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10.24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PPT共33页

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10.24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多级分类制: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
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
系。 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二级为基层分类
级别。
命名方法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 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如 铁铝土土纲中的湿热铁铝土是含有土纲与亚纲的名称; 土类和亚类又成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 词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类名称,如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 表潜黑土。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亚类、土类连用,如氯化 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名法。 土种、亚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如粘壤质厚 层黄土性草甸黑土。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冲积土:发育在河漫滩上,沉积层理明 显,土体存在干湿交替特征,腐殖质层 不明显的一种非地带性泛域土。
上图为冲积土景观
土地利用:在保证汛期行洪的前 提下,主要发展畜牧业,修滩 造地。
上图为冲积土剖面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水耕熟化 作用下,具有水耕熟化层、犁底层和水 耕淀积层的人为土壤。
土壤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 红 壤
赤 红 壤
红 壤
黄 壤
黄 棕 壤
棕 壤
暗 棕 壤
灰 化 土 北
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
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
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
类型为: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ppt课件

地带性土壤——棕漠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黄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黄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中国土壤分布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中国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PPT课件
27
中国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PPT课件
28
中国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PPT课件
自南向北依次出现的 主要土壤组合是:湿 润铁铝土—湿润富铁 土,湿润富铁土—湿 润铁铝土,湿润富铁 土—常湿雏形土,湿 润淋溶土—水耕人为 土,湿润淋溶土—潮 湿雏形土,冷凉淋溶 土—湿润均腐土,寒 冷雏形土—正常灰土。 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分布区是我国农业精 华地区和主要林区。
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PPT课件
4
土壤系统分类
定义: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谱系式的定 量土壤分类。
基本观点: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 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PPT课件
5
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的比较
1
土壤发生学分类方法虽是以 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 属性三方面为依据,然而更 侧重于成土因素,尤其是生 物、气候因素,而对土壤本 身属性注意不够,分类指标 不具体,所以它是一个定性 分类。
PPT课件
20
中国暖温带至温带地 区的土壤分布
PPT课件
21
中国暖温带至温带地区的土壤分布
发生学分类强调生物、气候因素,其土壤分布大都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
特点:我国暖温带至温带地区十分广阔,正好位于季风交替区,土壤分布规律 与欧亚大陆西部明显不同
成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湿热气团活跃,气温普遍升高,高温多雨: 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而寒冷,气温普遍较低。
温带土壤演替顺序
冬被背部东辽平原的黑土、白浆土、自东向西排 列,向西气候逐渐干旱,相继出现黑钙土、暗栗 土、栗钙土、淡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 漠土。
《中国土壤分布》课件

《中国土壤分布》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土壤类型概述 •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理因素 •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 中国土壤退化与保护 • 结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中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形成 原因及影响
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 之一,土壤分布的差异对农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过程
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文过 程对土壤的水分状况、物 质迁移等产生影响。
水质
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影响 土壤的性质和发育。
04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东部湿润区土壤分布
总结词
广泛分布、类型多样
详细描述
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 沛,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且多样。典型土壤有红壤、黄壤、棕壤、褐土等。这些土 壤在丘陵、山地和平原上均有分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土壤退化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加剧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破 坏生物多样性。
威胁人类健康
土壤退化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土壤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 开发和过度耕作,保护土地资源。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0%
温度
温度的变化影响土壤的冻融作用 、风化作用等,从而影响土壤的 发育和分布。
地形对土壤分布的影响
地形类型
平原、山地、丘陵等不同地形 类型的土壤分布不同。
地势高度
地势高度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 配,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和分 布。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土壤类型概述 •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理因素 •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 中国土壤退化与保护 • 结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中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形成 原因及影响
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 之一,土壤分布的差异对农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过程
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文过 程对土壤的水分状况、物 质迁移等产生影响。
水质
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影响 土壤的性质和发育。
04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东部湿润区土壤分布
总结词
广泛分布、类型多样
详细描述
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 沛,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且多样。典型土壤有红壤、黄壤、棕壤、褐土等。这些土 壤在丘陵、山地和平原上均有分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土壤退化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加剧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破 坏生物多样性。
威胁人类健康
土壤退化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土壤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 开发和过度耕作,保护土地资源。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0%
温度
温度的变化影响土壤的冻融作用 、风化作用等,从而影响土壤的 发育和分布。
地形对土壤分布的影响
地形类型
平原、山地、丘陵等不同地形 类型的土壤分布不同。
地势高度
