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

(1)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

农作物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

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4)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粮食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也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即胴体重)。

耕地面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除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外,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但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同时还包括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种一公顷算一公顷。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法化肥施用量是把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本期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头(只)数。从1997年起,猪及家禽调查方法,由全面调查改为抽样调查

EXPLANATORY NOTES ON MAIN STATISTICAL INDICATORS

Gross Output Value of Farming,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refers to the total volume of products of farming,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value terms,which reflects the total scale and total resul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uring a given period of time.

The statistical scopes for Farming,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are:

(1)Farming include crop cultivation and other farming crop cultivation,includeplanting of grain,beans,tubers,cotton,oil bearing crops,sugar crops,fiber crops,tobacco,vegetables,medicinal materials,melons and others,as well as tea,mulberry and fruit plantation.

Other farming include gathering of wild plant fruits,fiber,gum,oil,firewood,wild medicinal materials,fungi and commodity industry run by rural household.

(2)Forestry include planting of trees (not including planting,management & harvest of tea,mulberry and fruit plantation),collection of forest products,cutting and felling of bamboo and trees by villages and oth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under villages.

(3)Animal Husbandry include raising and grazing of any kind of animal and hunting and raising of wild animal,excluding fish breeding.

(4)Fishery include cultivation and catches of acquatic animals and seaweed.

Grain Yield refers to the yield in the whole country including grains produced by state farms,collective units,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mines.Grain includes rice,wheat,corn,sorghum,millet and other miscellaneous grains as well as tubers and beans.Output of beans refers to dry beans without pods.

Yield of Oil bearing Crops refers to the total yield of oil bearing crops of various kinds,including peanuts,(dry,in shell)rapeseeds,sesame,sunflower seeds,flax seeds,and other oil bearing crops.Soybeans,oil bearing woody plants,and wild oil bearing crops are not included.

Output of Aquatic Products refers to catches of both artificially cultured and naturally grown aquatic products,including fish,shrimps,crabs and shellfish in sea and inland water as well as seaweed.Freshwater plants are not included.

Output of Pork,Beef and Mutton refers to the meat of slaughtered hogs,cattle,sheep and goats with head,feet,and offal taken away.

Cultivated Area (Area under Cultivation) refers to farmland which is plowed constantly for growing crops,including cultivated land,newly cultivated land in the current year,farmland left without cultivation for less than three years and fallow land in the current year,rotation land,rotation land of grass and crops,farmland with some fruit trees,mulberry trees and other tress and cultivated seashore land,lake land,and etc.The land of mulberry fields,tea plantations,orchards.

Sown Area of Crops refers to area of land sown or transplanted with crops regardless of being in cultivated area or non cultivated area.Area of land re sown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is also included,every sown hectare is calculated.

Consum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in Agriculture refers to the quantit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pplied in agriculture in the year,including nitrogenous fertilizer,phosphate fertilizer,potash fertilizer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The consum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is required in calculation to convert the gross weight into weight containing 100% effective component(e.g.100% nitrogen content in nitrogenous fertilizer,100% phosphorous pentoxide contents in phosphate fertilizer,100% potassium oxide contents in potash fertilizer).Compound fertilizer is converted with its major component.

Total Power of Farm Machinery refers to total mechanical power of machinery used in farming,forestry,animal husbandry,and fishery,including ploughing,irrigation and drainage,harvesting,transport,plant protection,stock breeding,forestry and fishery.The power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s required to convert horsepower into watts and the power of electric motors is required to be converted into watts.Machinery employed for non agricultural purposes,such as the machines used in township run and village run industry,construction,non agricultural transport,scientific experiments and teaching,is excluded.

