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NF及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GDNF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GDNF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陈艳春;王俊;王士礼;蔡昌枰;李彪;张一帆;郭睿【摘要】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方法将目的基因(EGFP和GDNF)克隆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中,构建重组质粒pFB-EGFP-GDNF并予酶切鉴定;将pFB-EGFP-GDNF转化到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菌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载体Bacmid-EGFP-GDNF,抽提质粒并行PCR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Bacmid-EGFP-GDNF转染Sf9细胞包装病毒;免疫荧光法检测Sf9细胞EGFP和GDNF蛋白表达.结果目的基因片段正确插入pFastBacDual载体中;重组Bacmid 正确;Bacmid-EGFP-GDNF包装转染成功,获得较高病毒滴度;免疫荧光检测表明,Sf9细胞中GDNF和EGFP蛋白共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Bacmid-EGFP-GDNF,转染SD细胞共表达GDNF和EGFP蛋白,为进一步研究GDNF蛋白对内耳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novel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and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Methods The target gene(EGFP and GDNF) was cloned into baculovirus transfer vector pFastBacDual, pFB-EGFP-GDNF was constructed and 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pFB-EGFP-GDNF was transposited with baculovirus shuttle vector (Bacmid) into DH10Bac competent cells, and recombination baculovirus vector Bacmid-EGFP-GDNF was constructed. The plasmid was extracted and PCR was performed for identification. Bacmid-EGFP-GDNF was transfected with Sf9 insect cell package virus by liposomal transfectionmetho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EGFP and GDNF protein in St9 cells. Results The target gene fragment was correctly cloned into pFastBaeDual vector, and recombinant Bacmid was constructed. Bacmid-EGFP-GDNF was successfully transfected, and higher virus titer was obtained. The coexpression of GDNF and EGFP protein in Sf9 cells was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Conclusion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Bacmid-EGFP-GDNF can b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protein of EGFP and GDNF is coexpressed in St9 cells, which paves a way for the research of GDNF gene therapy.【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07【总页数】4页(P821-824)【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杆状病毒;蛋白表达【作者】陈艳春;王俊;王士礼;蔡昌枰;李彪;张一帆;郭睿【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R764感音神经性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主要的问题,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感音神经性聋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
融合蛋白d-EGF的结构预测、克隆、原核表达及鉴定

中文摘要目的:对融合蛋白d-EGF二级、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分析其活性部位的可能影响,进行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
方法:以融合蛋白质基因序列为基础,用DNAStar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用Insight II软件对其三级结构进行建模预测。
在对融合蛋白理论预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含β-defensin-3、EGF的重组质粒,应用重组PCR等方法,将EGF的基因序列融合到β-defensin-3 DNA序列的3’末端,将融合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SUMO,构建目的重组质粒pET-SUMO-d-EGF。
采用PCR、测序等方法对目的基因是否正确重组进行鉴定;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以IPTG 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表达产物经过Ni-trap柱纯化,SDS-PAGE检测表达初产物及纯化产物。
最后用Western-blot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用MTT法检测其促细胞增殖活性;用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微量稀释法检测其抗菌活性。
