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通用解说词

合集下载

话说太昊陵

话说太昊陵

话说太昊陵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万亩龙湖,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太昊陵是纪念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太昊伏羲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

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2次御祭。

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构成的主景区,以及附属景点:独秀园(原剪枝公园)、碑林、西四观、岳忠武祠、同根园、博物馆等几部分组成。

太昊陵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世界各地数百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庙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游客人数日达数十万。

在2008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

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

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

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

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

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称"十门相照"。

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

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河南太昊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省的太昊陵,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太昊陵的历史和文化。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新华街道东北约一公里处的南岳山上,是夏历第一位太皇太后太昊祖庙的所在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太昊是远古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统一中国的英雄,他是华夏族人最早的祖先,被尊奉为中国民族的“人文始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父祖。

太昊陵的规模较大,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包括庙宇、墓地和文化广场三个部分,其中庙宇是主要的建筑群。

庙宇呈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格,气势宏伟,壮丽辉煌。

庙宇由前庙、正殿、后殿和配殿组成,整体建筑均采用古代传统的黄色琉璃瓦,显得庄重而又庄严。

在太昊陵的前庙中,有一座雕塑巍峨的太昊坐像,太昊坐像高达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昊坐像。

太昊坐像展现了太昊的威仪和领袖风范,给人以深深的敬畏之感。

太昊坐像背后是一块陨石,象征着太昊的伟大和永恒。

太昊陵的正殿是太昊祖庙的主要建筑,也是参观太昊陵的核心地带。

正殿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充满古老而庄严的气息。

正殿内供奉着太昊的神像,漆金的太昊神像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太昊对后代的保佑和祝福。

紧接着正殿的后殿,供奉着太昊的后妃和后嗣们的神像。

太昊的后妃大多都是有勇有谋的女将军,她们在太昊的帮助下共同守卫着中原大地。

后嗣们则是太昊建立的传承者,他们继承了太昊的智慧和优秀品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昊陵的配殿中是太昊的行宫和会客厅等建筑。

行宫的建筑风格和正殿相似,但规模较小;而会客厅则是太昊招待宾客的地方,里面陈设着古代的家具和器皿,展示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除了庙宇建筑外,太昊陵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和碑碣。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太昊击鼓图”。

这幅石刻图案再现了太昊统一中国的壮丽场面,太昊手持鼓棰,形象英勇,气势磅礴。

这幅石刻图象征着太昊的勇气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伟大。

2019年最新精选的淮阳太昊陵导游词五篇样文

2019年最新精选的淮阳太昊陵导游词五篇样文

2019年最新精选的淮阳太昊陵导游词五篇样文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吴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一)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伏羲太昊陵,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太昊陵的基本概况。

太昊陵是为了纪念三皇之首伏羲氏而修建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它位于淮阳以北,毗邻美丽的龙湖。

占地面积约540余亩,分为外城,内城和紫荆城三部分。

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所以太昊陵也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每当二月二至三月三,这里都会举办传统大型庙会,届时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期间还会有狮子,龙灯,旱船等民间表演,庙会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为中原地区所独有。

2008年,我们太昊陵庙会因参加人数众多而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进入景区,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道门便是太昊陵的第一大门——午朝门,因为它子午相对,坐北朝南,所以在民间被称之为“午门”。

午朝门始建于明朝,门庭雄伟,气势磅礴,门中设有三洞,均为红门金钉。

其中,中门为9排9路,两侧为7排9路,属于帝王的规制。

除此之外,两侧还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挂有“太昊陵”,“午朝门”,和“开天立极”三个大匾。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封建社会啊,只有皇帝前来祭祖或手捧圣旨的大臣才可以有幸走这道午朝门。

而现今了,我们已经是文明社会了,人人平等嘛,所以大家不妨也跟着阿汤走走这帝王之门,让我们也一起沾沾帝王之气,享享帝王之福。

过了雄伟的午朝门,沿中轴线青石道路大约再走一百多米,我们便来到了一座高台建筑之下,高台两旁古树林立,庄严肃穆,无不显示了太昊陵威严的帝王之气!大家抬头可以看到,高台上挂有一石匾,名曰“先天门”。

先天门为清代所建,历史悠久,顶部整体以灰筒瓦为主,台上建有翡翠高阁3间,台中设有一高大砖砌拱门,门高11米左右,此门一开始并没有登楼的阶梯,只可以远观不可以亲临感受。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大家好!欢送各位游客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昊伏羲陵。

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途中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那便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

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封图。

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

八卦台南边有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做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

周身洁白,玲珑剔透。

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

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1997年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谁铂)。