Number of Livestock or Poultry in Stock at Beginning(or End)of Reference Period refers to the total number of large animals,pigs,sheep,fowls,etc.raised by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state farms,rural individuals,government agencies,schools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army,and urban residents at the beginning(or end) of the reference period.Since 1997,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of pigs & poultry is changed from overall investigation into sampling.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 农业产值统计报表(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 辽宁省统计局补充、印制 2017年12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辽宁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式 1.农村基层组织、从业人员及基础设施情况(A301-1表) (4) 2.农业主要能源及物耗情况(A301-2表) (7) 3.乡镇粮食作物生产情况(LA302表) (8) 4.经济作物生产情况(A303表) (10) 5.设施农业生产情况(A304表) (12) 6.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A306表) (14) 7.非主要畜禽生产情况(A308表) (16) (二)综合定报表式 1.乡镇夏粮作物生产情况(LA402-1表) (18) 2.乡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情况(LA402-2表) (18) 3.乡镇粮食作物第一次预计产量(LA402-3) (19) 4.乡镇粮食作物第二次预计产量(LA402-4表) (19) 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A403-1表) (20) 6.经济作物第一次预计产量(A403-2) (20) 7.经济作物第二次预计产量(A403-3表) (21) 8.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A404表) (22) 9.农作物成灾情况(LA401表) (23) 10.蔬菜、瓜果生产情况(A412表) (24) 农林牧渔业产值统计报表制度 一、说明 (26) 二、报表目录 (27)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式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M301表) (28) 2.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度计算表(M304) (30) (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M401表) (33)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季度计算表(M404表) (34) 四、附录 1.农林牧渔业产值核算方法 (35) 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40) 3.农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 (43) 农林牧渔中间消耗统计调查制度 一、说明 (44) 二、报表目录 (44) 三、调查表式 1.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M302表) (45) 2.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计算表(M302表附表) (46) 四、附录 主要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指标解释 (47)

2021学年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实验目的:掌握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理论原理及利用计算机 软件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实际操作过程。 实验用软件:Excel 2003 实验原理:解释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实验内容: 1、实验用样本数据: 研究香港2001-2010年人均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依次录入数据如下: 2、实验步骤: 1、对i进行赋值,取值范围为1-9 (1)激活C2单元格——在C2单元格键入“1”——右键拖动C2单元格填充柄到C10单元格——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修改弹出窗口的参数,选择“序列产生在”“列”,选择“类型”为“等

比序列”,设置“步长值”为“1”(此项为系统默认则不修改),设置“终止值”为“9”,如下图所示: (2)序列填充效果如下图所示: 2、激活E2单元格,输入“平均发展速度”——激活F2单元格,设置平均发展速度为 1.1,如下图所示:

3、求i x的取值 (1)激活D2单元格——在D2单元格键入公式,公式为“=F$2^C2”——按回车键,得出1x的取值,如下图所示: (2)单击D2单元格,左键拖动填充柄到D10单元格,求出的各个取值,得出i x各个取值如下图所示: 4、求sum(B3:B11)/B2 (1)激活B12单元格,在数据编辑区键入公式

“=sum(B3:B11)/B2”,如下图所示: (2)按回车键,得出sum(B3:B11)/B2的取值,如下图所示: 5、求 9 1 i i x的值 (1)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如下图所示:

统计学第五章 练习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包括 和 。 2、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和 两种,序列中不同时间数值相加有实际的意义的是 。 3、设i=1,2,…n , i a 为第i 期发展水平,则1a 称为 ,n a 称为 ,/i a 1 i a 是 , /i a 1a 是 。 4、计算间断时点序列平均发展水平,一般有两个假设条件:假设上期末水平 本期初水平,其二是假设现象在间断期内数量 变化。 5、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解为 、 、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6、报告期粮食总产量增加1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则粮食每亩产量提高 。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 、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C 、前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 、前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时点序列 B 、时期序列 C 、平均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序列 3.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平均发展速度 4、发展速度属于( )。 A 、比例相对数 B 、动态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5、一个动态数列的多个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4%×6%×9% B 、 104%×106%×109% C 、(4%×6%×9%)-1 D 、(104%×106%×109%)-1 6、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的增长量( )。 A 、逐年增加 B 、逐年减少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

第五章动态数列 一、判断题 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7、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 8.12%×6.42%×5.91%×5.13% B、 8.12%×6.42%×5.91%×5.13%-100% C、 1.0812×1.0642×1.0591×1.0513 D、 1.0812×1.0642×1.0591×1.0513-100% 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 3.4, 4.2,4.6, 5.0,5.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A、 5.2 B、 4.1(首末折半法) C、 4.133 D、 5 4、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1999年为104%,2001年为105%,2001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A、 103% B、 101% C、 104.5% D、 113% 5、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6、某银行1月1日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2日为108万元,1月3日为119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 A、 102/2+108+119/2 B、(102+108+119)÷3 C、(102/2+108+119/2)÷3 D、 102+108+119 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8、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9、时间数列是()