结果:采用DNAStar 软件的Gamier Robson 方法预测的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质d-EGF含较多的β折叠结构;Charge Density-Charge法预测蛋白质3-22、31-48区段带丰富的正电荷;Insight II软件分析显示重组蛋白d-EGF中原蛋白β-defensin-3、EGF三级结构中的活性必须的六个链内二硫键在融合蛋白中都能够正确形成,维持β-defensin-3三级结构的3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结构在融合蛋白中能够形成。
融合蛋白的结构含有原蛋白β-defensin-3、EGF的生物活性结构。
成功构建β-defensin-3、EGF 重组质粒,经重组PCR成功扩增出294bp的目的片段,重组体PCR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正确。
转入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 分析得到28 kD左右的目的蛋白条带。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粗提取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粗提取南方医科大学2011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摘要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表达,以及对其进行粗提取。
方法:从E.coli DH5ɑ中用碱提取质粒的方法提取质粒pEGFP-N3和质粒pET-28a。
然后用质粒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已经提取的产物进行电泳,确定从大肠杆菌中成功提取了质粒。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NotI对成功提取的质粒进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以确定已经提取了GFP基因。
将含有GFP基因的质粒转化到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中,用LB培养基对转化后的E.coli进行扩大培养。
用IPTG诱导GFP基因表达可以看到浅绿色菌落。
最后对绿色荧光蛋白进行粗提取。
结论:本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进一步的实验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重组表达转化粗提取目录1 前言 (3)2 实验目的 (4)3 实验设备 (4)4 材料及试剂 (5)5 实验操作步骤 (5)5.1操作流程 (5)5.2质粒DNA的分离与纯化 (6)5.2.1 质粒的培养 (6)5.2.2 质粒的DNA的碱提取法 (6)5.2.3 质粒DNA的鉴定与纯化 (7)5.3酶切及连接 (8)5.3.1 双酶切 (8)5.3.2 回收酶切产物(采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 (8)5.3.3 连接 (9)5.4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9)5.4.1 LB(Luria-Bertain)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参考附录).. 95.4.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CaCl2法) (9)5.4.3 转化涂板 (10)5.5GFP蛋白的诱导表达 (10)5.6绿色荧光蛋白的粗提取 (11)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LB培养基的配制: (12)2.溶液Ⅰ (12)3.溶液Ⅱ (12)4.溶液Ⅲ(100ML) (12)5.DN ASE-FREE RN ASE A (13)6.TE缓冲液(P H8.0) (13)7.20×TBE (13)8.G ENE F INDER-溴酚蓝上样缓冲液 (13)9.PEGFP-N3质粒全图谱 (13)10.P ET-28A质粒全图谱 (14)1 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转基因植物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转基因植物杨明瑜;刘翔;褚华硕;王晓光;朱文华;曲桂芹【期刊名称】《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年(卷),期】2008(027)002【摘要】GFP作为报告分子被广泛地运用在转基因植株检测中.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番茄Bax inhibitor-1基因(LeBI-1),亚克隆到含GFP基因的pEGFP载体上,进一步将中间载体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重组pBI121-LeBI-1-EGFP经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分化筛选后获得抗性烟草植株.利用GFP作为报告基因,采用PCR、southern blot及荧光方法验证外源基因LeBI-1成功转化到烟草中.分析讨论报告蛋白GFP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总页数】5页(P98-102)【作者】杨明瑜;刘翔;褚华硕;王晓光;朱文华;曲桂芹【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4【相关文献】1.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载体pBI121-GFP-62390和pBI121-GFP-51780的构建 [J], 邓丽;刘红;杨万年2.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Kozak-EGFP及鉴定 [J], 杨天燕;王乃平;王劲;刘冠达;韦锦斌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抗虫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生伟;秦红敏;孙敬三;田颖川4.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不同启动子在蝉棒束孢菌中的表达活性 [J], 李栋; 刘常利; 刘靖宇; 孟俊龙; 王洪凯5.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分子筛选有效的siRNA [J], 单志新;林秋雄;符永恒;邓春玉;李晓红;余细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表达人Arid5a及报告基因e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双表达人Arid5a及报告基因e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王顺娟;夏海滨【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3(21)5【摘要】目的:构建双表达人Arid5a(hArid5a)及报告基因e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Arid5a的生物功能打基础.