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诗歌鉴赏
助力中考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100首(含答案)

助力中考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100首(含答案)助力中考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 100首(含答案)1. 约客①赵师秀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④。
注释: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善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赏析名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 3. 【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乙】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②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登金陵凤凰台》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第1页,共114页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②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
③日:帝王的象征。
【乙】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是“愁”,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杜甫诗两首〖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郭沫若美哉!美哉!天体于我,不曾有今宵欢快!美哉!美哉!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永恒无际的合抱哟!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低低地垂在西方,乘在那有翼之马的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
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
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三)

2019年6月19日诗歌鉴赏(三)【2018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1)”字看出。
颔联中的“(2)”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参考答案】1.(1)泛(2)野花落2.幽居郊野,资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颔联中的“野花落”对应着“春水生”。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闲适与从容的心情。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试简要赏析“路转溪桥忽见”中的“忽见”。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B.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化用典故,其中“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与上阕的清幽夜色和恬静气氛相吻合。
D.从正面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极其平凡,语言没有任何雕饰,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之中,却蕴含着词人潜心的构思和醇厚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初中学过的诗歌诗词鉴赏

初中学过的诗歌诗词鉴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
我在此整理了初中学过的诗歌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初中学过的诗歌鉴赏11、天净沙·春白朴?〔元代〕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卷起帘拢,凭栏远望。
院中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
院外黄莺啼啭,燕子飞舞,小桥流水旁花瓣飞落。
2、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欧阳修?〔宋代〕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饯行的酒席前就想先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
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饯别的酒宴前,不要再按旧曲填新词,清歌一曲就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
一定要将这洛阳城中的牡丹看尽,继而才能与春风轻松地告别。
3、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初中学过的诗歌鉴赏2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鉴赏】《七步诗》曹植赏析

【诗歌鉴赏】《七步诗》曹植赏析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渔家傲秋思

九年级下册 第5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答案】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 守任务重大的情形。“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坚闭形成鲜明对比, 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触目伤怀? 思乡之情,无计消除;功业未成,难以回归。所以,只有在这苍茫的边境 中屹立、坚守……
九年级下册 第5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声一起响起,层峦叠嶂里, 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课下注释: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④千嶂: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炼字:“闭”字描绘出夕阳西下时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紧闭城门的情景, 渲染了一种肃杀、寂寥的气氛,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感官:边声、号角声,是所闻之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是所见之景。 把所闻所见连缀起来,渲染了肃杀、苍凉的战地气氛。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动静结合。边声嘈杂,号角声呜咽,千嶂、长烟、落日、 孤城,展现出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九年级下册 第5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2.仿照示例,从词中另选几处富有塞特有的种种声音, 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 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 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 层悲壮。
初中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毛毛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赶。
1.这首诗经过描述_______、小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情形,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好的画面。
(2分)2.三、四句中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如何的特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低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腾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如何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6分)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用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述了如何一幅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怀方式,抒发了如何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夕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84首古诗词曲鉴赏(1-20篇)

第8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作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和满心的哀愁。
第9首 秋词(其一)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 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 一鹤?有何深意?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 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 神。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 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 句做了铺垫(蓄势)。后两句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 然地表达了本诗主旨)。
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 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 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 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意 对即可)
第5首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 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第10首 夜雨寄北
1.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雨注秋池的景象,也表现了 诗人的思念之苦。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 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初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2.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4.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5.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6.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8.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9.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1. 答题步骤:12.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3.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4.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5. 答题示例:16.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17.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8.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9.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20.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1.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22.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23.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4. 答题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5. 答题示例:26. 早行陈与义27.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28.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29.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0.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3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3. 答题步骤:(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4. 答题示例:35. 春怨36.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7.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38.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39.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0.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1.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2. 答题步骤:(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3. 答题示例:44. 南浦别白居易45.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6.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7.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8.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49.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50.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51. 答题步骤:(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2. 答题示例:5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54.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6.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57.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6、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58.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59.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60.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61.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年全国卷2)62. 南柯子王炎63.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64.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65.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66.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67.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5年全国卷2)68.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69.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0.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71.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72.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7、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73.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74.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75.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76. 答题示例:77. 赤壁杜牧78.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9.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80.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81.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8、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82.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83.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84.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5年浙江卷)85.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86.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87.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88.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89.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90.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91.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92.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93.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总结: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②运用了什么手法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