农林牧渔业行业整体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 ——农林牧渔业一、行业概况 (一)行业发展状况 今年以来,各省市以“十二五”规划为基本方针,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的政策,推动农林牧渔业经济呈现逐步加快的发展态势。春收粮食大幅增产,夏收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畜牧业生产在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及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影响下,农户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国畜牧产业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持续平稳发展的态势;林业生产喜忧参半,木材采伐量持续下降,竹业采伐及林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据统计,一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6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3.5%。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120.1亿元,增长4.6%;林业总产值447亿元,增长5.3%;牧业总产值5541.9亿元,增长2.3%;渔业总产值1085亿元,增长4.3%。总体来说,2011年一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好势头。 (二)行业内产品种类及各类产品的关系 根据目前农林牧渔业市场供应情况,我们将农林牧渔业产品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农林牧渔业是一种与“三农”及居民副食品密切相关的行业,农、林、牧、产品之间的发展具有冲突,例如,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得草地、森林面积大幅缩小,这就导致农产品与林木产品之间的发展冲突;此外,农、林、牧、渔业本身行业内产品上下游联系密切,例如,饲料原料供应充足且有质量保证有对牲畜的饲养有很大影响,牲畜的存活率和出栏量对肉类产品和奶类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三)行业技术特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目前农林牧渔业已从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发展成为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大规模一体化的行业,并提倡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1)农业:农业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目前我国机械作业的面积比重已经超过80%,并且向电气化、自动化、配套化和高效化发展,正在推广微量元素、复合肥料、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杂交水稻、杂交良种已得到普遍推广。农业高技术广泛利用,如组织培养、基因、细胞、酶、发酵和生物化学工程等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原子能辐射等逐步扩大应用并转向产业化。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 (1)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 农作物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 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4)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粮食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也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即胴体重)。 耕地面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除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外,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但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同时还包括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种一公顷算一公顷。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法化肥施用量是把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本期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头(只)数。从1997年起,猪及家禽调查方法,由全面调查改为抽样调查

发展速度教案

第29讲 动态数列速度指标 主要内容: 动态数列速度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复习发展速度——动态相对数 ????? ? ?? ???? ??????? ???? ??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速度指标平均增长量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水平指标动态指标

(一)速度指标及计算方法列表(同比增长、环比增长、总增长) (二)增长1%的绝对值 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发展快慢,但有时,速度快并不代表现象总量、增长量高,有必要将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结合进来,深入分析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反映增长速度的实际效果。所以在此有必要计算环比增长速度每增减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绝对量,通常称为增长1%的绝对值。 现象发展过程中,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平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增加的绝对数量。用环比增长速度和逐期增长量计算。 1、含义解析——A市财政收入07年比06年增长13.9%,增加了35.1亿元,那么07年与06年相比,平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增加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比例式: 13.9%:35.1=1%:X 则, X=35.1*1%/13.9%=2.53(亿元) 2、计算方法 3、增长1%的绝对值作用 现有甲省的A 、B 两市财政收入资料如下: A 市财政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是多少? B 市财政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是多少?是否表明,A 市财政收入增长高于B 市?(需要计算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 发展速度的学习中,明确几个关系?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 (一)何为平均发展速度 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的几何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 次方,或 % 1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 100 前期水平