方法:通过常规分子克隆方法及基因重组技术获得双表达hArid5a及eGFP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来确定病毒包装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rid5a蛋白表达.结果:将hArid5a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中,获得pAd5-CMV-hArid5a载体,然后将Pac Ⅰ线性化的pAd5-CMV-hArid5a与Pac Ⅰ线性化的携带报告基因eGFP的病毒骨架通过基因重组,最终获得携带有报告基因eGFP及人Arid5a的腺病毒载体Ad5 CMV-hArid5a/eGFP.将纯化获得的腺病毒载体Ad5 CMV-hArid5a/eGFP感染U87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感染细胞中hArid5a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报告基因eGFP的hArid5a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Arid5a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938-941)【作者】王顺娟;夏海滨【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治疗研究室,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治疗研究室,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相关文献】1.HIF-1α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J], 李永明;吕刚;范仲凯;曹阳;王岩松;庄培袁;张玉强;李刚2.HIF-1α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J], 李永明;吕刚;范仲凯;曹阳;王岩松;庄培袁;张王强;李刚;3.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Kozak-EGFP及鉴定 [J], 杨天燕;王乃平;王劲;刘冠达;韦锦斌4.P1/Fas-CCL19双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J], 姜兆静;李纪强;张积仁5.含tk和EGFP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鼠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J], 贾俊;赵怡芳;张文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子生物学——精选推荐

含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201405189414级生物技术郑伟荣摘要:本实验设计了基因工程的一个基本过程。
将质粒pEGFP-N1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亚克隆到质粒pUC18中进行克隆和表达。
包括:PCR扩增分离目的DNA片段;载体质粒的抽提、纯化及检测;载体及目的DNA片段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与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重组子的筛选、重组质粒的抽提与鉴定。
关键词:pEGFP-N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 pUC18Western blot质粒体外构建设计1.实验目的和设计原理1.1实验目的设计了基因工程的一个基本过程。
即从载体和目的基因的选择和制备,目的基因的扩增,体外DNA的重组,重组DNA引入受体细胞,重组子的筛选,到重组DNA 的检测。
1.2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即外源基因,我们使用的是EGFP基因,大小为720bp,EGFP(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可以用来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及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定位和转运等。
在转移到载体中时,可以改变阅读框,使得原有的基因表达失败。
1.3载体本实验选择的载体为puc18质粒,该质粒主要由Ampr基因、复制起始序列ori 和lacZ-α肽基因等序列组成,lacZ-α肽基因的N端含有多克隆位点。
外源基因在多克隆位点插入后可用传统的蓝白筛选法识别重组子,靶基因可在lac启动子下表达,插入片段的阅读框与lacZ-α肽基因的阅读框一致时能进行融合表达。
1.4设计原理选择PUC18作为载体,选择EGFP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首先用引物18F-E(sense)和18A-2(anti-sense)扩增pEGFP-N1中的EGFP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除去引物和Taq等杂物,然后用EcoRI(G↓AATTC)和BamHI(G↓GATCC)双酶切,同时载体pUC18也进行相同的双酶切。
载体和靶基因的酶切液分别纯化除去小片段,再利用t4DNA连接酶把两个分子在体外连接起来构成重组DNA分子。
(细胞生物学专业优秀论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二实验方法“。
”4”1技术路线1.1质粒构建藉弼丈学矮士学柱论定椽穗杰结果1质粒pCDNA3.1“)和pEGFP一1的双酶切鉴定pCDNA3.1(+)质粒经过BamItI、NotI双酶切后,电泳结聚(见阉l一8)显示有一条5。
4Kb麓絷带,穰据pCDNA3。
i(+)瘊粒酶窃图谱分析,该质救含有BamHl和NotI酶切位点各一个,经过双酶切后得到线性化载体pCDNA3.1(+)和另外一个很短的片段,电泳时这令缀籁静冀蔽燕出了璩瓣糖凝黢,最蘑凝胶上褥剿的条带聿誊合线往化载体pCDNA3.1(+)的长度,故可以验证所获质粒确为pCDNA3.1(十)质粒。
pEGFP-1蒺载经过8a硎i、Not{瑟酶切鑫,电濠结莱(冕圈l—C)鼹示有瓶条分别为3.5Kb卸0。
7Kb的祭带,根据pEGFP—l质粮酶切图谱分析,该质粒同样含商BamHI和NotI酶切位点各一个,经过载酶切籁得嚣露静蘩茜EGFP片段帮勇终一个鞍长豹的片段,电泳时凝胶上的条带符合鼹个片段的长度,数可以验证雕获质粒确为pEGFP一1质粮。
豳lpCDNA3.1(+)羊¨pEGFP—l质粒的酶切分毫斥A:DNA分子量标记:B:pCDNA3.1(+)质粒BamHI、NotI舣酶切C:pEGFP-t矮粒BamH{、Not{鼹酶鞠鞫jl|大学疆士学盈论文撩谗杰2垂缣质粒pCDNA3.1(+)-EGFP的酶稍釜定重组厦粒pCDNA3。
l(+)一EGFP经过BamHI单酶切基,电溶结果(见图2一B)显示有一条单一的6.1Kb条带,根据pCDNA3.1-EGFP强谱分析,该质粒含有单一的BamHI酶切位点,全长为6.1Kb左右。
耋组质粒pCDNA3.1(+)~EGFP经过BamHl、NoLI双酶切蜃,电泳结果(见网2一C)显示有两条分别为5.4Kb和0.7Kb的条带,符台线赣pCDNA3。
