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提取

合集下载

提取质粒的主要步骤原理

提取质粒的主要步骤原理

提取质粒的主要步骤原理提取质粒是一种分离和纯化质粒DNA的常见实验技术。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环状的DNA分子,通常用于基因克隆、转化、表达和基因组编辑等研究。

下面将详细介绍质粒提取的主要步骤原理。

1. 细菌培养:首先,选择含有目标质粒的细菌菌株进行培养。

通常使用大肠杆菌等常用实验菌株。

将细菌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如LB培养基)的培养物中,并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如37摄氏度、220 rpm振荡培养。

2. 收获细菌:将培养至适当生长期的细菌用离心机离心,收集菌体沉淀。

通常使用1500×g离心10分钟,得到一个细菌菌体的沉淀。

3. 质粒裂解: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菌菌体裂解,释放内部的质粒DNA。

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处理和冻融法,而化学方法则涉及使用碱性裂解液(如SDS 和NaOH)。

该步骤破坏了细胞壁和细胞膜,以及核酸酶等酶的活性。

4. 蛋白质沉淀:为了去除细菌染色体DNA和蛋白质,可通过蛋白质沉淀步骤使质粒DNA纯化。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加入混合溶液,其中包含非离子性洗涤剂(如SDS)和蛋白酶K。

SDS具有溶解细菌膜和蛋白质的作用,而蛋白酶K能够降解杂质蛋白质。

该反应可以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如50-60摄氏度,以增加SDS和蛋白酶K的活性。

5. DNA沉淀:通过加入盐和酒精,可以使DNA溶液中的质粒DNA沉淀。

正常情况下,添加等体积的冷异丙醇,再加入适量的盐溶液。

因为质粒DNA在冷异丙醇和高盐浓度下更容易沉淀。

经过离心,沉淀的DNA可被分离出来。

6. 洗涤和溶解:将DNA沉淀洗涤一两次,以去除盐和其他杂质。

通常使用70%乙醇洗涤,再次离心以分离DNA沉淀,然后去除液体,使其干燥。

最后,用适当的缓冲液(如TE缓冲液)溶解质粒DNA,以得到高纯度的DNA溶液。

以上步骤提取质粒的主要原理如下:在收获细菌步骤中,细菌通过离心过程被分离出来,得到菌体沉淀。

在质粒裂解步骤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细胞结构,释放质粒DNA。

质粒提纯的原理

质粒提纯的原理

质粒提纯的原理质粒是一种由DNA分子组成的环状双链结构,常见于细菌细胞中。

质粒提纯是指从细菌细胞中分离纯净的质粒DNA,并去除其他细菌细胞成分和杂质的过程。

质粒提纯的原理主要包括质粒提取、细胞裂解、DNA溶解、去除杂质、DNA沉淀、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1. 质粒提取:质粒提取是通过裂解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释放质粒DNA。

常见的方法有碱裂解法、酶裂解法和热裂解法。

其中,碱裂解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碱裂解法中,首先将含有质粒的细菌培养物经离心分离得到菌体沉淀,然后用碱溶解菌体,使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释放质粒DNA。

2. 细胞裂解:细胞裂解是指将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释放细胞内的质粒DNA。

细胞裂解的方法包括机械破碎、超声波裂解和酶裂解等。

机械破碎法是将经离心得到的菌体沉淀在低温下用椎管等器械进行破碎,使菌体破裂,释放DNA。

超声波裂解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实现细胞破碎,释放DNA。

酶裂解法则通过添加蛋白酶、脱氧核酸酶等酶,使细胞壁和细胞膜被酶降解,释放DNA。

3. DNA溶解:DNA溶解是指将裂解的细胞中的DNA从其他细胞成分中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DNA可以通过溶于乙醇或异丙醇的方式沉淀下来,然后经过离心分离得到。

此步骤的目的是将DNA和其他细菌细胞成分如蛋白质、RNA等分离。

4. 去除杂质:在DNA溶解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杂质如蛋白质、RNA等混入溶液中。

