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选择育种

合集下载

5 选择与选择育种

5 选择与选择育种
1 定义 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 :对现有品 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鉴定、选择并 通过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 系统)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a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环节 b 优良个体多是同质结合体,不需几代的分离 和选株 c 个别性状上有提高,其他性状都保持原品种 优点
因此,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2)混合选择 在群体中选择在经济性状和形态性 状相对一致的一批单株,混合脱粒,下 一年混合播种的方法。 混合选择的品种是个混合物。
混合选择
注:图片引自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网站
不同类型作物的混合选择
① 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混合选择后, 个体基因型趋于纯合化,起到淘汰劣株的 作用,但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 ② 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选 择后,既保持高生活力,又保持群体的遗 传多样性,使群体得到改良。
(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a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作物品种在引种及繁 殖推广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异交。 b 自然突变:包括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 发生;植株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的自 发突变;块根和块茎作物的芽变等。 c 新育成品种群体本身不纯合
2 纯系学说
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Johannsen,W.L.)提出 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群体是由许多基因 型不同的纯系组成,从这样的原始群体中选 择可以得到许多纯系,选择是有效的。如再 从分离出来的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纯系学说具有重要的育种指导意义,也 有局限性。
因此,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 的品种群体改良。
二 鉴定的作用、原则及方法
1 鉴定的作用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 保证和提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2 鉴定的一般原则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

姜远茂副教授等从大紫樱桃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岱 红樱桃,具有早熟、果大、较抗裂果、色艳、品质优和丰 产等优点,2002年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 定。
2、特点
与芽变选种比较,实生选种具有 如下特点: ①变异普遍 ②变异性状多 ③变异幅度大
因此,实生选种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潜力巨大。
二、实生选种的程序与方法
第四代:
1980年,从新红星等品种 中选出首红(Redchief)等一 批着色早、短枝、浓红、高 桩、五棱突起明显、市场竞争 力强的新一代品种。
彭福田副教授等选育的金久红桃新品种, 具有果个大、外观美、品质优及耐储运等显 著优点,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多样性 2、芽变的重演性 3、芽变的稳定性 4、芽变的局限性 5、芽变的多效性 6、芽变的嵌合性
入选 品系
初选阶段
复选阶段
决选阶段
1、初选阶段
(1)发掘优良变异 可采用实地调查、群众选报等 多种形式,发掘优良变异。 (2)分析变异,筛除饰变 在异地高接鉴定之前进 行科学分析,以筛除饰变,节省土地、人力和物 力。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分析: ① 变异的性质,如属于质量性状,一般是芽变; ② 变异的范围,如枝变,且是扇形嵌合体,一定 是芽变; 很可能是芽变。
一、芽变与芽变选种 二、芽变选种的意义 三、芽变的特点 四、芽变的细胞组织学基础 五、芽变选种的方法
一、芽变与芽变选种
芽变(sport)来源于体 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 变异,这种变异的细胞发生 于分生组织中,就形成变异 芽。只有当变异芽萌发成枝 或被无意识地用来繁殖成新 地植株,并且在性状上表现 出与原品种的性状有明显差 异时,才易被发现。所以芽 变总以枝变或株变的形式表 现出来。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 传的变异叫饰变。 芽变选种就是对芽变发生 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从而 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无核白葡萄的无性系变异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
采用单株选择
作业:
1.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 是什么?
2.有性繁殖作物的两种基本选择法及特点是 什么?
3.芽变选种程序如何?
(一)质量性状
通常由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控制,表现型很 少受环境影响,选择效果好。
(二)数量性状
1.性状遗传力大小 遗传力大选择效果较好 R=h2Sd 2.入选率 入选率愈大选择效果较差 3.性状变异幅度 性状变异幅度大,选择潜力大,选
择效果愈明显
四、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原始材料圃(生产田)
株系圃或选择圃 品比预备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 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6-6
(二)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1.圃地设置的增减 2.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 3.提前进行生产试验与多点试验 4.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 5.易地栽种加速繁殖 6.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六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概念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
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 选择育种。 1990-1992年全世界育成桃68个品种、李 258个品种,其中
杂交育种:48%、25%
有些则只能在无性繁殖说保持稳定,这是 由于突变发生与不同组织层的缘故。
决定有性过程孢原组织是由LⅡ层产生, 只有当突变包含LⅡ时,才能在有性过程中 产生遗传效应。
(三)育种目标及选择标准 芽变选择通常是以原有优良品种为对
象,在保持原有品种优良性状基础上,通 过选择而修缮其个别缺点。
例如:选育柑橘加工罐头用品种,现有品种 本地早其加工成品的色、香、味形均好, 选种目标应着重选育无核或少核型。

