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
居全国第三位。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亿元。
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2)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
(3)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
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
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
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817.2亿元。
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全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
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5)日渐崛起的民族经济近年来,山东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93.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1家。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历年统计资料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
历年统计资料
一、粮食作物、夏粮、小麦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二、(秋粮、稻谷、玉米)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三、地瓜、大豆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四、棉花、油料、麻类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五、烟叶、烤烟、蔬菜、水果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六、水果产量和果园面积
注:2010年单位为:万亩、万吨。
国家统计局:主要经济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年至2016年)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农林牧渔业总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值:农业 亿元 亿元 年 年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 326 384 420 461 395.95 510 535 575 610 537 443.93 566 497 457 559 584 494.65 642 720 833 684.31 910 924 928 948 1021 838.44 1068 1075 1173 1215 1260 1020.46 1258 1253 1397 1117.5 1697.6 1325.3 1922.6 1454.1 2080.62 1635.87 2483.26 1865.3 2750 2074.47 3214.13 2380.15 3619.5 2506.4 4013.01 2771.75 4675.7 3160.49 5865.27 3666.89 6534.7 4100.6 7662.1 4954.3 8157 5146.4 9084.7 5588 10995.5 6605.1 15750.5 9169.2 20340.9 11884.6 22353.7 13539.75 23788.4 13852.5 24541.9 14241.9 24519.1 14106.2 24915.8 13873.6 26179.6 14462.8 27390.75 14931.5 29691.8 14870.1 36239 18138.4 39450.89 19613.37 40810.83 21522.28 48892.96 24658.1 58002.15 28044.15 60361.01 30777.5 69319.76 36941.11 81303.92 41988.64 89453.05 46940.46 96995.27 51497.37 10222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4771.5 107056.4 57635.8 112091.3 59287.8 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林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畜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渔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农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林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畜牧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渔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6-03-06山东省统计局2006年3月5日2005年,是我省圆满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山东的一系列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据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8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7.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0.3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增加值9562.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0.4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比例为10.4:57.5:32.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全年四个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差距在0.5个百分点以内。
人均生产总值20044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44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城镇新增就业10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其中“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10.1万人。
按规定减免各种税费近5亿元,惠及下岗失业人员132万人次。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859.2万人,比上年增长10.7%。
“西输东接”工程成效显著,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2.2万人,增长34.9 %。
城镇登记失业率3.35%。
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涨幅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3%,消费品价格上涨1.2%;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2.4%。
200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5-02-26山东省统计局2005年2月26日2004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执行省委"一二三四五六"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54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8.3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8724.5亿元,增长19.2%,其中工业增加值7799.3亿元,增长2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4987.9亿元,增长12.3%。
人均生产总值16925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045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全省就业人员5728.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140.4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1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6万人。
全省安排5.0亿元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
63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税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各种税费3.9亿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3.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新突破,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3万人。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
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6%,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4.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1 %,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影响近8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
在生产领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4%。
山东省省情省况汇总

山东省情省况-社会事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山东,民风淳朴,笃实尚学,宽厚守信,社会安定祥和,文化科学繁荣兴盛。
(一)科技教育山东省拥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111所高校,中等职业学校782所,技工学校257所,普通中学4039所,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山东有住鲁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3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3万人。
省级科研机构97所,农业技术、海洋科学等方面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3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
2008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330项,有2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8年专利申请量6万件,授权量为2.7万件。
(二)医疗卫生全省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拥有卫生机构7.5万所,其中医院1324所,卫生院1760所,诊所1万所,村卫生室5.8万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78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
病床29.2万张。
全省执业医师15.1万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73家,服务人口覆盖率86.8%。
1127所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项目全部建成。
(三)社会保障2008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60.8万人、1266.2万人、864.1万人、865万人和638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237.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月人均养老金1214.8元。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全面展开,参保居民58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由上年14个扩大到40个,参保农民2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7.0%。
普遍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四)人居环境山东山清水秀,民风纯朴,主要城市公共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及休闲娱乐设施齐全。
威海市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获“2003年度联合国人居奖”;日照市获“2009年度联合国人居奖”。
波士顿矩阵在区域产业选择中的应用

线性代数发展史线性代数是高等代数的一大分支。
我们知道一次方程叫做线性方程,讨论线性方程及线性运算的代数就叫做线性代数。
在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行列式和矩阵。
行列式和矩阵在十九世纪受到很大的注意 , 而且写了成千篇关于这两个课题的文章。
向量的概念 , 从数学的观点来看不过是有序三元数组的一个集合 , 然而它以力或速度作为直接的物理意义 , 并且数学上用它能立刻写出物理上所说的事情。
向量用于梯度 , 散度 , 旋度就更有说服力。
同样 , 行列式和矩阵如导数一样(虽然 dy/dx 在数学上不过是一个符号 , 表示包括△y/△x的极限的长式子 , 但导数本身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 , 能使我们直接而创造性地想象物理上发生的事情)。
因此,虽然表面上看,行列式和矩阵不过是一种语言或速记,但它的大多数生动的概念能对新的思想领域提供钥匙。
然而已经证明这两个概念是数学物理上高度有用的工具。
线性代数学科和矩阵理论是伴随着线性系统方程系数研究而引入和发展的。
行列式的概念最早是由十七世纪日本数学家关孝和提出来的,他在 1683 年写了一部叫做《解伏题之法》的著作,意思是“解行列式问题的方法”,书里对行列式的概念和它的展开已经有了清楚的叙述。
欧洲第一个提出行列式概念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微积分学奠基人之一莱布尼兹( Leibnitz , 1693 年)。
1750 年克莱姆( Cramer )在他的《线性代数分析导言》( Introduction d l'analyse des lignes courbes alge'briques )中发表了求解线性系统方程的重要基本公式(既人们熟悉的 Cramer 克莱姆法则)。
1764 年 , Bezout 把确定行列式每一项的符号的手续系统化了。
对给定了含 n 个未知量的 n 个齐次线性方程 , Bezout 证明了系数行列式等于零是这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
Vandermonde 是第一个对行列式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 ( 即把行列 ' 式理论与线性方程组求解相分离 ) 的人。
关于山东省牧场的概况及分布

山东畜牧概况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黄海,土地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470万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C,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繁衍和生长;山东省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生物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东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总产一直保持在4000万吨左右,每年可向饲养业提供1400多万玉米,5000多万吨作物秸秆和大量的饼粕、麸皮;全省有160万公顷天然草场,全省每年种植牧草12万公顷,青贮氨化农作物秸秆3800万吨;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为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山东省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
山东畜禽饲养始于新石器时代,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北魏的《齐民要术》等曾对畜禽饲养经验进行过深刻的总结。
山东猪、牛、羊、禽、兔以及特种动物养殖门类齐全。
地方畜禽品种众多,拥有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岔黑猪、莱芜黑猪等一批著名品种,其中里岔黑猪和小尾寒羊被誉为“国宝”。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畜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十年的数量增长阶段。
放开政策、放开市场,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家庭养殖畜禽的快速发展。
1989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326万吨,比1979年增加230万吨,年均增长24%,实现了从畜产品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中间十年的结构调整阶段。
对外开放扩大、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化经营起步,支撑引领着畜牧生产经营者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发展节粮型肉鸡、草食畜牛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从1989年到1999年,猪肉在肉类中的比重由90%下降到47%,禽肉和牛羊肉由10%上升到53 %,奠定了全省畜牧业基本产业结构。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十年的质量提升阶段。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国际绿色消费兴起,畜牧业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结构优化、效益增加同步推进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