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笔法基础训练
王羲之行书运笔分析

行书的基本笔法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
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
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摘要:一、引言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简介三、基本笔法解析1.横笔2.竖笔3.撇笔4.捺笔5.折笔6.点笔四、临写教学1.准备工具2.姿势与握笔方法3.基本笔画练习4.结构与布局5.章法与风格五、总结正文:【引言】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该作品的基本笔法进行解析,并结合临写教学,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一名作。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简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时期创作的一部行书作品,全文共27 行、444 字。
该作品书写流畅、气韵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内容讲述了佛教传入我国后的发展历程以及佛教教义的传播与弘扬。
【基本笔法解析】1.横笔:横笔是行书的基础,要保持平稳、舒展。
起笔轻,收笔重,中段略提。
2.竖笔:竖笔要垂直,起笔重,收笔轻。
中段略提,以增加灵动感。
3.撇笔:撇笔要轻盈,起笔重,收笔轻。
笔画呈斜线,由重到轻,逐渐撇出。
4.捺笔:捺笔要厚重,起笔轻,收笔重。
笔画呈波浪状,富有韵律感。
5.折笔:折笔要自然,起笔与收笔略重,中段略轻。
转折处要圆润,不要过于生硬。
6.点笔:点笔要精致,起笔与收笔轻。
点画要饱满,形态各异。
【临写教学】1.准备工具:选用毛笔、墨汁、宣纸等传统书法用具。
2.姿势与握笔方法: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保持舒适的手部动作。
握笔要稳定,指实掌虚,运用自如。
3.基本笔画练习:从简单的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4.结构与布局:熟悉字形结构,注意笔画间的间距与比例。
从单字练习逐渐过渡到篇章练习。
5.章法与风格:学习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注重行气、神韵的表现。
掌握章法布局,使作品更具整体感。
【总结】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王羲之圣教序入门最详细的笔法

王羲之圣教序入门最详细的笔法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中《圣教序》更是被誉为“书法之祖”,被广泛传颂至今。
作为书
法爱好者,学习《圣教序》的笔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圣教序》的笔法,从最基础的点画、结构到整体的布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经典作品的精髓。
首先,我们来看《圣教序》的点画。
王羲之的点画以骨韵为主,笔画有韵律感,有节奏感。
在点画上,我们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落和力度,保持笔画的统一和连贯。
同时,要注意笔画的长短、粗细、虚实,以及笔画之间的间隔和相互关系,让整篇作品呈现出优美的韵律感。
其次,是结构的构造。
《圣教序》的结构十分严谨,由纵横平交
组成。
纵向分为五段,横向分为十二行,平交在每个头、口、齿、舌、牙、喉六个部位。
在结构上,我们要注重每个部位的对称和协调,让整篇作品呈现出完美的结构感。
最后,是布局的安排。
《圣教序》的整体布局非常考究,包含着
王羲之对佛教的崇敬和对书法的热爱。
在布局上,我们要注重整体性和平衡性,将每个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整篇作品呈现出和谐美感。
综上所述,《圣教序》的笔法涉及到点画、结构和布局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注重细节,把握笔画的韵律感、结构的严谨性和布局的和谐美感。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研究,《圣教序》的笔法才能真正
被我们掌握,从而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笔法丰富多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该作品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的简要介绍。
一、基本笔法1.横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横画的变化丰富多样,有平直的横,斜上的横,斜下的横,以及俯仰的横。
其中,平直的横多用于字的主笔,斜上的横则具有向上的动感,斜下的横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而俯仰的横则根据字势的需要有不同的变化。
2.竖画:竖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同样富于变化,有挺拔的竖,有带勾的竖,有上粗下细的竖,也有上细下粗的竖。
挺拔的竖多用于字的主笔,带勾的竖具有强烈的动感,上粗下细的竖显得轻灵,上细下粗的竖则显得沉稳。
3.撇画:撇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有很多变化,有直撇、弯撇、回锋撇等。
直撇多用于字的左侧,弯撇多用于字的右侧,回锋撇则多用于字的底部。
4.捺画:捺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同样有很多变化,有平捺、斜捺、反捺等。
平捺多用于字的底部,斜捺则多用于字的右侧,反捺则多用于字的左侧。
5.点画:点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有很多变化,有竖点、横点、侧点等。
竖点多用于字的顶部,横点则多用于字的左侧,侧点则多用于字的右侧。
二、临写教学1.观察字形:在临写之前,要先观察每个字的字形和结构特点,了解每个字的笔画和笔顺。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字的形态和神韵。
2.分解笔画:将每个字的笔画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
然后逐一练习这些基本笔画,掌握其基本要领和变化方式。
3.摹写练习:通过摹写练习,逐渐掌握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可以先用透明纸摹写,然后再用毛笔在纸上摹写。
摹写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法和节奏感。
4.对比分析:将摹写的结果与原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的摹写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王羲之草书笔法秘诀

