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船舶海洋工程论文船舶海洋工程论文

船舶海洋工程论文船舶海洋工程论文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摘要:由于造船形势的改变,船舶企业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造船新形势专业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一、我国造船新形势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造船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中心的转移,亚洲造船份额逐年增加,中国凭借其资源、成本和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正在成为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最佳区域。
在短短十年间,迅速扩大了造船能力,建设了大量修造船基础设施。
2007年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到2015年我国造船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将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各种大型数控设备、图形工作站、多种造船用软件包等,用于船舶制造。
同时,由于我国船舶工业造船模式的转换,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施工方法正在广泛用于造船中,因此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最新的船舶制造技术,并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
因此,在新形势下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对我国船舶工业的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用人单位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通过对船舶企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与企业界人士就本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生产一线人才素质和规格进行研讨,从而对船舶行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具有了来自企业的反馈意见。
1.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岗位情况分析根据调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一部分在大型国企及合资造船企业,一部分在新兴的民营造船企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

食品及淡水自持力×人员数×定量=15×26×(4+150)/1000=60.06 t
燃油量45.1 t
滑油量45.1×0.045=2.03 t
备品及供应品0.7%×Lw =0.7%×745.42=5.22 t
载重量DW= =2.99+60.06+45.1+2.03+5.22+1000=1115.4 t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
1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对各种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剧增。水路石油运输是整个石油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货运量大,运价低的特点,其任务极其繁重,因而这对我国油船的设计和建造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人毕业设计的任务是拟定一艘1000吨级中国沿海成品油船的方案设计,其中包括主尺度和排水量的确定,型线设计,总布置设计,静水力和装载稳性计算,结构设计及螺旋桨设计。本船载运闪点小于60度的成品油,货油比重0.73吨每立方米,货运价值相对较高。航线是大连至广州,满足CCS相关规范。
-
5735
8632
9933
19.5
5372
7705
9999
-
5868
8698
9999
20
6882
9040
-
-
6000
8763
10065
3.4
设计船的各项数据:
总长68.6 m
设计水线长62.65 m
垂线间长61.5 m
前体棱形系数0.701
后体棱形系数0.683
浮心纵坐标0.5%
首舷弧1 m
尾舷弧0.5 m
5654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关7000吨油船分段威海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5000T杂货船油船船舯典型分段生产设计设计与制造学生姓名:王建坡指导教师:余秀丽、王正海专业名称:船舶工程技术所在系部:船舶工程系目录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船体说明书 2 2.1总体部分 2 2.1.1 概述 2 第三章船舯分段构件数量 3 3.1纵向构件 3 3.1.1纵骨:52 件 3 3.1.2第二、三甲板:2*2 件 3 3.1.3旁底桁:6 件(水密旁底桁1件) 4 3.1.4纵向舱壁:1 件 4 3.2横向构件 5 3.2.1强肋位上强结构:16*5 件 5 3.2.2弱肋位上强结构:23*12 件 6 第四章识图7 第五章分段拆分8 第六章零件套料9 第七章舯部分段装配 9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11 致谢 12 摘要本文介绍的是5000t油轮的舯部典型分段设计过程,采用的是母型船改造法。
设计过程包括主尺度的确定,总布置设计,舱容和各种载况下的稳性计算。
整个设计过程以货舱舱容、稳性、操纵性和经济性为中心。
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在现代济危机时代背景下,面临更多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难度。
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是否持续低迷?5000T钢质油轮油轮生产企业的决策影响很大,要求我们站在全球经济背景下、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认清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准确预测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未来走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危机后迅速崛起。
沿海成品油运输历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成品油供需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了“北油南运,西油东进”的格局。
为缓解成品油运输压力,提高成品油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成品油船。
第二章船体说明书 2.1总体部分 2.1.1 概述设计船为5000t油轮,航区为Ⅱ类航区,主要作业海区为各大洋近海航区1。
船舶与海洋工程认知论文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认知实验论文专业班级: 船海1102班学号:************* 姓名:姓名: ***任玉杰时间:2012 年5月我们的船舶-------我们的未来1.对船舶的认识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号,时速约为 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航速超过了60公里。
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船舶与海洋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对相关领域内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便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其中,油气资源的开发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文献表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具有复杂的海洋环境、高技术要求和巨大经济风险。
在油气田开发中,船舶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平台、钻井船、供应船等。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研究了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潮汐能、波浪能和海底热能等。
二、海洋环境保护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海洋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献指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者致力于发展环保船舶设计和海上作业技术,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其中,污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关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三、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工程建设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另一研究重点。
文献表明,在海洋工程建设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所涉及的技术包括海底隧道、港口工程、海底油气管道等。
相关文献指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研究者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对海上施工技术和海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四、航运与物流管理航运与物流管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文献研究表明,航运与物流管理涉及航运市场分析、航线规划、船舶调度、货物配送等多个方面。
相关文献指出,航运与物流管理的研究者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效益和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建设、航运与物流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促进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论文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论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2850吨油船设计目录摘要I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主尺度确定2 2.1设计任务书要求2 2.2母型船资料2 2.3航速估算(海军系数法)3 2.4载重量计算3 2.5主尺度、方形系数、排水量和浮力平衡初步计算4 2.6排水量修正、进一步确定主尺度5 2.7船型系数估算6 2.8船舶主尺度参数6 2.9主要性能校核7 第三章形线设计10 3.1确定母型船浮心纵向位置10 3.2(1-CP)法求各站移动距离11 3.3绘制横剖面面积曲线12 3.4绘制型线图13 第四章总布置设计16 4.1绘制船舶侧面图16 4.2绘制船舶侧面图17 第五章性能计算19 5.1概述19 5.2静水力计算及静水力曲线图绘制19 5.3受风面积计算20 5.4不同装载状态下重量重心以及排水量估算21 5.5邦戎曲线,浮态及稳性的计算22 第六章结构设计23 6.1概述23 6.2主尺度23 6.3结构计算23 6.4纵骨架式船底骨架25 6.5舷侧骨架26 6.6甲板骨架28 6.6支柱29 6.7非水密支承舱壁30 6.8水密舱壁30 6.9深舱31 6.10首尾柱32 6.11船端加强32 6.12机炉座和轴隧32 6.13上层建筑33 6.14机舱棚33 6.15舷墙及栏杆34 6.16测量孔和观察孔34 6.17总纵弯曲计算34 第七章螺旋桨计算37 7.1船舶主要参数37 7.2船体阻力计算(艾亚法)37 7.3推进因子的决定(汉克歇尔公式)38 7.4可以达到的最大航速计算38 7.5空泡校核40 7.6强度校核417.7螺距修正42 7.8重量及惯性矩计算42 7.9敞水性征曲线之确定42 7.10系柱特性计算43 7.11螺旋桨计算总结43 第八章全船说明书44 8.1船舶类型及作业航区44 8.2船舶主尺度参数及性能44 8.3船体结构45 8.4主要设备概况45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47 致谢48 参考文献49 附录Ⅰ文献综述50 附录Ⅱ外文翻译52 附录Ⅲ静水力计算表65 附录Ⅳ邦戎曲线72 附录Ⅴ浮态及稳性计算73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为2850吨油船设计,题目来自船舶与海洋工程教研组2010.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1000吨油船为相近的母型船,同时以《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船舶设计原理》等文献为参考进行设计。
船舶工程专业论文

