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特性分析_何洪文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同轴式电驱动桥力学特性分析

电动汽车同轴式电驱动桥力学特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009-847X.2018.08.003电动汽车同轴式电驱动桥力学特性分析►............................................................◄局尉刘局朋摘要:针对电动汽车工作特性及结构特点,以同轴式电驱动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电机转子的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并将最大转矩作为传动系统的输入,在峰值转矩工况下对各传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为同轴式电驱动桥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计了一种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并对其结构 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秦建军"等针对特 种电动车辆设计了一种将电机、减速器、差 速器和轮轴在结构上设计成整体的驱动系统 传动方案,并对重要的联接进行了结构设计 和强度校核;代玉虎[8]设计了一种将机械差 速器容纳于电机转子的机电一体化驱动系统,并进行整车性能仿真分析和续驶里程仿 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目前针 对同轴式驱动桥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设计 方面且只对其部分传动部件进行了简单的强 度校核,而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将同轴 式驱动桥的电机和传动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 系统进行的分析是有必要的。

本文以某微型 商用车的同轴式电驱动桥为研究对象,采用 开关磁阻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对传动系统的 力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典同轴式电驱动桥原理及结构同轴式电驱动桥结构与传统汽车的驱动 桥有诸多不同之处,电机定子与底盘固定在⑩體同轴式电驱动桥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是针对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布局和传动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机电一体化驱动系统[1_4],因此适合应用于微型电动汽车上。

(^等[5]对几种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布置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对根据性 关键词能要求对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岳国生[«设一起,驱动系统的电动机轴是一种特殊制造 的空心轴,在电动机输出轴端盖处,装置驱动 桥的差速器,差速器壳体与空心轴铸为一体,其中一根驱动桥的半轴是从电动机的空心轴中 通过,另一根半轴由差速器直接带动,两个半 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在同一轴线上。

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 何洪文 1第三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新

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 何洪文 1第三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新

第八节 典型的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第三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图3-1 第一个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专利
第三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图3-2 混合动力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概念和类别
(1)动力传动系 这是汽车上用于存储、转化和传递能量并使汽车
获得运动能力的所有部件的总称,具体包括车载能量源、动力装 置、传动系和其他辅助系统四部分。 (2)车载能量源 这是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用于能量存储或进行 能量的初始转化以向动力装置直接供能的所有部件的总称,由能 量直接存储装置或能量存储、调节和转化装置组成。 (3)动力装置 这是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用于把其他形式的能量
图3-3 汽车动力传动系简化模型
(5)辅助系统 是指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用于从动力装置中获取 动力,区别于直接驱动车辆,主要用于维持汽车良好的操控特性、 舒适性等的所有部件的总称,如转向助力系统、制动助力系统、 表3-1 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基本组成 空调系统(动力装置直接拖动 )、辅助电气系统(12/24V发电机系统) 等。
(2)车载能量源 这是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用于能量存储或进行 能量的初始转化以向动力装置直接供能的所有部件的总称,由能 量直接存储装置或能量存储、调节和转化装置组成。
(3)动力装置 这是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用于把其他形式的能量 转化为机械动能(旋转动能)的装置,并直接作为传动系的输入, 如常规汽车上的内燃机、纯电动汽车上的电机等。
输出功率限制时,发动机-发电机组起动发电,并同动力电池组一
起输出电功率,实施混合动力驱动工作模式。
第二节 串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4)当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不足且发动机-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在驱动车
辆的同时有富裕时,实施动力电池组强制补充充电工作模式。 5)当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不足且发动机-发电机组处于发电状态时, 若汽车减速制动,电动机-发电机工作于再生制动状态,汽车制动 能量通过再生发电与发动机-发电机组输出功率一起为动力电池组 充电,实施动力电池组的混合补充充电。 6)当动力电池组的电量在目标范围内,且发动机-发电机组输出功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特点与应用研究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特点与应用研究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特点与应用研究摘要:新能源汽车是由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相关控制系统构成的新型驱动系统,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来控制汽车的驱动。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会像传统燃料汽车那样产生大量废气污染,这对改善室内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效率、重量轻、体积小、可靠性高的特点,已成为当今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的主要电机类型,以确保驱动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可靠应用,有关单位应研究汽车运行需要的性能参数,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特点;应用1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概述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应用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此类电机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电机对汽车内部空间的占用,实现整车重量的进一步降低,能够从成本和功率密度方面获取更多效益。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需求,驱动电机的调试范围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生产单位应结合电机冷却热平衡技术、转子动力相关理论、电机控制理论、电机结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在发展过程中,永磁同步电机在高频响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动态响应性能及刚度的有效改善,同时也有效遏制了能引发较强噪声的共振问题。

