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突出主体

合集下载

怎样突出主体

怎样突出主体

58□唐洪廷虚化的背景和简洁的画面,对主体的表现十分有利。

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也是突出主体的常用构图方法。

上一期讲到怎样选择主体,本期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突出主体。

一、利用构图构图是以主体为中心,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

好的构图,不仅能使主体更加突出,还能体现摄影人的审美取向和创作意图。

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多种构图方法,其中对突出主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构图方法有以下五种:(一)三分构图法。

也称“井”字构图法,即模拟将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得到四个交叉点,这四个点是人们视觉习惯中的敏感点,因此也叫趣味点或趣味中心。

如果将主体摆放在趣味中心,就会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中心构图法。

即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进行构图。

这种构图方法不仅能突出主体,还能保持画面的左右平衡。

(三)框架构图法。

这种构图是将主体利用框架框起来,使读者重点关注框内景天地象,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四)前置构图法。

即将要表现的主体放在画面的前景之中,并且占据大部分画面,以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引导线构图法。

即利用线条来引导读者的视线至最终的停留点。

如果将主体安排在引导线停留点上,无疑是最容易被关注的。

二、 利用对比对比,是利用画面中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反差效果来提升主体的表现力,从而增加画面的丰富度和层次感,以引发读者的关注。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虚实对比。

把控好画面景深,做到有虚有实,虚实结合。

主体要实,背景及其他陪体都可以适当虚化。

这样,人们在观看照片时就很容易将视线停留在清晰的主体上。

另外,还要尽量保持画面的简洁,把不必要的元素从画面中剔除出去,使主体更加醒目。

(二)明暗对比。

通常的做法是把主体安排在比较明亮的光线下,借助光线来刻画、表现主体。

使明亮的主体与处在暗部环境中的陪体形成明暗反差,增强画面的氛围感。

当然,也可以用亮背景来衬托较暗的主体,形成剪影效果。

总之,利用明暗反差来突出主体是很有效的办法。

摄影中的主体、陪体、环境关系。

摄影中的主体、陪体、环境关系。

要想对画面进行美妙的构图,则摄影画面中必须具备有一定的无素,并且摄影者还要对这些画面元素进行正确的区分、主次定位和表达,这样画面的整体构图才会更有力度。

重点突出主体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主体、陪体、环境和留白。

主体是摄影者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应占据显著位置。

它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可以说,没有主体的画面是不能被称为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的。

一般说来,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主体,让被摄主体充满画面,使其处于突出的位置上,再配合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使之更为引人注目;另一种是间接表现主体,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这时的主体不一定要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但会占据比较显要的位置。

重点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突出主体;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不仅能够突出主体,还能为画面摄取更多的元素;3、利用在影调或者是色调上,与主体有鲜明对比的背景来衬托主体;4、利用明亮的光线来强调主体;5、虚化背景,进一步突出主体;6、利用汇聚线等具有指向性意义的客体来向主体汇聚,起到一定的视觉指向性;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者稍稍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画面黄金分割点最好);8、利用一定的拍摄角度来突出表现主体。

陪体: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陪体是指在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

通俗地讲,陪体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体作陪衬,如果说主体是一朵红花,那么绿叶就可能是陪体的。

由于有陪体的衬托,整幅画面的视觉语言会会更加生动、活泼。

摄影者再利用陪体来对主体进行修饰的过程中,要注意:1、陪体主要是用来深化主体内涵的,在表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喧宾夺主,主次不分;2、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所以,在陪体的选择上,摄影都要注意其是否对主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游离于主体之外,使画面失去原有的意义;3、陪体也有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有时,陪体不一定要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在画外同样可以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作者:陈鹏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18期摘要: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研究摄影画面的主体处理方法,提高摄影画面质量,是军事摄影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了摄影画面中主体处理的相关方法,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以保证摄影者的艺术思想得以充分显现。

关键词:摄影画面主体处理方法直接突出间接突出中图分类号:J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26-01摄影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形象的,组成画面的因素较多,其包括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空白等,不同要素对主题表现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而主体在画面占主导,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

对摄影画面主体进行科学的处理,可美化画面外观,优化表面色彩,增强其艺术美感。

如果一幅画面失去了主体,就无法准确体现主题思想和摄影者的创作意图,也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

由此可见主体在画面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摄影者需积极掌握正确方法对对画面主体进行科学处理。