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认识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连续放缓,引发国内外观察家的种种关注,其中不乏有人担忧其潜在的长远影响。而沉寂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危机论、硬着陆论、滞胀论等种种说法,也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担忧有没有道理?如何正确看待增速放缓?为何会出现增 速放缓?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 一、中国经济放缓缘由何故 中国经济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迅速回落,连续六个季度的GDP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已经从9.7%掉到7.6%。中国经济现在出现增速持续下行,大的原因是两个。 一个是我们出口受阻,整个实业经济衰退。我们没有认识到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忧患意识不足。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为25%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么庞大的经济,有四分之一和出口紧密相关。现在整个世界经济萎缩,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今年我们的出口增长目标是10%,但是7月份是1%,我觉得今年的目标确实难以实现。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其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里,所以我们要扩大内需。过去的增长方式是依赖低成本打天下。我们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有问题,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去解决的。只有解决了增长方式问题,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现在看来,这三驾马车全都遇到了新情况。除了出口这驾马车指望不上了外,消费长期不振,而现在投资这驾马车也出现了新问题。 那么怎么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应该把握三点。第一,一定要看到经济增速的适度下行不是坏事。“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讲了这么一句:“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还是质量问题、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还是偏快、偏热。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农林牧渔业统计知识

农林牧渔业统计知识 一、统计范围 (一)农林牧渔业的概念: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种植业、其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统称。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中,①种植业包括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植物性纺织原料种植业,糖料作物种植业,烟草种植业,药材种植业,蔬菜、瓜类、和薯类作物种植业,茶、桑、果树种植业及其他种植业;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野生药材、菌类、等,以及农村集体、个体从事的不够工业生产条件的工业生产活动。②林业包括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迹地更新、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橡胶、漆树、油桐、咖啡、花椒、胡椒等林树种植及其林产品的采集。③畜牧业包括各种牲畜(如猪、牛、羊、马、驴、骡、骆驼以及特种经济动物等)的饲养与放牧、家禽及珍禽的饲养、狩猎、野生动物产品的采集及其他畜牧业。④渔业包括在海水和淡水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养殖和捕捞。 (二)范围:指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国有、集体、统一经营,农民家庭经营及其他经济形式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军马生产除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林牧渔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 二、统计调查单位 分为两类:独立核算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 1.独立核算农林牧渔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企业。 2.农林牧渔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个或基本上从事一种农林牧渔业活动的经济单位,是法人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所属附营业务活动单位。 三、统计年度的计算 采用日历年度,凡在本日历年度内(自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收获的农作物以及林业、牧业、渔业的各种产品都应统计填报(包括上年秋冬播种和本年春播、夏播以及秋播而在本年收获的全部作物)。有的作物收割期较长,虽在当年冬季就开始收割,但需“跨年”延至来年春季才能收完(如甘蔗),仍应计算为本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本年内不能收获的多年生作物,以本年新植的和过去留存的面积计算为本年的播种面积。 四、统计指标概念与计算方法 1.耕地面积:是指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撩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烨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治海、治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应包括在内。但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摹等不应包括在内。 年初实有耕地面积=上年年末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水田面积+旱地面积 2.播种面积: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也不论面积大小,均应如实统计,种什么就报什么,种多少就报多少,不得遗漏。 具体问题和特殊情况: ①补种、改种的面积计算:有些作物播种季节基本结束之后,因遭灾成片补种或改种的,原种植的作物面积仍计算播种面积。同时,新补种或改种的作物也要按复种作物计算其播种面积。 ②作物禾苗生长不齐(不全)时的面积计算:有些作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青苗生长疏落不齐或缺苗断垄(条),不论是否补植(补苗)、仍应按播过种的全部面积计算面积。 ③移植作物的面积计算:有些需要移植的作物,如水稻、甘蔗、烟叶等应移植后的面积

发展速度的方法

发展速度的方法 1 六种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 高抬腿 后蹬跑 车轮跑 30米行进间跑 顺风跑 让 距跑 加速跑 2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着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1积极的旁观 2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 牢牢树立讲课第一的指 导思想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 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树 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5以人为本 重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6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7改革体育考试和评 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4 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 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提高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 合 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 5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 生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 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6 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锻炼原则 经常性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准备与整理活动 7 心理健康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里健康的作用 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和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 困难的课程性质 8 运动参与目标有哪个方面 具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用科学的方法与体育 活动 9 简述素质教育的要义 面向全体 学生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10 叙述教师专业发展大致要经历 专业形成阶段2专业成长阶段3专业成熟阶段4充分专 业化阶段

工业统计知识

精心整理 工业统计知识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工业增加值计算原则。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三,市场价格的原则。工业增加值是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总量,它取决于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关于增加值的计算价格,国际上采用的有两种,即按基本价格和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是指按生产者价格估价的产出减去按购买者价格估价的中间投入。?