高密度转子、定子绕组相关技术为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参数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现阶段涌现出的众多科研成果成为推动永磁同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

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分析2.1交流感应电动机的结构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主要包括定子、转子、转子轴、前后端盖、轴承、位置传感器、低压电缆线束和高压电源线束。

定子主要由定子芯、定子绕组和机器底座组成,定子芯由硅钢板堆叠而成,定子绕组由聚酯薄膜圆形铜线或圆形铝线缠绕而成,根据设计师的要求缠绕成相应的匝数,然后进入定子芯槽。

转子主要由转子芯、转子轴、转子绕组组成,对于线圈型交流异步电机,转子绕组由嵌入转子槽内的缠绕铜线组成;对于鼠笼式交流异步电机,其转子称为鼠笼转子,主要通过高温铝铸造通过转子芯,然后转子芯槽内部,两侧由铝铸造,因此称为铝环。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当前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其中,纯电动汽车因为显著的环境效益和能源节约效益,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无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所以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

纯电动汽车主要由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电池系统3部分构成。

其中,电机驱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电机、功率转换器、控制器、减速器以及各种检测传感器等,功能是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

电机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车行使过程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主要驾驶性能指标[1]。

因此,要改善纯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就需研究电机驱动系统的优化方案。

1电机驱动集成装置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中,电机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以产生驱动转矩,而减速器与电机传动连接,在电机和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目前,电机驱动系统的这3部分主要采用分体设计,然后由整车厂组装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组装形成的电机驱动装置,整体体积一般很大,因而对空间需求也大。

为使电机驱动装置能便利地在整车机舱布置,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是集成关联的电机驱动部件。

如图1所示,此新型装置由驱动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和连接轴等主要部件集成。

在电机驱动集成装置中,减速器位于驱动电机的第一端,且与其延伸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连接轴与减速器传动连接,且沿驱动电机的侧面向其第二端延伸。

控制器位于连接轴的上方,与其连接的接线盒用于容置驱动电机的电源线和控制线[2]。

减速器的连接轴沿驱动电机的侧面延伸,使得整个电驱动装置的长宽尺寸相对较少。

由于连接轴的尺寸远小于电机的尺寸,且其所处位置的高度相对较低,将控制器直接设置在连接轴上方,就实现整体高度的降低。

相比于将控制器设置于电机的上方,此电机驱动集成装置充分利用连接轴上方的空间,做到较小体积,因而对空间需求也小。

2定子铁芯绕组绝缘隔离部件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通过它们的相对旋转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_何洪文

