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与农林牧互补共生可行性评估——朱志明

中国林蛙与农林牧互补共生可行性评估——朱志明
中国林蛙与农林牧互补共生可行性评估——朱志明

中国林蛙与农林牧互补共生可行性评估

------朱志明

一、农业领域

(一)项目对接背景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之基本。在市场经济利益思想支配下,目前,我国农民为提高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产量,基本都是使用大量的农药灭虫,采取有虫就用药的传统防治方法。全国每年仅用于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灭虫所用农药量就达到127万吨。极少量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经处理后无农药有害残留成份,但大量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是含有少剂量农药残留成份的,人类食用后,日久必会危害健康,并且过多使用农药治虫,日久也必使土壤及地下水质恶化,不利我国农业生态、绿色、环保持续良性化之发展。

(二)项目对接特点

采取在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下养殖中国林蛙,其生态互补共生效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因中国林蛙是各种害虫的天敌,在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下套养中国林蛙,能有效减少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虫害的发生,而且体现的是科学无成本的绿色灭虫,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绿色有机品质。

2、因中国林蛙排泄物是一种有机肥料,在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下套养中国林蛙,在实施常规对地表保湿或雨季作用下,林蛙

排泄物所含有机肥质会渗透入土壤内被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根系吸收,减少所投肥料成本和人工投入。

3、因人工种植各种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场地较平整,株距整齐,作物叶片落差对接林蛙习性,在对林蛙栖息地保湿时,又自然对林蛙栖息地植被(粮食、瓜果、蔬菜)作物进行了有效保湿,一举两得,一投多效,一地多利。

4、因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叶片饱满,尤其是蔬菜、瓜果叶片水份含量较足,叶体凉湿适中,并透氧分子较高。所以,中国林蛙在农作物下栖息生长,能使中国林蛙在陆地栖息过程中基本都处在地气较高,荫湿的环境并更多时间接触到湿气较多的农作物叶片,自然对接了林蛙靠皮肤吸收水份的习性和林蛙所需理想立地生态条件。

5、因人工种植农作物株距较近并叶片离地表层距适中,叶层少达十余层,多达几十层,叶片相互上下搭连,叶密度较高,自然为林蛙创造了理想的遮晒防暑条件并又对接了林蛙的多种习性。

6、因各种昆虫喜落在农作物叶片上。这就自然的使昆虫与林蛙共聚一室,使林蛙近距离就能捕食到饵料(昆虫),减少了林蛙在食饵过程中体能的消耗,加快林蛙育肥成品期。

7、在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下养蛙,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增产增收。

综上所述,在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下套养中国林蛙,使中国林蛙代替了人工和农药无成本消灭害虫,净化了环境,降低农产品(粮

食、瓜果、蔬菜)农药残留成份,保证绿色食品有机品质,同时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的为农作物施肥、保湿。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的为林蛙提供了丰富的饵源,同时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的为林蛙创造所需的立地生态条件,充分体现了中国新农业特色循环立体生态产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植物与动物有机互补相互利用共生式发展,有效降低两种物种育成成本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回报率,增加收入明显。

(三)项目对接效益

中国林蛙是害虫的天敌,俗称“农林卫士”,并又是极具珍稀高营养的大补品和名贵药材,市场需求稳定。在我国农业大产业中互补“农林卫士”——中国林蛙,将会产生如下巨大效益:

1、改变中国林蛙市场求大与供局面和中国林蛙多年市场价格昂贵之现状,使广大农民和普通百姓食得起中国林蛙这种珍稀保健极品,利国民之身体健康。

2、改变目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绿色、有机、无公害产业相克现象。使我国农业在发展中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和对环境的污染(需求量的减少,生产企业也就减少,土地和地下水资源污染程度也就会减轻,也就减少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污染源),科学性的采用绿色无成本灭虫,提高了农产品绿色有机品质。同时减少了广大农民种植农产品(粮食、瓜果、蔬菜)成本,提高土地使用和回报率,增收富民。

3、为我国实现新型循环的“环保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

业”、“健康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高效新型农业特色新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新型健康的农业转型,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及科学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林业领域

