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
工业废水处理新方法及资源回收方案

工业废水处理新方法及资源回收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废水的排放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各类污染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对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此,研究和开发工业废水处理的新方法及资源回收方案,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工业废水处理新方法的出现,旨在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废水中的资源回收。
本文将从生物处理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和膜分离技术等方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新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资源回收方案。
生物处理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群体,通过氧化分解的方式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生物膜法则运用微生物生长产生的生物膜附着于固定载体上,形成生物滤床,达到去除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目的。
这些生物处理方法不仅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还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有用的生物质,如生物能源,用于发电、供热等方面的应用。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氧化和沉淀等。
吸附技术利用材料表面的吸附能力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到材料表面,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常见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沸石和氧化铁等。
氧化技术则通过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臭氧和过氧化物等。
沉淀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形成不溶性物质,从而沉淀下来。
这些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在资源回收方面的应用仍较为有限。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对废水进行分离和过滤的方法。
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物质按照大小、电荷和形态等特性进行筛选和分离,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质,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目前,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逆渗透和电渗析等。
微滤和超滤主要用于去除悬浮固体和胶体颗粒,逆渗透则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方案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方案第一章废水处理概述 (2)1.1 废水处理的意义与目的 (2)1.2 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3)第二章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3)2.1 物理处理方法 (3)2.1.1 沉淀法 (3)2.1.2 过滤法 (4)2.1.3 离心法 (4)2.1.4 浮选法 (4)2.2 化学处理方法 (4)2.2.1 中和法 (4)2.2.2 氧化还原法 (4)2.2.3 絮凝法 (4)2.2.4 吸附法 (4)2.3 生物处理方法 (4)2.3.1 好氧生物处理 (5)2.3.2 厌氧生物处理 (5)2.4 复合处理技术 (5)2.4.1 物理化学处理 (5)2.4.2 化学生物处理 (5)第三章废水预处理与预处理设施 (5)3.1 废水预处理的目的与任务 (5)3.2 预处理设施的设计与选型 (5)3.3 预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6)第四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6)4.1 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 (6)4.2 回用技术的选择与评估 (7)4.3 回用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7)第五章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 (8)5.1 工业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8)5.2 生活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8)5.3 农业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9)第六章环保行业废水处理标准与法规 (9)6.1 废水处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9)6.1.1 国家标准概述 (9)6.1.2 行业标准概述 (10)6.1.3 标准制定与修订 (10)6.2 废水处理法规与政策 (10)6.2.1 法律法规概述 (10)6.2.2 政策概述 (10)6.2.3 政策制定与实施 (10)6.3 废水处理监管与执法 (10)6.3.1 监管体系概述 (10)6.3.2 执法要求 (11)6.3.3 监管与执法协作 (11)第七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11)7.1 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 (11)7.2 运行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11)7.2.1 组织结构 (11)7.2.2 实施步骤 (12)7.3 运行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12)7.3.1 监督机制 (12)7.3.2 考核机制 (12)第八章废水处理设施维护与改造 (12)8.1 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 (13)8.2 维护保养的方法与流程 (13)8.3 设施改造的策略与实施 (13)第九章废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14)9.1 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4)9.2 废水处理市场发展趋势 (15)9.3 废水处理政策与发展机遇 (15)第十章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策略 (15)10.1 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总体策略 (15)10.2 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优化途径 (15)10.3 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 (16)第一章废水处理概述1.1 废水处理的意义与目的废水处理是指在废水排放之前,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或降低浓度,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过程。
