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母亲》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外国文学》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外国文学》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2)盗传必究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1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2.《失乐园》弥尔顿3.《鲁宾逊漂流记》笛福4.《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蒂5.《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6.《包法利夫人》福楼拜7.《母亲》高尔基8.《尤利西斯》乔伊斯9.《苹果车》萧伯纳10.«苍蝇》萨特11.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12.《暴风雨》莎士比亚13.«鲁宾孙漂流记》笛福14.《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15.«悲惨世界》雨果16.«城堡》卡夫|<17.«到灯塔去》吴尔夫18.«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马克•吐温19.«苍蝇》萨特20.«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21.«巨人传》拉伯雷22.《麦克白》莎士比亚23.«神曲》但丁24.《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菲尔丁25.《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拜伦26.«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27.《局外人》加缪28.《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29.《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30.《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31 .《美狄亚〉欧里底得斯32.《达尔杜弗》莫里哀33.《十日谈》薄伽丘34.《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35.〈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36.《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37.〈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奥尼尔38.《巴巴拉少校》萧伯纳39.《父与子》屠格涅夫40.《变形记》卡夫卡41.《诗学》亚里士多德42.《神曲》但丁43.《十日谈》薄迦丘44.《堂吉诃德》塞万提斯45.《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拜伦46.〈巴黎圣母院》雨果47.《双城记》狄更斯48.<等待戈多》贝克特49.《变形记》卡夫卡50.《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51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52.《失乐园》弥尔顿53.《鲁宾逊漂流记》笛福54.《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蒂55.《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56.《包法利夫人》福楼拜57.《母亲》高尔基58.《尤利西斯》乔伊斯59.《苹果车》萧伯纳60.《苍蝇》萨特(二)综合填空题1.柏拉图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
《童年》考试题(附答案)

《童年》考试题(附答案)语文教研组编审时间45分钟每题2.5分,共100分1.高尔基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A.知识分子B.木工C.军人D.贵族2.《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几岁期间的生活断面?()A.三岁到十岁B.四岁到十岁C.五岁到十一岁D.六岁到十岁3.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哪里生活?()A.叔叔家B.阿姨家C.外祖父家D.爷爷家4.外祖父卡什林是做什么的?()A.木工B.裁缝C.医生D.小染坊主5.关于外祖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思想保守、心地善良B.大方开朗,富有同情心C.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D.思想开明、富有爱心6.我和母亲到外祖父家后,为什么两个舅舅分家的愿望更强烈,更尖锐了?()A.在一起,人太多,太吵了。
B.两个舅舅都嫌自己的父母年龄太大。
C.他们想分家后可以独自去创业。
D.他们害怕我的母亲讨回被外祖父扣留的嫁妆。
7.外祖父为什么扣留预备给我母亲的嫁妆?()A.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志结婚。
B.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志,自主创业而不到染坊里上班。
C.外祖父改变主意,想把嫁妆分给两个儿子。
D.外祖父改变主意,想把嫁妆留给自己养老。
8.谁指使萨沙在蜡烛上烧师傅的顶针,跟格里戈里开玩笑?()A.外祖母B.外祖父C.雅科夫D.米哈伊尔9.萨沙将滚烫滚烫的顶针放到格里戈里的手底下,烫到了谁?()A.外祖父B.外祖母C.母亲D.格里戈里10.谁劝我从柜子里拿过节用的白桌布,把它染成蓝的?()A.米哈伊尔B.雅科夫C.小茨冈D.雅科夫舅舅家的萨沙11.我的小伙伴中,谁因偷鸽子被送到少年罪犯教养院(在那里吊死了)?()A.哈比B.雅兹C.科斯特罗马D. 格里沙·丘尔卡12.外祖父想把小茨冈送到警察局,是谁说留着自己养?()A.外祖母B.米哈伊尔C.雅科夫D.我的母亲13.在哪一天,外祖父都要把一星期来犯了过错的孩子都揍一遍。
《童年》大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童年》课外阅读测试题(附答案)-《童年》测试题含答案《童年》的人物形象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两个舅舅:粗野、自私。
④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⑤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一、填空题1.《童年》是( 高尔基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我的大学》《在人间》。
2.节日狂欢中,通常由( 雅科夫 )弹琴,( 小茨冈)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3.“我”到外婆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 听外婆讲故事),其中印象最好的是( 米龙隐士和伊凡勇士 ) 两个故事中的人物。
