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与《母亲》
母亲高尔基赏析

《母亲》赏析《母亲》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部文学杰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首先,该小说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
高尔基在作品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如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环境描绘、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等,将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细节与革命运动的壮丽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部小说既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又富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对母亲这一角色的塑造,高尔基将一位普通妇女的生平经历和内心的转变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的思想、情感和成长历程。
其次,这部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小说描述的是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社会充满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无产阶级在贫困和压迫下开始反抗,而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也参与到了革命队伍中。
高尔基通过小说揭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人民的力量和勇气。
最后,这部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她代表着当时俄国社会中觉醒的女性。
在革命运动中,她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个勇敢的革命者,她的成长历程不仅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也揭示了— 1 —革命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此外,小说中还通过母亲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展示了革命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母亲》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
它既展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历程,也揭示了女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
— 2 —。
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一)

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一)
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
儿子的迷茫与觉醒
•儿子帕维尔的成长过程
•方向感的迷茫与思想觉醒
母亲的斗争与力量
•母亲卡申卡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
•母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奋力拼搏
社会对母亲的压迫与抗争
•社会对卡申卡母子的歧视与剥削
•卡申卡母子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抗
母爱的伟大与牺牲
•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付出的牺牲
•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
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低下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母亲的忍耐与坚持对儿子的影响
儿子与母亲的成长与蜕变
•儿子面对母亲的成长与改变
•母亲在儿子成长中的积极引导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小说中人物的丰富性格和行为
•人性的复杂性在小说中的呈现
以上是对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的列举和阐述说明,希望对你有帮助。
2第二节高尔基及其《母亲》

十月革命后的生活和创作 (1917~1936):创作了两部重要的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1925)、《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925—1936)和剧本《耶戈尔·布雷 乔夫及其他的人们》(1931) 。此 外,还写了一系列回忆录。回忆录中 最著名的是《列宁》(1924—1930)。
二、生平和创作 早期创作(1892~1899): 1892年,第一次以高尔基为笔名发表 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1895年,发表有重大影响的《伊则吉 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是高尔基 早期浪漫主义的短篇佳作。此外还有 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描写流浪汉的小说《切尔卡什》。
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的生 活和创作(1900~1907): 20 世纪初,高尔基的著名作品有 散文诗《海燕》(1901)、剧 本《小市民》(1901)、《底 层》(1902)和长篇小说《母 亲》(1906)。
《 底 层 》 插 图
两次革命之间的生活和创作 (1908~1917):创作有中篇小说 《忏悔》(1908)、《奥古罗夫镇》 (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柯热米 亚金的一生》(1911)。 1905—1917 年高尔基在侨居意大利期间写了《意 大利童话》(1911—1913)和自传体 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 (1913)、《在人间》(1914)。 (第三部《我的大学》创作于十月革 命后的1922年)。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插图
长篇小说《母亲》(1906)是
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小说写作的社会
背景、题材来源。小说的故事梗概。
无产阶级革命家巴威尔和母亲尼洛夫
娜的成长过程及其典型意义。农民革
命者雷宾和革命知识分子等形象及其
典型意义。小说的文
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

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最新版)目录一、《母亲》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二、《母亲》的主要内容1.第一部分:巴威尔的成长经历2.第二部分:巴威尔的觉醒与反抗3.第三部分:巴威尔的革命斗争与牺牲三、《母亲》的艺术成就与意义正文一、《母亲》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他于 1868 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
