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学 基 础 知 识(1).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B。

马斯洛C。

霍尔D。

杜威2。

心理学属于( 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

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B。

听觉适应C。

嗅觉刺激D。

味觉刺激6。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

前摄干扰B。

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

感觉登记B。

注意C.组块D。

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B。

多C。

小D.增加10。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A。

爬山法B。

逆向工作法C。

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

斯皮尔曼B。

卡特尔C。

瑟斯顿D。

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A。

追求利益的倾向B。

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

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A。

[医学]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

[医学]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
• 1、感觉后像 •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后,我们对刺激
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 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像。它 可以使我们对继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 感觉。是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后引起的感觉 滞留现象,保留的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 配。
• 2、感觉适应
•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
感觉阈限
•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
是不同的。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阈限的 大小来测量感觉性的。
• 所谓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
度的刺激量。每一种感官都有两种,感受 性和感觉阈限。
①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
• 指向是集中的前提,集中包含指向。
(二)注意的功能
• 1、选择功能 • 2、维持功能 • 3、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 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 式。
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特点
2、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
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它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 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
保持不变,而经常是间歇的加强或减弱,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现象。是 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利于减轻疲劳。

•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是
指个体的注意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到而离 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
条件 ② ①外 内部 部条 条件 件: :的 要 活 个丰 和 动 体富 兴 内 的性 趣 容 需和形性 式的

(完整word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推荐文档

变态心理学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①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②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③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

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白 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 10版;CCMDHI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3版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正确的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不正确的描述是 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 “体液学说”有关; ②始于公元前400年。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②促使用唯物的 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 每个阶段;②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③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 ④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 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 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 与其内涵不符的表述是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 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总结概念 研究 对象学科 历史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3.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

心理学基础基础理论

心理学基础基础理论

四、释梦理论
Theory of dream interpretation
梦境有两个层面
显梦
manifest content
隐梦
latent content
基本观点:梦是对清醒时被压 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表达。
五、心理防御理论
Theory of defense mechanism
基本观点:
个体为了缓解或减少因潜意识中的欲 望和冲突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而运用了不 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潜抑、合理化等。
(二)局限性
1.忽略了条件积极关注的作用。 2.马斯洛的理论缺乏严格的科学性。 3.将一切心理障碍都归于自我失调是不全 面的。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一、代表人物: 沃尔夫Wolff(美国) 二、基本观点:
注重研究心身关系、以及心身的相 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积极 探索心身相关的规律。
本节复习思考题
(二)无条件积极关注
罗杰斯认为,条件性积极关注是儿 童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强调对儿童 各种行为都应给予关注,无条件不加 批判地接受,创造一种平等、和谐、 真诚、理解的环境,儿童才能够健康 成长。
(三)自我论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 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一个 是现实中的自我。当两者趋于一致 时,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则 会产生心理障碍。
本节复习思考题
1.行为的概念。 2.各基本理论的代表人物。 3.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类型。 5.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评价。
***6.如何理解“性格决定命运”?***
第三节 认知理论
一、代表人物:艾里斯Ellis、贝克Beck (美国)
二、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各种心理障碍 都源于不合理的信念、错 误的认知。

基础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基础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基础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高层建筑失火,住在失火楼层以上的人面临的是()A、双避冲突B、双重趋避冲突C、双趋冲突D、趋避冲突正确答案:A2、深入了解求助者时,首先要进行工作是()。

A、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B、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C、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D、进一步了解求助者问题的来龙去脉正确答案:B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A、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B、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C、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D、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正确答案:B4、对于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师不恰当的做法是()。

A、使用测验前征得求助者的同意B、收取心理测验的费用C、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选用恰当的心理测验D、将国外的测评工具直接用于国内求助者正确答案:D5、《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自()起施行。

A、2015年3月1日B、2012年10月26日C、2018年1月1日D、2013年5月1日正确答案:D6、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这种技术是()。

A、解释B、面质C、指导D、释义正确答案:A7、属于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是()。

A、认知模式B、躯体疾病C、家庭教养D、诱发事件正确答案:A8、合理情绪疗法适用于()的求助者。

A、过分偏执B、年纪较轻C、领悟困难D、自闭症正确答案:B9、以下关于放松训练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首次进行放松训练时,咨询师应进行示范B、咨询室中进行训练应使用专业指导语C、咨询师可为求助者提供书面指示或录音磁带用于平时训练D、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不可以联合使用正确答案:D10、心理咨询师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不懂.不擅长,因此与求助者不相匹配,这种不相匹配的类型是()。

A、忌讳型B、冲突型C、茫然型D、欠缺型正确答案:D11、对于喜欢撕毁书籍的孩子,父母给其提供大量废旧书籍,并命令其必须全部撕毁,孩子从最初的享受逐渐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最终放弃撕书的行为。

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理学基础知识点⼤⼀⼼理学基础知识点 ⼼理学是⼀门研究⼈类⼼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为活动的科学,以下是⼩编收集的⼤⼀⼼理学基础知识点,欢迎查看! 1、⼼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理,猴⼦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般把⼼理现象分为⼼理过程和⼼理特性。