l(十)载体和EGFP片段的长发,故可以验证所较质粒确为耋缀质粒pCDNA3,l《+)-EGFP。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刘华伟;张宏;孙超;王庆贺;宋艳瑞【摘要】In this study, EGFP was cloned into pGEX-4T-l vector to construct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GEX-4T-EGFP,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 (DE3) and induced with IPTG for protein expression, then the EGFP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UV irradiation and SDS-PAGE. It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new report gene and selective marker for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以EGFP为标记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为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EGFP,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 (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紫外照射和SDS-PAGE检测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为原核表达系统提供新的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1)002【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EGFP;克隆;重组质粒;原核表达【作者】刘华伟;张宏;孙超;王庆贺;宋艳瑞【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源于多管水母属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发光蛋白,其在蓝光或紫外光下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可以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蛋白的特异性表达或进行细胞定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GDNF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姓名:陈艳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耳鼻咽喉科学指导教师:王士礼20090101GDNF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摘要目的构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双基因表达杆状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
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AA V-GDNF质粒酶切获得大鼠GDNF 目的基因,胶回收目的片段,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pFB-EGFP片段,通过测序明确目的基因成功克隆在载体中。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穿梭杆粒Bacmid,用PCR方法鉴定Bacmid,脂质体cellfectin 转染sf9细胞获取杆状病毒,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GDNF、EGFP蛋白的表达。
结果重组质粒BamHI和SalI双酶切后琼脂糖电泳可见640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证明pFB-GDNF-EGFP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测序发现基因序列完全正确。
用M13引物鉴定Bacmid,产物经琼脂糖电泳见4000bp 片段,与预期结构相符;转染sf9细胞扩增后获得病毒滴度为3×1010pfu/ml, sf9中共表达GDNF和EGFP蛋白。
结论成功构建质粒pFB-GDNF-EGFP,包装杆状病毒,且获得高滴度的重组杆状病毒,且能共表达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为后续GDNF重组杆状病毒载体应用于内耳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关键词杆状病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基因治疗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vector co-expressing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novel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vectorco-expressing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an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Methods] Rat GDNF gene fragment from the plasmid pAAV-GDNF was cloned into pFB-EGFP. Restriction analysis and nucleotide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 of pFB-GDNF-EGFP.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introduced into E.coli DH10Bac which included a shuttle vector-Bacmid, the Bacmid was identified by PCR. The sf9 cells was transfected with Bac-GDNF-EGFP using cellfectin.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virus was detected by plaque assay. Sf9 cells was infected by Bac-GDNF-EGFP to co-express GDNF and EGFP gene, their expression product was measured by cell fluorescenece microscope.[Results] Identified by double digestion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BamHI/SalI, the GDNF fragment was successfully inserted into pFB-GDNF-EGFP.