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教辅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教学设计 (1)

七年级生物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教学设计 (1)
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1.观察太阳能小汽车的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太阳能小汽车的运动,演示太阳能小汽车模型,观察它在电灯下或暗处的运动状况。
学生思考:太阳能小汽车运动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光能是如何转变成小汽车的动能的?类比太阳能小汽车,细胞的生活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知识点来源
学科:生物学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录制工具和方法
摄像机
设计思路
能量,比较抽象,学生对能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采用联系实际,进行类比的方法,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能量更加形象化。主要操作方法是演示太阳能小汽车模型,太阳能电池板类比叶绿体,发动机类比线粒体,同时展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模型,把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2.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模型。
3.小结。
得出结论: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4.课堂检测:选择题
5.板书设计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线粒体:化学能(有机物)→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学以致用
1.线粒体被称为“动力车间”的原因是( D ) 叶绿体 • A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 B制造能量供细胞生活利用 • C将有机物转化成能量供细胞生活利用 • D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其中能量供细胞生活利用 2.牛肝脏细胞和玉米叶肉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 C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细胞膜 3.玉米根和叶的细胞,分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 ) A.线粒体 ; 叶绿体和线粒体 B.叶绿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
发现了吗?动物和植物都有的能量转化器是什么?
拓展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 种能量转换器?
2.动物体活动能力很强的肌细胞中都含有大量 的线粒体,为什么?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生物学观点?
拓展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 能量转换器? 答:不是。动物只有线粒体,植物绿叶部位有线 粒体,还有叶绿体,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没有绿色的 部位只有线粒体1种能量转换器。 2.动物体活动能力很强的肌细胞中都含有大量的 线粒体,为什么? 答:活动能力很强的肌细胞生活需要大量的能量, 同时需要大量的线粒体来转化能量,供细胞利用。 由此,你可以得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 适应的观点。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 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通过类比、推理,理解细胞中的能 量。 3.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0-61,分析: 1.能量有哪些存在的形式? 2.汽车怎样获得能量?类比推想,细 胞怎样获得能量?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位于 细胞的那个部位? 4.线粒体和叶绿体怎样转变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4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4北师大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叶绿体中色素及提取和分离(一轮复习)任课教师:罗敏斯任课班级:高二(5)班上课时间:2019.06.20(周四)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理解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区别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2)能力目标:分析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巩固及光合作用过程的复习,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观。

2.教学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3.教学难点: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4.教学方法:(1)提问引导法;(2)讲授法。

5.教学媒体:PPT6.课时安排:1个课时7.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min)1.教师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复习ATP的时候讲到,ATP中的能量来源有哪些?2.教师继续提问:我们人能进行光合作用吗?3.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我们不可以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顾旧知,并结合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7min)1.叶绿体的结构展示叶绿体的结构图,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并提问:(1)基粒的类囊体上含有什么?这些色素和酶在类囊体的哪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什么?(2)色素只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吗?(3)多个类囊体堆叠而成基粒的意义?2.叶绿体的功能教师提问: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并让学生思考:(1)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2)“叶绿体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1.学生观察图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辨析易混淆点。

主要场所”这句话是否确切?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18min)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想要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要怎么设计和进行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请同学们带着PPT 上的5个问题回顾必修一第97至98页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第一篇: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

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

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

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

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二)细胞中的物质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初中生物教学-教学难点研究: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初中生物教学-教学难点研究: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教学难点研究: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一、难点研究的提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作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包含了许多比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例如,能量、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叶绿体等。

其次,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与本学期生物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的利用”。

因此将这个难点突破,才能使学生顺利的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换,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更好的去学习下面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才刚刚学习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从宏观上对生物学的一个初步认识,而对于微观的细胞认知很少,只是用显微镜观察动物和植物细胞,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但是对于细胞质中的一些更为微小且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器,学生普遍觉得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微观细胞的生活,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认知,是难点研究的突破点。

三、教师教法: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在教师用书和许多的教学设计中,都建议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首先让学生理解,任何事物的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存在于物质中,是一种化学能。

采取“为什么汽车要加油”引入“人要吃饭”,从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而进入细胞的物质一部分会参与细胞的组成,还有一部分就是用来提供能量的。

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需要借助于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

如果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比作一辆开动的汽车的话,那么叶绿体就相当于加油站,提供燃料;而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驱动汽车。

四、难点突破和教学设计: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很抽象的,通过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做为切入点,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复习课件)-高一生物课件(苏教版2019必修1)

第三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复习课件)-高一生物课件(苏教版2019必修1)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温度
光 合 速 率
A
O
B
C
温度
原理: 温度通过影响 酶 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
应用: 温室中,适当增加昼夜温差,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温度
C6H12O6 +6H2O +6O2 酶 6CO2 +12H2O+能量 水 氧气浓度 CO2浓度
二、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2、酒精的鉴定
在 酸性 条件下, 重铬酸钾溶液与 酒精发生反应,由 橙色→绿色 .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 2
(酶、色素)
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光质
CO2浓度
温度

矿质元素(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照强度
CO2 吸 收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
2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例: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等。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能量
例:人和动物、乳酸菌
强调: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且只在第一阶段 释放能量,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
B
O
呼吸速率 A
C

净光合速率


速 光照强度 率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CO2浓度
C
CO2饱和点 净光合速率 总光合速率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ppt课件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ppt课件

线粒体超微结构
(1)外膜 (out membrane)
光滑而有弹性,厚6nm; 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磷酯酰胆碱和卵
磷脂含量较高; 具有孔蛋白构成的亲水通道(2~3nm ),允
许分子量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 子可自由通过。 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2)内膜 (inner membrane)
由于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比内膜高, 利用这一性质,Donal Parsons 和他 的同事最先建立了分离线粒体内膜、 外膜及其他组分的方法。
首先将线粒体置于低渗溶液中使外膜 破裂,此时线粒体内膜和基质(线粒 体质)仍结合在一起,通过离心可将 线粒体质分离。用去垢剂处理线粒体 质,破坏线粒体内膜,释放线粒体基 质,破裂的内膜重新闭合形成小泡, 其表面有F1颗粒。
二、线粒体的功能
什么是氧化磷酸化:
– 当电子从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FADH2 (黄素腺嘌 呤)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 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什么是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 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 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 质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 (electron-transport chain)或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ATP synthase
转子:γ和ε亚基组成, 与 α3β3一起旋转调节三个β亚 基催化位点的开放和关闭。
定子:a亚基、b亚基和δ亚 基组成,将α3β3与F0连接起 来,推动转子旋转。
能量耦联与ATP合酶的作用机制
1979年Boyer P提出构象偶联假说: 1.ATP酶利用质子动力势,产生构象的改变,改变与底物的亲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2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2北师大教案设计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说课稿礼泉二中张凤娇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效果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是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第一部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中的实验。

植物光合作用始于光合色素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在学生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之前,课标和教材安排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习物质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基本技能,又为学习和理解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奠定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对本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绿叶色素种类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没有提取和分离过色素,因此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浓厚兴趣。

(2)认知结构的局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细胞器的内容,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

故实验前,教师要进行详细说明,如色素能被分离的原因等。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和理解,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准确的概括出绿叶中色素的组成和各种色素的颜色、含量以及扩散速度的快慢,并且,能通过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描述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真正地理解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其次能力方面,要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操作过程。

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养成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全国新课标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包括绿叶中色素的组成和各种色素的颜色、含量以及扩散速度的快慢,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际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