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_何洪文

第22卷 第5期2002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Jour nal o f Beijing I nstitute of T echno lo gy V ol.22 N o.5O ct.2002 文章编号:1001-0645(2002)05-0578-04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何洪文, 孙逢春, 张晨光, 白文杰(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为了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特性,评价其在电动车辆上的使用性能,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性能测试.基于实验结果,给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下降速率和温升特性曲线.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各单体电池间的一致性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对电池的使用规范提出了建议.分析表明:锂离子动力电池适合于电动车辆使用,但电池单体间的一致性还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电动汽车中图分类号:U 463.63+3 文献标识码:A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Characteristics of Li -Ion Traction BatteryHE H ong -w en , SUN Feng -chun , ZHANG Chen -g uang , BAI Wen -jie(Schoo l of V ehicle and T r anspor tat ion Engineer ing ,Beijing Institute o f T echnolog y,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 o understand the w o 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 -io n battery and evaluate its perform ance o f applicatio n on electric v ehicles,charg ing and discharg ing experim ents of Li-ion battery w ere carried out accor 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 em ents of electric v ehicles.Based on the exper im ental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 cur ves of Li-io n battery 's w orking voltag e,voltage dro pping rate and rise of temperature during the charg ing and discharging processes w ere studied ,and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haracteristic o f Li-ion battery w as analyzed in detail.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Li-ion battery cell's co nsistency on the w hole battery pack's perform ance and cycle life w 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As a conclusion ,applicatio n of Li -ion battery in electric v ehicles seem s to be v ery pr omising ,but the batter y's co nsistency still needs to be im pr oved.Key words :Li-io n battery;charging and discharg ing characteristic;electric vehicle 收稿日期:20011029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资助项目(200100568)作者简介:何洪文(1975-),男,博士生;孙逢春(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研究和开发环保型汽车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目前的技术现状,清洁燃料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将成为世界汽车行业今后十几年内的重要发展方向[1].作为一种应用趋势,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越来越多地在一些电动车辆上得到应用[2].在我国,在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上使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十五”计划[3].1 锂离子动力电池概述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 x CoO 2,Li x N iO 2或LiM n 2O 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 6,电解质为LiPF 6和LiAsF 6等的有机溶液.经过Li +在正负电极间的往返嵌入和脱嵌形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充电时,Li +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4,5].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反应表达式分别为正极反应:LiMO 2充电放电Li 1-x M O 2+x Li ++x e,负极反应:n C+x Li ++x e 充电放电Li x C n ,电池反应:LiMO 2+n C充电放电Li 1-x M O 2+Li x C n ,式中 M 代表Co,Ni,W,M n 等金属元素.使用自行研制开发的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仪对国内生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做了系列试验[6,7].所选用的试验电池特性参数如表1所示.表1 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参数Tab .1 Physical parameters of Li -ion battery长/m m 宽/mm 高/mm 质量/kg 额定容量/(A ・h )额定电压/V 142612152.81003.62 试验设计2.1 电池充电试验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试验电路如图1所示.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式,控制起始充电电流值不超过电池标称容量值,试验选用的最大充电电流为10.5A .当电池的电压达到充电截止电压4.25V 时,转为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1.0A 时停止充电.2.2 电池放电试验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试验电路如图2所示.试验采用恒流放电.由于电池组的端电压在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保证恒电流放电,放电负载电阻在放电过程中要不断地做适当调整.依据电动汽车实际的使用要求,用2h 率放电量和3h 率放电量评价电池的放电性能.3 试验结果3.1 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特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电试验测试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看出,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恒流充电6h ,即充电容量为63A ・h 时达到充电截止电压4.25V .而后,在恒压充电条件下,充电电流迅速下降,为保证电池充足电,需要的涓流充电时间比较长.若在恒压充电阶段采用间歇式充电,可以提高电(a)电池端电压V C 与充电时间t 的关系(b )充电电流I C 、容量C 与充电时间t 的关系图3 锂离子电池充电特性实测曲线Fig .3 Ch arg ing characteris tics of Li -ion batteryfrom ex perimental r esu lts579 第5期何洪文等: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池的充电电流,有效地增加电池的充电容量.