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virus had a high titer of 3×1010 pfu/ml. The stable co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observed in sf9 cells.[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carrying GDNF and EGFP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protein of EGFP and GDNF were coexpressed in sf 9 cells. This study provided a sound basis of further GDNF gene therapy study.[Key words]baculovirus,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coexpression , gene therapy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引言耳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是感音神经性耳聋[1]。
据统计,超过1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由于环境噪音的污染,抗生素的滥用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2]。
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经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至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或皮层功能缺如。
感音神经性耳聋一向被认为是耳科的难治之症,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虽然电子耳蜗给一部分病人带来福音,并不同程度地提高耳聋病人的听力及生活质量,但电子耳蜗植入有其适应症,同时耳蜗神经元会进一步变性最终导致电子耳蜗植入术的一部分病人重新走回无声的世界。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3]。
实验证明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一氧化氮产物抑制剂和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4-12]等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有确切的作用,在治疗内耳疾病及防治耳毒性药物、噪声、感染等因素对内耳的破坏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细胞增值、分化和存活所必须的蛋白质因子,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对听觉神经元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GDNF是于1993年Lin[13]等从大鼠胶质细胞B49培养上清中提纯到的一种新的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多种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GDNF能够促进多巴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损伤后神经突触的重建[14-16]。
1998年研究发现GNDF对噪音性听力损伤有保护作用[17]。
后来更多的研究发现,GDNF对噪声、耳毒性药物引起的听力和毛1细胞损失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8-20]。
此外,GDNF在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兴奋以及促进螺旋神经节轴突的再生中有明显的效果[21]。
内耳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内环境,由于有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许多药物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生物学效用。
神经营养因子均为大分子蛋白质,较难透过血迷路屏障,为达到内耳的有效治疗浓度的全身应用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已有研究证实过量的GDNF的注入会带来副作用[22],这成为阻碍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耳科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耳聋的新手段,为攻克这一顽症带来了新希望。
内耳的解剖特点使耳蜗拥有其他器官所没有的特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首先,耳蜗相对独立,病毒或非病毒载体携带的外源基因不易扩散到其他组织,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耳蜗的内外淋巴系统使载体在内耳易于扩散并均匀分布。
并且我们已知道内外淋巴的容量,耳科工作者很容易控制基因治疗的浓度及给药的速度和方式,从而保证了这些因子对实验动物起有效的保护作用及治疗作用。
基因治疗是在基因水平上将目的基因用基因转移技术导入靶细胞,使其表达此目的基因,而获得持久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得到稳定、高效表达。
基因治疗的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非病毒载体包括脂质体、壳聚糖、阳离子多聚物等,病毒载体有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慢病毒,杆状病毒载体等。
由于病毒基因结构简单,分子背景比较清楚,易于改造和操作,感染效率高,有较高靶细胞特异性,故在以基因治疗为目的的载体系统中,病毒载体就格外令人关注。
腺病毒载体是一种线性双链DNA无胞膜病毒,由于其外源基因的容量大(36kb),表达效价高,可以感染非分裂和可分裂细胞,而作为基因转导载体用于耳聋的治疗。
但其感染容易引起机体的病毒反应和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溶解,限制了其应用[23]。
腺相关病毒载体是一种无胞膜的单链线状DNA 病毒,是一种缺损型病毒,它只有与辅助病毒如HSV共同感染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复制和产生溶细胞性感染。
在辅助病毒不存在的情况下,腺相关病毒的DNA可以以双链DNA的形式整合入宿主的染色体,保持一种稳定的潜伏状态。
其易生长,2获得的滴度高,稳定性好,便于浓缩、纯化和灭活辅助病毒。
但其作为载体,外源基因的容量小(4.5kb),限制了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