2、工业增加值有哪两种计算方法??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价值的方法。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 为:? 工业增加值率=(报告期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100%? 5、如何用工业品价格指数紧缩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1)价格指数紧缩法的基本原理。?

现行工业增加值的变动既包括物量变动因素,也包括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工业品消耗的原材料等价格)变动因素。为了真实地反映工业生产总量(物量)的变动情况,必须利用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然后计算实际工业发展速度。根据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用价格紧缩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确定用单紧缩法。单紧缩法是指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只考虑消除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因素,不考虑原 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均根据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收集汇总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 ①总量缩减: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缩减报告期当年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得到可比价增加值总量,除以基期当年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就得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总量的发展速度,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总量的各项分组指标,如经济成份和轻、重工业等分组指标。?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 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 A.可加性 B.连续性 C.一致性 D.可比性 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 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 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 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 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 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 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 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 A.33% B.50% C.75% D.100% 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 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 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 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 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二、多项选择题 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 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 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 2.发展水平有() 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 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

E .基期水平 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 ) A .发展速度 B .发展水平 C .增长量 D .平均发展水平 E .平均增长量 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 A .时距扩大法 B .移动平均法 C .序时平均法 D .分割平均法 E .最小平方法 三、填空题 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4.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_______。 5.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_______发展速度。 6.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_______的序时平均数。 7.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_______发展速度。 8.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要求满足两个条件:(1)0)(=-∑c y y ;(2)_______。 四、判断题 1.时点指标的数值与时点间隔成正比。( ) 2.相对指标可以直接平均。( ) 3.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 4.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 5.平均增长速度是通过平均发展速度求得的。( ) 6.将逐期增长速度直接平均可以求得平均增长速度。( ) 7.将各期平均数简单平均,可以求得总平均数。( ) 五、名词解释 1.时点数列 2.平均发展速度 3.平均增长速度 4. 长期趋势 六、简答题 1.简述时间数列在统计和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区别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区别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既然两个都是“速度”,说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发展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例: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而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增长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上例的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

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 由上可知: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则: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

农林牧渔业统计

农林牧渔业统计 报表制度 (2016年统计年报和2017年定期统计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 江苏省统计局补充、印制 2016年11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 (4) (二)综合定期报表 (17) 四、附件 (一)综合年定报表指标解释 (24) (二)综合年定报表逻辑审查关系 (29)

一、总说明 一、为了解全省各地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是江苏省统计局对各省辖市统计局和有关业务部门报送综合统计资料的要求。调查内容包括:农村组织和从业人员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农业用地情况、农业机械化情况、农业化学化和农田水利化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茶叶水果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渔业生产情况、公报指标(农业和农村部分)12张年报表;农作物播种面积季节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季节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季报和蔬菜、瓜果生产情况5张综合定期报表。 三、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包括:各市、县(市、区)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各非农行业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林牧渔业生产。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统计报表按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要求收集资料,即农业机械化情况、茶叶水果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渔业生产情况等报表,以及农业化学化、农田水利化情况和公报指标的报表中带有☆号的指标,由相关业务部门收集、整理,主要数据与统计部门共同审核后上报上一级业务部门,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畜牧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及公报指标的分工另见表下说明,其余报表指标由统计部门收集、审核、汇总、上报,并及时提供给同级有关业务部门。国家开展以县为总体抽样调查的产粮大县、生猪大县的县级粮食和生猪生产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推算并经国家核准的抽样调查数据填报。 五、计量单位:除有特殊说明外,“万”和“千公顷”为计量单位的指标保留两位小数,“亩”、“千克”、百分比均保留一位小数,其它指标取整数。 六、各地要认真做好公报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分析评估等工作,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畜产品产量等指标要建立在农林牧渔业统计年报基础上,与年报数基本一致,其他指标预计数也应接近实际。因此,农村基层的年报工作可根据当地农事季节提前进行。 七、本报表制度实行全省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编码;各表表式的填报要求和指标解释,除表内和表下已有说明外,均应以原江苏省农村经济调查局2002年10月编印的《农村基层统计基础知识》为准。 八、本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是指省辖市汇总报省时间,县(市、区)报省辖市时间由各省辖市自行规定。 九、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时间序列的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在L互联网销售企业中的应用.doc