第六章 选择育种

第六章 选择育种
47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实生选种 (一)概念
1.实生繁殖: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方式。 2.实生苗:由种子发芽长出的苗。 3.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群体进行选择, 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并建成营养系品种,或 改进继续实生繁殖时下一代的群体遗传组 成,均称为实生选种。【荷花】
48
荷花的育种中 实生选种效果最好
这种选择法的程序与多次单株选择法相似, 差别主要在这种选择法不在系统比较圃里留 种,而是在另设的留种区内留种。每一代每 一当选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以播种系统比 较圃,一份用以留种区内留种。在系统比较 圃内各系统间不进行隔离,以便于较客观较 精确的比较。在留种区内各系统间进行隔离, 以防系统间杂交。根据系统比较圃的鉴定结 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下一 年继续这样继续。
第六章 选择育种
1
提要: ❖ 选择与选择育种 ❖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2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的实质 选择: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群体的遗传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选择可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选择的实质是什么呢?
3
4
无论是自然选择或是人工选择 都能使群体内入选个体产生后代 淘汰个体不能产生或较少产生后代
❖ 一次单株选择法:多用于自花、常异花作物品种改良和 良种繁殖,以及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的保纯。
❖ 多次单株选择法:用于自花、常异花杂交后代的选择。
18
一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19
多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20
优点: 可以鉴定所选优株的基因型,提高选择
效率,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积累变异。 缺点:
株系比较进行时间的长短取决接于在…进行

4-选择育种09

4-选择育种09

1)、 一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2)、多次单株 选择法
继续选择单株分
别编号分别采种,进
行二代选择比较就叫
二次单株选择,进行
三代就叫三次单株选
择。
1)
2)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能选出可遗传变异; 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占用较多的土地; 需要较长的时间。 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 用于生产。
第四章 选择育种
选择是育种的理想,也是实现理想 的每一具体步骤。 ——布尔班克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 第三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芽变选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
(一)概念:

选择: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利用
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
1、 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 表型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效果较好。
2、数量性状
1)体现选择效果的主要指标:
选择反应:指通过选择对下一代性状提高的程度, 即子代平均值与原始平均值的离差,用 R 表 示。 遗传增益:是指选择反应( R )在整个原始群体 平均值( x )中所占的百分率。
时间:2~3年
加速选育新品种速度的几种方法:

1、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播种选择。 2、北种南繁和南种北繁 3、提前进行多点试验 4、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5、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或温室栽培以缩短 作物生育期等。
第三节
芽变选种
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用芽变选种的方法改进品 种的记载。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1031年) 中记载了牡丹的多种芽变: “潜溪绯,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本是紫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植株或动物,以期获得更好的品种。

在育种中,有多种育种方式可以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原理。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原理。

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根据植株或动物本身的自然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育种材料,并将其繁殖后代。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性状:根据遗传性状特点和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个体筛选:通过对育种材料进行观察和测试,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

(3)后代选择:选择所得后代中的最优个体,并进行进一步繁殖。

关键步骤原理:选择育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和筛选方法。

根据遗传学原理,良好的性状在后代中具有较高的遗传率,通过持续的选择和繁殖,可以逐步积累并固定这些优良性状,从而获得更好的品种。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亲本之间的亲和性和互补性进行交配,以获得一代的杂种。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亲本选择:选择具有较好性状的亲本,确保其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2)交配:将选定的亲本进行人工或自然授粉交配,获得杂交后代。

(3)杂种优胜劣汰:评价杂交后代的性状,并选择优秀的杂交种植株或幼苗,在后续繁殖中进行淘汰和筛选。

关键步骤原理:杂交育种通过将不同亲本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杂种优势的发挥。

杂交后代表现出了杂种优势,表现在生长速度、产量、抗病性等方面。

通过选择杂交后代中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固定这些优良性状。

3.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植物或动物自然突变或诱发突变,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突变体,将其进行繁殖和选育。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突变体筛选:通过收集植物或动物种群,筛选出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

(2)突变体鉴定:对筛选出的突变体进行性状鉴定,并与野生型或普通品种进行比较。

(3)后代选择和繁殖:选择突变体中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并进行后代繁殖。

7组第6章选择育种

7组第6章选择育种

四、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程序
原始材料圃 生产田、试验田、种子田
株系比较圃
品比预备试验圃 抗性试验圃 品种比较试验圃 栽培试验圃
区域试验或生 产试验 点A
区域试验或生 产试验 点B
区域试验或生 产试验 点C
三、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1、圃地设置的增减 在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前提下,有时可减省一 些圃地。 如番茄,茄子等自花授粉作物,遗传 性状稳定,繁殖系数高,环境适应性强,可在试 验田中选择若干目标优良单株,将它们的后代种 植在株系圃里,经一次比较,如发现优良株系, 就可直接参加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


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


4、亲系选择法:与一般多次单株选择法的差别主要是 不在株系圃进行隔离,在另设的留种区种圃 5、剩余种子法:将入选种子分为两份,用相同编号, 一份播种与株系圃不同小区,另一份贮存在种子柜中。 6、集团选择法:对分离有几种不同性状的复杂群体, 将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株分别进行混合选择,组成几个集 团与原始群体和对照种进行比较鉴定。 适用作物: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整理农家 品种。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芽变选种
芽变选种(含营养 系微突变选种)
无性繁殖 植物的选 择育种
实生选种
芽变选种
(一)概念、特点和意义
1.芽变和芽变选种的概念 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 细胞突变的一种。 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 使之选出优系,称为芽变选种。 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 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基本选择法比较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①消除环境影响,选择 效率高②加速性状的纯合与稳定③优中选优,不 断选优 不足:①费工费时②选择一次留种量有限, 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③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 粉易引起生活里衰退