一般而言,“鲜明突出”是处理主体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可用直接突出主体和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突出画面的主体。

直接突出主体是将被摄主体放在突出位置,使其充满画面,再配以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

间接表现主体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其不一定占据较大面积,但会占据较显要的位置。

1 直接突出主体一般来说,直接突出主体主要通过构图方式来实现。

所谓摄影构图是恰当合理的安排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环境等,并运用技术手段、艺术的技巧适当强化或削弱画面的某些部分,以突出主题形象,促进布局及结构的合理化。

军事摄影中较为常用的构图方法主要有黄金分割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和三角形构图法等。

1.1 黄金分割构图法“黄金分割”是各类造型艺术的一个基本创作规律,其在摄影构图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是现代摄影艺术中十分倡导的一种构图处理方式。

试论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试论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一 一
二 、摄 影构图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突出主体并不是每个摄 ( i y g影 ) n 者都能做到的。那么在拍摄的 过程中 ,怎样才能突出主体 ,又有那些技术手段可以用来 表现主题 、 突出主体呢? 下文将展开叙述。
( ) 接 突 出 主体 一 直
利用好构图突 出主体。构 图,意为构成,结构和联系 ,在中国画 的理论 中也称为 “ 布局” 章法 ”等。构图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 、“ 造型手段之一。从视觉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 ,主体在画面 中的位置也直 接影响到观众对它 的关注程度。摄影构图通俗地讲 :就是为了表现摄 影构 图画面的主题思想 ,而对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 、环境作出恰 当的、合理的、舒适的安排 ,并运用艺术的技巧、技术手段强化或削 弱 画面上某些部 分,最终达到使 主题形象突出 ,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布 局多样统一 ,照片画面疏密有致 ,以及结构均衡 的艺术效果 ,使主题 思想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从 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主体在画面 中的位置也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 。构图上最基本 的构图方 法有几何 中心构图法和黄金分割点的 “ 井字”构图法。几何 中心构图 法就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这种构图方法主要运用在具有 左 右、上下几何对称的主体事物当中,例如具有左右上下对称 的建筑 等构 图中,一般左右对称 的往往将主体安排在左右的中心点上 ,上下
线的明暗来 突出主体 ,通常使用逆光拍摄 ,获取轮 廓光突 出主体 。逆 光是拍摄剪影照片 的唯一光源 , 剪影照片必须逆光拍摄 , 逆光越强烈 , 剪影效果越 明显 。因此 ,在构图上 ,常常将暗的事物放到亮的背景上 即可充分说 明。形态 明显没有影调细节的黑影 ( i g ) 为剪影 。 xn 像 称 a 般为亮背景衬托下 的暗主体 ,剪影画面的形象表 现力取决于形象动 作的鲜明轮廓。 2 . 利用虚实背景对 比突出主体 虚与实、藏与露 ,在各种艺术的形式美中, 占 都 重要位置。在摄影 创作中 , 虚与实的对 比 尤其重要。 被摄主体成像的虚实实际上就是被摄 主体是否处于景深范围以内, 在景深范围内, 就能形成清晰或者相对清 晰的影像 , 景深范围以外,就是 比较模糊和非常模糊的影像 , 这主要与 拍摄时的焦距、 摄距和光圈的大小有关。 在画面中 , 不论什么样的画面, 所要表达的主体或主要部分 ,主要 内容都会在一定 的环境 当中,因此 , 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都会有背景 , 这也是现实存在的必然 , 因此怎样正确 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成为构图考虑的重要内容 。 往往为 了突出主 体或重要部分 , 把主体放在反差 比 较大的背景上 , 这样我们表达 的主体 就会鲜明生动 , 有立体感。在拍摄虚实对比的照片时 , 以 可 选择陪体作 为前虚景或后虚景来拍摄 , 但要注意控制陪体 的模糊程度 , 这会直接影 响到突 出主体的力度 。采用了虚 ( u 化 ) ha 背景的方法,突出主体人物 , 使主体人物 的表情深刻 , 人物的情绪也得到充分体观。 背景和前景虚化 , 主体清晰的拍摄方式 , 针对主体聚焦, 让背景、 前景处于景深范围以外 , 形成主体清晰 , 背景前景模糊, 通过背景前景的模糊来反衬清晰的主体 , 从而达到强化突出主体 的目的。这种方式主要采用大光圈和长焦距 ,在 相同焦距和摄距的情况下 , 光圈越小 , 景深越长, 圈越大,景深越短 , 光 景深短就是从前景深到后景深 的纵深距离短 , 只是在焦点前后一个很短 的范围是清晰, 其余均模糊; 在相同光 圈和摄距的情况下 , 焦距越 长, 景 深越短,焦距越短 ,景深越长; 在相同光圈和焦距的情况下 ,摄距越远 , 景深越长 ,摄距越近 ,景深越短。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展开全文一、主体主体就是画面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它既是画面的内容中心,也是画在的结构中心,还是吸引眼球的视觉中心。