4.在(“好事情”)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5.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外祖母 ) 。
6.阿廖沙因为( 伤了脚趾 )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7.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习俗(习惯)) 。
8.阿廖沙对打架不太在乎,但他特别厌恶( 恶作剧 ) 。
9.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 八哥)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 怪声怪气地学外祖父说话) 。
10.《童年》的主人公是( 阿廖沙) ,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11、《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偷了外祖父的(白桌布去染色),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1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1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外祖母)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1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小茨冈)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格里戈里)则常常受到捉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
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
流泪等等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
“好事情”。
6、《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
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
的第一主题。
参考答案:1、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2、阿廖沙俄罗斯3、吝啬、贪婪、专横、
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4、高尔基、《在人间》、《我
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
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
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
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
的大学》5、“我”(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们6、阿廖沙、7、鞭挞俄国国民的
小市民习气。
《童年》(二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为《在
人间》和《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高尔基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1912
年写起,到1913年结束。生动的再现了
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
《母亲》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
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蛇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我自己?”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母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母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习题。
(18 分)母亲高尔基母亲坐在门口的一个很显眼的地方等待着。
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般的冷空气吹到母亲的脸上。
这使她觉得十分爽快,于是,她便深深地呼吸一口冷空气。
有几个人提了包裹进来,——他们穿得很厚实,蠢乎乎地挡在门口,嘴里骂着,把包裹丢在地上或凳子上,抖落大衣领上的和衣袖上的干霜,又把胡子上的霜抹去,一边发出咳嗽的声音。
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只黄色手提箱走进来,迅速地朝四四周看了一遍,然后径直朝母亲走来。
他站在母亲的面前。
“到莫斯科去吗?”那人低声问。
“是的,到塔尼亚那里去。
”“对了!”他把箱子放在母亲身边的凳子上,很快地拘出一支烟卷来点着了,略微举了举帽子,默默地向另外一扇门走去。
母亲伸手摸了摸这箱子冰冷冷的皮儿,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过了一会儿,母亲站起身来,向靠近通往月台的门口的一条凳子走去。
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那个箱子——箱子其实不太大,——走过去,她抬起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一张张脸。
一个穿着短大衣的——把大衣领竖起来的年轻人和她撞了一撞,他举起手来在头旁边挥了挥,便默默地跑开了。
母亲突然觉得这个人仿佛有点面熟,她回过头来一看,只见那人正用一只淡色的眼睛从衣领后面朝她望着。
这种盯人的眼光好似针一样刺着母亲。
于是,她提着箱子的那只手抖动了一下,手里的东西仿佛突然就沉重起来了。
“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母亲回想起来,她想用这个念头渐渐地抑制脑中隐隐不快的感觉,而不想用别的言语来说出这种不快却很有力地使她的心冷得紧缩起来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增长起来,升到喉咙口,嘴里充满了枯燥的苦味。
这时,母亲忍不住想要回头再看一次。
当然,她这样做了。
只见那人站在原来的地方,小心地两腿交替地踏着,仿佛他想干一件事而又没有足够的决心去干。
他的右手塞在大衣的纽扣中间,左手放在口袋里,因此,他的右肩要比左肩高一些。
母亲不慌不忙地走到凳子前,小心地、渐渐坐了下来,仿佛怕弄破自己里面的什么东西似的。
《母亲》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

母亲肖复兴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童年》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童年》阅读测试题(含答案)班级学号姓名时间45分钟共55小题,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75分)1.高尔基出生在一个(B)家庭。