11 岁开始独立谋生,在沙俄时期的底层度过了不平凡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这些经历磨炼了他的斗志,并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母亲》是高尔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生活。
小说以一个革命者的母亲为核心,展现了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二、《母亲》的主要内容1.第一部分:巴威尔的成长经历故事的主人公巴威尔,是一个钳工的儿子。
他的父亲米洽依尔·符拉索夫在工厂里是个熟练的工人,力气最大,但他对上司的态度粗暴,得的工钱最少。
他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气闷时便打老婆,拿妻子出气。
后来,他患疝气病默默地死去了。
巴威尔在父亲死后,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在各个城市间流浪,见识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他在工厂里做钳工,遭受了与父亲同样的命运。
然而,他的母亲始终关心着他,希望他能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2.第二部分:巴威尔的觉醒与反抗在母亲和一些革命者的影响下,巴威尔逐渐觉醒,开始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反抗。
他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为工人阶级的权益而斗争。
他成为了一个具有觉悟的革命者,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
3.第三部分:巴威尔的革命斗争与牺牲巴威尔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成长,成为了一个出色的革命者。
然而,在一次战斗中,他英勇地牺牲了,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母亲为他的英勇行为感到自豪,也为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三、《母亲》的艺术成就与意义《母亲》是高尔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长篇小说。
母亲高尔基《母亲》简介

母亲高尔基《母亲》简介《母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一个贫穷工人家庭的母亲为主人公,通过她的艰苦生活和不幸遭遇,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类的尊严。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佩利卡诺娃的母亲,她是一位贫穷的工人妇女,生活在一个苏联小城镇。
佩利卡诺娃的丈夫是一位酗酒的工人,他不仅不赚钱,还经常欺负妻子和孩子。
在这个家庭中,佩利卡诺娃成为了支撑整个家庭的中心人物,她不仅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还要出去打工赚钱养家。
在小说中,佩利卡诺娃经历了许多不幸的遭遇。
她的儿子帕维尔被警察逮捕,因为他参加了一次工人罢工,而佩利卡诺娃为了拯救儿子,不惜到处求情,甚至去找警察局长,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救出儿子。
佩利卡诺娃的丈夫也因为酗酒而死去,让她不得不面对孤身一人的生活。
尽管佩利卡诺娃经历了许多不幸,但她却始终保持着坚强和勇气。
她从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孩子的爱,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她的母爱和毅力感动了周围的人,也成为了小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母亲》是一部具有浓郁社会主义思想的小说。
它通过佩利卡诺娃这个普通工人妇女的形象,展现了苏联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苦难和反抗。
同时,小说也呼吁人们要团结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母亲》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对一个母亲的生活和遭遇的描写,呈现了人类的尊严和社会的丑恶,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这部小说不仅是苏联文学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高尔基《母亲》内容解析与艺术特色

高尔基《母亲》内容解析与艺术特色《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到惨败,进一步暴露了专制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同时也加速了俄国革命的进程。
1905年革命风暴的开始是1月9日发生的沙皇政府大规模枪杀请愿工人的“流血星期日”事件。
它的高潮是10月全俄的政治罢工和12月莫斯科的武装起义。
在这次革命中、高尔基曾因对1月9日沙皇的暴行提出强烈的控诉和抗议而被捕,出狱后于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小说《母亲》的素材正是来源于1905年革命中索尔莫沃工业区“五一”游行的组织者扎莫洛夫和他母亲安娜的革命事迹,同时又融入了高尔基在1905年革命斗争中积累的生活素材和斗争经验。
小说的第一部于1906年9月在美国完成。
第二部于同年完成于意大利。
《母亲》描写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一个工业区的故事。
在这里工人们一如既往地过着贫困的生活。
老钳工米哈依尔·符拉索夫被厂主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悲惨地死去了。
他的儿子巴威尔·符拉索夫没有走父亲的老路,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工人革命运动的领导者。
一次、主以修整沼地为名,提出在工人的工资里每卢布扣除一个戈比的无理要求。
巴威尔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穿了厂主的阴谋,并因此被捕。
巴威尔的母亲尼洛夫娜接受了巴威尔的同志们的请求把革命传单散发到工人中去,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巴威尔出狱后领导了“五一”游行并再次被捕。
尼洛夫娜继承了儿子的事业经常乔装打扮送信送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完全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
巴威尔拒绝了狱外同志们要他逃跑的请求,在受审的法庭上发表演讲,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后被判处终身流放。
母亲接受了组织交给的任务,把印有巴威尔演说词的传单送往它处,当她在车站上发现自己已被特务包围时,便毅然决然地把传单撒向群众并高呼革命口号,最后尼洛夫娜也被捕了。
母亲尼洛夫娜是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从普通群众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典型。
母亲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