为了获得纯净的质粒DNA,需要去除这些杂质。

一般可以通过加入酶解剂如RNase A或蛋白酶K进行酶解,使RNA或蛋白质被降解。

然后通过盐酸/乙醚等混合液体沉淀蛋白质,或者通过乙醇沉淀RNA等方式去除杂质。

5. DNA沉淀:通过加入适量的盐和乙醇,使DNA与DNA溶液中碱性pH值条件下的盐结合形成DNA盐沉淀,同时DNA与乙醇结合形成DNA乙醇沉淀。

此过程中DNA成为不溶性盐和DNA乙醇复合物,通过离心分离沉淀下来。

沉淀条件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如调节盐和乙醇的浓度、温度等。

质粒提取方法详解

质粒提取方法详解

第一节概述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的工具叫载体(Vector)。

细菌质粒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质粒的复制和转录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编码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如离开宿主细胞则不能存活,而宿主即使没有它们也可以正常存活。

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缍钥股氐目剐缘取质粒(又称F因子或性质粒)、R质粒(抗药性因子)和Col质粒(产大肠杆菌素因子)等都是常见的天然质粒。

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有两种类型:紧密控制型(Stringent control)和松驰控制型(Relaxed cont rol)。

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当染色体不复制时,它也不能复制,通常每个细胞内只含有1个或几个质粒分子,如F因子。

后者的质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可以复制,在每个细胞中有许多拷贝,一般在20个以上,如Col E1质粒。

在使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染色体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均受到抑制,紧密型质粒复制停止,而松驰型质粒继续复制,质粒拷贝数可由原来20多个扩增至1000-3000个,此时质粒DNA占总DNA的含量可由原来的2%增加至40-50%.第二节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共同存在,当两种质粒同时导入同一细胞时,它们在复制及随后分配到子细胞的过程中彼此竞争,在一些细胞中,一种质粒占优势,而在另一些细胞中另一种质粒却占上风。

当细胞生长几代后,占少数的质粒将会丢失,因而在细胞后代中只有两种质粒的一种,这种现象称质粒的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

质粒提取 原理及步骤

质粒提取 原理及步骤

质粒提取原理及步骤质粒提取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基因转染、基因表达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质粒提取的原理及步骤。

一、原理质粒提取的原理基于质粒和细胞的生化学性质差异。

质粒是一种独立复制的DNA分子,可以自主复制并传递给细胞的子代。

而在真核细胞中,大多数DNA都位于细胞核中,很难获得足够的DNA量进行实验。

质粒提取利用了这一差异,将大量的质粒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质粒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二、步骤1. 细胞培养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细胞类型并在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对于大多数细胞类型,建议在对数生长期时采集,因为此时细胞数量最多且代谢活跃,可以有效提高质粒提取的DNA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注意避免细胞因为过于密集而形成聚集体或凝胶。

2. 细胞收获收获细胞的方法取决于细胞类型和实验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用PBS或细胞培养液将细胞冲洗下来,或者用胶体离心等方法进行细胞收获。

收获的细胞量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一般建议在0.1-1g的范围内收获细胞。

3. 细胞裂解细胞裂解是质粒提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能有效破坏细胞膜和核膜,释放细胞内的DNA。

常用的细胞裂解剂包括SDS、Triton X-100和Tween-20等,同时还需要将细胞裂解液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和DNA酶切酶,以避免核酸降解和一些酶促反应的发生。

细胞裂解后,将细胞裂解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分离,将细胞碎片等大分子杂质通过离心将其剔除。

4. DNA纯化DNA纯化是质粒提取的最后一步,目的是将提取得到的DNA从其他杂质中纯化出来。

不同的实验需求需要不同级别的DNA纯化,从而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DNA纯化试剂盒。

目前常用的DNA纯化试剂盒包括酚/氯仿提取法、离子交换柱纯化法、硅胶膜纯化法等。

在DNA纯化后,通过分析电泳和UV测定等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提取的DNA质量和浓度满足实验需求。

总结质粒提取是分子生物学中非常基础和常用的实验技术,其所涉及的步骤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收获、细胞裂解和DNA纯化等步骤。

质粒提取方法

质粒提取方法

质粒提取:质粒是细胞染色体外弄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1、将新鲜单菌落或液体培养物接种到5mL液体培养基中,32℃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振荡速度250-300rpm)2.将菌液倒入1.5mL离心管中,4℃,10000rpm离心20秒,弃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上清液尽可能去尽。

