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德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合集下载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新征程上绽放青春申论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新征程上绽放青春申论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新征程上绽放青春申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在新的征程上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

如何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绽放青春,不仅需要技能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渊源,蕴含着智慧和历史的积淀,对于年轻人成长的指导和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年轻人的情操和道德观。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诚信、忠诚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理念对于年轻人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年轻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规范,更好地秉持社会公德,遵守道德底线。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追求物质,崇尚个人利益的倾向比较明显。

然而,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孝道、忍耐、智慧等思想,能够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避免盲目追逐物质而陷入迷茫。

此外,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了丰富的艺术和文学创作,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年轻人的审美能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年轻人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能够促进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改进。

另外,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年轻人的自律和坚韧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自律和修身养性,通过这些思想理念的学习和实践,年轻人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韧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

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使年轻人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更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年轻人能够培养情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自律和坚韧精神。

道比山高 德似海深——优秀传统文化是励志修身的精神食粮

道比山高 德似海深——优秀传统文化是励志修身的精神食粮

我们共 产党人 为 国献身 的不竭 的精 神动力 , 是 中华 民
族虽 历 经劫 难 而依 然 屹立 于世 界 民族 之林 的精 神支
柱 。历史 向人们 昭示 : 爱 国主义精 神不仅 是传统 文化
的核 心 , 而 且是 中华 民族走 向伟 大复 兴 的力 量源 泉 。 当前 , 在建 设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的伟 大征 程 中 , 爱 国 主义 又是凝 聚人 心 、 团结奋斗 的光辉 旗帜 。 二、 仁 者爱 人的和 谐哲 学
诗 圣 杜甫 青 年 时代 的 理想 抱 负 。辅佐 皇帝 成 为尧舜 那 样 的 贤 明君 主 , 使 政 通人 和 , 风 俗 淳厚 。 “ 丈夫 所 志
成 为 中华 民族爱 国主义 精 神 的千古 绝 唱 。 “ 砍 头 不要
紧, 只要 主 义真 ” , 这首 气壮 山河 的正 气之 歌 , 永 远是
为鬼 中 的豪 杰 。这 是诗 人 屈原 赞颂 为 国捐 躯 的将 士 们生为人杰 、 死 为鬼 雄 的壮 烈精 神 。 “ 人 生 自古 谁 无 死, 留取丹心 照汗青 ” , 文天祥这 首《 过零 丁洋》 诗篇已
的血脉 和 土壤 。其 中 , 励志报国、 立德 修 身更 是 中华 民族文 化 史诗 中光彩 照 人 的篇 章 。在 她 的 哺育 和薰 陶下 , 形 成 了伟 大 的 中华 民族精 神 , 世代传 承 , 绵 延不
在经 国 , 期使 四海 皆衽席 ” ( 明・ 海瑞 《 樵 溪行送 郑一鹏 给 内》 ) , 这是 明代 刚正 不阿 的海瑞 的心 声 。男 子汉 大 丈夫在 为治 理 国家 出力 献身 , 所希 望 的是让全 天下 的 人们 都 过上 舒适 的生 活 。 当外 族 入 侵 , 主权 蒙 垢 , 民 族危 亡 之 时 , 这种 爱 国精 神 又表 现 为英 勇御 敌 、 慷 慨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方法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方法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和育人方法,这些元素和方法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育人内容。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义理”“诚信”等理念,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等理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立德修身、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育人方法。

立德修身强调的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要求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文化熏陶则强调的是文化环境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践养成则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要求人们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在育人方法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

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交流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实践教育则要求教育者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强调家庭教育和师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家长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师承教育则是一种以师父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师父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和育人方法,这些元素和方法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其中的育人元素和育人方法运用到现代教育中,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创新精神的人才。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对于个人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1. 传统文化传承个人修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积淀。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培养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例如,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可以启迪个人思维、提升个人素养,使个人具备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个人的修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传统文化培养个人道德修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化和价值观念,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注重中庸之道、厚德载物,强调个人的礼貌、谦虚、尊重和诚信等品质。

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个人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如何行为,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操守,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3. 传统文化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艺术,个人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同时,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也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4. 传统文化拓宽个人视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镜像,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个人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加深个人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传统文化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个人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养,丰富个人的知识层面。

5. 传统文化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如中医、太极、气功等。

学习和运用这些传统养生方法,个人可以调节身心,改善健康状况。

同时,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活动,个人能够减轻心理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和心灵修养。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

修身立德的严格要求

修身立德的严格要求

修身立德的严格要求
修身立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也是每个人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要达到修身立德的高度,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高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

1. 勤学修德,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汲取其中的智慧精华,培养高尚品德。

同时,要勤奋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 慎独慎微,时刻反省自己。

独处时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礼仪,有无违背道德操守的地方。

即使是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也要慎重对待,不给自己留下任何污点。

3. 克制私欲,坚守道德底线。

人的私欲往往会蒙蔽理智,误入歧途。

我们要有足够的定力,克制住私欲的诱惑,坚守道德操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4.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对别人要宽容大度,包容他人的缺点和过失;对自己则要严格要求,决不手软,时刻鞭策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5. 勇于承担责任,为人民服务。