3、⼼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4、⼼理学是⾃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5、基础⼼理学的内容: ①认知(是指⼈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信息加⼯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从事⼼理活动的内部动⼒) 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们⼜会产⽣对它的态度,引起⼈们的情绪,激发⼈们的⾏动,这就是说⼈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体的) ④能⼒和⼈格(能⼒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格⼜由⽓质和 性格组成。

⽓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秉性,它是⼼理活动动⼒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格特征,⽐如有⼈暴躁,有⼈温顺,有⼈活泼。

) 6、⽣理⼼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理活动的⽣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的⼼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的⼼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的⼼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8、⼼理反映的形式:1、事物的形象 2、概念 3、体验 4、欲望和要求。

9、⼼理和⼈的⾏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理⽀配⼈的⾏为 2、⼈的⼼理通过⾏为表现出来 10、⼼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理学)、(机能主义⼼理学:主张⼼理学应该研究⼼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为主义代表⼈物华⽣认为:⼼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的⼼理和⾏为)、格塔式⼼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理现象也叫完形⼼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物弗洛伊德,认为⼈的⼼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意识) 当代⼼理学取向: 1、⼈本主义⼼理学,被称为⾏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认为⼈有⾃我纯主观意识,有⾃我实现的需要。

【每日一练】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理论)

【每日一练】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理论)

【每日一练】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罗杰斯说,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去“有如”这个品质。

这就是()A.同情B.同感C.理解D.真诚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桑代克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方式属于()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5.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A.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二、多项选择题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说明了()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2.以下心理学派对应的代表人物正确的是()A.精神分析——弗洛伊德B.人本主义——艾利斯C.行为矫正——华生D.理性情绪疗法——罗杰斯3.以下属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是()A.知识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B.知识是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唯一准确的表征C.知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革新D.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4.人本主义认为,教师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需要做到的两点是()A.真诚B.移情C.权威D.民主5.学生的学习内容有()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习策略的掌握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D.潜意识的挖掘三、简答题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B5.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C3.ABCD4.AB5.ABC三、简答题(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与物理条件)、个体(信念、期望、态度与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和言语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 (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 室进行的 实验对象:大学生志愿者 ,每天20美元 所有的被试每天要做的事是每天24小时躺在 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尽可能长(只要他愿 意)。被试有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严 格控制被试的感觉输入,如下图所示。 8
23
2018/8/5
24
2018/8/5
选 择 性
25
2018/8/5
26
2018/8/5
27
2018/8/5
28
2018/8/5
29
2018/8/5
2、知觉的整体性
(1)、接近原则 (2)、相似原则 (3)、连续原则
30
2018/8/5
(1)、接近原则
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 为一个整体。如:
2018/8/5
给被试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进散射光,但
没有图形视觉;给被试戴上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限制 他们的触觉;头枕在用U形泡沫橡胶做的枕头上,同时用
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
9
2018/8/5
实验者的感受
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
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
19
2018/8/5
3、知觉种类


A: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 觉 B: 根据反映客观对象的不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
20
2018/8/5
运动知觉




动静运动:60ms 诱导运动: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得相邻的静 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夜空中的月亮与流云 自主运动:暗室里,观察一个烟头 运动后效: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 然后观察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1
2018/8/5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2
2018/8/5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 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 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感觉后效
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白炽灯熄灭后短时间内似乎仍然还看见亮着。 正负后相

16
2018/8/5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感觉可以相互作 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17
2018/8/5

相互影响:用凉水擦脸可以使黄昏视觉的
感受性提高.
视觉变幻可破坏平衡觉,晕眩。
第二章 人的心理
医学心理学(课件1) 1
2018/8/5
2
2018/8/5
第三节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观察。
3
2018/8/5
一、感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sensation)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1、客观性 2、主观性

4
2018/8/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12
2018/8/5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类别 视 觉 绝对阈限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
听 觉
味 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手表的嘀嗒声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1加仑等 于4.5公升)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即可觉察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6
2018/8/5
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
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
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
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7
2018/8/5
感觉对比: (sensory contrast)是由于刺 激背景的不同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即:当不同刺激同时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的感觉 的变化,称为同时对比。 吃过糖之后再吃橘子,会特别酸 “月朗星稀”也是感觉对比的现象。 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 起来亮些。

相互补偿:盲人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 象。 红色个人热烈的感觉
18
2018/8/5
三、知觉特性 (一)什么是知觉
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 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的 综合与解释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 的简单总和 。
(二)感觉的分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
5
2018/8/5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 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31
2018/8/5
嗅 觉 触 觉 温冷觉
13
2018/8/5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机体的感受性因刺激对感受器作用时间的长
短而改变的现象,就是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



嗅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听觉适应 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 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 视觉适应 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 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 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 14 暗适应。2018/8/5
乎是“跳来跳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
种影响仍在持续。 感觉剥夺影响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或认识过程。被 试中有50%报告有幻觉,其中大多数是视幻觉。
(二)感受性极其一般特性

感受性: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称为感受性(sensitivity)。
11
2018/8/5


感觉阈限: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阈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