地势高度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 配,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和分 布。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土壤分布通 常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而在平原地区,土壤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植被因素
植被对土壤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森林地区,由于植被的覆盖作用,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在草原地区,由于植被较为单 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较低。
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布的特点。如高山 草甸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而高山寒漠土则分布在5000米 以上的地方。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棕壤和黄土,而华南地区 的土壤类型则主要为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
得名。
分布
0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西、湖南、广东
、福建等地。
特点
03
红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
农作物。
黄壤
定义
黄壤是一种富含黄色氧化铁的土壤,因颜色呈黄色而 得名。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特点
黄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烟草、咖啡等 农作物。
相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华北地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区,而棕壤 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土壤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积累,因此2
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化学物质,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
地形对土壤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土壤分布通 常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而在平原地区,土壤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植被因素
植被对土壤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森林地区,由于植被的覆盖作用,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在草原地区,由于植被较为单 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较低。
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布的特点。如高山 草甸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而高山寒漠土则分布在5000米 以上的地方。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棕壤和黄土,而华南地区 的土壤类型则主要为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
得名。
分布
0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西、湖南、广东
、福建等地。
特点
03
红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
农作物。
黄壤
定义
黄壤是一种富含黄色氧化铁的土壤,因颜色呈黄色而 得名。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特点
黄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烟草、咖啡等 农作物。
相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华北地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区,而棕壤 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土壤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积累,因此2
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化学物质,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
十四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PPT课件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
一 、土壤分类概述 二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三、中国土壤分布
一、土壤分类概述
土壤分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一种能代表土壤个体最小体积的土壤,人为假 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单个土体的面积可从1 m2到10 m2不等,取决于土壤发生层次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是由不 同发生层组成的土体,许多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 土壤分类单元:也称土壤单元,指土壤分类系统不同级别中 的一组土壤个体。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 的目等。
把与一定生物气候带不相符合的土壤类型就是 非地带性土壤。
土壤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赤红黄
红 壤
红 壤
壤
壤
黄棕
棕 壤
壤
暗灰 棕化 壤土
南
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 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碎屑多,细土物质粘粒含量高。
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 种植经济林木。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 地下水位高(在1m以上),具有明显的生 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
1、区分 --按土壤类型的特征(指标)区分土壤,
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归类 --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指标)
进行比较、归纳,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 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一 、土壤分类概述 二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三、中国土壤分布
一、土壤分类概述
土壤分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一种能代表土壤个体最小体积的土壤,人为假 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单个土体的面积可从1 m2到10 m2不等,取决于土壤发生层次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是由不 同发生层组成的土体,许多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 土壤分类单元:也称土壤单元,指土壤分类系统不同级别中 的一组土壤个体。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 的目等。
把与一定生物气候带不相符合的土壤类型就是 非地带性土壤。
土壤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赤红黄
红 壤
红 壤
壤
壤
黄棕
棕 壤
壤
暗灰 棕化 壤土
南
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 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碎屑多,细土物质粘粒含量高。
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 种植经济林木。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 地下水位高(在1m以上),具有明显的生 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
1、区分 --按土壤类型的特征(指标)区分土壤,
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归类 --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指标)
进行比较、归纳,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 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中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PPT课件

龟裂土记录了自然的变迁、生命的消长。
17
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 发生白浆化过程,形成的微酸性淋溶土。 土体中有白浆层,微酸性,自然肥力较高。
上图为白浆土剖面
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 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代 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田, 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10
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淋 溶型地带性土壤 。土壤黄棕色,弱 酸性。
上图为燥红土剖面
上图为燥红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干旱稀树草原, 刺篱木、仙人掌,扭黄茅; 农业利用 除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 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是我国 粮、经、林、果、糖与药材的重要基地。