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

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

他的主要功德是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

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

后人因此称他为“人祖〞、“斯文鼻祖〞、“龙师〞。

“太昊〞即是人民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象日月那样光明。

传说伏羲氏在位12022年,死后葬于陈。

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

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

历史上由于黄河屡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

明英宗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陵园,后又在清代屡次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吴陵园区。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淮阳太昊陵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游客朋友的到来,我是大家是导游,我的右手边是为咱们保驾护航的司机。

衷心的祝愿大家能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也预祝本次旅途愉快!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周口太昊陵,太吴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吴伏羲氏的大型陵庙。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谁铂)。

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

“太吴”即是人民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象日月那样光明。

传说伏羲氏在位114年,死后葬于陈。

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

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

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

明英宗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陵园,后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吴陵园区。

我们现在看到的陵园内建筑多为明代建筑,其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

整个陵庙的布局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

城垣高3米,上有城垛。

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金碧辉煌,华彩璀璨。

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渡善桥、九龙照壁、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仰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寝殿、先天八封台、伏羲陵。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统年殿。

统天殿显示“大哉乾元乃统天”之意,表明太吴伏羲氏一统天下,至高无上之地位。

让我们继续前行,现在位于我们面前的就是显仁殿,显仁殿位于统天殿后,是一座双檐挑角的建筑,它面阔7间,进深5间,坐落在13级直壁式高台之上。

龙凤大脊,殿周有回廊,用独特的地方手法彩绘。

殿台东北角方石上有一孔,传为“子孙窑”。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3篇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3篇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3篇Huaiyang Taihao mausoleum tour guide编订:JinTai College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3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2、篇章2:太昊陵导游词文档3、篇章3: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篇章1:淮阳太昊陵导游词文档大家好!欢迎各位游客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昊伏羲陵。

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途中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那便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

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封图。

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

八卦台南边有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做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

周身洁白,玲珑剔透。

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

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1997年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谁铂)。

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

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

他的主要功德是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淮阳太昊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各位游客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昊伏羲陵。

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古城到北关中路东侧环城湖,有一方土山,就是伏羲最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

平台中央有一座八卦亭。

展馆的天花板上绘有伏羲先天的八枚印章。

亭东边有一棵歪柏,是传说中的八卦柏。

在八卦台以南,有一个城湖深水区,就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

周身洁白,玲珑剔透。

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

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1997年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出生于城际。

他带领部落从西到东,靠水草放牧。

他选择了黄淮平原,并建立了首都万秋(他现在在河南)。

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从野蛮到文明的演变过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伏羲的作品涵盖了所有的国王和世界。

他的主要功德是:织网、渔猎、养畜、烹饪、画八卦、做事迹、做家礼、定四季、做古筝、古筝、宋福来、做姓氏、做婚礼、盖房子、先定居、尝百药、做九针、做葛葛、,装点武功,与龙教官员一起整理大海。

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序幕。

因此,后人称他为“人类祖先”、“斯文祖先”和“龙王”。

“太昊”是人们对伏羲席席的赞美,这意味着伏羲的功德是无边无际的,明媚如日月。

传说伏羲氏在位12021年,死后葬于陈。

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

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

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

我是小小讲解员口语交际范文太昊陵

我是小小讲解员口语交际范文太昊陵

我是小小讲解员口语交际范文太昊陵朋友们!今天我这个小小讲解员要带你们走进一个充满神秘和历史韵味的地方——太昊陵。

咱们一到太昊陵的门口,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庄重感。

你看那宏伟的建筑,就像一个古老的巨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太昊陵可是纪念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呢。

伏羲氏啊,那可是咱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厉害得不得了!就好像是开天辟地之后,给咱人类点亮智慧明灯的大英雄。

走进太昊陵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柏苍松,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圣地。

有些树长得歪歪扭扭的,但是看起来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就像是在跟你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岁月的秘密。

再往前走,就到了那些殿堂啦。

殿堂里供奉着伏羲氏的神像,那神像庄严肃穆,让人一看就心生敬畏。

我每次站在神像前,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远古时代,能看到伏羲氏带领着大家结网捕鱼、驯养牲畜的场景。

他就那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然后啊,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就是太昊陵的庙会。

这庙会可热闹啦,人山人海的。

各种小摊位琳琅满目,有卖特色小吃的,那香味能飘出好几里地呢。

像什么泥泥狗,这可是太昊陵特有的小玩意儿,造型奇特又可爱,五颜六色的,每一个泥泥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灵,带着神秘的祝福。