在试验过程中,对电池极柱温升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池充电的始末温升在2℃之内,说明小电流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接受能力良好,充电效率较高.3.2 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特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放电试验测试结果见图4.由图4a 和4d 可以看出,锂离子动力电池恒流放电工作电压变化分3段:在放电的初始阶段,电池工作电压下降迅速,达2.00V/h 以上;而后进入线形下降区,下降速率平均值为0.35V /h ;在放电接近完成时,电池工作电压又开始急剧下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变化与电池的放电深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放电深度∈[0.10,0.85]范围内存在的线性关系,使得通过检测电池电压特性预测电池的荷电状态成为可能. 在试验过程中,对电池极柱温升的测试结果(图(a)电池工作电压V d 与放电时间t 的关系(b)电池极柱温度 与放电时间t的关系(c )电池放电能量E 与放电深度的关系(d )电池放电电压降d V d /d t 与放电深度的关系图4 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特性测试结果Fig.4 Discharg ing characteris tics of Li-ion battery from exper imental res ults4b )表明,在大电流放电模式下,电池极柱温度以线性关系上升.在环境温度为25℃的条件下,33A 放电的温升速率为6.05℃/h,50A 放电的温升速率为13.53℃/h ,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20~75℃.为保证锂离子电池正常的工作,在电动车辆上使用时应注意电池箱的通风散热设计,必要时还需采用强制冷却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能量的测试和计算结果(图4c)为,在88%的放电深度情况下,以0.33倍电池标称容量值放电的放电能量为299.2W ・h ,以0.5电池标称容量值放电的放电能量为291.3W ・h.锂离子电池实测的平均比能量为115(W ・h)/kg ,为镍氢动力电池的2倍,为铅酸电池的3倍多[8].说明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性能优良,在电动车辆上使用能大大降低电池质量占整车质量的百分比,增加电动车辆的续驶里程.3.3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一致性评价在相同的充电、放电模式下,电池一致性的评价包括对电池的工作电压变化的一致性、电池内阻变化的一致性、电池容量变化的一致性评价等3方面的内容.特别对串联连接方式,电池的容量变化显然一致,为避免个别电池的深度放电和过充电,保证电池工作电压变化的一致性十分关键(假设电池单体具有相同的初始容量).对并联连接方式,为避免并联电池单体间的互相充电,保证各个电池单体都能输出电流,电池内阻变化的一致性十分关键(假设电池单体间初始工作电压一致).任选两块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电池组,并分别以33A 和50A 放电,电池单体间工作电压变化和内阻变化的测试结果如图5.580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22卷 (a)电池单体工作电压差 V-放电深度(b)电池单体工作内阻差 R-放电深度图5 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一致性测试结果Fig.5 Exper imen tal res ults of L i-ion battery's cons istency 由图5可以看出,当放电电流较小时(电池组1),两块单体电池在80%的放电深度范围内,工作电压和内阻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但在更深度放电时,一致性能迅速变坏.当放电电流较大时(电池组2),两块单体电池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差的一致性.这说明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在放电过程中各单体电池的一致性不仅与放电深度有关,更与放电电流有关,因此在组成电池组时需要经过认真地挑选搭配.4 结 论锂离子电池在充电容量为63A・h时达到充电截止电压4.25V,在恒压充电阶段采用间歇式充电可有效地减少电池的涓流充电时间,增加电池的充电容量;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变化与电池的放电深度∈[0.10,0.85]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可通过检测电池电压特性预测电池荷电状态; 在大电流放电模式下,电池极柱温度以线性关系上升.在电动车辆上使用时应注意电池箱的通风散热设计; 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性能优良;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较大放电深度和较大放电电流时,单体电池间还存在较差的一致性,因此在组成电池组时需要经过认真地挑选搭配并注意电池的使用条件.参考文献:[1] 孙逢春,张承宁,祝嘉光.电动汽车——21世纪的重要交通工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Sun F engchun,Zhang Cheng ning,Zhu Jiag uang.Electr ic v ehicle——Impor tant t raffic too l in21stcentur y[M].Beijing:Beijing I nstitute o f T echnolog yPr ess,1997.(in Chinese)[2] 陈清泉,孙逢春.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Chen Q ing quan,Sun F engchun.F undamentals ofhybrid v ehicle drives[M].Beijing:Beijing Institute ofT echnolog y P ress,2001.(in Chinese)[3] 科技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电动汽车专项)指南[EB/OL].http:∥w w w.863.or ,2001-10-22/2001-10-24.U nited O ffice Hi-ten Pr og ram of M inistry o f Scienceand T echnolo gy.G uidance o f na tio nal hig h-techresear ch and development plan(‘863Plan’)(Electr icvehicle of ener gy so urces techno lo gy field)[EB/OL].http:∥ww w.863.o ,2001-10-22/2001-10-24.(in Chinese)[4] Chan C C,Chau K T.M o der n elect ric vehicletechno lo g y[M].N ew Yo rk:O xfo rd U niv ersity P ressInc.,2001.165-168.[5] 郭炳,李新海,杨松青.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Guo Bing kun,L i Xinhai,Y ang Song qing.Chemicalelectr ic so urces——Batt ery t heo ry and manufact ur etechno lo gy[M].Cha ng sha:Centr al South ChinaU niver sity of T echnolog y Pr ess,2000.(in Chinese) [6] 孙逢春,何洪文,陈 勇.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研究[J].汽车技术,2001,6:6-7.Sun Feng chun,He Hongw en,Chen Y ong.St udy oncharg ing and dischar ging character istic o f N iM Hbatter y[J].A utomo bile T echnolog y,2001,6:6-7.(in Chinese)[7] Sun Fengchun,Chen Y ong,He Ho ng w en,et al.A nex per imental study on the char acter istics of nickel-hydride batter y fo r electric v ehicles[J].Jo urnal ofBeijing Inst itute o f T echno log y,2002,11(1):56-60.[8] N elson R F.Po w er r equir ement s fo r batter ies inhybrid electr ic v ehicles[J].Jo urnal o f P ow er So ur ces,2001,1:10-26.581 第5期何洪文等: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浅谈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浅谈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浅谈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摘要】纯电动汽车的兴起是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同时提出了研究目的。