(一)项目对接背景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态条件,调节生态气候的条件是广阔的森林和地表植被资源,对森林和地表植被造成较大危害的是火灾和虫害。每年国家对森林防火和森保防害(虫)专项资金投入巨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木质用材的不断需求,林业资源枯竭,下岗职工纷纷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牛、羊是食草动物,对生态植被是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并又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其排泄物又是害虫滋生源,害虫又是疫病的传播体。

目前,我们国家大量的荒山、荒地和湿地未被充分开发利用,人工种植的经济林因其成材特性原因,少则几年成材,多则十几年成材,投资回收期较长,并且林下资源大量闲置。

(二)项目对接特点

采取在林下养殖中国林蛙其生态互补共生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因山地地表植被较茂密,地表地气较高,自然为中国林蛙营造了理想的立地生态栖息条件和创造了各种害虫与林蛙同居一室的条件,使林蛙近距就能捕食到昆虫。

2、因中国林蛙是各种害虫天敌,俗称“农林卫士”。在林下养

蛙,可减少林业资源虫害,在减少灭虫成本同时,又无成本的解决了林蛙所需多营养饵料。

3、林蛙排泄物是一种有机肥料,在林下养蛙,在雨水和光照的作用下,肥料所含质将渗入土壤内被林材等资源植被根系吸收,使林材等资源植被不同程度吸收到养份。

4、提高人工林地和荒山闲置地及湿地利用率和回报率。

综上所述,利用我国大量人工林和五荒闲置资源发展中国林蛙产业所采取的是植物与动物互补共生特色生态经济,使中国林蛙代替了人工和灭虫剂无成本的绿色式消灭害虫,净化环境,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绿色式为林材等资源植被进行了施肥和生态保持。林材等植被又代替人工无成本为林蛙诱聚了丰富饵料,同时又代替人工无成本为林蛙创造了所需立地生态条件。

(三)项目对接效益

中国林蛙是害虫的天敌,又是具有极高营养珍稀大补品和名贵药材,同时市场需求稳定。在我国林业领域产业中互补农林卫士——中国林蛙,将会产生如下巨大效益:

1、改变目前林蛙价格昂贵现状,使普通百姓都能食用得起中国林蛙这种保健极品,提高身体健康。

2、充分利用了林业大量闲置资源(荒山、荒地、湿地和人工林下土地)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增加林业职工收入,解决就业岗位,改善林业职工作业和居住生态条件。

3、科学环保性的保护了林业生态资源,间接性的控制部分林地

水土流失,通过物种相克特性,无成本、绿色式、持久性、科学的自控了各种害虫量。

4、为国家和地方在森保绿色治虫防灾方面创出了一条新路,并为国家每年节省百亿元森保防治资金和大量人、财、力。

5、对改变我国林业生态、环保与畜牧业目前发展相克与传统模式向良性生态科学化产业结构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振兴和技术创新与亮点的培育,对发展的“生态林业”、“特色林业”、“健康林业”、“高效林业”、“新型林业”、“立体林业”之发展具有一定战略意义。

三、牧业领域

(一)项目对接背景

目前,我国从事牧业的农牧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有一定比重。牛羊是牧业发展主项,其饲料主要是来源于草植被。因牧场地表异味及牛羊排泄物存在时间较长,并地表草植被丰富,土质地气较高,所以,每年一些农牧场均不同程度发生大面积虫灾。注:2008年仅内蒙古境内草牧场受虫灾面积就达7018万亩,损失巨大。每年国家对部分受灾地区投入大量防灾、减灾资金和人力用药物灭虫,但防治效果持续时间短,经常发生虫害死灰复燃现象,并且用药减灾灭虫,也易使牛羊饲料含有农药残留成份,牛羊食入后体内也必会存有毒素成份,人类食入牛羊肉以后,日久也必会危害健康。传统牧业发展模式,致使目前广大农牧民收入来源很单一,大量草牧场地表资源闲置,仅起到解决牛羊饲料之单效。牧场因人类发展牧业的改变和自然植被环境的原因,牧场各种有害昆虫量较多,又直接影响牛羊正常发育并间接