时间序列的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在L互联网销售企业中的应用 L互联网销售企业的背景 伴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巨大改变,L化妆品互联网销售公司在其创始人的带领下蓬勃发展。L化妆品互联网销售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为女性消费者提供最新的流行信息,时尚情报、详尽的化妆品介绍及最优惠的折扣,在短短的几年经营时间内,深获广大女性的喜爱。L联手众多品牌商实施“品牌直供”策略,一方面从源头确保所售商品绝对正品并且有品质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压缩渠道环节,降低成本并用于回馈消费者,让消费者既省钱又安心。随着德国百年品牌妮维雅官方授权旗舰店入驻L,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授权比例,截至目前,L代理的化妆品中,90%都已获得厂家授权,其余约10%,也是从已获得厂家授权的渠道商进货。“杜绝假货,源头采购是关键。”这是L企业长期坚持的原则。“正品保障”及较大的折扣带来三方共赢,这得益于L庞大的规模。据调查资料显示,在2010年,创立仅1年的L注册用户数已接近300万,经过一年的精心运营,2011年其注册用户达到550万,到2012年,活跃用户已上升至1100多万,并且在《2012上半年中国增速最快独立B2C电子商务网站TOP10》中荣获前三的佳绩。同样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在多种网络电商拍评中,L均位列美容保健类首位,行业领先地位不言而喻。规模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无疑打破了品牌的坚冰,品牌商非常乐意与之达成合作,以此来拓展品牌自身在网络渠道的份额。一些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如雅诗兰黛、兰蔻、兰芝等相继与L携手开展合作,国内品牌更是争相入驻L,L的销售额也在一路狂飙。根据其报表资料显示,2010年其年销售额为1.2亿元,2011年为5亿元,2012年为25亿元,到2013年一步跨越至60亿元,如此巨大的销售额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企业在丰收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后,L第一时间内向灾区捐赠

农村统计知识

农村统计知识 一、农村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农村统计作为整个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农业本身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稳,天下兴。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立足自己生产出日益增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我国近14亿人口,大部分在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农业原料和农村市场的双重制约面举步维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难以不断提高。我国人多地少,要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取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投入就要增加,如果不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农业成本就会显著上升,工业就会面临农产品涨价的强大压力,以致难以有必要的积累来顺利推进工业及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农业的状况农村的状况,农民的状况,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的全局。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忽视。 我们应该请醒地看到,尽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村形势总体呈现出好的局面,但我国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尤其是今后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增产的难度将更加增大,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必须吸取过去多次发生的农业形势一好就忽视和放松农业的教训,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了解农村经济.研究农村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农村统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周密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全面准确、详细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础资料,摸清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信息及分析资料,并监督检查政策和规划的执行情况,监测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和运行状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因此,认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2018)

○A农林牧渔业统计 报表制度 (简明版本) (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 2017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1 -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4) 四、主要指标解释 (11)

- 2 -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一、总说明 (一)统计目的 为及时准确反映全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 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范围 农作物种植业、畜牧业。 (三)统计对象 全部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抽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 (四)统计内容 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等情况。 (五)统计方法 农作物生产中的粮食、棉花,畜牧业生产中的猪、牛、羊、家禽实行抽样调查;农业生产条件、其他农作物生产和其他畜牧业生产等实行全面统计。 本制度采用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编码,各级统计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六)数据采集 粮食、棉花、猪、牛、羊、家禽由国家统计局各省级调查总队对抽中的调查对象直接调查、直接上报、超级汇总;农业生产条件、其他农作物和其他畜牧业等由各省级统计局组织村级起报,层层汇总,逐级审核上报。 本制度分年度报表和定期报表,指标数据按年(季)度和农作物生产季节统计上报。 (七)数据处理 各级统计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分级、分专业审核、逻辑审核、纵向对比等方式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八)数据发布 根据数据调查频率,按年度、季度和农作物生产季节,通过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外网、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或其它统计资料等形式对公众公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