接着详细讨论了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及控制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随后分析了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总结了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

通过对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发展、基本原理、分类、作用、组成、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纯电动汽车是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燃油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开始寻求替代能源汽车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纯电动汽车因其零排放、环保、低运行成本等优点逐渐成为新的热门选择。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是现代科技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结合。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动汽车的研发,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可行的替代方案。

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鼓励也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投入纯电动汽车领域,并推出了各种款式和型号的纯电动汽车,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

1.2 提出研究目的提出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从驱动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到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对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通过对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浅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研究

浅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研究

浅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研究发布时间:2023-02-22T08:23:49.01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17期作者:陈立洋刘勇杨圆革宋国超李冬玉蔡铭[导读] 驱动电机技术是现代汽车的关键控制技术之一陈立洋刘勇杨圆革宋国超李冬玉蔡铭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摘要:驱动电机技术是现代汽车的关键控制技术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

相对来说,新能源汽车与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是息息相关的,应当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更加好的健全新能源汽车,而且一定程度地减少燃油车的使用,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在分析与应用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层面,应尽可能提升协同技术的发展,相互配合各种各样设备及微小的零部件,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诸多发展。

在这里,文中主要是对新能源汽车及驱动电机控制性能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研究引言:现在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而新能源汽车中的驱动电机作为整辆车结构的核心内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越来越重视驱动电机性能的研究,希望通过有效研究更好地推动驱动电机性能的突破,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结构化分析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应用比较多的电机系统软件关键有四种:直流电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包含直流无刷电机,开关磁电式电机与交流多线程电机。