影响农牧民的经济效益,这是目前我国农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

(二)项目对接特点

采取在草牧场(湿地)与牛羊混养中国林蛙,其生态互补共生效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最直接、最明显的提高草牧场(湿地)土地的利用率和回报率;

2、草牧场(湿地)地表植被自然的为林蛙创造了理想的立地生态条件;

3、牛羊体异味和排泄物异味会引来各种趋味类昆虫,自然的为中国林蛙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饵料;

4、因草牧场(湿地)植被较密,地表地气较高,是野外各种昆虫的栖息地,这就自然使昆虫与中国林蛙同居一室,使中国林蛙足不出户就能捕食到各种昆虫,减少体能消耗,加快育肥成品期;

5、因中国林蛙排泄物是一种有机肥料,所排泄物在雨水和地气的作用下渗透入土嚷内被草植被根系吸收,自然起到了肥草之效;

6、因草牧场每年易发虫灾(蝗虫),这势必给牧业带来重大损失。如采取常规的药物治虫措施,所投入成本较高并防治效果持续时间短,易多次复发虫灾和成本重复性投入,并且用药治虫,牧草必含有农药残留成份,易发生牛羊误食带有农药残留成份的牧草。所以,牛羊体内也必含有一定剂量毒素,人类食入牛羊肉后日久也必会危害健康。如采取物种相克绿色防治法在草牧场合理投放各种害虫的天敌——中国林蛙,能有效无成本的控制草牧场每年虫灾的发生,无需农

药治虫,有利草植被生长,草肥无毒,使牛羊在无虫、无毒、草肥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食入到真正绿色饲料,使人类食用牛羊肉时食入的也是真正绿色有机食品。

综上所述,利用我国广大区域草牧场和湿地资源开发出植被与两种不同动物,三者间互补共生的特色牧业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使中国林蛙持久性代替人工和农药无成本的消灭害虫,净化草牧场环境并使牧草无农药残留成份,保证牛羊食入的是绿色牧草,并也保证了人类食入牛羊肉的安全性;同时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的为牧草进行持久的施肥,使土肥草壮;牧草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的为林蛙创造了理想的立地生存和近距捕饵条件;牛羊体表异味和排泄物和所行走改变地表状况又代替人工无成本的为林蛙提供了丰富的饵源和理想的栖息条件。相互不争饲料,三项互补共生生态效果明显,草牧场(湿地)利用率和回报率高,一品多效、一地多利,农牧民受益直接。

(三)项目对接效益

中国林蛙是害虫的天敌,又是具有极高珍稀营养大补品和名贵药材,同时市场需求稳定。在我国牧业产业中互补“农林卫士”——中国林蛙特色养殖产业,将会产生如下巨大效益:

1、改变目前林蛙价格昂贵现状,使广大农牧民都能食用得起中国林蛙这种保健极品,提高身体健康;

2、充分利用了草牧场大量闲置资源,从而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回报率,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3、通过生物物种相克特性,有效无成本绿色式的消灭草牧场各

种害虫,科学环保性的保护草牧场资源;

4、为国家在草场防灾方面创出了一条科学、环保、持久性无成本绿色防灾新路,为国家每年节省大量防灾费用和大量人、财、物力的投入;