A.贵族B.木工C.农民D.知识分子2.《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涵盖了高尔基从几岁到几岁的生活断面?(A)A.3岁到10岁B.11岁到20岁C.5岁到11岁D.6岁到12岁3.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哪里生活?(C)A.雇主家B.爷爷家C.外祖父家D.阿姨家4.外祖父卡什林的职业是什么?(D)A.老师B.裁缝C.军官D.小染坊主5.关于外祖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大方开朗,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B.思想保守、心地善良,乐于助人C.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D.思想开明、富有爱心,总是帮助弱者6.凡纽什卡是外祖母对(A)的爱称。
A.小茨冈B.雅科夫C.萨沙D.格里戈里7.(D)指使萨沙在蜡烛上烧师傅的顶针,跟格里戈里开玩笑。
A.小茨冈B.格里戈里C.雅科夫D.米哈伊尔8.在外祖父家中,与阿廖沙最亲密的人是(D)A.萨沙B.雅科夫C.外祖父D.母亲的母亲9.我把过节用的白桌布拿出来染成蓝色,外祖父是怎么知道的?(B)A.小茨冈告诉外祖父的。
B.雅科夫家的萨沙告诉外祖父的。
C.米哈伊尔家的萨沙告诉外祖父的。
D.外祖母告诉外祖父的。
10.有一次雅科夫舅舅酒后捶胸,打脸,拍脑门,大哭:“我是流氓,下流种子,丧家的狗!”为什么?(D)A.雅科夫舅舅对自己一事无成很是懊脑。
B.雅科夫舅舅发酒疯。
C.雅科夫舅舅做了很多荒唐的事,很是后悔。
D.雅科夫舅舅给老婆罪受,把她打死了11.失火的那天晚上,阿廖沙刚躺到床上,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嗥叫声,这个声音是(A)A.纳塔利娅舅母生孩子。
B.魔鬼发出的声音。
C.警察在拷打罪犯。
D.外祖父在打小孩子。
12.跟着外祖父住在田野街的时候,楼下的酒馆流出疲倦的、嘶哑的歌声,这些歌声是谁发出的?(B)A.外祖母B.独眼乞丐吉图什卡C.雅科夫D.米哈伊尔13.外祖父常常在什么时候带我去教堂作晚祷?(A)A.星期六晚上B.星期日早晨C.星期三晚上D.星期六下午14.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一个漂亮的女人C.葛利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15.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B)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16.关于小茨冈的生世,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A.他是染坊一名死去工人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母亲》是着名作家的作品,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着,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觉醒前的主人公,是旧社会妇女的典型代表,身上有着“夫权”、“神权”及“政权”的三重束缚。
3.巴威尔在狱外的主要革命活动是和。
4.是巴威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威尔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
5.巴威尔第一次被捕时,救子心切的母亲,在女商贩的帮助下,偷偷地将送入工厂,宣传革命的真理。
6.诙谐而有趣,他鼓励母亲加入革命生活,鼓励母亲读书写字,是母亲走上革命道路的引导者。
7.“五一”游行时,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一样。
8.巴威尔再次被捕后,母亲搬到,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革命工作。
9.为了革命工作,母亲扮作、、小康的市民或巡礼者,在全省范围内奔走。
10.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把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稿给娜塔莎送去,被暗探盯上,在被捕。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哈依尔符拉索夫是钳工,()是他喜欢常用的字眼,他用这俩字呼喊场主、警察,也用来叫唤老婆。
A.浑蛋B.酒鬼C.孬种D.好人
2.巴威尔家住在工人区尽头,每逢(),大家伙都在他家聚会。
A.礼拜一B.礼拜三C.礼拜六D.礼拜五
3.()把有人要搜查巴威尔、马琴和维索夫希诃夫家的消息告诉了符拉索娃。
A.玛丽亚B.莎馨卡C.安德烈D.娜塔莎
4.巴威尔托付给母亲的第一项任务是()。
A.发传单B.送字条C.转移革命者D.送小册子
5.“五一”示威游行时,()和巴威尔一同被捕。
A.尼古拉B.霍霍尔C.雷宾D.蒲金
6.(),是母亲由自发性的革命转向自觉性革命的转折点,是
母亲正式觉醒的标志,是她直面真理的第一战。
A.“沼泽戈比”事件B.“五一”游行C.来到城里D.认识索菲亚
7.莎馨卡在牢里()天没吃东西,为的是让欺侮她的管牢的家伙给她道歉。
A.三天B.八天C.五天D.九天
8.“步伐总是故意装得很悠闲的样子,表情上、姿势上都带着不自然的放肆,眼光尖锐得令人不快,眼色忽忽闪闪。
”是()的特征。
A.暗探B.警察C.教士D.酒鬼
9. 老板用工人的血汗钱,给歌剧院的一个女演员送了一套金的()。
A.餐具B.茶具C.首饰D.洗脸用具
10.雷宾被捕,是()告的密。
A.依萨B.暗探C.范加金D.教士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工人下班后常做的事是酗酒,他们常喝的酒是白兰地。
()2.雷宾说:“不仅仅是为了一戈比钱,是为了正义!我们并不看重一戈比——我们看重血汗,看重真理。
”()3.尼古拉的姐姐索菲亚是革命者,小提琴拉得特别好。
()4.“她的鼻子像只钩子,颧骨像把刀子!但是她的心,却像一颗天上的星”说的是莎馨卡。
()5.母亲去乡下给雷宾送报纸,见到雷宾被捕,谎称自己是来收花边的。
()6.伊格纳季与摩拉托夫约定的暗号是在当中的窗上敲四下,先敲两下,过一会儿,再敲两下。
()7.母亲在斯吉潘家里亲口向大家讲述真理,宣传真理。
()8.官府派人到施莫利亚柯伏去逼老百姓交粮,农民斯比华金说“去他妈的沙皇吧!连乡下人的最后一件衬衫都要从身上给剥下来……”结果被带去做了监狱。
()
9.叶戈尔是伊凡神父的儿子,和符拉索娃是同乡,他死于疝气。
(普
学网)
10.法官对巴威尔、菲佳等政治犯的判决是在彼得堡拟定的,判决结果是全体流放。
()
附:
《母亲》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高尔基2.尼洛夫娜3.“沼泽戈比”事件“五一”游行4.“沼地戈比”事件5.传单6.霍霍尔7.巴威尔8.城里9.修道女女商贩10.火车站
二、选择题
1.(C)2.(C )3.(A)4.(B)5.(B)6.(B)7.(B )8.(A )
9.(D)10.(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母亲》(仰熙译花山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