还有很多人来这儿祈福呢。

大家怀着美好的心愿,在神像前虔诚地祈祷,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或者事业顺利。

我觉得这也是太昊陵的一种神奇之处,它像是一个承载着人们梦想和希望的地方。

总之呢,太昊陵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咱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来亲自感受一下太昊陵的魅力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昊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太昊陵庙寻根谒祖。

太昊陵庙是为开创中华民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太昊伏羲氏修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和庙。

因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陵庙称为“天下第一陵”。

【洪武驻跸碑亭】是为纪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驻跸于此,亲临致祭太昊伏羲氏修建的碑亭,亭下碑刻“洪武驻跸”四字,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亲笔手书的擘窠草隶,碑文详细记述了朱元璋与太昊陵庙的渊源。

【羲皇文化广场】眼前这片规模宏大的广场是羲皇文化广场,总面积64000平方米,由中心广场、午朝门广场、蔡河和观礼台四部分组成。

“昔日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凿池以养之”。

蔡水就是今天的蔡河。

观礼台位居太昊陵庙中轴线上,南延湖面而建,东西宽90米,南北长60米,契合《易经》阴六阳九数理。

曾在此举办了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

现在,羲皇文化广场已成为集节会庆典、文化娱乐、商务会展、休闲健身、经贸流通、社会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每年举办各类活动500多场次,年交易量亿元以上。

夜幕降临,这里华灯闪烁,游人如织,天、地、人融为一体,水、灯、景交相辉映,更显羲陵之肃穆庄严,龙湖之烟波浩缈,众生之悠闲安康,是和谐淮阳的真实写照。

【渡善桥】前面这座桥叫渡善桥,老百姓俗称“面桥”。

意思是说到了这里的善男信女们就要和人祖爷见面了,应去除杂念,万心归善。

千百年来,伏羲对中华儿女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蔡河上一共有三座这样的桥,东面的叫东善桥,西面的叫西善桥,分别与东天门、西天门对应。

【午朝门】在古代,午指南方,此门朝向南方,故名午朝门。

又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皇城南门定为午门,此门仿其规制而建,俗称“午门”。

午朝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九排九路,两侧七排九路,属帝王规制。

东西两侧有两掖门,分别叫东天门和西天门。

古代,只有皇帝或手捧圣旨的钦差大臣朝拜人祖才走中间这道门,平时文官走东天门,武官走西天门,俗称“文东武西”。

现在是社会主义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就请今天的主人们直入午门,随我一同探寻民族的源头、文化的滥觞、精神的家园吧!【午朝门洞】镶嵌中间的“龙师人皇”匾额为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御笔亲题。

伏羲以龙纪官,故为龙师;居三皇之首,为人之先皇。

右边“中华始祖”匾额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伟长题写,肯定了伏羲氏的中华始祖地位。

左边“昊德宣猷”匾额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赞扬伏羲公正廉明办事,全心为民谋福祉。

悬挂两侧的“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匾额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写,是说伏羲探究天地间奥秘,总结其运行的规律,用以指导部族的生产生活活动。

【过午朝门洞】太昊陵庙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以来,不断完善,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分外城、内城、紫禁城,占地875亩。

后来,由于战事等诸多原因,陵庙面积不足300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三期拆迁建设,恢复了原有面积和部分建筑。

【太昊陵庙总体规划效果图】请看太昊陵庙总体规划效果图。

这是刚才路过的羲皇文化广场、蔡河和午朝门,位居在这条全长750米长南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是: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太昊伏羲氏陵墓、蓍草园,俗称“十门相照”。

这是新建的陈州伏羲碑林,这是独秀园,这是复建的西四观,这是新建的中华姓氏博物院,规划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玉带河】面前的这条小河叫玉带河,象束在太昊陵庙腰间的玉带一样,故名玉带河。

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相对应,叫玉带桥。

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并入护城河后流进蔡河。

陵墙外侧河岸边各有一口井,俗称“玉带扣”。

在玉带桥的两边分别有两只瑞兽,分别是金蟾和貔貅。

传说中,金蟾本是一种妖兽,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平日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

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

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

自此金蝉变成了能够招财进宝的祥瑞之物。

俗话说“二条腿的人好找,三条腿的蛤蟆难求”,三脚金蟾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希望他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

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

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据说貔貅是龙王的八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其它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称头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

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典故。

【过玉带桥】围绕淮阳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坚持“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以“羲皇故都朝祖会”、“中华姓氏文化节”、“淮阳龙湖荷花节”三大活动为载体,形成“千年庙会体验游”、“姓氏文化寻根游”、“龙湖生态水上游”三大旅游格局,彰显了“庙会文化”、“祖根文化”、“生态文化”品牌,“羲皇故都、水城淮阳”开始享誉华夏,走向世界。