废水回用的途径

废水回用的途径废水回用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废水重新利用。
其重要性在于可以减轻淡水资源短缺,降低排放污染物的危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应用场景,废水回用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1.沉淀池回收沉淀池是一种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在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剂后通过自然沉淀削减悬浮物和污染物浓度。
此法中产生的清洁底泥可被回收,成为肥料或填埋材料。
而清洗过后的上层液体则可进一步被处理后回收。
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回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是将城市垃圾通过高温焚烧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来发电的设施。
在此过程中,焚烧产生大量热能可用于加热并蒸发进入厂区内的污水,以达到节能和环保目标。
3.电厂循环冷却回收大型火力发电站、核电站等能源企业的循环冷却系统中都含有大量的水资源,通过回收循环利用,可降低新鲜水的消耗,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
4.灌溉用回收在干旱缺水地区,废水可被用于农作物灌溉,以补充新鲜水资源。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废水浇灌土壤前,需要进行充分处理和消毒,以确保土壤和作物不会受到污染。
5.工业生产回收工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一般包含大量有机化合物和化学药剂等物质,如果未经净化就排放至自然环境中,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而将这些废水重新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水直接回用于生产流程中。
6.城市给排水系统回收城市给排水系统是由各种设备组成的复杂网络,在其中加入合适的技术设备后可以实现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从流向下一个处置区域之前截留处理,并最终再次利用这些处理效果。
例如使用人工湿地进行吸附过滤、膜分离等方式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种群等,使得回收的废水达到可再用的状态。
7.海水淡化技术回收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将咸水通过膜分离、蒸馏等方式转化为淡水的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废盐水被产生。
通过进一步处理和回收,这些废盐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或荒漠地区生态恢复等方面。
总之,废水回用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技术。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创新方案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创新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4)2.1 工业废水分类与特点 (4)2.2 国内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5)2.2.1 国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5)2.2.2 国内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5)2.3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5)第3章废水预处理技术 (5)3.1 物理预处理技术 (5)3.1.1 沉淀法 (6)3.1.2 过滤法 (6)3.1.3 离心分离法 (6)3.1.4 超滤和微滤技术 (6)3.2 化学预处理技术 (6)3.2.1 中和法 (6)3.2.2 氧化还原法 (6)3.2.3 混凝法 (6)3.2.4 化学沉淀法 (6)3.3 生物预处理技术 (6)3.3.1 活性污泥法 (7)3.3.2 生物膜法 (7)3.3.3 厌氧处理技术 (7)3.3.4 原生动物强化处理技术 (7)第4章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7)4.1 湿式氧化技术 (7)4.1.1 基本原理 (7)4.1.2 工艺流程 (7)4.1.3 应用案例 (7)4.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7)4.2.1 基本原理 (8)4.2.2 工艺流程 (8)4.2.3 应用案例 (8)4.3 光催化氧化技术 (8)4.3.1 基本原理 (8)4.3.2 工艺流程 (8)4.3.3 应用案例 (8)第5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8)5.1.1 活性污泥法 (9)5.1.2 生物膜法 (9)5.1.3 曝气生物滤池 (9)5.2 缺氧生物处理技术 (9)5.2.1 缺氧池 (9)5.2.2 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 (9)5.