9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褐土剖面
上图为褐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以辽东栎为代表 的干旱明亮林以及以酸枣、荆条、菅草 为代表的灌木草原;人工林则以油松洋 槐为主;低山丘陵地区多已开垦为农田, 栽培果树,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等。
14
暗棕壤: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 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生腐殖质积 累过程和盐基与粘粒的淋溶过程的淋溶 土壤。 土壤中性到微酸性,终年处于 湿润状态,表层有机质很高。
17
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 发生白浆化过程,形成的微酸性淋溶土。 土体中有白浆层,微酸性,自然肥力较高。
上图为白浆土剖面
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 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代 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田, 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10
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淋 溶型地带性土壤 。土壤黄棕色,弱 酸性。
上图为燥红土剖面
上图为燥红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干旱稀树草原, 刺篱木、仙人掌,扭黄茅; 农业利用 除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 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是我国 粮、经、林、果、糖与药材的重要基地。
9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褐土剖面
上图为褐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以辽东栎为代表 的干旱明亮林以及以酸枣、荆条、菅草 为代表的灌木草原;人工林则以油松洋 槐为主;低山丘陵地区多已开垦为农田, 栽培果树,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等。
14
暗棕壤: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 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生腐殖质积 累过程和盐基与粘粒的淋溶过程的淋溶 土壤。 土壤中性到微酸性,终年处于 湿润状态,表层有机质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映土壤形成、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性,为进
2021 一步认识土壤,研究土壤提供依据
4
怎么对土壤分类
对土壤(所有单个土体)充分了解,然后归纳异 同(相似性和差异性)
土壤分类的依据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 依据。
把与一定生物气候带不相符合的土壤类型就是 非地带性土壤。
2021
19
土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赤红黄 黄 棕
红 壤
红 壤
壤
壤
棕 壤
壤
暗灰 棕化 壤土
南 2021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
一 、土壤分类概述 二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三、中国土壤分布
2021
1
一、土壤分类概述
土壤分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一种能代表土壤个体最小体积的土壤,人为假 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单个土体的面积可从1 m2到10 m2不等,取决于土壤发生层次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是由不 同发生层组成的土体,许多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
2021
5
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
1、区分 --按土壤类型的特征(指标)区分土壤,
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归类 --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指标)
进行比较、归纳,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 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3、分级 --根据土壤特性分级编排,构成了多级分
类单元,从低级到高级单元土壤性质差别变大。
土类和亚类又成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 词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类名称,如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 表潜黑土。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亚类、土类连用,如氯化 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名法。
土种、亚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如粘壤质厚
层20黄21 土性草甸黑土。
8
2021
9
中国土壤系统命名方法
土壤分类单元:也称土壤单元,指土壤分类系统不同级别中
的一组土壤个体。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
的目等。
2021
2
2021
3
为什么要对土壤分类
➢ 认识、研究土壤的前提(科研、学术等交流需 要有共同的语言)
➢ 为了便于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如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因地制宜推广农林技术的 依据等)
4、命名 --给一个具体土壤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
2021
6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多级分类制: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
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 系。 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二级为基层分类 级别。
2021
7
命名方法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 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如 铁铝土土纲中的湿热铁铝土是含有土纲与亚纲的名称;
cmol(+)/kg;或交换性钠加镁的饱和度≥50%。
2021
13
土壤分类检索
中国土壤分类土纲的检索表举例
➢有机土
土表至40cm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180g/kg或 ≥[120g/kg +(粘粒含量g/kg × 0.1)]
➢人为土
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
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
火山灰特性
铁铝层
变性特征
17
中国土壤分布
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成土因素特别
是生物与气候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所以土 壤类型及其分布也具有地理分布规律。
2021
18
把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土壤类型称 为地带性土壤。
一定的植物气候地带内存在一种地带性土壤, 如热带分布砖红壤、亚热带红壤、暖温带黄 壤、黄棕壤等。
5. 保持岩石构造体积<5%。
2021
12
分类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特性:把用于区分土壤类型,有一系列定量规定 的土壤性质称为诊断特性。
如石灰特性:土表至50cm范围内CaCO3≥10 g/kg,用 1:3盐酸处理有泡沫反应。
钠 质 特 性 : 交 换 性 钠 饱 和 度 ≥ 30 % 和 交 换 性 Na+≥2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 亚
纲、 土类、 亚类为一段的连续命名法, 在此基础上加
颗粒大小级别、 矿物组成、 土壤温度状况等, 构成土
族名称, 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独命名。 名称
结构以土纲名称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 土类和亚
类的性质术语,以分别构成亚纲、 土类和亚类的名称。
2021
11
诊断层举例
铁铝土纲--铁铝层,具有以下条件:
1. 厚度≥30cm;和
2. 粘粒含量≥80g/kg;和
3. 阳离子交换量(CEC7)<16cmol(+)/kg粘粒;和实际阳离
子交换量(ECEC)<12cmol(+)/kg粘粒;和
4. 50-200um粒级可风化矿物<10%,或细土全k<8g/kg;和
表层
2021
14
人为土亚纲检索
水耕人为土 B1 人为土中有
1 人为滞水水分状况;和 2 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 旱耕人为土 B2 其它人为土
2021
15
B1水耕人为土土类的检索 B1.1 水耕人为土中在矿质表土至60cm范围内部分 土层(>10cm)有潜育特征
潜育水耕人为土
B1.1 潜育水耕人为土亚类的检索 B1.1.1 潜育水耕人为土中有变性现象
性质的术语尽量限制为为2个汉字,亚纲为5个汉字,土
类为7个汉字,亚类为9个汉字。例如: 表蚀粘化湿润富
铁土亚类), 属于富铁土(土纲) 、 湿润富铁土(亚
2021
10
纲) 、 粘化湿润富铁土(土类) 。
分类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是指用于区分土壤类型,在性质上具有一系 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
变性潜育水耕人为土
2021
16
中国系统分类土纲的划分依据
土纲 有机土 人为土
成土过程或性状 泥炭化过程 耕作熟化过程
灰土 火山灰土 铁铝土 变性土
灰化过程 火山灰物质 高度铁铝化过程 土壤扰动过程
2021
诊断层、诊断特性
有机表层
水耕表层、耕作淀积层、水 耕氧化还原层、灌淤表层、 堆垫表层、泥垫表层、肥熟 表层 灰化层、灰化淀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