驱动电机为新能源汽车几类常见推动电机性能。

直流电电机是前期在新能源汽车上普遍所采用的驱动设备,也是结构简单的一种电机。

直流电电机控制措施非常容易完成,运用工作电压加以控制,具备沟通交流电机无可比拟的电磁转矩操纵特点。

可是直流电电机有无法摆脱的缺陷,直流电电机有炭刷,因而经常需要维护保养,与此同时直流电电机的容积很大,功率大的直流电电机工程造价高等。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4(动力耦合技术)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4(动力耦合技术)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以 成 本 和 燃 油 经 济 性 为 目 标 的 控 制 策 略 动, 动, 并 , , 动 汽车 , 制动 控制策略 动 , 动 控制 , 动 动 , , 汽车 动 动汽车 , , 动 动汽车 汽车 动, 动 动, 动力 汽车 , 动 动 联合 车 动 动 略 , 车 控制策略 , 动 混合动力汽车 策 汽车 汽车 动, 动, 动
Power Split, E-CVT
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P
Power
Power Split eCVT Power Flows Pe+Pb
Traction Motor
Pe
Pe-Pg
Engine Direct to Wheels
Generator Pg
Pm
Total Drive Power
Total Engine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采 用 优 化 技 术 的 控 制 策 略
德国学者等人对带有CVT 的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作了研究, 德国学者等人对带有 CVT 的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作了研究 , CVT的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作了研究 以汽车在一个给定驾驶循环工况中发动机油耗最小为目标函 建立包括、电机效率在内的优化计算模型, 数, 建立包括、电机效率在内的优化计算模型, 利用动态优 化技术对发动机、 化技术对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所应分配的转矩和速比进行 计算, 并由此确定满足最小燃油量所需要的电机额定功率。 计算, 并由此确定满足最小燃油量所需要的电机额定功率。 该优化方法只能用于特定的驾驶循环, 该优化方法只能用于特定的驾驶循环, 不能用于汽车的实时 控制。 控制。
Vehicle System Controller
Torque based engine and electric machine controls Hierarchial Controls & Data Exchange RBS mdl, ωdl ETC Pe GFD ma, ωa mmot, ωmot mg, ωg Pg Ax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 1
图 1 理想的汽车驱动特性场 Vehicle’s ideal driving characteristic field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6期
何洪文等: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Ft/N
137
动特性场的百分比, 百分比越大, 动力性能越佳[7]。 对电动汽车, 为获得 最佳 的动力性能, 使 电机驱 动系统的动力特性 尽 可能 地接近 理想汽车驱动 场 十分 必 要, 即 低于额定工作转速 为 恒转矩 输出、 高于额定转速为恒功率输出[8-9]。图 2 所示为 1994 年美 国 通用汽车公司向重 庆 电机 厂 定购 电动汽车 用 50kW 交流感应电机时, 提出的电机必须满足的 [2] 转矩特性图 。
Pp/kW
140 100
60
1
3
5 7 vmax/vb
9
图 4 满足加速性能要求的电机峰值功率特性 Fig. 4 The motor peak power requirement to meet the EV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90 70 i/% 50 30 1 2 3 4 vmax/vb 5 6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To get well known on the power performance of traction motor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for the parameter matching design of electric vehicle power train. The ideal power characteristic for traction motor system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vehicle driving point with constant torque drive below base speed and constant power drive above base spe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ak power working condition, continuous working condition provides the main basement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power train design. The base speed and maximum speed of traction motor determine the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vehicle. The corresponding description parameters are put forward. One example was give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data. 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traction motor system; peak working characteristic; continuous work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摘要: 分析电机驱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对完成电动汽车动力传 动系的参数匹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整车驱动角度分析 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理想动力特性: 低于额定转 速恒转矩, 高于额定转速恒功率。 电机驱动系统的峰值工作 特性、 额定工作特性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匹配计算的 主要依据。 电机基速和最高转速的选择对整车的加速性能起 着决定作用。 提出了特性描述参数。 结合某电机驱动系统动 力特性的实测数据给出了分析实例。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峰值工作特性;连续工 作特性;分析
