此,工资及补贴增幅较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关于惠民增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将继续成为支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2) 财产性收入涨幅位居四大收入之首,有力拉动我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确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的又一政策亮点,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372.36元,同比增长30.4%,成为四大收入涨幅之首。

其中,其他投资收入增幅都超过300%,表明我市城镇居民收入结构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拉动了居民其他投资收入的大幅增加。

(3)经营净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714.98元,同比增长15.7%。

其绝对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68.5元,在较大程度上拉动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决议》再次明确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居民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环境逐步优化,这不仅提高了居民从事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也直接提高了经营活动的收益水平。

(4)转移性收入实现了平稳增长,确保了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7203.88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6368.86元,同比增长17.70%,是构成转移性收入的重要部分和主要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确定了明确的居民离退休金增长机制,保证了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平稳增长。

(二)挖掘消费增长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进一步扩大、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品质进一步提高。

市委工作会议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三高一大”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大局,大力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新型消费业态发展,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1)食品支出大幅增加是拉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力量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6500.16元,同比增长11.0%。

食品支出的增长反映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消费是城镇居民日常最重要的消费,因此食品消费数额大,购物频次高,受市场波动尤其是受价格影响较大。

食品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物价水平提高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选择高品质的食品。

(2)衣着支出平稳增长,居民择衣更注重品牌和款式衣着作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之一,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穿衣取暖的需求,城镇居民择衣更加趋向款式化、品牌化、时尚化。

1-12月份,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着衣支出2910.16元,同比增长9.5%。

其中,服饰支出2092.09元,同比增长13.2%,而服饰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服饰单价的增长,同比涨幅为21.6%,这说明居民择衣更加注重品质的提高。

(3)居住支出平稳较快增长,受住房装潢支出大幅增长的影响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394.81元,同比增长17.1%。

居住支出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受住房装潢支出增长的影响。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较去年同期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居民购置新房是造成住房装潢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4)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家庭设备支出和家庭服务消费显著增加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684.13元,同比增长45.9%。

室内装饰品和和家具支出增长迅速,这是本项支出的一个新增长点。

由于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服务类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同比涨幅113.2%。

其中,加工维修服务人均消费为36.16元,同比增长113.2%。

(5)医疗保健支出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随着我市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1-12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有了小幅度下降。

2013年度,居民医疗保健支出1085.15元,同比下降2.2%。

其中,随着我市覆盖全面的医保体系的完善,我市居民的医药费用支出大幅下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医药费用为383.12元,同比下降8.9%。

(6)居民交通支出同比下降我市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年底,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已达54辆,城镇中高收入群体家用汽车拥有量日趋饱和,而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和油价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对汽车消费望而却步。

1-12月,我市城镇居民交通和通信支出3171.14元,同比下降9.7%。

(7)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拉动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快速增长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同时,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升温,购买文娱用品增多,外出旅游增多,带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快速增长,对消费支出的增加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1-12月,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097.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

其中,用于教育支出865.01元,同比增长20.2%。

用于各类教材类支出42.52元,同比增长38.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市居民对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

(8)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受金银珠宝饰品等奢侈品购买量增加的影响,1-12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725.39元,同比大幅上涨31.3%。

其他商品支出598.26元,同比上涨44.8%。

四、我市城镇居民收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实现了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求稳求好的目标,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逐步回归理性。

但是,综合全年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在收入、消费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三个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一)作为支撑居民可支配收入重要力量的工资性收入增幅缓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按照这一要求,到2020年东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7314元,以目前可支配收入作为基数,要完成这一目标,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保持年均9.96%的增长速度。

但是,由于目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健全,作为支撑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重要力量的工资性收入增幅较慢。

2013年度,我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5.8%,增幅显著回落。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转调的战略时期,为顺利现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高一大”的工作总要求,牢牢把握“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突出民生工作,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

落实好国家相关增资惠民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东营市情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后劲,为全面实现市委工作会议确定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拉动较小2013年,东营市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及财产性收入之和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一成,仅为7.17%。

其中,经营净收入比重低,说明了我市城镇居民中自主经营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较少,同时受到融资难等方面的束缚,经营上比较困难,经营净收入增长较为缓慢。

而由于受到投资理念的束缚,我市城镇居民的投资方式比较单一,所以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

如何进一步增加我市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拓展收入增长点,是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十分重要的课题。

《决议》明确规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支持非公有至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净化经营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