为增加菌体的量,可重复操作2-3次;3.将收集的沉淀重悬于预冷的100μL溶液Ⅰ中,涡旋混匀,使充分悬浮,温室放置5分钟。

4.加入200μL溶液Ⅱ,颠倒混匀,冰浴5分钟。

(1、溶液变成半透明粘液;2、冰浴使染色体DNA片段不至于太小,质粒不容易开环;3、若SDS因温度太低析出,需微热使融)5.加入150μL溶液Ⅲ,混匀,冰浴5分钟,(DNA复性)6.12000rpm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移至1个新的1.5mL的离心管中,(上清液为复性的质粒,沉淀为缠绕的染色体及少量蛋白质)7.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无需-20℃)8.12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将管口打开,倒置于吸水纸上,使所有液体尽可能流出。

9.加入1mL75%乙醇(洗去DNA表面的盐类),12000rpm离心5分钟。

10.弃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液体流尽,置通风厨中至液体挥干(乙醇需完全挥发)11.将沉淀溶于40μL含20μg/L(2%的浓度)的RNA酶的TE溶液中,38℃放置于10分钟,-20℃保存。

12.检验(DNA溶于水,不溶于酒精)质粒提取中溶液的配制(准备工作)1. 0.5M EDTA(pH=8.0)(10mL)称取1.8g Na2EDTA•2H2O加入约8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用NaOH调节pH至8.0(约0.2gNaOH)pH值为8.0时,EDTA才能完全溶解,加入去离子水将溶液定溶至10mL,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2. 1M Tris-HCL(pH=8.0)10mL称量1.211g Tris,加入约8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加入0.42mL浓盐酸,定容至10mL,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质粒提取步骤及原理

质粒提取步骤及原理

质粒提取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其目的是从细菌中提取出质粒DNA,用于后续的基因操作和分析。

下面是质粒提取的主要步骤和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质粒提取原理
质粒是细胞内的一种环状的小分子DNA,是进行DNA重组的常用载体。

作为一个具有自身复制起点的复制单位独立于细胞的主染色体之外,质粒DNA上携带了部分的基因信息,经过基因表达后使其宿主细胞表现相应的性状。

在DNA重组中,质粒或经过改造后的质粒载体可通过连接外源基因构成重组体。

从宿主细胞中提取质粒DNA,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基础的实验技能。

二、质粒提取步骤
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将含有目标质粒的细菌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条件(如温度、湿度和营养)使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使质粒得到扩增。

收集和裂解细菌:通过离心等方法收集培养好的细菌,然后使用适当的裂解液裂解细菌,使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部的质粒DNA。

分离和纯化质粒DNA:通过离心、过滤或层析等方法,将裂解液中的蛋白质、细胞碎片等杂质去除,得到相对纯净的质粒DNA。

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试剂或柱子来提高分离和纯化的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从细菌中提取出高质量的质粒DNA,用于后续的基因操作和分析。

质粒提取详解

质粒提取详解

碱裂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粘稠度的增加而减低这个现象,完全可以使用碱裂解法来抽提大质粒的:增加试剂的使用量,使加入NaOH/SDS液后,溶液在1分钟内就能变得很清澈;立即加入中和试剂。

这个实验我们没有做过,但QIAGEN抽提大质粒用的就是碱裂解法。

【质粒抽提的8大窍门】1:摇菌时间-过夜培养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而且适合大部分情况。

如果出现了问题,调整培养时间会有帮助:Nick多,则增加培养时间;酶切出现问题,则减少培养时间。

2:起始菌体量-大家习惯说“从多少ml菌液中抽提质粒”,但一定要养成每次都观察菌体量的习惯,因为质粒毕竟是在菌体中,而且,抽提质粒所用的试剂量,都只与菌体量有关。

3:菌体的彻底悬浮-如果没有彻底悬浮菌体,则残留的菌体团块在溶液II加入后,变成一个外围几乎彻底裂解,往里不完全裂解,中间没有裂解的团块。

这个团块在溶液III加入后,会有一部分蛋白质继续存在于溶液中,成为蛋白质残留的最大根源。

4:使用相对过量的试剂-这是适合所有核酸抽提的建议。

试剂相对过量的好处是:稳定性好,纯度高,操作更简单。

如果认为这样不经济,就少用一点菌体。

5:裂解时间-加入溶液II后,混匀,体系最好能立即变得清澈。

体系如果变得清澈了,马上加入溶液III中和。

如果体系不马上变清澈,下次少用一点菌液,或者多用一点溶液。

如今的质粒设计得越来越复杂了,奇怪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而所有的奇怪现象,多与裂解时间有关。

