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水处理基础知识解析
1.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2、城镇污水处理分级说明
• 现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立足达标排放时,按处理程 度划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净 化过程,主要技术为沉淀等。 • 二级处理--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方法继续去 除没有沉淀的微小粒径的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性有 机物质以及氮和磷的净化过程。 重点去除含碳有机物的称普通二级处理,去除含碳 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和磷的称为二级强化处理。 • 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 的净化过程。处理单元技术有混凝沉淀(气浮)、吸 附、过滤、膜分离等。 • *深度处理--立足处理水再生利用。深度处理单元技 术与三级处理单元技术基本相同。
2、废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包括三类-----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有机化学性质 及指标、有机物污染指标。 ⑴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 主要是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 ①酸碱度 酸碱度用pH表示。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碱度指废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 物质,亦即H+离子的受体,主要包括三种:a、氢氧化 物碱度,即OH-离子含量;b、碳酸盐碱度,即CO32-离 子含量; c、重碳酸盐碱度HCO3-离子含量。 ②氮、磷 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某些工业废水。是导致湖 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氮、磷是废水进行生物处理时,微生物所必需的营 养物质.
1、基本处理方法 • 基本原则--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污 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 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 到净化。 • 方法分类--现代污废水处理技术,按 处理原理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 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三类。
• 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 固体污染物质。如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 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废水 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胶 体的等)。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 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 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废水 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 质。主要有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好氧氧化法) 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厌氧还原法)。 好氧氧化法--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 产污水,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厌氧还原法- -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污泥。 • 利用池塘和土壤处理的自然生物处理法也属生物化 学化学处理法。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一、污水处理概述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稀释,使其符合环境排放标准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防止水源污染,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1.1 污水的定义污水是指由于生活、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排放的带有污染物的水体。
1.2 污水处理的意义污水处理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防止水源污染,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二、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2.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沉积物等进行去除。
常用的初级处理工艺有格栅、沉砂池等。
2.2 中级处理中级处理是指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去除。
常用的中级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等。
2.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指对中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水的质量。
常用的高级处理工艺有深度过滤、紫外线消毒等。
三、污水处理设备及操作3.1 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等。
不同设备的作用和操作原理也各有不同。
3.2 污水处理操作污水处理操作包括进水调节、化学投加、曝气、除泥、沉淀等步骤。
每个步骤的操作注意事项也需要了解。
四、污水处理法律法规4.1 《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律规定了对污水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包括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要求等。
4.2 《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对环境污染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有相关规定。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规格书、操作手册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污水处理厂指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用于处理城市、工业等排放的污水。
6.2 活性污泥法一种常用的生物法处理污水的方法,通过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特性,去除有机物。
6.3 好氧处理一种通过曝气给予微生物足够氧气,以促进微生物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的处理方法。
七、全文结束。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全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全集污水处理是指对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畜牧业等活动所形成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解决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再利用水资源。
污水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污水的成分、处理过程及设备、处理技术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污水的成分污水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溶解气体等四个方面。
有机物是指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质、蛋白质、糖类、脂类等可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
无机物是指污水中含有的磷、氮等无机盐或物质,它们也是微生物分解的产物。
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污水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处理剂。
溶解气体是指在污水中溶解的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它们是污水中与生产生死中心过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二、污水处理过程及设备污水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物理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物理处理主要是采用沉淀、过滤、浮选等物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生化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去除等处理过程;深度处理是指对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消除或降低无害性放流的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格栅机、沉淀池、生化池、厌氧池、曝气池、沼气池等。
三、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的技术有许多种,包括传统的接触曝气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MBR膜法、生物膜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利用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矿化物,从而去除污染物质;MBR膜法则是利用微型生物膜在膜上生长并形成过滤层的一种处理技术,可使污水得到更深的处理,用于高级别节水和再生用水等领域。
四、污水处理的环保意义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环保措施。
通过对污水的处理,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环保意义:第一,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第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用水量,促进水资源节约;第三,减少养殖污染、工业废水等污染排放,改善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全集包括了污水的成分、处理过程及设备、处理技术、环保意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并为污水处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