母亲:无私的奉献与无尽的爱《母亲》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母亲在艰难环境下的奋斗和牺牲,展现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与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将从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描写以及主题论述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主要情节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描写了一个虽贫穷但幸福的家庭。
母亲——聪明、善良而敬业的妇女,替丈夫带着小儿子尼洛姆艰难生活。
她努力工作,尽可能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给家人。
然而,一场洪水摧毁了他们所有的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
母亲即使面对这样的挫折,却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
她把所有的家当倾尽去买食物,即使自己饥肠辘辘,也确保儿子能够吃得好,并告诉儿子要节约食物。
她的无尽爱意在这个情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次,母亲发现尼洛姆表现出了一些悲观情绪,而且他不肯告诉她为什么。
通过儿子的一番描述,母亲发现他发现了一个蝶蛹,但后来却突然找不到了。
母亲细心倾听儿子的话,了解到他的痛苦所在。
于是,母亲立即明白儿子看到的蝶蛹被倒下的花瓶砸碎了。
她以神秘的方式告诉儿子,他们将会在这个杯子里找到蝴蝶。
于是,母亲凭借难以置信的耐心、无私的爱心,用自己虚弱的手引导儿子用碎裂的杯子寻找蝴蝶。
尽管杯子碎裂,她还是鼓励并告诉儿子要记住那个惊人而美丽的瞬间,因为它充满了希望。
人物描写母亲是本文的主角,她是一位善良而勤劳的女性。
她有着超乎寻常的母爱,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给家人。
她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并用自己的智慧激励着儿子。
高尔基通过细腻地描写母亲的举动和对话,展示了她的真实和深情。
尼洛姆是母亲的儿子,他是一个聪明而敏感的孩子。
他对母亲抱有无限的崇拜和爱戴,并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通过他的视角,读者也能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主题论述《母亲》以母爱为主题,通过描绘母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意和母爱的伟大力量。
母亲没有重新振作的道路,但她在不断的努力中磨砺自己的母性,为了儿子付出一切,并给予他希望和鼓励。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母亲》是高尔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贫苦家庭的母亲——佩里茨·巴什科娃奋起反抗的故事。
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高尔基塑造了一个真实而可亲的形象,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引发了我对生活意义和家庭关系的深思。
小说刻画了佩里茨这个母亲的形象,让我深受触动。
她是一个身世坎坷的寡妇,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困境,她始终充满了乐观和坚强。
她给予了儿女们最宽广的爱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尽管生活陷入绝境,佩里茨没有放弃,她努力工作,顽强生活,为了孩子们能够奋发向上,她战胜了贫困和困难。
佩里茨是一个真正的母亲,她的爱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意识到母爱是伟大和神圣的。
通过《母亲》这本书,我深深地意识到母爱的伟大。
母爱是最无私和坚强的;母亲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人。
正是母爱才使得这个家庭变得温馨而和谐,孩子们因此而茁壮成长,而这种母爱之情深厚激发了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同时,我也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母爱是家庭的纽带,家庭的港湾。
家庭是一个人温暖的避风港,是我们人生中最坚实的依靠。
而佩里茨的母爱使得这个家庭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温暖,她的坚忍又使得这个家庭更加团结。
《母亲》这本书也唤起了我对生活意义的深思。
母爱是人性中最崇高的感情,母爱是一种赐予生活以意义的苍穹般的情感。
正是母爱让佩里茨勇敢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幸福和尊严。
母爱的丰满和辽阔,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生活不是柴米油盐的琐事,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更高尚的伦理价值。
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佩里茨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抱着最大的希望和信念,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幸福和尊严。
她的坚持和追求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阅读《母亲》,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伟大,并对母爱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之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与神圣,使我更加珍爱自己的母亲,并更加坚定了我对家庭的信念。
佩里茨的坚忍和努力也使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激励了我在困境中坚持追求幸福和尊严的勇气和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company slogan
年轻时期与晚年时期的高尔基
Your company slogan
高 尔 基 与 儿 子
Your company slogan
三、“流浪汉小说”的艺术分析
“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主题: 1.借助神话式的手法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个人 主义式英雄的塑造,该英雄是勇敢无私的,忠于信 念信仰的,如《伊则吉尔老婆子》; 2.用纪实的文字对追求自由和真诚的流浪汉生活 的写照,如《马卡尔· 楚德拉》; 3.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不平的揭露,对 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再现,以及对改造生活的可能 性的探讨,如《二十六个和一个》、《笑话》、 《不平常的故事》、《鹰》。 “流浪汉小说”的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奇妙结合
Your company slogan
问题意识
核心问题: 《母亲》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是如何体现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的?其地位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支问题: 小说《母亲》有何艺术创新? 作为创作方法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怎样的特点? 小说《母亲》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地位怎样?