4-1选择育种

4-1选择育种

(二)、选择方法
1、两种基本的选择方法 1 )单株选株法( Individual selection ):又称系谱选择法 或基因型选择法或个体选择,就是以个体为单位按育种目 的进行选择。在原始群体中,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选择符
合育种要求的优良个体,并且以个体为单位,分别采种或
采条,单独繁殖,每个个体的子代或无性系分别种植一个 小区,并种植对照材料进行鉴定比较。根据各株系的鉴定
生活力衰退;并且从第二代起每代都可以产生大
量的种子。
2)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再进
行一次单株选择。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群体。
特别是对杂交育种后代的选择,初期针对遗传力 较强的性状进行混选,后期对产量等数量性状进 行系统选择更为适宜。
3)母系选择法(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在原始材料 中,选择优良单株,种植在选种圃内,与标准品
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对
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
人工选择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符合人类 需要的变异植株,并使变异性状积累加强, 使其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人工选择 又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指根据育
种目标,在现有的天然或人工群体出现的
致、稳定,并胜过对照品种为止。
一次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的优点:
1. 简单易行,能迅速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优良
的类型;
2. 同时一次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供
次年大田生产用种;
3. 既能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维持和
提高品种的种性。对异花授粉植物,不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异 较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选择与选择育种
教学内容:选择与选择育种
教学目标:了解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和主要选择育种方式的程序。

教学重点: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性状鉴定的方法,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选择及其基本方法
1 选择的定义
选择就是选优去劣,是在自然和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中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的过程。

意义:选择是创造新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重要手段,是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 选择的基本方法
(1)单株选择:
从群体中选择人类需要的优良单株,单收单脱,单独贮藏,下一年按单株进行播种的方法。

不同类型作物的单株选择:
①对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早期稀播,以缓解株间竞争,充分体现单株间的遗传差异而进行选择;后期,密植,可使选中的单株保持原有优势。

②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单株选择后,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易纯化。

(2)混合选择
在群体中选择在经济性状和形态性状相对一致的一批单株,混合脱粒,下一年混合播种的方法。

不同类型作物的混合选择
①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混合选择后,个体基因型趋于纯合化,起到淘汰劣株的作用,但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

②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选择后,既保持高生活力,又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得到改良。

二鉴定的作用、原则及方法
1 鉴定的作用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保证和提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2 鉴定的一般原则
(1)常采用最基本的鉴定方法——目测鉴定。

(2)育种初级阶段,宜采用简易有效的鉴定方法——目测法、计数法、测量法等;育种后期,保留少数优质材料,进行更为精确的全面鉴定。

(3)把各种鉴定方法结合到一起。

3 鉴定的方法
(1)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

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

(2)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
田间鉴定:将试验材料种于大田,进行各种性状的直接鉴定。

如生育期、分蘖习性等。

实验室鉴定:生理特性和品质;考种工作。

(3)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4)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一般来说,试验材料在当地条件下鉴定,有时还需借助异地条件。

三选择育种及其特点
1 定义
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鉴定、选择并通过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系统育种。

对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又可称为纯系育种。

2 特点
(1)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a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环节。

b 优良个体多是同质结合体,不需几代的分离和选株。

c 个别性状上有提高,其他性状都保持原品种优点。

(2)连续选优,品种不断改进提高
四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1 品种自然变异现象
(1)自然变异现象的利用
在良好遗传基础上如出现某些优良的变异,再进行选育,就会培育出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新良种。

自然变异在育种上的直接利用就是选择育种。

(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a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作物品种在引种及繁殖推广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异交。

b 自然变异:包括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发生;植株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的自发突变;块根和块茎作物的芽变等。

c 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2 纯系学说
Johannsen(1901),对菜豆籽粒大小、轻重进行选择试验,提出纯系学说。

内容:
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群体是由许多基因型不同的纯系组成,从这样的原始群体中选择可以得到许多纯系,选择是有效的。

如再从分离出来的纯系内继续选择
是无效的。

五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1 纯系育种程序
(1)选择优良变异的个体: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经室内复选,淘汰不良的个体,分别脱粒,记录其特点,并且编号。

(2)株行比较试验:将上季当选的各单株种植成株行(系),每隔一定行数,设一对照。

选择优良的株系,作为品系,参加下季的品比试验。

(3)品系比较试验:当选品系种成小区,设置重复和对照。

根据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选出比对照优越的品系1~2个,供下季参加区试。

(4)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测定新品系的适应地区范围及稳定性,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鉴定大面积生产条件下的表现。

(5)品种审定推广:表现优良的品种,可报审,批准后定名推广。

2 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混合选择育种:从自然变异中用混合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

(1)单向混合选择育种:从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混合脱粒、种植,与原始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

(2)集团混合选择:选择不同类型群体,按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与原始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

(3)改良混合选择: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与原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