5、改变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有机、无公害产业相克现象,使我国牧业更加“科学化”、“高效化”、“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健康化”、“良性化”、“新型化”之可持续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牧业产业化及科学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 农业产值统计报表(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 辽宁省统计局补充、印制 2017年12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辽宁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式 1.农村基层组织、从业人员及基础设施情况(A301-1表) (4) 2.农业主要能源及物耗情况(A301-2表) (7) 3.乡镇粮食作物生产情况(LA302表) (8) 4.经济作物生产情况(A303表) (10) 5.设施农业生产情况(A304表) (12) 6.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A306表) (14) 7.非主要畜禽生产情况(A308表) (16) (二)综合定报表式 1.乡镇夏粮作物生产情况(LA402-1表) (18) 2.乡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情况(LA402-2表) (18) 3.乡镇粮食作物第一次预计产量(LA402-3) (19) 4.乡镇粮食作物第二次预计产量(LA402-4表) (19) 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A403-1表) (20) 6.经济作物第一次预计产量(A403-2) (20) 7.经济作物第二次预计产量(A403-3表) (21) 8.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A404表) (22) 9.农作物成灾情况(LA401表) (23) 10.蔬菜、瓜果生产情况(A412表) (24) 农林牧渔业产值统计报表制度 一、说明 (26) 二、报表目录 (27)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式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M301表) (28) 2.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度计算表(M304) (30) (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M401表) (33)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季度计算表(M404表) (34) 四、附录 1.农林牧渔业产值核算方法 (35) 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40) 3.农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 (43) 农林牧渔中间消耗统计调查制度 一、说明 (44) 二、报表目录 (44) 三、调查表式 1.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M302表) (45) 2.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计算表(M302表附表) (46) 四、附录 主要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指标解释 (47)

农林牧渔业行业分类

附录: 一、农林牧渔业行业分类 01 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 011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0111 谷物的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可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包括: —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谷物的种植。 0112 薯类的种植 ◇包括: —马铃薯(土豆、洋芋)、甘薯(红薯、白薯)、木薯等的种植。 0113 油料的种植 ◇包括: —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的种植。 0114 豆类的种植 ◇包括: —大豆的种植; —其他各类杂豆(如豌豆、绿豆、红小豆、蚕豆等)的种植。 0115 棉花的种植 ◇包括: —棉花的种植。 ◆不包括: —轧棉花,列入0512(农产品初加工服务)。 0116 麻类的种植 ◇包括: —各种麻类的种植,如亚麻、黄红麻、苎麻、大麻等的种植; —用于编织、衬垫、填充、刷子、扫帚用植物原料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包括: —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植 ◇包括: —各种生烟叶的种植; —烟草的初级简单加工,如烟草的烤、晾、晒等活动。 ◆不包括: —烟草企业进行的烟叶复烤,列入1610(烟叶复烤)。 0119 其他作物的种植 ◇包括: —用于杀菌和杀虫目的作物的种植,如除虫菊等的种植; —染料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的种植)、苇子、蒲草等作物的种植; —野生植物的采集。

—野生林产品的采集,列入0230(林产品的采集); —中药材的种植,列入0140(中药材的种植)。 012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 ◇包括: —各种叶菜、根茎菜、瓜果菜、茄果菜、葱蒜、菜用豆、水生菜等的种植; —蘑菇、菌类等蔬菜的种植。 ◆不包括: —用作水果的瓜果类种植,如西瓜、白兰瓜,香瓜等,列入0131(水果、坚果的种植)。 0122 花卉的种植 ◇包括: —各种鲜花和鲜花蓓蕾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包括: —盆栽观赏花木、工艺盆景等; —用于装饰等目的的植物的种植,如草皮(草皮卷)等的种植。 ◆不包括: —树木幼苗的培育和种植,列入0211(育种和育苗); —城市草坪的种植、管理列入8120(城市绿化管理)。 013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 ◇包括: —园林水果如苹果、梨、柑橘、葡萄、香蕉、杏、桃、李、梅、荔枝、龙眼等的种植; —西瓜、木瓜、哈密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的种植; —坚果的种植,如椰子等; —在同一种植地点或在种植园内对水果的简单加工,如晒干、暂时保存等活动。 ◆不包括: —野生水果和坚果等的采集,列入0230(林产品的采集)。 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包括: —茶、可可、咖啡等饮料作物的种植; —茶叶、可可和咖啡等的采集和简单加工,如农场或农户对茶叶的炒制和晾晒等活动。 ◆不包括: —茶叶的精加工,列入1540(精制茶加工); —可可和咖啡的精加工,列入1535(固体饮料制造)。 0133 香料作物的种植 ◇包括: —香料叶、香料果、香料籽、香料花等的种植,如留兰香、香茅草、熏衣草、月桂、香子兰、枯茗、茴香、丁香等香料作物的种植。 ◆不包括: —香料的提取和制造等活动,列入2674(香料、香精制造)。 014 0140 中药材的种植 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 ◇包括: —当归、地黄、五味、人参、枸杞子等中药材的种植。