主体的组成:画面主体既可以是单个或者一组人,也可以是一件物品,或是一棵树等,不论主体是什么,都要保证主体的突出。

二、突出主体分为直接表现主体和间接表现主体(一)直接表现主体1、把要表达的主体拍摄成特写或接近特写的中景。

2、把主体放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有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内容丰富的照片。

3、对主体精确对焦,对次要部分和背景进行模糊处理。

4、利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要注意,不要应用极端的俯视或仰视。

(二)间接突出主体1、利用光线表现构图中主体,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2、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艳明对比。

3、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使其较周围其它物体更引人注目。

三、陪体陪体:就是与主体相互映衫,实现对主体的细腻描述。

主体与陪体是一种主次关系,任何时候陪体都不可以喧宾夺主。

四、环境环境:就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等,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在构图中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

五、环境的组成环境在画面中一般以前景、中景、背景的形式出现,在摄影构图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起到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用。

总结:突出主体方法1、虚实对比虚实对比主要是利用镜头的景深效果,使主体清晰而陪体模糊,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明暗对比摄影就是利用光影来作画,景物在光影渲染下,可以实现黑、灰、白,以及浓与淡的不同影调。

3、远近对比拍摄时相机距离景物越近,影像越大。

距离越远,影像越小。

线条随汇聚在远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可以表现空间透视感。

4、大小对比构图中大小对比,就是以小衬大或以大衬小。

5、动静对比在构图中利用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都可以行成对比关系。

6、冷暖对比主要来自视觉与心理上对色彩的感受。

7、形状对比就是将画面中反差很大的两个或多个形状鲜明的视觉要素成功的组合在一起。

画面的组成要素

画面的组成要素

1、画面的组成要素。

(1)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组成的中心。

摄像师在构图时首先要确立主体,并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背景等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思想,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

表现主体的形式,大致有两种方法: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

A 直接表现
这种方法是使主体在画面中占较大的面积或处于突出位置,以利于鲜明、细致地表现主体的特征和质感,达到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

B 间接表现
这种方法中,主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常常不大,但却是画面结构中心,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这种表现方法比较含蓄,侧重于环境的陪衬和气氛的烘托来描写主体。

不着重于阐述主体特征和质感,而着重于神韵和内涵的传达,使人们有更多的回味。

主体的突出,在电视画面中往往是从间接表现入手,然后转为直接表现。

如主体人物从远处的群体中走出来,并且越走越近,在画面中也越来越大。

(2)陪体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

陪体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题思想表现的对象。

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如何进行间接描写

如何进行间接描写

如何进行间接描写本人在阅读学生作文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只会简单的直接描写,很少或根本不会间接描写,这将削弱对人物的刻画表现力度,甚至还会影响到文章主题的彰显,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有关间接描写的知识和方法技能。

间接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对特定对象进行正面刻画,而是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反面间接地对特定对象加以介绍、渲染、映衬、烘托,从而达到突出特定对象鲜明特征的目的的一种描写方法。

这是一种与直接描写相对的、迂回的描写方法,其特点是从侧面、对面着笔、从旁入手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生动形象地突出要描写的对象。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一、间接描写的作用首先,间接描写有利于表达不能或不宜直接描写的事物。

通常情况下,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间接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

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是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的。

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其次,间接描写可以提升表现对象的美感价值,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间接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构图》课程考试作业考核模拟模拟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构图》课程考试作业考核模拟模拟题

传媒《电视摄影构图》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以下属于间接突出主体方法的是。

()
A:万绿丛中一点红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飞流直下三千尺
D:横看成岭侧成峰
参考选项:A
最容易带来“借实写意”效果的摄影角度是。