污水处理与垃圾处理基础知识介绍

5、混凝 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 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 颗粒能互相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这 个方法称作混凝沉淀。在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 混凝沉淀都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混凝处理中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阶段。在凝聚阶 段水中的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 的微粒;在絮凝阶段这些微粒互相聚结(或由于 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相助)形成大颗粒絮 体,这些絮体在一定的沉淀条件下可以从水中分 离去除。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分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流化床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普通消化池 厌氧接触法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流化床 水解酸化法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3、沉淀 沉淀就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 中去除的操作。沉淀是废水处理用途最广泛的单 元操作之一。 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 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有平流式、辐流式、竖 流式三种形式。每种沉淀池均包括五个区,即进 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1、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 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 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 在其处理过程中不改 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2、化学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 应的作用,去除污染 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 质。
3、生物法
生物法也称为生物化学法,简称为生化法。 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 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 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和 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质、消除其对 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 生物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 生物处理技术,自然净化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污水处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污水处理的概念及重要性1.1 污水处理的定义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废水、废物和废渣的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环保标准,可以安全排放或再利用的过程。
1.2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不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质恶化,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因此进行污水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污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污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使废水得到处理后可以再利用或安全排放。
1.4 污水处理的途径污水处理的途径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沉降、澄清等;化学处理包括氧化、沉淀、结晶等;生物处理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等。
二、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2.1 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污水进行粗加工,包括预沉池、格栅等;一级处理是去除污水中大颗粒和悬浮物质,主要包括沉淀池、气浮机等;二级处理是去除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包括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等;三级处理是去除细菌、病毒和少量有机物,包括消毒和氧化等;深度处理是对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的混合反应和加强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水质标准。
2.2 污水处理的设备污水处理的设备包括预处理设备、一级处理设备、二级处理设备、三级处理设备和深度处理设备。
主要设备包括格栅、预沉池、沉淀池、气浮机、活性污泥池、曝气池、消毒设备等。
2.3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再生处理和最终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污水进行初步处理,生化处理是对有机物和细菌进行消解,再生处理是对净水进行再次处理,最终处理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标准。
三、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1 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格栅除污、预沉除泥、曝气生化处理、沉淀精净和消毒净化等。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对污水处理基础知识的培训,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处理工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污水是指含有各种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物。
污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转化为可安全排放或再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目标是降低水资源污染和保护环境,确保人类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如格栅、沉砂池和沉降池等。
通过初级处理,大部分悬浮物和固体颗粒都可以被去除。
2.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的过程。
其中一个常见的次级处理方法是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分解有机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等技术来提高水质。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在次级处理后进一步提高水质的过程。
这包括化学物质的添加、紫外线照射以及臭氧氧化等方法,用以去除残余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三、污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 能源回收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有机物可以被转化为生物气体,如甲烷。
这可以作为能源利用,实现能源回收和可持续发展。
2. 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技术正在被应用于污水处理,如高级氧化技术、膜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地下水补给将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再利用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并且可以起到保护地下水环境的作用。
4. 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如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这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人为干预,降低运营成本。
结论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污水处理的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处理工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污水处理将迎来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二)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二)污水处理方法概述污水处理的实质是:利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1、污水处理方法:⑴按照作用的原理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或者筛网、调节、离心分离、沉淀、除油、过滤、吹脱、汽提等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法有: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如加氯消毒)、电解等物理化学法: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
又可分为混凝、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气浮等方法生物(化学)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作用来去除废水中溶解的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按照微生物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
⑵按照处理程度和污水净化程度,可将处理分成三级。
一级就是简单的物理处理(预处理),二级处理(生化处理),三级处理也叫深度处理(中水处理)。
①一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像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去除对象:污水中的悬浮物,一般可以去除50%左右的悬浮物和25%~30%左右的BOD。
