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2011-2015年历年真题汇编)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333考研-历年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课程2.学制3.《颜氏家训》4.观察学习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2.简述王安石的教育改革。
3.简述德育过程的定义并说明其规律。
4.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学生问老师:“我非常清楚我们家一个月能收多少房租,我的钱够花三辈子了,我为什么要上学?读书有什么用?”分析并评价这位学生的想法,并说明教师应如何引导?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理想。
他对同学说:“大家都在猜老师会默写哪一篇文章,你猜中了,我没有猜中。
”可见所有成败人们都会寻找解释和借口。
韦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说明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实践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劳动教育2.稷下学宫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4.教育现代化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2.简述《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3.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奥苏泊尔提出的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三大要素。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时代局限性和变革趋势。
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英]约翰·洛克著,熊文春译,《教育片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4-125页。
材料概览:“...教育目标是什么,其关键是什么....调和看似矛盾的地方,觅得教育的真谛”材料细节回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克制儿童的欲望,发展儿童的理智,关键在于理智和原则规范儿童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严厉的方法约束儿童,要求儿童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事情,制约儿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也不想看到孩子失去个性,没有自由,因为儿童收到管制而变得怯懦、不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30分)1鸿都门学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每道10分,共40分)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3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三、论述题(每道20分,共80分)1试分析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2试分析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试分析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试分析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30分)1鸿都门学答:鸿都门学是东汉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建于灵帝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因校址设于洛阳鸿都门而得名。
鸿都门学的创办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在政治上代表宦官集团的利益,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爱好有密切关系。
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达千人。
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为尺牍、辞赋、字画,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
学生毕业后多封以高官厚禄。
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变革了教育内容。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创造性的形成了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中国古代专科学校之始。
这在教育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中体西用答:“中体西用”的含义就是张之洞所指出的“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个思想。
其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不同政治派别都对其进行了探讨、阐述和发展,直至张之洞的《劝学篇》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1996年要求:论述科学,准确,充分。
一、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四、教学有哪些辅助形式?它与上课又和关系?五、阐述学校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1997年解释概念1、学制2、教育目的3、班级授课制4、教学计划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2、概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3、简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4、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论述题1、试论教与学的基本关系。
2、试分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998年概念题1.教育目的2.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3.教学过程最优化4.教学评价5.美育1 试述8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阐述你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2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主张并简要分析。
1999年1、教育内容2、教学环节3、考试4、I·伊利奇的反学校教育论5、潜课程6、虚拟学校论述题1、试论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及其功能(20分)2、简述现代教学制度的基本特点(20分)3、从道德形成角度说明中小学德育的关系(15分)4、试述法律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15分)2000年1.终身教育2.教育民主化3.民办教育4.教育目的5.课程6.范例教学7.综合技术教育8.教育评价简答1 分析课程的主要特征。
2 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
3 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
论述1 在学习化社会中如何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2 简述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关系。
2001年1、教与学2、成熟优势说与学习优势说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4、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5、显课程与潜课程简答题1、简述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
2、简析德育中“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
3、试析班级授课制。
4、简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以“我的学生观”为题,做一篇议论文。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1、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是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学校管理【答】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校内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它具有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与创造性等显著特性。
3.教学评价【答】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它是以参与教学活动的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时间、场地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和改进教学活动。
4.课程标准【答】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着每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5.社会性发展【答】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以便适应社会,或者说适应群体生活的特性。
333教育综合考研历年真题再现

一、名词解释 1、三舍法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理想国》 4、终身教育 5、附属驱动力 6、顺向迁移 二、简答题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普通教育学的任务分为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试说明理论建设的任务?即原则和
要求。 三、论述题 1、职业教育“三要旨”及其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2、要素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3、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学生掌握认识的基本阶段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大意:某男生模仿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桥段去烤同学。属于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问:从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出发,怎样消除这种不利影响? 2、案例大意:某研究生为摆脱父母的监视,去抢劫商店并留下地址,在无人来找后自己主 动到警察局自首。用有关学生成长的理论来分析。
2014 苏州大学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颜氏家训 2.七艺 3.莫雷尔法案 4.教育目的 5. 6.校长负责制 二: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3.建构主义学习观 4.简述道德过程的性质 三:论述题 1.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 2.蔡元培关于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3.我国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变革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4、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
1、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2、论述移情的内涵及其作用
3、论述访谈法的适用情形
4、论述教师的职业形象及其实现
3、国家课程 6、常模参照测验
2014 华东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贝尔-兰开斯特制 2.城市学校 3.自我效能感 4.有意义学习 5.现代教育制度 6.德育过程 二、简答题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 2.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3.评述《国防教育法》 4.班集体发展的阶段以及班集体培养方法 三、论述题 1.以张之洞《劝学篇》为例评价“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2.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课程内容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怎样帮助教师成长?
2011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资料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6x5分)1鸿都门学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4xl0分)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3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分析论述题(4x20分)1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2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杜威教育思想。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案】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
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宦官为抵抗官僚势力而办。
鸿都门学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
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2【答案】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
如何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文明之间的关系,洋务派提出典型的方案就是“中体西用”,即在“中学”(又称“旧学”)的主导下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
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写道:“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到19世纪90年代,发表类似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表达方式越来越明确,并逐渐定型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2年,郑观应在《西学》篇中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直到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主旨集中阐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3【答案】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论及其影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考生除了需要答出古德莱德的课程有哪五个分类、每一种课程对应什么人、什么情境外,重要的在于回答它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20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2011-2020考研教育综合333真题2011年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鸿都门学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评“环境决定论”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3、德育的疏导原则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2、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4、杜威教育思想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京师同文馆2、生活教育3、贝尔--兰卡斯特制4、恩物5、自我提高内驱动力6、知识的表征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述课程多样化的内涵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论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2、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试述析韦纳的动机理论,并谈谈他们对教育的含义。
4、“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
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
即使能以文字表达的最正确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它们并不是目的,而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在他们解放和指导他们所遇到的具体环境的各种力量时,建议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展望未来和怎样选择,那么这种目的,作为文字,将是有害无益的。
……牢记以上这些条件,我们将进而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几个特征。
(1)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
……(2)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