(1)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
(2)熟悉并遵守专业上的各项规范和公约;
(3)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并加以总结;
(4)注重在借鉴与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设计的新船应达到:适用、经济、安全可靠、先进美观的基本要求。
对浅吃水肥大型船舶标准系列的探讨意义:
三峡工程已成功蓄水,长江的航行条件和通航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加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促进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船型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The design content including the project description analysis, the body form and leading particulars' determination, the hull line design, the ships performance computation, the total layout design, the stability calculation under the status of the float adjustment and various state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computation, the propeller preliminary design. 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take enhances the ships stabilityas a center. Guaranteed that the design the ship chandlery has the best economic efficiency is the center, the improvement designs ship's stability and the resistance to sinking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点滴认识关键字: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理工大学认识一、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
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船舶制造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建设是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一。
作为新世纪高新技术之一的海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对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认识现有办学基础: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历史文化悠久,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水上运动装备工程和流体力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985年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接受为成员单位,1996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批准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0年批准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是国内同类学科整体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内河船舶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具实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
2001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60年来培养了大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人已成为工程与研究单位的技术骨干与优秀管理者。
师资力量: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
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教授占32.6%、副教授占3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点滴认识
关键字: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理工大学认识
一、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
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船舶制造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建设是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一。
作为新世纪高新技术之一的海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对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认识
现有办学基础: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历史文化悠久,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水上运动装备工程和流体力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985年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接受为成员单位,1996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批准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0年批准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是国内同类学科整体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内河船舶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具实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
2001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60年来培养了大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人已成为工程与研究单位的技术骨干与优秀管理者。
师资力量: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
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教授占32.6%、副教授占34.9%。
具有博士学位16人,达到55.2%;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达到100%,国家级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本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术梯队,梯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学位等结构更趋合理,研究方向明确,配备了相应研究方向的责任人。
良好的教风与师德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基础,是办学的生命线。
本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严教风谨,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实验室设施:1)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交通学院实验中心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平台” ,包括船舶性能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和造船工艺实验室。
拥有实验室用房5392平方米,所拥有的仪器设备360余台套,总价值26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先进大型仪器设备11台套。
同时配备专职实验人员15人,高级工程师5人,完全满足本专业全部专业课程的实验要求。
2)实验室利用率高通过不断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凡与理论教学课程匹配的实验均已开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依托实验中心进行。
目前,实验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
三、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1专业概况:该学科为交通部重点学科,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包括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计算机船舶应用工程、造船技术与管理、船舶运用工程、四个专业方向。
现有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实验室和船舶工程设计研究所、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和造船设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设有交通部内河船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有大型深浅两用拖曳水池、深浅两用操纵水池、循环水槽、风洞等齐全的先进
实验设备,是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成员单位,其中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重点培养船舶设计、制造、检验、经营管理、船舶运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现有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1人,中级职称11人,其中国家级专家2人,省部级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人,2位国际船舶拖曳水池会议操纵性技术委员会委员,一人被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
有2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与轮机工程学院合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接收培养了外国留学生、研究生和高级访问学者。
,有2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与轮机工程学院合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接收培养了外国留学生、研究生和高级访问学者。
在搞好本科、研究生教学的同时,在科研、科技服务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10项,设计船舶产品百余艘,肋骨冷弯机等造船设备方面的成果具国内领先水平,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也独具特色。
1999年,重点学科建设投资120万元,开展了船池尾流测量系统、船池拖车提速、船舶CAD/CAM/CFD中心等项目建设,使该学科的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1999年,该学科承担科研项目共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0项,经费合同额200余万元。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4项,该学科学术气氛活跃,主办了一届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4 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3.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具有船体制图,应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了解造船和海洋开发的理论前沿,新型舰船和海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图形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三周)、船厂实习(三周)、上舰实习(二周)等,一般总共安排8周。
5.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 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我的四年大学规划
参考文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百度百科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xkjs/
中国教育在线—武汉理工大学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