5②二级处理:物理法+生物法去除对象:主要去除有机污染物,一般BOD的去除率可以在90%以上,出水的BOD在20mg/L以下,有些还可以去除N、P等营养元素。
③深度处理:为了满足高标准的受纳水体要求或以回用为目的。
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及生化法。
2、我公司现有工艺中的部分处理单元介绍(1)气浮气浮法是固-液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某种方式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水中密度小于或接近水的细小固体或液体颗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
分类:1.电解气浮法2.分散空气浮上法:(扩散板曝气气浮法、叶轮切割气泡气浮法)3.溶气气浮法(溶气真空气浮、加压溶气气浮)加压溶气气浮系统:主要由空气饱和设备(也称压力溶气系统)、空气释放设备(也称溶气释放系统)和气浮池(也称气浮分离系统)等组成涡凹气浮:工作原理是利用曝气机管底部的散气叶轮的高速转动在水中形成一个真空区,液面上的空气通过曝气机的输气管吸人水中去填补真空。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介绍1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介绍1壹现状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
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
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
九个省市中,水质最好的当属海南省,以II类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为III类,黑龙江及江苏则以IV类水占比最高,而吉林、辽宁、广东、宁夏四省区普遍只达到V类的水平。
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100%,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贰污水分类2.1 污水分类1、按污水来源分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
2、按污水性质分类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3、按污染杂质分类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⑵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⑷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矿山污水。
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污水处理厂:有人调查100多座大处理厂,存在较多严重的问题,如资金不足\成本高\效率低等大问题,普遍效率不足70%,低的只有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污水分类
污水—— ①受到污染的水。②人类在生产活动和 生活活动中排出的用过的水。③污水是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的总称。 分类——污水按其来源分3种:生活污水、工业 废水、受污染的降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指居民(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 水。 主要来源——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厨房、 厕所)、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 企业卫生间等。 污染成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病原微生物(如 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 主要危害——由于有机物极不稳定,易腐化产生 恶臭及细菌和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传染病漫延流行。
⑥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指原子序数在 21—83 之间的金属或相对密度大于 4 的金属 。废水中重金属主要有汞(Hg)、镉(Cd)、铅(Pb)、铬(Cr) 、锌(Zn)、铜(Cu)、镍(Ni)、锡(Sn)、铁(Fe)锰(Mn) 等。生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冶金、电镀 、陶瓷、玻璃、氯碱、电池、制革、照相器材、造纸、塑料及颜料 等工业废水,都含有不同的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在微量浓度时,有益于微生物、动植物及人类;但 当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即会产生毒害作用。 汞、镉、铅、铬、砷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称为“五毒”。 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一般难以去除(活性炭吸附、膜技术除外) 。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 60% 左右被转移到污泥 中,其他残留在水中。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指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包括 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生产废水——污染程度轻,物理性质改变 生产污水——污染程度重,化学组分改变
分类方法—— 4种:
⑴按行业的产品分类——冶金、造纸、纺织、制革、农药等; ⑵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分类——无机、有机; ⑶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酸性、含酚、含汞、 含镉、含铬、含锌、含有机磷、含氟等; ⑷按废水处理的难易程度与危害性——易处理、难降解、有毒有 害等。
⑷ 固体含量
按存在形态分为:悬浮态、胶体和溶解态。 按性质分为:有机物、无机物与生物体。 悬浮固体(悬浮物SS)(粒经在0.1-1.0μm) ——把水样用 滤纸(孔径 0.45μ m )过滤后,被滤纸截留的滤渣,在 105 - 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为悬浮固体; 胶体和溶解固体(粒经在0.001-0.1μm ) ——滤液中存在的固 体物。 悬浮固体(SS) = 挥发性悬浮固体(VSS)+ 非挥发性悬浮 固体(NVSS) VSS —— SS在马福炉(600℃)灼烧后减少的部分。 总固体量(TS)——水样直接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 重即可。
a、氮及其化合物 废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 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氮(TN)。 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污水处理前一般只含 凯氏氮。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凯氏氮指标用来判断氮营 养是否充足。 总氮 = 凯氏氮 + 亚硝酸盐氮 + 硝酸盐氮 凯氏氮 = 氨氮 + 有机氮。
⑵ 色度 生活污水的颜色常呈灰色或黑褐色。工业 废水的色度差别极大。 色度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 表色——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 真色——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 ⑶ 臭味 生活污水的臭味主要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 气体造成。工业废水的臭味主要由挥发性化合 物造成。 臭味给人以感观不悦,造成呼吸困难,倒 胃胸闷,呕吐等。
四、 污废水的性质与水质指标
1、污废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
2、污废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3、污废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1、物理性质及指标
主要指标是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等。
⑴ 水温 各地的生活污水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 在10—20℃之间。工业废水视工矿企业的性质 而异,差别极大。对生物处理来说,废水的水 温过低(低于5℃)过高(高于40℃)影响废水 的处理的效果,一般要求是15—35 ℃ 。
2、废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包括三类-----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有机化学性质 及指标、有机物污染指标。 ⑴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 主要是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 ①酸碱度 酸碱度用pH表示。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碱度指废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 物质,亦即H+离子的受体子含量;b、碳酸盐碱度,即CO32-离 子含量; c、重碳酸盐碱度HCO3-离子含量。 ②氮、磷 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某些工业废水。是导致湖 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氮、磷是废水进行生物处理时,微生物所必需的营 养物质.
b、磷及其化合物 废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有机磷的存在形式主要有:葡萄糖-6-磷酸,2-磷酸-甘油 酸及磷肌酸等; 无机磷都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包括正磷酸盐(PO43-),偏 磷酸盐(PO3-),磷酸氢盐(HPO42-),磷酸二氢盐(H2PO4-)。 生活污水中有机磷含量约为3㎎/L,无机磷含量约7㎎/L。
③硫酸盐与硫化物 废水中的硫酸盐用硫酸根SO42-表示。 硫化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有硫化氢(H2S),硫氢化物(HS-)与硫化物(S2)。 硫化物属于还原性物质,要消耗废水中的溶解氧,并能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 成金属硫化物的黑色沉淀。 ④氯化物 生活污水中的氯化物主要来自人类排泄物,每人每日排出的氯化物约5—9g。 氯化物含量高时,对管道及设备有腐蚀作用;如灌溉农田,会引起土壤板结;氯 化钠浓度超过4000㎎/L时对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天津滨海地区是盐碱地,污水中氯含量700-2000 ㎎/L 。 注意氯化物对COD测定结果的影响。 ⑤非金属无机有毒物质 a、氰化物 主要来自电镀、焦化、高炉煤气、制革、塑料、农药以及化纤等工业废水,是 剧毒物质,人体摄入致死量是0.05—0.12g。 b、砷化物 废水中的砷化物主要来自化工、有色冶金、焦化、火力发电、造纸及皮革等工 业废水。砷会在人体内积累,属致癌物质(致皮肤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