王羲之草书笔法秘诀王羲之,字逸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碑刻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草书最为著名。
王羲之的草书字迹奇丽、洒脱、灵动,备受后人推崇。
下面就来看看王羲之草书笔法秘诀。
一、理解草书的精髓草书是一种书法笔画简单,字形潦草的字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杂乱无序的笔画几乎省略了所有的笔顺和结构,却在疏离的随意中折射出书法学的精髓。
通俗地说,草书是讲究骨法、纸垫和墨点。
骨法是指笔画中的弯曲和力度,纸垫是指拍打纸面时墨水的流畅程度,墨点则是指毛笔的描绘风格。
二、进行线条训练草书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文字艺术形式。
因此,要准确传递情感和表达力,良好的笔画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对于草书作品的笔画和速度进行训练,达到熟练和自如的水平。
训练的重点是在线条的弯曲部分加上劲道,以及诱导毛笔单次水墨的量。
三、选择适合的毛笔对于草书来说,毛笔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因为毛笔的不同特点、弹性和形状会影响到每个笔画的呈现。
笔画需要适当的厚度,颜色浓度和纸面质地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毛笔可以分为羊毫、狼毫和猪鬃毫三种,选择合适的毛笔可以更好地完成草书的笔画任务。
四、控制毛笔的姿势和力度掌握毛笔和笔尖的力度和速度十分重要,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来适应。
适当增加毛笔的力度和速度,使每个笔画的宽度和投影程度不同,具有自然的变化。
在毛笔垫询问,掌握中盘力度的动感,可以运用一种流利、明亮的草密打法。
五、进行反复的排版和涂改草书需要不断涂改和排版,以达到最终的完美效果。
这需要坚持不懈地编辑每个笔画,以及尝试不同的排版和加强方法,仔细关注每一个笔画,反复推敲来达到最优化的草书风格。
王羲之的草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因为他深刻理解草书的精髓和秘诀,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之中。
对草书的理解和实践,能够提高一个书法家的水平,帮助掌握书法技艺,更好地展现中国书法的传统魅力。
王羲之书法小技巧

王羲之书法小技巧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技巧被传承至今,成为了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参考。
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王羲之书法中的小技巧。
第一步:掌握笔王羲之书法中的小技巧之一就是要掌握好笔。
王羲之所用的笔是毛笔,毛笔的使用十分讲究。
首先,要选择上好的毛笔,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
在使用毛笔之前,先将笔头浸泡于清水中,使毛笔毛发充分吸水,然后轻轻将笔在水杯的边角抖掉多余的水分。
在书写时,要时刻注意毛笔的倾斜角度,保持笔尖与纸张垂直。
第二步:把握结构王羲之书法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紧凑的结构性。
这是很多书法家难以做到的。
在书写时,要注重每一笔的位置、角度和大小。
对于圆弧形的字,要保证曲线的顺畅自然,弯曲程度要均衡;对于直线条的字,线条要流畅自然,长度要均匀。
第三步:注重空间感王羲之的书法充满了空间感,这是他的独特之处。
在书写时,要充分考虑字与字之间的空间感,使每个字之间有清晰的界限,但却又相互贴合、相互依存。
要注重笔画的排列顺序,有利于将每个字、每个笔画的空间感融为一体。
第四步:利用透视法王羲之书法中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利用透视法。
透视法是一种三维表现技巧,能够让画面具有深度感和空间感。
在书写时,可以利用透视法让字的大小逐渐递增,进而赋予其立体感。
此外,还可以适当加粗或加细笔画,以增强书写的韵律之美。
第五步:注重字形的变化王羲之书法中的小技巧之一就是注重字形的变化。
王羲之善于变化字形,这样能够增强书写的变化性和艺术感。
书写时,可以适当变异字形、使其更具韵味,增加艺术趣味性。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技巧被广泛传承,成为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参考。
掌握好毛笔,把握好结构,注重空间感,利用透视法,注重字形的变化,这些小技巧都能帮助我们在书写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更好的效果。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1-8讲),值得收藏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1-8讲),值得收藏汉鼎智能在长安2020-03-01 12:57:39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大”字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
“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
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唐:“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
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三:“三”字看似好写,其实不然。
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
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藏:“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圣:“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
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序:“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
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
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讲:太、宗、文、皇、帝、制。
太:“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
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
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
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宗:“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
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
“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文:“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
整个字,由一笔组成。
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
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
王羲之的圣教序书法教学

羲之的圣教序书法教学
羲之的圣教序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具有浓郁的气势鲜明的特点。
以下是关于羲之的圣教序书法的教学方法:
1.观察:了解羲之的圣教序书法的笔画特点和书法结构,先观
察书法作品,体会其笔画的变化和组合,了解其构图和节奏,掌握其整体风格。
2.模仿:通过模仿,逐渐熟悉羲之的圣教序书法的笔画和组合,感受笔画间的运用和平衡,从而掌握并提高书法技巧。
3.练习:进行反复练习,尽可能多地书写羲之的圣教序,以熟
练掌握其笔画顺序和结构,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4.多写:多写可以锻炼书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字的形美和神韵,同时也能帮助培养书写的习惯和风格。
在书写中应注重速度和流畅性,不必过于追求纸质效果,要注重墨脱的效果。
5.理解:最后要理解羲之的圣教序书法的内涵和精神,慢慢感
受其书写的情感和品格,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墨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