6:中和的操作-在 1.5ml离心管中加入溶液III后,先颠倒两次,使管底朝上,用指头弹击管底数次,再颠倒混匀。

效果非常好。

7:中和后的离心去蛋白-一定要将蛋白质彻底离心下去。

如果发现离心后仍然有蛋白质漂浮在液面,继续离心的效果并不好;而将上清倒入另外一个离心管中,再离心,效果要好许多。

【降低RNA残留的方法】RNA的去除,首先是使用RNase消化。

在溶液I中加入高浓度的RNase A(100ug/ml),或者用含25ug RNase A/ml TE溶解抽提好的质粒,都可以降低RNA残留,但都不能彻底去除。

质-粒-提-取-原理及步骤

质-粒-提-取-原理及步骤

质-粒-提-取-原理及步骤概述质粒提取,又称DNA提取,是一种分离和提取所需DNA的过程。

质粒提取在许多实验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例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其他DNA相关实验。

本文将介绍质粒提取的原理及步骤。

原理DNA提取的过程通常包括细胞破碎、DNA纯化、DNA溶解和复性等步骤。

对于质粒提取,主要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细菌培养:在质粒提取之前,需要将细菌培养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用于扩增质粒数量。

2.细胞破碎:使细胞破裂以释放出含有质粒的细胞内物质,此步骤需要进行严格的抗污染措施,以避免污染质粒样本。

3.除去污染物:除去细胞壁、蛋白质、核酸和其他污染物。

4.离心分离:将上述步骤中提取出的样本进行离心分离,使DNA沉淀,以便进一步纯化。

5.溶解:通过加入一定的缓冲液或去离子水,使DNA重新溶解。

步骤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质粒提取步骤:1.处理样本:将含有所需质粒的细胞收集,并进行初始处理,包括细胞壁破裂、核酸纤维溶解等。

2.傅里叶纯化:通过傅里叶变换纯化,将细胞内杂质和有机污染物清除。

3.离心分离:将细胞样本离心,使DNA沉淀到底部,并且将上层样本移除。

4.乙醇沉淀:加入乙醇沉淀,将DNA纯化到上清液。

5.重振溶解:最后使用适当缓冲液重振重振溶解DNA,也可以使用去离子水重振。

以上就是质粒提取的原理和步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在DNA研究和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标准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粒提取
1.实验材料:pcDNA3.1-Flag-Nucleolin截短质粒实验目的:质粒扩大
培养及抽提;
2.实验方法:
(一)转化:
操作步骤:
1.取感受态DH5a置于冰浴中。

一次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建议用量为50-100μl,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装使用。

以下实验以50 μl感受态细胞DH5a为例。

2.待感受态细胞冰上融化后,向感受态细胞悬液中加入目的DNA (根据实际情况加入适量的DNA,通常100 μl感受态细胞能够被1 ng超螺旋质粒DNA所饱和),用移液器轻轻吹打混匀,冰浴30分钟。

3.42℃热击90秒,迅速将离心管转移到冰浴中,冰上静置2-3分钟。

4.向每个离心管中加入800μl LB培养基(不含抗生素),混匀后置于37℃摇床,150 rpm培养1.5h使菌体复苏。

5.根据实验需求,取适量已转化的感受态细胞(50-200ul),加到含含有AMP (氨苄霉素) LB固体琼脂培养基上,用无菌的涂布棒将细胞均匀涂开,将平板置于37℃直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培养,37℃培养12-16小时。

注意:1)涂布用量可根据具体实验调整。

若转化的DNA总量较多,可取少量转化产物涂布平板;若转化的DNA总量较少,可取200-300
μl转化产物涂布平板。

若预计的克隆数较少,可通过离心(4,000 rpm,2分钟)后吸除部分培养液,悬浮菌体后将其涂布于平板中。

2)新制备的固体培养基上面含有液体不易菌落着床,可将平板正置于通风橱直至液体被吸收后再进行涂板。

3)涂布剩余的菌液可置于4℃保存,如果次日的转化菌落数过少,可以将剩下的菌液再涂布新培养基进行培养。

实验原理:
本产品是采用大肠杆菌DH5α菌株经特殊工艺处理得到的感受态细胞,可用于DNA的热击转化。

DH5α是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其φ80lacZΔM15基因产物可与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

recA1和endA1的突变有利于克隆DNA的稳定和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

使用pUC19质粒检测,转化效率可达108,适用于高效的质粒DNA克隆并能保证高拷贝质粒的稳定复制。

注意事项:
1.感受态细胞一定要用干冰运输。

感受态细胞应在-80℃下保存,不可反复冻融和放置时间过长,以免降低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