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9)5.3.1 厌氧消化 (9)5.3.2 厌氧滤池 (9)5.3.3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 (10)第6章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0)6.1 微滤技术 (10)6.1.1 预处理工艺 (10)6.1.2 生物处理工艺 (10)6.1.3 水回用处理 (10)6.2 超滤技术 (10)6.2.1 高效截留有机物 (10)6.2.2 节省化学药剂 (10)6.2.3 适应性强 (10)6.3 反渗透技术 (11)6.3.1 脱盐处理 (11)6.3.2 有机物去除 (11)6.3.3 水资源循环利用 (11)第7章废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1)7.1 蒸发结晶技术 (11)7.1.1 技术原理 (11)7.1.2 技术特点 (11)7.1.3 应用实例 (11)7.2 离子交换技术 (11)7.2.1 技术原理 (11)7.2.2 技术特点 (12)7.2.3 应用实例 (12)7.3 吸附技术 (12)7.3.1 技术原理 (12)7.3.2 技术特点 (12)7.3.3 应用实例 (12)第8章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实践 (12)8.1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8.1.1 企业背景及废水特点 (12)8.1.2 废水处理工艺 (12)8.1.3 资源化利用措施 (13)8.2 案例二: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8.2.1 企业背景及废水特点 (13)8.2.3 资源化利用措施 (13)8.3 案例三:某食品企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8.3.1 企业背景及废水特点 (13)8.3.2 废水处理工艺 (13)8.3.3 资源化利用措施 (13)第9章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性分析 (13)9.1 投资与运行成本分析 (13)9.1.1 设备投资成本 (14)9.1.2 工程建设成本 (14)9.1.3 运行维护成本 (14)9.2 经济效益分析 (14)9.2.1 直接经济效益 (14)9.2.2 间接经济效益 (14)9.3 环境效益分析 (14)9.3.1 减少污染物排放 (14)9.3.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5)9.3.3 促进绿色发展 (15)9.3.4 增强环境监管能力 (15)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结论 (15)10.2 展望与建议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工业废水处理背景 (3)1.2 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的意义 (3)第2章工业废水分类及特性 (4)2.1 重金属废水 (4)2.2 有机废水 (4)2.3 高浓度废水 (4)2.4 特殊废水 (4)第3章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5)3.1 物理处理技术 (5)3.1.1 沉淀与浮选 (5)3.1.2 过滤 (5)3.1.3 离心分离 (5)3.2 化学处理技术 (5)3.2.1 中和 (5)3.2.2 氧化还原 (5)3.2.3 化学沉淀 (5)3.3 生物处理技术 (6)3.3.1 活性污泥法 (6)3.3.2 生物膜法 (6)3.3.3 厌氧处理技术 (6)3.3.4 好氧处理技术 (6)第4章废水预处理工艺 (6)4.1 调节水质 (6)4.1.1 水量调节 (6)4.1.2 水质调节 (6)4.2 沉淀与气浮 (6)4.2.1 沉淀 (6)4.2.2 气浮 (7)4.3 过滤与膜分离 (7)4.3.1 过滤 (7)4.3.2 膜分离 (7)第5章生物处理技术 (7)5.1 活性污泥法 (7)5.1.1 基本原理 (7)5.1.2 工艺流程 (7)5.1.3 技术特点 (8)5.2 生物膜法 (8)5.2.1 基本原理 (8)5.2.3 技术特点 (8)5.3 厌氧处理技术 (8)5.3.1 基本原理 (8)5.3.2 工艺流程 (8)5.3.3 技术特点 (8)第6章高级氧化技术 (9)6.1 芬顿氧化法 (9)6.1.1 基本原理 (9)6.1.2 反应条件优化 (9)6.1.3 应用实例 (9)6.2 光催化氧化法 (9)6.2.1 基本原理 (9)6.2.2 催化剂研究 (9)6.2.3 反应条件优化 (9)6.2.4 应用实例 (9)6.3 超临界水氧化法 (9)6.3.1 基本原理 (9)6.3.2 反应条件优化 (10)6.3.3 资源回收利用 (10)6.3.4 应用实例 (10)第7章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10)7.1 氮磷回收 (10)7.1.1 技术概述 (10)7.1.2 生物脱氮技术 (10)7.1.3 化学沉淀法 (10)7.1.4 吸附法 (10)7.2 盐分回收 (10)7.2.1 技术概述 (10)7.2.2 膜分离技术 (10)7.2.3 热蒸发技术 (11)7.2.4 电渗析技术 (11)7.3 污泥资源化利用 (11)7.3.1 技术概述 (11)7.3.2 厌氧消化技术 (11)7.3.3 好氧堆肥技术 (11)7.3.4 焚烧技术 (11)第8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1)8.1 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 (11)8.1.1 项目背景 (11)8.1.2 处理工艺 (11)8.1.3 工程效果 (12)8.2 有机废水处理工程 (12)8.2.1 项目背景 (12)8.2.3 工程效果 (12)8.3 综合废水处理工程 (12)8.3.1 项目背景 (12)8.3.2 处理工艺 (12)8.3.3 工程效果 (13)第9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3)9.1 设施运行维护 (13)9.1.1 运行原则 (13)9.1.2 维护管理 (13)9.1.3 运行记录与分析 (13)9.2 自动控制与监测 (13)9.2.1 自动控制系统 (13)9.2.2 在线监测系统 (13)9.2.3 数据通信与远程控制 (14)9.3 安全与环境保护 (14)9.3.1 安全管理 (14)9.3.2 环境保护措施 (14)9.3.3 环保监测与应急预案 (14)第10章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4)10.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资源回收利用政策建议 (15)10.3 产业协同与发展策略 (15)第1章引言1.1 工业废水处理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
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化学处理 加入化学剂进行反应
综合处理 结合多种方法处理废水
工业废水回用步骤
废水收集
汇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净化处理
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再利用
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再生产或其他用途
废水处理技术对比
传统工艺
工艺简单 处理效率低 运转成本较高
新型技术
高效节能 环保无污染 投资回收快
生物处理
适用范围广 耗能低 对水质要求高
吸附聚合物
吸附聚合物通过物理或 化学吸附将废水中的杂 质去除 适用于处理含色度废水
分离聚合物
分离聚合物通过膜分离 等技术将废水中的污染 物分离出来 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 理领域
