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我所理解的中国梦.

我所理解的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不仅指许多渴望成功的中国人,希望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去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而且是全中国的梦,中华民族的梦,是中国人实现强国富民的同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蕴涵。它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横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构建由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幸福中国梦组成的立体结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系统探索有效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并构建保障系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

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他说道:“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在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他以“中国梦”为中心和主题发表讲话,深化了对“中国梦”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认识,阐明了实现民族梦与个人梦的互动关系,气势磅礴、催人奋进。“中国梦”再次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凝聚国人力量的精气神,成为学界热议的问题。

国内较早就开始讨论“中国梦”,关于“中国梦”的涵义,最为普遍的观点就是“中国梦”即中国人的现代化追求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宏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2]“中国梦”是一个使中国发生番天地福的变

化的梦想,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3]中国梦虽然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财富、名声、地位不过是“梦”的外部映射,其真正的内涵反应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集体心理走向的大国梦、强国梦。[4]而周天勇所理解的“中国梦”则更为具体化:数亿民众的新生活、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精神生活梦。[5]自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之后,国内对于“中国梦”的内涵所指更加明晰,学界予以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1.1中国梦的内涵

1.1.1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

中国梦是是实现中国国家富强的国家梦,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民族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机器了共振共鸣。

1.1.2中国梦是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必须宏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京剧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1.3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世界人民的梦的组成部分

从集体意识来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具有强大的指南针、粘合剂功能。中华民族振兴的落脚点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两岸同胞要真诚团结合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6]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3亿中国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和共享者。要实现中国梦,根本要考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7]

1.2中国梦的鲜明特征

1.2.1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一定的理想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现实而言,中国梦突出了理想的科学性和现实的实践性。一方面,中国梦是国家的理想、民族的理想和人民的理想,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把握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前景,借鉴了古今中外的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具有其前瞻性、合理性、严密性、确定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中国梦并非脱离实际的“黄粱梦”、“白日梦”,中国梦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土壤中,把握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具有其必要性、真实性、导向性、可行性和成效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靠实干。

1.2.2中国梦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看,实现世界大同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与美国梦、欧洲梦、亚洲梦以及非洲梦等相比,中国梦突出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合规律性和中国特色的合目标性。中国梦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梦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并指导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

时代特色。从国内视野来看,各地可以在中国梦的引领下,通过有地方特点的实践使中国梦落地生根。

1.2.3中国梦体现了世情与国情的统一

在世情上,中国梦考虑到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推进,科技革命新突破,全球合作新拓展等

复杂背景和形势。在国情上,中国梦考虑到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考虑到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均衡的具体国情,考虑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梦根据世情、国情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的基础上,勾画出宏伟蓝图。

1.2.4中国梦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统一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主张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要求同存异,倡导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各国都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增进人类共同利益。[8]

1.2.5中国梦体现了国富和民富的统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就是中国梦蕴含的强烈的国家情怀。一方面,国家富强是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自尊、共创幸福的强大根基。从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界,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有了根本希望。另一方面,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盛,以人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为条件和目的。[9]

2.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2.1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走“新四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0]

2.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

要扎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这就要求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2.4坚持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有机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11],不断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吸收到我们党内,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2]

2.5坚持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与“美国梦”等突出个人和金钱,强调个人奋斗和成功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社会(民族、国家紧密相连。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

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13] 3.我心中的中国梦习近平主席把“中国梦”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无疑是深邃的。“中国梦”首先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这是由中国近代以来积弱贫穷的历史和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每个中国人的强烈愿望;而以传统文化来看,只有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有幸福。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民

生的持续改善、人民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最主要和最重要还是人民的梦,人民幸福才是“中国梦”的落脚点,才是梦想之基、复兴之本。“中国梦”落脚到人民幸福,植根于民生持续改善,就会使每个人拥有实实在在的民生梦——“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这正是“中国梦”的魅力、活力和凝聚力所在。[14] 中国梦,从改善民生开始。第一,统一祖国。这是中国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与海峡两岸的广大同胞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双方应妥协与勇气并存,才能早日迈出和平统一的第一步,因为“中国梦”的实现,台湾无法缺席。第二,国富强军。强军梦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第三,居者有其屋。坚决打击刘志军式的人物。土地公有就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份,不是权贵特有的。离开住房谈中国梦,是奢侈的。第四,学有所教。即教育公平。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老幼平等的接受教育。中国梦,公平求学的机会,学有所教是不可以少的。第五,老有所依。 [15] 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没有钱看病的事情屡见不鲜,没有医疗保障,就很难实总之,也许每一个人对中国梦都阐述不同,但两岸统一、国强民富、民生得现中国梦。什么是幸福?对老百姓来说,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到改善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国家强盛,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去改善民生。亿万中国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脚踏实地去努力圆梦,就一定能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从而凝聚起推进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当然,追梦之旅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能达到梦想的彼岸,就能点亮中国梦。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国梦!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 李君如.阐释中国梦,设计中国道路[N], 中国经济时报,2011-6-17. [3] 十字路口的国家路径选择:美国梦? 欧洲梦? 还是中国梦?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J].人民论坛,2011(9). [4] 梁仁.中国梦,关于一个情结的沉思与拷问 [M],郑州:中原农民出

版社, 2008:2. [5] 周天勇.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N].经济参考报,2011-2-11. [6]《习近平在会见萧万长一行时强调两岸同胞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人民日报》2013 年 4 月 9 日 [7] 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重庆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5 期.12-20 [8] 习近平:《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在刚果共和国议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 年 3 月 30 日 [9] 周显信.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3 年 2 月 20 日 [10]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人大》2012 年第 23 期. [11]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2013 年 1 月 23 日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人民日报》.2013 年 1 月 29 日 [13] 赵启正,[美]约翰·奈斯比特,[奥]多丽丝·奈斯比特.对话中国模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30. [14] 张宏.中国梦:两岸统一和改善民生,日中商报.70-75 [15] 程美东.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58-60,2013 年4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