2.转化所有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二)单克隆挑取及扩大培养:
1.白枪头挑取平板上的单克隆加入5ml含有氨苄霉素的液体LB培养
基(5ml培养基对应氨苄霉素用量为5ul),37℃摇床,250 rpm
培养6-8h。

2.待菌液浑浊后将其转移至50ml离心管加入含有氨苄霉素的液体
LB培养基至25ml,37℃摇床,250 rpm培养14-16h至菌液浑浊。

摇菌时间切勿过长,防止菌种老化。

(三)质粒抽提:
实验前准备及重要注意事项
1.所有组分可在干燥、室温(15-30℃)环境稳定保存1年,更长时间保存可置于2-8℃,加入RNase A的Buffer P1 置于2-8℃可稳定保存6个月。

2.第一次使用前,将RNase A溶液全部加入到Buffer P1中,混匀,置于2–8℃保存,使用前需在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使用。

3.第一次使用前应按照试剂瓶标签的说明在Buffer PW中加入无水乙醇。

4.使用前请先检查Buffer P2 和Buffer E3是否出现结晶或沉淀,如y有结晶或沉淀现象,可在37℃水浴几分钟,即可恢复澄清。

5.注意不要直接接触Buffer P2和Buffer E3,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盖子。

6.提取质粒的量和纯度与细菌培养浓度、菌株种类、质粒大小、质粒拷贝数等因素有关。

操作步骤
1.取25ml过夜培养的菌液,13,000 rpm(~16,200×g)离心1分钟收集细菌,尽量吸弃全部上清。

2.向留有菌体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500 μl Buffer P1(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RNase A),使用移液器或涡旋振荡器充分混匀,悬浮细菌沉淀。

注意:如果菌块未彻底混匀,将会影响裂解效果,使提取量和纯度偏低。

3.向离心管中加入500 μl Buffer P2,温和地上下颠倒混匀8-10次,使菌体充分裂解,室温放置3-5分钟。

此时溶液应变得清亮粘稠。

注意:温和混匀,不要剧烈震荡,以免打断基因组DNA,造成提取的质粒中混有基因组DNA片段。

如果溶液未变得清亮,提示可能菌量过大,裂解不彻底,应减少菌体量。

4.向离心管中加入500 μl Buffer E3,立即上下颠倒混匀8-10次,此时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室温放置5分钟。

13,000 rpm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将上清加入过滤柱(Endo-RemoverFM)中(已装入收集管),13,000 rpm离心1分钟过滤,将收集管中的滤液转移到离心管(自备)中。

注意:1)Buffer E3 加入后应立即混匀,避免产生局部沉淀。

2)吸附柱的最大容积为750 μl,所以上清液请分两次过滤,并混合于同一自备离心管中。

5.向滤液中加入450 μl异丙醇,上下颠倒混匀。

6.柱平衡:向已装入收集管的吸附柱(Spin Columns DL)中加入200
μl Buffer PS,13,000 rpm离心2分钟,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7.将步骤5中滤液与异丙醇的混合溶液转移到平衡好的吸附柱(已装入收集管)中。

8.13,000 rpm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注意:吸附柱的最大容积为750 μl,所以第5步中所得溶液分多次过柱。

9.向吸附柱中加入750 μl Buffer PW(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3,000 rpm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

10.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13,000 rpm离心1分钟。

注意: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乙醇去除,乙醇的残留会影响后续的酶促反应(酶切、PCR等)。

11.将吸附柱置于一个新的离心管(自备)中,向吸附膜的中间部位加入100-200 μl Endo-Free Buffer EB,室温放置2-5分钟,13,000rpm 离心2分钟。

-20℃保存质粒。

注意:1)为了增加质粒的回收效率,可将得到的溶液重新加入到吸附柱中,室温放置2-5分钟,13,000 rpm离心2分钟。

Endo-Free Buffer EB在65-70℃水浴预热,适当延长吸附和洗脱的时间,可以增加提取效率。

2)质粒拷贝数较低或>10 kb时,Endo-Free Buffer EB在65-70℃水浴预热,可以增加提取效率。

(四)质粒浓度测定:微板法测定质粒浓度
4.实验时间:3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