总结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是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手段。结合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高级氧化和聚合物处 理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工业废水,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电镀行业废水处理案例
废水排放标准 环保要求
环境效益分析 节能减排
新技术应用 绿色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案例
原料废水处理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末端废水处理
膜分离技术 吸附技术 氧化技术
资源化利用方案
水再利用 能源回收 废物利用
纺织行业废水处理案例
染整废水处理过程
颜色去除技术
污染物去除效果
滤过法
利用滤材或滤膜将水中的杂质 截留下来,提高水质
高级氧化技术
超声波氧化
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和微流对废水进行处理,有效降解污染 物
光催化氧化
利用光催化剂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实现净化
等离子体氧化
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提高水质
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1、化学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化学工业、煤炭化学工业、酸碱工业、化肥工业、塑料工业、制药工业、染料工业、橡胶工业等排出的生产废水。
化工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首先应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必须外排的废水,其处理程度应根据水质和要求选择。
2、印染工业废水印染工业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一200t.其中80%一90%以印染废水排出。
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回收利用:废水可按水质特点分别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炼废水和染色印花废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对流洗涤.一水多用,减少排放量;碱液回收利用,通常采用蒸发法回收,如碱液量大,可用三效蒸发回收,碱液量小,可用薄膜蒸发回收;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为隐巴酸,呈胶体微粒.悬浮于残液中,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
无害化处理可分:物理处理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等。
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脱色。
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
中和法在于调节废水中的酸碱度,还可降低废水的色度;混凝法在于去除废水中分散染料和胶体物质;氧化法在于氧化废水中还原性物质,使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沉淀下来。
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转盘、生物转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为了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
3、造纸工业废水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
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
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
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
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
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
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
六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六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工业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这些水分会随着水的流失而流失,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
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
尽管工业废水的处理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但是由于其复杂的组成和可变的性质,仍然存在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文总结了六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1.重金属废水处理重金属废水主要来自采矿,冶炼,电解,电镀,油漆,颜料等企业排放的废水。
其中,重金属不能通过各种常用方法分解和破坏,而只能转移其位置并改变其物理和化学形式。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废水中溶解态的重金属转化为不溶性金属化合物或元素,这些金属或元素通过沉淀和漂浮从废水中去除。
可以使用中和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
方法,浮选法,电解沉淀法,隔膜电解法等;第二个是在废水中浓缩和分离重金属而不改变其化学形式。
反渗透,电渗析,蒸发和离子交换可采用定律等。
2.处理含酚废水含酚废水主要来自石油裂解制乙烯,合成苯酚,聚酰胺纤维,合成染料,酚醛树脂的生产过程。
含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基于酚的化合物,它们是能凝结蛋白质的原生质毒物。
一般将质量浓度超过1000mg / L的含酚废水称为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前必须回收。
质量浓度低于1000mg / L的含酚废水称为低浓度含酚废水。
苯酚经过浓缩,回收和再利用。
回收苯酚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蒸汽汽提,吸附和密闭循环。
苯酚质量浓度低于300 mg / L 的废水在排放或循环使用之前,可以通过生物氧化,化学氧化,物理和化学氧化等方法进行处理。
3.印染工业废水的处理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度大,水质变化大的特点。
它包含染料,上浆剂,添加剂,油,酸和碱,纤维杂质,沙物质,无机盐等。