()
A:正面角度
B:侧面角度
C:斜侧面角度
D:背面角度
参考选项:D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成像面积比较小,画面比较偏重于“写意”,这种画面突出
主体的方法属于。

()
A:直接突出主体
B:间接突出主体
C:开放式构图
D:间接处理陪体
参考选项:B
把陪体处理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某种线索的引导,通过观
众自己的联想、想象来补足陪体形象,这种处理陪体的方法属于。

()
A:直接处理陪体
B:间接处理陪体
C:自由处理陪体
D:封闭式构图
参考选项:B
近景景别取景范围通常包括被摄对象的【】。

A:全部
B:绝大部分
C:主要部分
D:.局部
参考选项:C
以下哪些诗句描写的景象,与框架性前景有关?()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窗含西岭千秋雪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像面积较小的景物
一、核心概念
(一)直接突出主体
被摄主体在画面当中成像面积比较大,从而使其显得很突出,这种方法被称作“直接突出主体”。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被摄主体,是直接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

(二)间接突出主体
被摄主体在画面当中成像面积比较小,但是,通过其他摄影手段,依然可以使被摄主体显得很突出,这种方法被称作“间接突出主体”。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中,主体距离一般比较远。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

(三)支点
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就是画面的支点。

二、基本理论
突出成像面积较小的主体对象,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利用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大面积暗衬小面积明;二是大面积明衬小面积暗。

在明暗对比中,面积大的部分会被作为“底”,面积小的部分会被作为“图”,面积小的部分会被突出出来。

(二)利用色彩对比
利用大面积的某种色彩和小面积的某种色彩形成对比,可以使小面积的色彩部分突出出来。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个道理。

(三)利用线条引导视线,突出主体
画面中只要有线条存在,观众在观看画面时,都会沿着线条来寻找和观看
景物。

可以利用各种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面积较小的主体。

(四)利用框架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是一种特殊的前景景物,其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框架内部,聚焦于后景当中面积较小的主体对象。

(五)利用动静对比
大多数景物都在动,少部分景物静止,我们会关注静止的部分。

大多数景物都是静止的,少部分景物运动,我们会关注运动的部分。

可以利用动静对比,突出面积小的主体。

(六)利用运动对比
利用不同动体运动速度、运动方向、运动轨迹方面的差异,形成对比,突出面积较小、运动方式与主流运动方式不同的主体景物。

三、案例分析
(一)明暗对比
图4-1 《可移动的艺术》(美)玛丽安娜•马西摄2011年8月25日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厅模特在时装表演中走秀的场景。

一道追光划破黑暗,照在模特走过的T台上。

尽管模特的成像面积比较小,但是,她却成为画面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二)色彩对比
图4-2 电影《英雄》截图
这幅画面来自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秋天的胡杨林中,一片金黄中,张曼玉饰演的角色一袭红衣,临风而立,显得非常醒目和耀眼。

色彩之间的对比,使得成像面积并不大的主体人物突出出来。

(三)利用线条引导视线
图4-3 美国国家地理作品精选之一
这幅照片拍摄得很有特点,画面前景的房子不仅成像面积大,而且色彩鲜艳、光照充足,后景中的人不仅成像面积小,而且无色彩、无光照,呈现为剪影,但是,在两边房子形成的汇聚线的作用下,观众的视线会很快集中到人物身上,人物会成为画面中最突出的部分,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和重点。

(四)利用框架性前景
(五)支点的运用四、习题图4-4 《红棉帆影》
这是一幅两底合成的画面,原片是空空的江面上一只帆船,前景的红棉树枝是另一张底片。

将两张底片的影像有机结合起来,红棉树枝就形成了框架性前景,可以将观众的注意
力集中到面积不大的帆船上。

图4-5 《火焰山》陈复礼摄
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拍摄的《火焰山》这幅画面中绝大多数面积用来表现红色的火焰山,而用画面极小的面积(但却是容易引人注意的位置)安排了一辆毛驴车,这辆驴车成为画面的支点,为观众的视线提供了落脚点,为画面增加了生气。

1.什么是间接突出主体?
2.进行拍摄实训,分别采用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线条指引、加用框架性前景等方法,使面积较小的主体景物在画面中突出醒目。

3.什么是支点?支点在摄影画面中有何作用?
4.拍摄大景别(远景、全景)风光画面,注意有意识地选择或设置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