“人生三部曲”的文学价值
人生三部曲充满悲惨、虐待、黑暗、痛苦、 悲伤、鞭笞等苦难场景和遭遇。 1914年,俄国作家索罗古勃在《作家日记》 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 “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 夫· 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 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 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
Your company slogan
《母亲》的艺术创新
2.对比手法的运用与建构 小说的开端与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体系也 是通过各种对照来建立的。 3. 塑造人的成长历程 探索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一点决定了长篇 小说《母亲》的整个艺术。 叙述具有主观化倾向,采取女主人公的视角; 因此,革命斗争并不是当作暴力与破坏的形式来 看待的,而是个性积极地影响环境并朝着自己的目 标改变与形成环境的机会。
Your company slogan
四、“人生三部曲”的文学价值 《童年》是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从 三岁至十岁幼年时期的生活遭遇; 《在人间》说描述的是11岁主人公阿 廖沙1871—1884年外出谋生的经历; 《我的大学》描写16岁的主人公阿廖 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两种类型人物形象
在三部曲中,高尔基塑造了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一种是以外公卡什林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外 公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东方性特点,诸如蛮横、专制、 残暴、野蛮、任性、无情、自私、吝啬、卑微、残 忍、猥琐,对外公形象的否定,其实表现出高尔基 对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性的批判和否定。 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婆身上 体现出比较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诸如博爱、忍耐、 顺从、诗意、勇敢、正直、善良、公正、大方、豪 爽,对外婆形象的肯定,其实表现出高尔基对俄罗 斯文化传统人文主义的认同和肯定。
Your company slogan
“流浪汉小说”的叙事特点
从整体看来,流浪汉小说的叙述方式实际上是高 尔基小说基本的结构模式之一。 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自己的身世,或 由作者用故事套故事的方式交待主人公的经历; 故事由主人公连贯的见闻和遭遇构成,情节展开 从容不迫,在时空关系上循序渐进,逐渐展开。 阅读高尔基的小说,如同在听一位饱经沧桑阅历 丰富的流浪汉在不紧不慢地讲述故事,用平凡普通 的方式讲述不平房普通的人物和故事。
Your company slogan
高尔基与列宁
Your company slogan
高尔基与列宁
Your company slogan
1921年第二次侨居国外: 高尔基完成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分《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着手写作最重要而又终未完成的书——史诗《克 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 两次侨居国外时期,是高尔基文学创作最丰硕、 最深刻的时期,也是对文化传统、文学与国家、知 识分子与人民、民族性等问题思考最深刻的时期。
一、人生遭遇与文学创作
高尔基(Maksim Gorky,1868—1936)乃是 笔名,不仅是痛苦一生的概括,更是俄罗斯知识分 子在社会中痛苦而艰难定位的形象表达。 根据文学风格的差异和描写对象的不同,高尔基 的文学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时期、 怀疑思考和重新定位创作时期;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时期。
Your company slogan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时期:1931—1938
1931年高尔基回到苏联,获得苏联官方作家的第 一把交椅,并和斯大林建立起私人关系; 直接参与第一届苏联作家大会组委会的工作;提 出苏联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概念; 在高尔基寓所举行著名的文学、文化和政治聚会。 包含社会政治内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 是在聚会上酝酿产生的。
高尔基与俄国民族东方 性批判问题
问题
请阅读高尔基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和《阿尔达莫洛夫家的事业》、《克 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不合时宜的思想》,思考 下列问题: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形成和流变? 高尔基人生三部曲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阿尔达莫洛夫家族三代人追求什么理想? 怎样看待克里姆· 萨姆金形象?