立德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造福社会、服务人民。

我们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勇于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修身立德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

但只要我们牢记这些严格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定能在这条修身之路上不断取得进步,最终成就高尚的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人民的根和魂。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重要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二、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一直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强调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而《大学》中也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观念,主张以学习为基础,以修身为本,以立德为先。

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关注和重视。

三、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这些规范与价值观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道家的自然和谐观念,以及佛家的慈悲为怀等价值观,都对于塑造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社会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薄弱、道德风气混乱的情况下,立德树人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树人理念与现实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优秀的公民素质,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

五、作者观点与总结本文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教育的任务,更是社会的责任。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六、参考资料1. 谢启峰. (2018). 中华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启示作用[J]. 理论探索, (7), 107-108.2. 郭亚雷, 黄成辉. (2017). 立德树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J]. 道德与文明, (6), 138-140.3. 张立杰. (2019). 中华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J]. 道德教育, (2), 76-7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七、立德树人的现实挑战在当今社会,立德树人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800字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800字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礼仪规范,是我们提高自身礼仪素养的宝贵资源。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学习传统文化,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要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参加讲座、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礼仪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礼仪的本质和内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礼仪知识。

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资源,丰富自己的礼仪知识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的论述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1. 古典文献:如《论语》、《孟子》、《礼记》等,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礼仪的论述和实例。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核心观念“仁爱”、“礼治”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礼仪资源。

3. 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等,它们在仪式、戒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4. 民俗文化:各地的民俗文化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礼仪元素,如婚礼、丧葬、节庆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礼仪的宝贵素材。

三、践行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提高自身礼仪素养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礼仪的核心,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2. 守时守信:守时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养成按时赴约、遵守承诺的好习惯。

3. 语言文明:在与人交谈时,要注意用词得体、语气和善,避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4. 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以展示自己的文明素养。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修养自我个性。800字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修养自我个性。800字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修养自我个性。

800字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五千年传承不息的辉煌历史,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奇异的瑰宝。

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诚意正心,修身养性,综观古今中外人类积累的优秀品质,我觉得基本的主要应该具备善良、真诚理智、谦逊、进取、简朴六种美德。

作为财政干部干部,更应加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以利于更好的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工作上不能纸上谈兵,要深入研究事情的来龙去脉,与时俱进,不断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事态。

二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败坏和卑劣之人划清界限。

三是学习榜样,向模范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积极学习焦裕禄、郭明义、王英等新时期的楷模,对照榜样,找差距、找不足;对照榜样,知耻而后勇;对照榜样,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四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我们的工作每年都是重复的、琐碎的,在此情况下,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潜下心来干事、静下心办事,在寂寞中、清贫中寻找乐趣,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新的突破。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世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当今的社会仍十分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

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

也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

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立德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2015-06-24 10:50河南日报杨晓东
字号:
核心提示:修身立德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德化人,就是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广汲养分,切磋琢磨,日新又新,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养成,刻苦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为做人处事、谋事创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去年5月他在我省考察时也曾强调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中华民族向来讲求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把对道德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特别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提出,奠定了我国数千年来的德治传统。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在其《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了概括,他认为西方人注重向外用力,走的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径,而中国人则注重向内用力,走的是折中调和、自我提升的路径。

可见,“克明俊德”、“克己复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为广大党员干部修身立德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一要摒除浮华、返璞归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去除内心的浮躁和浮华,不兴伪事、不博虚名,保持做人行事的本色与担当。

“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的人,仁德不会多到哪里去。

当前有一些同志,作风浮漂,哗众取宠,把党性宗旨束之高阁,把民情民瘼置之度外,在纷繁浮华中迷失了本心,有的推崇厚黑立身,面善心黑,八面玲珑,善做“两面人”;有的见利忘义,心为物役,仆仆于风尘,汲汲于名利,乐做“不倒翁”;这些都是自欺欺人、自误误人。

因此,修身立德首要在于保持本真,只有这样,才能使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二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2013年9月,他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指出,要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与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是同样的道理,强调自我检讨、自我反省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只有对照更高的标杆,才能发现自身不足,才能不断自我修正,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目的。

当前有部分同志,缺乏知醒知惧的态度,对于错误不加反省,对于警示无动于衷,不但不能见贤思齐,甚至还嫉贤妒能,刚愎自用,丧失了自我修正的机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孔子说:“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这种闻义则徙、过则能改的态度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要培养志趣、据德游艺。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也
是党员干部提升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志趣的重要环节。

黑格尔说:“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当前有一小部分党员干部心灵的“沙漠化”非常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丧失了理想和追求,使人生迷失在“幽暗的森林”。

孔子曾言,有所追求的人应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因此,党员干部要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少些觥筹交错,多些体察民瘼,少些莺歌燕舞,多些学习读书,使心灵之泉汩汩而出,使气度规模宏大寥廓,从而达到金声玉振、明德惟馨的境地。

修身立德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德化人,就是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广汲养分,切磋琢磨,日新又新,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养成,刻苦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为做人处事、谋事创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