2008年以来,太昊陵庙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王牌旅游景区”、“省级文明景区”、“全省十大特色景区”,龙湖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

2008年,淮阳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道仪门】又称仪门,即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

《易经》上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此门意在提醒人们要成就美善的德性,并反复涵养蕴存,才能找到伏羲文化精髓的门径。

所以旧称通德门,意即通神明之德。

儒家精典《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古人讲:百行德为首。

德为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此门启示世人要“进德修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这幅“望斗牛挟飞仙以遨游,御清风抱明月而长终”的楹联,集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其弟苏辙曾任陈州教授,苏轼多次来陈,写诗作赋50余首,朴实厚道、重情重义的淮阳人就从他的作品中集了这幅联以示纪念。

右边“开天立极”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左边“真道道真”匾额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题写,这是一幅回道文,怎么读都是“真道道真”,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

启示人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探索科学之道,为民之道,和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过道仪门】太昊陵庙遗存多为明清建筑,这与朱元璋有很大关系。

据史书记载: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太昊陵庙祀事不修,面貌渐毁,至元末,已所存无己。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

四年驾幸陈,御制祝文致祭。

八年遣官行视陵寝,九年置守陵户二人。

此后历代均有增修,直至875亩宏大规模。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看重太昊陵庙呢?朱元璋17岁时,家乡遭遇蝗旱天灾,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不到两月,寺里也支撑不住了。

朱元璋只好离寺云游。

途经合肥、固始、信阳、汝州、陈州、亳州、颖州等地,又回到皇觉寺,历时三年。

朱元璋在陈州停留的时间最长,对他的影响也最大。

400多前这里就是明教徒起义的根据地。

朱元璋10岁时,明教徒陈州人棒胡(闰儿)攻占陈州,明教在陈州的影响根深蒂固,朱元璋在此开始信奉明教。

居无定所的他,晚上则住在太昊陵庙歇息,常听主持给他讲伏羲圣德,内心非常敬慕,遂生济世安民之志。

离开陈州时,朱元璋对着伏羲圣像三拜九叩,感谢收留之恩,并祈求佐佑,许下弘愿,成就大业后替伏羲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命徐达攻克陈州,出巡汴梁的途中,特意驻跸陈州,拜谒伏羲,御祭开始恢复,明朝开国到中华民国初年,御祭多达53次。

【先天门】前的这座高台建筑叫先天门,根据伏羲创制的八卦命名。

“八卦”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受白龟龟背纹络启发创造的。

后天八卦是周文王被困于羑里城,在先天八卦原理上演变的八八六十四卦。

人们常说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八卦,淮阳是八卦的发源地。

请看门上“滥觞”匾额。

“滥觞”本意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这里指文化的发源地,寓意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淮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先天门属门洞式高台建筑,明朝所建,原只可望而无梯可登。

古时有个说法,一些悟出先天八卦奥秘的智者能够上下自如,是不用阶梯的。

20世纪70年代,为了方便游人登临,两边加砌了楼梯,可上登至阁。

【太极门广场】贯通广场东西的这条路是玉带路,向东直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向西直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

平常说凡事都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指的就是这三才。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都是根据人祖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而定名的。

【太极门】处在太昊陵庙的中心位置。

《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指天地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

太极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东边是仰观门,西边是俯察门,取自《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象征太昊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始画八卦,掌握了事物的本源和变化规律。

“日精、月华”匾额为书法家李中华题写,歌颂伏羲创始八卦的时候,吸收天地灵气,博采日月精华。

中间的楹联“庶绩熙照九野,群生茂泽千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女士题写,歌颂伏羲的功绩像阳光一样普照九州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过太极门】两边的建筑是钟楼、鼓楼,均始建于明代。

早晨钟响,以示开园,一天的祭祀活动开始。

晚上击鼓,以示闭园,一天的祭祀活动结束。

就是常说的晨钟暮鼓。

【统天殿】中间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是统天殿,俗称“正殿”、“大殿”。

两侧为东、西廊房,廊房北端各有一门,东曰“两仪”、西曰“四象”。

统天殿在太昊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也是全国古建筑等级最高的殿宇,因为里面供奉着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

统天源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是说盛大无极的元始之气,滋生万物,统领宇宙。

只有统天才能表达出至高无上的意思,才能说明伏羲的至尊至极。

因为伏羲以龙纪官,首统天下,实现民族融合,以统天称之,才能凸显其显赫伟业。

文明以降,天地设位,天尊地卑,伏羲为始祖,以统天称之,既理所当然,也示后世谦卑,实为中华礼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