农林牧渔业行业整体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 ——农林牧渔业一、行业概况 (一)行业发展状况 今年以来,各省市以“十二五”规划为基本方针,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的政策,推动农林牧渔业经济呈现逐步加快的发展态势。春收粮食大幅增产,夏收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畜牧业生产在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及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影响下,农户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国畜牧产业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持续平稳发展的态势;林业生产喜忧参半,木材采伐量持续下降,竹业采伐及林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据统计,一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6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3.5%。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120.1亿元,增长4.6%;林业总产值447亿元,增长5.3%;牧业总产值5541.9亿元,增长2.3%;渔业总产值1085亿元,增长4.3%。总体来说,2011年一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好势头。 (二)行业内产品种类及各类产品的关系 根据目前农林牧渔业市场供应情况,我们将农林牧渔业产品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农林牧渔业是一种与“三农”及居民副食品密切相关的行业,农、林、牧、产品之间的发展具有冲突,例如,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得草地、森林面积大幅缩小,这就导致农产品与林木产品之间的发展冲突;此外,农、林、牧、渔业本身行业内产品上下游联系密切,例如,饲料原料供应充足且有质量保证有对牲畜的饲养有很大影响,牲畜的存活率和出栏量对肉类产品和奶类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三)行业技术特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目前农林牧渔业已从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发展成为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大规模一体化的行业,并提倡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1)农业:农业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目前我国机械作业的面积比重已经超过80%,并且向电气化、自动化、配套化和高效化发展,正在推广微量元素、复合肥料、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杂交水稻、杂交良种已得到普遍推广。农业高技术广泛利用,如组织培养、基因、细胞、酶、发酵和生物化学工程等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原子能辐射等逐步扩大应用并转向产业化。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 (1)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 农作物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 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4)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粮食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也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即胴体重)。 耕地面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除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外,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但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同时还包括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种一公顷算一公顷。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法化肥施用量是把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本期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头(只)数。从1997年起,猪及家禽调查方法,由全面调查改为抽样调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大类分为几种

国民经济, 行业, 分类 门类 A 农林牧渔业 大类 01 农业 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 05农林牧渔服务业 B采矿业 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1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造业 17纺织业 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 医药制造业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 橡胶制品业 30 塑料制品业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 金属制品业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47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8 建筑安装业 49 建筑装饰业 50 其他建筑业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 铁路运输业 52 道路运输业 53 城市公共交通业 54 水上运输业 55 航空运输业 56 管道运输业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农林牧渔业统计知识