Ft/N
附着力
0
引言
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治理大气污染、实现汽
0 基金项目: 国家 863 高技术基金项目(2004AA501971)。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最 高 车 速
v/(km/h)
Development of China(863 Programme)(2004AA50197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何洪文,余晓江,孙逢春,张承宁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1)
Study on Power Performance of Traction Motor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HE Hong-wen, YU Xiao-jiang, SUN Feng-chun, ZHANG Cheng-ning
第 26 卷 第 6 期 2006 年 3 月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6) 06-0136-05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识码:A
Vol.26 No.6 Mar. 2006 ©2006 Chin.Soc.for Elec.Eng. 学科分类号:470⋅40
35 25 P/kW 15 5 0 40 80 v/(km/h) 120 160
Fig. 5
图 5 整车爬坡度计算曲线 The grade ability performance curve Fig. 6
1
理想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特性
在各种可能工况下,汽车行驶所需的功率、转 矩 或 驱动力与行驶车速 围成的 平面构 成汽车的驱 动特性场,受路面条件和动力输出约束,理想的汽 车驱动特性场如图 1 所示[6]。其中 Ft 为驱动力,N; v 为车速,km/h。 从汽车动力性要求来看, 最佳的汽车动力传动 系设计应为在驱动轮处获得图 1 所示的理想驱动 特性 场 ,评价 和对 比 汽车动力性能的指标 可选 为 汽车 在 驱动 轮处实 际 的输 出驱动特性场占 理想驱
160 132 T/(N⋅m)
1min 工作区
Pp
Ft vb va vmax
0
v/(km/h)
图 3 电动汽车驱动力-车速曲线 Fig. 3 EV driving force Ft- speed v curve
则电动汽车起步加速到 va 的加速时间 t 为[6] t= δm 1 a dv 2 3.6 ∫ F − [ mgf + ( C D Av ) / 21.15] 0 t
式中 i 为爬坡度,%。 对表 1 所示整车参数,利用图 4 得到的满足加速性 能 设 计要 求的电机功率计算 得 出的整车 爬坡 性能 指标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整车最大爬坡度均在 30%以上,可见, 满 足 加速性能 指标要 求 的电机功率通 常 也可 以 满 足汽车爬坡性能指标要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v
5min 工作区
(1)
53
连续工作区
0
3600 n/(r/min)
8000
图 2 50kW 电动汽车感应电机转矩特性 F induction motor
2
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2.1 峰值工作特性分析 电机驱动系统 输 出动力特性 应 满 足 电动汽车 动力性设计指标需求: 加速、 爬坡、 最高车速行驶。 电机驱动系统 区别于传统内燃 机具有 一 定的 过载 能力,借用内燃机的相关概念,采用峰值工作特性 进行描述,它表征了电动汽车行驶的后备功率,与 整车的加速、爬坡性能密切相关;而整车的巡航行 驶性能与电机驱动系统的连续输出特性( 也称为额 定工作特性)相关。 电机驱动系统的峰值工作特性 与设 定的电机 工作制密切相关。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纯电动 汽车中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有很大差别[7],因 此对电机驱动系统峰值工作特性(短时工作特性)的 定义很难采用统一的指标,这里,对纯电动汽车电 机驱动系统,采用 5min 工作制峰值工作动力特性, 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采用 1min 工 作制峰值工作动力特性。 假设电机驱动系统具有理想的峰值工作特性, 则对应的电动汽车整车驱动力-车速曲线如图 3 所 示。图中,vb 为与电机基速(额定转速)nn 对应的车 速,km/h;vmax 为与电机最高工作转速 nm 对应的车 速, km/h; va 为电动汽车起步加速达到的某一车速, km/h;Pp 为电机峰值输出功率,kW。
式中:t 为加速时间,s; δ 为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 数;m 为整车满载质量,kg;f 为水平良好路面滚 动阻力系数;CD 为汽车风阻系数;A 为汽车行驶迎 风面积,m2。 驱动力 Ft 为 Pp ⋅ηT v ≤ vb 3600 vb (2) Ft = Pp ⋅ηT 3600 v > vb v 式中ηT 为电机输出到驱动轮的传动效率,%。 对于参数如表 1 所示的电动汽车,不同的 vb 取 值 得 到 的 满 足 整 车 加 速 性 能 设 计 指 标 (0~100 km/h 加速时间 10s)要求的电机功率需求如图 4 所 示。可见,电机最高工作转速与基速的比值对电机 峰值功率的 取 值起决定作用, 灵 敏 度系数高 达 134.29%。
驱动力
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科技部设立“十五”863 电 动汽车重大专项,重点进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混合动力汽车的先期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样车研 制及相关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1]。电动汽车已引 起国、内外汽车界的足够重视,正逐渐成为 21 世 纪的重要交通工具[2]。解决困扰电动汽车发展和推 广应用的技术瓶颈问题,研制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高 性能电机驱动系统十分必要[3-5]。 为了给电动汽车动 力传动系的合理匹配 设 计及 电机驱动系统的 技术 改进和性能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从整车角度对电动 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特性 进行 分析和特性描述 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