Your company slogan
阿列克塞· 马克 西莫维奇· 彼什 科夫(Aleksey Maksimovic h Peshkov)
Your company slogan
1892年时的高尔基
Your company slogan
浪漫和现实主义创作时期:1892—1905
文学生涯始于1892年9月在《高加索报》上发表短篇小说 《马卡尔· 楚德拉》;小说的署名作者就是马· 高尔基。 1895年,《萨马拉报》刊登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 《俄罗斯财富》登载短篇小说《切尔卡什》。 1898年,《随笔与故事集》 发表; 1899年,高尔基在《生活》发表长篇小说《福马· 戈尔杰耶 夫》,名声鹊起。 20世纪初,高尔基创作出自己的第一批剧本:《小市民》 (1901),《在底层》(1902),《消夏客》(1904),《太 阳的孩子们》与《野蛮人》(1905)。。
Your company slogan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深化
30年代,“现实主义的广阔性和多样性” (布莱希特) 60年代初,“开放现实主义”(阿拉贡), “无边的现实主义” (加洛蒂) 70年代,真实地描写生活的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开放范畴”(苏奇科夫),或“开放体系” 的命题(马尔科夫),强调“时代的真实”, “生活中的美”,塑造正面人物,提倡社会主 义人道主义;题材广泛,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多样化。
Your company slogan
高尔基与斯大林
Your compan尔基把现实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创立 的一种新的创作方法。 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要求在现实的革 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既能 深刻地反映现实的本质方面,又能展示历史发展的 趋势,还有未来远景;既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因素, 又有革命的浪漫主义光辉。 苏联文艺界在1932-1934年的讨论过程中将它定名 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
Your company slogan
高尔基 与托尔 斯泰在 庄园 “亚斯 纳亚· 波 良纳”
Your company slogan
高 尔 基 与 契 诃 夫
Your company slogan
历史形象的变迁
一为著名艺术家:描写 20世纪可怕现实中的个人 命运,为剥夺个人自由而鸣不平。 一为红色政论家:为意识形态服务,美化斯大林 的专制统治; 一为文化活动家:办过《年鉴》《新生活报》等 自由主义报刊,既迫不得已作了不少违心事,也保 护了不少作家和知识分子; 一为鲜活的个体:有苦恼,有爱憎,有迷惘,有 爱情,有友谊,……
Your company slogan
徐葆耕:《叩问生命的神性》(广西师大出版2009)
在俄罗斯文学中, 穷人比富人更接近神; 女人比男人更接近神; 罪者比贤者更接近神; 乡村比城市更接近神; 泥土比蓝天更接近神; 秋天比春天更接近神;
Your company slogan
学习目的
掌握高尔基的坎坷人生遭遇与丰硕多样的文学创作; 了解高尔基的文学声誉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的起 伏变迁; 掌握高尔基的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点; 联系俄罗斯文化的东方性来理解高尔基的“人生三部 曲”; 透彻理解《母亲》何以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 之作; 掌握高尔基之于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Your company slogan
内容提要
高尔基的人生遭遇与多样的文学创作; 高尔基文学声誉的起伏与历史形象的变迁; “流浪汉小说”的艺术风格与叙事特点; “人生三部曲”中的形象塑造与文化症候; 长篇小说《母亲》的艺术创新; 高尔基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 的意义与价值;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六、《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的价值
描写时间:小说(1870—1917)共4卷,展现 了近半个世纪来俄国社会变迁的全景图; 描写内容:民粹派的瓦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05年革命、一次大战和二月革命等重大事件, 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尖锐冲突,并在着 重考察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描写对象:小说的中心主人公克里姆· 萨姆金—— 反面人物; 描写实质:各种思想的对立和观念的辩驳——社 会政论小说;
Your company slogan
“流浪汉小说”的叙事特点
小说中的叙述人具有很强的自传性,是自传主人 公。 小说中叙述人的命运与世界观表现了高尔基的面 貌,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命运。 作者对小说人物的态度是矛盾的,双重性的: 一方面,赞赏他们的力量与美,或者赞赏他们富 有诗意、看待世界能取审美视角; 一方面,不赞同他们的立场,能看出他们性格中 的各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