农林牧渔业统计知识 一、统计范围 (一)农林牧渔业的概念: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种植业、其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统称。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中,①种植业包括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植物性纺织原料种植业,糖料作物种植业,烟草种植业,药材种植业,蔬菜、瓜类、和薯类作物种植业,茶、桑、果树种植业及其他种植业;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野生药材、菌类、等,以及农村集体、个体从事的不够工业生产条件的工业生产活动。②林业包括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迹地更新、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橡胶、漆树、油桐、咖啡、花椒、胡椒等林树种植及其林产品的采集。③畜牧业包括各种牲畜(如猪、牛、羊、马、驴、骡、骆驼以及特种经济动物等)的饲养与放牧、家禽及珍禽的饲养、狩猎、野生动物产品的采集及其他畜牧业。④渔业包括在海水和淡水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养殖和捕捞。 (二)范围:指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国有、集体、统一经营,农民家庭经营及其他经济形式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军马生产除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林牧渔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 二、统计调查单位 分为两类:独立核算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 1.独立核算农林牧渔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企业。 2.农林牧渔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个或基本上从事一种农林牧渔业活动的经济单位,是法人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所属附营业务活动单位。 三、统计年度的计算 采用日历年度,凡在本日历年度内(自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收获的农作物以及林业、牧业、渔业的各种产品都应统计填报(包括上年秋冬播种和本年春播、夏播以及秋播而在本年收获的全部作物)。有的作物收割期较长,虽在当年冬季就开始收割,但需“跨年”延至来年春季才能收完(如甘蔗),仍应计算为本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本年内不能收获的多年生作物,以本年新植的和过去留存的面积计算为本年的播种面积。 四、统计指标概念与计算方法 1.耕地面积:是指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撩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烨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治海、治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应包括在内。但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摹等不应包括在内。 年初实有耕地面积=上年年末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水田面积+旱地面积 2.播种面积: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也不论面积大小,均应如实统计,种什么就报什么,种多少就报多少,不得遗漏。 具体问题和特殊情况: ①补种、改种的面积计算:有些作物播种季节基本结束之后,因遭灾成片补种或改种的,原种植的作物面积仍计算播种面积。同时,新补种或改种的作物也要按复种作物计算其播种面积。 ②作物禾苗生长不齐(不全)时的面积计算:有些作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青苗生长疏落不齐或缺苗断垄(条),不论是否补植(补苗)、仍应按播过种的全部面积计算面积。 ③移植作物的面积计算:有些需要移植的作物,如水稻、甘蔗、烟叶等应移植后的面积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根据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需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归类。 1.农林牧渔业: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 竹材的采运、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饲养活动、海洋和内陆水域养殖和捕捞活动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等。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五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种植、培育、养殖、饲养、捕捞、畜牧等。 2.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以及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业六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开采、选矿、钻探等。 3.制造业: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包括动力机械制造、手工制作以及产品的批发销售、零售等活动。含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医药橡胶、塑料制造等31个次级行业。只要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关键词:厂、加工、制造、印刷、修理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活动。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发电、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5.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装饰,工程准备、施工设备服务等活动。含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架线、安装、装饰、装修等。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货物仓储、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国家邮政局系统提供的邮政服务等活动。含铁路运输等九个次级行业。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忠,通信业归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余全部归入本行业。 关键词:物流、运输、客运、公路管理、公交、出租车、轮渡、港口、航空、 机场、装卸、搬运、配送、快递、邮政等。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互联网等传输的通信、信息、电信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服务等活动。含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三个次级行业。

工业统计知识

精心整理 工业统计知识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工业增加值计算原则。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三,市场价格的原则。工业增加值是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总量,它取决于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关于增加值的计算价格,国际上采用的有两种,即按基本价格和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是指按生产者价格估价的产出减去按购买者价格估价的中间投入。?

2、工业增加值有哪两种计算方法??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价值的方法。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 为:? 工业增加值率=(报告期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100%? 5、如何用工业品价格指数紧缩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1)价格指数紧缩法的基本原理。?

现行工业增加值的变动既包括物量变动因素,也包括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工业品消耗的原材料等价格)变动因素。为了真实地反映工业生产总量(物量)的变动情况,必须利用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然后计算实际工业发展速度。根据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用价格紧缩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确定用单紧缩法。单紧缩法是指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只考虑消除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因素,不考虑原 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均根据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收集汇总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 ①总量缩减: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缩减报告期当年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得到可比价增加值总量,除以基期当年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就得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总量的发展速度,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总量的各项分组指标,如经济成份和轻、重工业等分组指标。?

行业分类及代码

代码 类别名称 说明 门类 大类 中 类 小类 A 农、林、牧、 渔业 本门类包括01~05大类 01 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011 谷物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0111 稻谷种植 0112 小麦种植 0113 玉米种植 0119 其他谷物种 植 012 豆类、油料 和薯类种植 0121 豆类种植 0122 油料种植 0123 薯类种植 013 棉、麻、糖、 烟草种植 0131 棉花种植 0132 麻类种植 0133 糖料种植 指用于制糖的甘蔗和甜菜的种植 0134 烟草种植 014 蔬菜、食用 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0141 蔬菜种植 0142 食用菌种植

0143 花卉种植 0149 其他园艺作 物种植 015 水果种植 0151 仁果类和核 果类水果种植 指苹果、梨、桃、杏、李子等水果种植 0152 葡萄种植 0153 柑橘类种植 0154 香蕉等亚热 带水果种植 指香蕉、菠萝、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种植 0159 其他水果种 植 016 坚果、含油果、香料和 饮料作物种植 0161 坚果种植 0162 含油果种植 指椰子、橄榄、油棕榈等的种植 0163 香料作物种 植 0169 茶及其他饮 料作物种植 017 0170 中药材种植 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 019 0190 其他农业 指上述未列明的农作物种植 02 林业 021 林木育种和育苗 0211 林木育种 指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核心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 0212 林木育苗 指通过人为活动将种子、穗条或植物其他组织培育成苗木的活动 022 0220 造林和更新 指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沙、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一切可造林的土地上通过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

06-农林牧渔业行业分类

一、农业行业分类 01 农作物种植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 011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0111 谷物的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可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包括: —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谷物的种植。 0112 薯类的种植 ◇包括: —马铃薯(土豆、洋芋)、甘薯(红薯、白薯)、木薯等的种植。 0113 油料的种植 ◇包括: —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的种植。 0114 豆类的种植 ◇包括: —大豆的种植; —其他各类杂豆(如豌豆、绿豆、红小豆、蚕豆等)的种植。 0115 棉花的种植 ◇包括: —棉花的种植。 ◆不包括: —轧棉花,列入0512(农产品初加工服务)。 0116 麻类的种植 ◇包括: —各种麻类的种植,如亚麻、黄红麻、苎麻、大麻等的种植; —用于编织、衬垫、填充、刷子、扫帚用植物原料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包括: —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植 ◇包括: —各种生烟叶的种植; —烟草的初级简单加工,如烟草的烤、晾、晒等活动。 ◆不包括: —烟草企业进行的烟叶复烤,列入1610(烟叶复烤)。 0119 其他作物的种植

—用于杀菌和杀虫目的作物的种植,如除虫菊等的种植; —染料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的种植)、苇子、蒲草等作物的种植; —野生植物的采集。 ◆不包括: —野生林产品的采集,列入0230(林产品的采集); —中药材的种植,列入0140(中药材的种植)。 012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 ◇包括: —各种叶菜、根茎菜、瓜果菜、茄果菜、葱蒜、菜用豆、水生菜等的种植; —蘑菇、菌类等蔬菜的种植。 ◆不包括: —用作水果的瓜果类种植,如西瓜、白兰瓜,香瓜等,列入0131(水果、坚果的种植)。 0122 花卉的种植 ◇包括: —各种鲜花和鲜花蓓蕾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包括: —盆栽观赏花木、工艺盆景等; —用于装饰等目的的植物的种植,如草皮(草皮卷)等的种植。 ◆不包括: —树木幼苗的培育和种植,列入0211(育种和育苗); —城市草坪的种植、管理列入8120(城市绿化管理)。 013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 ◇包括: —园林水果如苹果、梨、柑橘、葡萄、香蕉、杏、桃、李、梅、荔枝、龙眼等的种植; —西瓜、木瓜、哈密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的种植; —坚果的种植,如椰子等; —在同一种植地点或在种植园内对水果的简单加工,如晒干、暂时保存等活动。 ◆不包括: —野生水果和坚果等的采集,列入0230(林产品的采集)。 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包括: —茶、可可、咖啡等饮料作物的种植; —茶叶、可可和咖啡等的采集和简单加工,如农场或农户对茶叶的炒制和晾晒等活动。

农林牧渔业统计

农林牧渔业统计 报表制度 (2016年统计年报和2017年定期统计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 江苏省统计局补充、印制 2016年11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 (4) (二)综合定期报表 (17) 四、附件 (一)综合年定报表指标解释 (24) (二)综合年定报表逻辑审查关系 (29)

一、总说明 一、为了解全省各地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是江苏省统计局对各省辖市统计局和有关业务部门报送综合统计资料的要求。调查内容包括:农村组织和从业人员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农业用地情况、农业机械化情况、农业化学化和农田水利化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茶叶水果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渔业生产情况、公报指标(农业和农村部分)12张年报表;农作物播种面积季节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季节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季报和蔬菜、瓜果生产情况5张综合定期报表。 三、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包括:各市、县(市、区)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各非农行业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林牧渔业生产。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统计报表按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要求收集资料,即农业机械化情况、茶叶水果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渔业生产情况等报表,以及农业化学化、农田水利化情况和公报指标的报表中带有☆号的指标,由相关业务部门收集、整理,主要数据与统计部门共同审核后上报上一级业务部门,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畜牧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及公报指标的分工另见表下说明,其余报表指标由统计部门收集、审核、汇总、上报,并及时提供给同级有关业务部门。国家开展以县为总体抽样调查的产粮大县、生猪大县的县级粮食和生猪生产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推算并经国家核准的抽样调查数据填报。 五、计量单位:除有特殊说明外,“万”和“千公顷”为计量单位的指标保留两位小数,“亩”、“千克”、百分比均保留一位小数,其它指标取整数。 六、各地要认真做好公报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分析评估等工作,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畜产品产量等指标要建立在农林牧渔业统计年报基础上,与年报数基本一致,其他指标预计数也应接近实际。因此,农村基层的年报工作可根据当地农事季节提前进行。 七、本报表制度实行全省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编码;各表表式的填报要求和指标解释,除表内和表下已有说明外,均应以原江苏省农村经济调查局2002年10月编印的《农村基层统计基础知识》为准。 八、本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是指省辖市汇总报省时间,县(市、区)报省辖市时间由各省辖市自行规定。 九、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农村统计知识

农村统计知识 一、农村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农村统计作为整个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农业本身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稳,天下兴。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立足自己生产出日益增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我国近14亿人口,大部分在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农业原料和农村市场的双重制约面举步维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难以不断提高。我国人多地少,要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取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投入就要增加,如果不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农业成本就会显著上升,工业就会面临农产品涨价的强大压力,以致难以有必要的积累来顺利推进工业及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农业的状况农村的状况,农民的状况,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的全局。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忽视。 我们应该请醒地看到,尽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村形势总体呈现出好的局面,但我国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尤其是今后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增产的难度将更加增大,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必须吸取过去多次发生的农业形势一好就忽视和放松农业的教训,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了解农村经济.研究农村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农村统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周密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全面准确、详细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础资料,摸清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信息及分析资料,并监督检查政策和规划的执行情况,监测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和运行状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因此,认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2018)

○A农林牧渔业统计 报表制度 (简明版本) (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 2017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1 -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4) 四、主要指标解释 (11)

- 2 -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一、总说明 (一)统计目的 为及时准确反映全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 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范围 农作物种植业、畜牧业。 (三)统计对象 全部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抽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 (四)统计内容 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等情况。 (五)统计方法 农作物生产中的粮食、棉花,畜牧业生产中的猪、牛、羊、家禽实行抽样调查;农业生产条件、其他农作物生产和其他畜牧业生产等实行全面统计。 本制度采用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编码,各级统计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六)数据采集 粮食、棉花、猪、牛、羊、家禽由国家统计局各省级调查总队对抽中的调查对象直接调查、直接上报、超级汇总;农业生产条件、其他农作物和其他畜牧业等由各省级统计局组织村级起报,层层汇总,逐级审核上报。 本制度分年度报表和定期报表,指标数据按年(季)度和农作物生产季节统计上报。 (七)数据处理 各级统计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分级、分专业审核、逻辑审核、纵向对比等方式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八)数据发布 根据数据调查频率,按年度、季度和农作物生产季节,通过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外网、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或其它统计资料等形式对公众公布。

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农业总产值指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分析(均指绝对数) (3) 一、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广东省农业总产值指标分析(均指绝对数) (7) 一、广东省农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东省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东省农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东省农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农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三次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 三次产业分类 类别、名称及代码 类别门类大类类别、名称 第一产业A农、林、牧、渔业 01 农业 02 林业 03 畜牧业 04 渔业 05 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B采矿业(属于第一产业) 0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1 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 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 食品制造业 15 饮料制造业 16 烟草制品业 17 纺织业 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 医药制造业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 橡胶制品业 30 塑料制品业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 金属制品业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47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8 建筑安装业 49 建筑装饰业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的区别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的区别 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增加值加到一起是本地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农业增加值:指项目在报告期(一年)内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农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