此类工业废水更难以处理。
印染废水可以根据水质特征进行回收利用,例如将漂白和冶炼废水分流以及印染废水以减少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
吴冠昌、卢宏源、梅学英、郭宏武
(郑州中岳电力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2477)
【摘要】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比常规的工艺省去了2-4个处理设施,设计了一池多用的高效分离池,选择了合适的试剂。
有效的去除了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后的水做为机组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烟气脱硫工艺补充水使用。
关键词工业废水分离池回收利用
1 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的提出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环境保护国策的重要内容。
火力发电厂是工业用水大户,节约发电厂的工业废水,减少废水排放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
火力发电厂的排放废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冲灰、冲渣的废水,一部分为工业总排废水。
工业总排废水是多种废水的混合水。
采用适当的废水处理工艺,将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在确保达到要求的水质标准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达到最小,达到企业工业废水相对“零排放”的目的。
2 郑州中岳电力有限公司工业总排废水排放现状
郑州中岳电力有限公司于1992年—1995年相继投产了两台25MW和55WM的机组。
工业总排废水主要包括厂内转动机械的冷却水、轴封水、清扫卫生的冲洗水、冷却塔排污水、输煤皮带的冲洗水、化学处理废水等。
其中转动机械的冷却水、轴封水为连续排放,水质较好,PH值相对稳定,水中SS含量为10-50mg/l,含油一般在
8mg/l以下,水量比较稳定,90m3/h左右。
其他废水为间隙排放,水质较差,PH值变化范围较大,在6-12之间,水中的SS含量变化为15-1000油含量变化范围为0.8-40mg/l,水量变化为0-130m3/h。
总计工业总排废水达90-220m3/h。
如能回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工业总排废水处理后的使用方向
进入工业总排废水的厂内转动机械冷却水、轴封水、清扫卫生水等水源是电厂循环水,在电厂各个环节使用后变成废水,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子是SS、油、PH等。
厂内循环水浓缩倍率是1.8-2.0,远远低于电厂对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的要求。
为了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用水,拟定了大幅度降低水中的SS、油等杂质,适当调整水的PH值,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循环水的要求(SS<20mg/l,PH6-9,油<1mg/l,COD<30mg/l)作为机组循环冷却水及烟气脱硫工艺补充用水使用。
4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的工艺方法的选择
国内外已采用的去除工业废水中的SS和油等杂质的工艺方法都比较复杂。
例如,去除废水中的漂浮油常根据自然上浮法采用隔油池设施;去除乳化油常采用絮凝沉淀法或者絮凝气浮法;去除废水中的SS常采用预沉淀、混合池、反应池、沉淀池或气浮池,电力工业中常采用的工艺流程中其直接处理设施皆需要4个以上的,这些工艺方法都存在工艺复杂、投资高的缺陷,而投入使用后的效果常常并不理
想,而且运行费用也高。
火力发电厂工业废水中SS主要是煤、灰和泥土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比重大,比表面积小,在实际运行中SS的含量还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常为几十至几千mg/l,去除这些SS有气浮法效果常常不理想,但用絮凝沉淀法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而对工业废水中的油来说情况则不同,水中的油多为分散油和漂浮油,一般用自然上浮法即可去除。
除漂浮油外,水中还有少量的乳化油,对乳化油则需要用絮凝剂破乳后再用絮凝沉淀法或气浮沉淀法除去。
在分析了电厂工业废水特点的基础上,我公司采用了河南电力试验研究所废水处理技术,该工艺主要采用了一池多用的分离池。
这种絮凝沉淀漂浮物分离池可同时去除污染物中的SS和油,将需要两个以上处理池解决的问题在一个处理池内即得到了满意的解决,这大大简化了废水处理工艺,既节
1、污水池
2、污水泵
3、反应池
4、分离池
5、污泥池
6、污泥泵
图1 工艺流程
全厂的工业废水通过滤网去除较大的杂物后自流人污水池,用污水泵将污水升压后通过管道送至竖流式折板反应池,在入反应池前一定距离的输送管道内加入絮凝剂、助凝剂,在管道内混合后进入竖折板隔油反应池,再进入分离池。
在分离池内,经絮凝、混合、反应处理过的污水,再经过斜管分离后,污泥迅速下沉,沉入池底的污泥通过多孔排泥管排往污泥池,经污泥泵送往灰浆池;而漂浮油经斜管分离后,自然上浮,浮于水面的漂浮油被拦截在集水槽外,定期由刮油机撇取。
澄清水通过水下孔进入集水槽汇入积水总管,在积水总管入口加入98%的浓硫酸,调整PH后,自流入机组循环水池做为机组循环水补充水;另一部分从废水分离池取水(不对废水加硫酸对PH值的调节)由脱硫工艺泵送往锅炉烟气脱硫系统,作为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补充水。
5工业试验结果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5.1PAC加药量的选择
在工业废水SS、COD含量低时,控制加药浓度为10mg/l,既能满足要求,处理后水中的SS<10mg/l,COD<20 mg/l,但在SS含量高时,此加药浓度就不够了,要提高处理效果就必须增加加药浓度。
试验表明SS含量变化为20-2500mg/l时,控制加药浓度为15mg/l,能维持处理后水中的SS<20mg/l、COD<15 mg/l。
5.2加助凝剂对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降低药品消耗,我们还进行了降低絮凝剂加入量,同时加适量助凝剂LS-208的试验,其结果见表1。
表1 加药浓度及种类对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5.3该工艺方法对油的去除效果
郑州中岳电力有限公司工业废水中油含量小于30mg/l,只要不下雨,加药浓度>8.0mg/l时,处理后水中油含量皆<1mg/l,见表1,在竖流式反应池及分离池表面皆漂浮有一层漂浮油,该漂浮油可定期撇除。
说明该工艺的设计虽然简单,但却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油类,该工艺设计的分离池有效的将絮凝沉淀物和漂浮油进行了分离,是一池多用的高效分离池。
5.4外界(大气)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下雨时,处理后水中的SS含量与未下雨相比变化不大,但处理后水中的油含量却明显升高,常在1mg/l以上。
这是因为以一定的速度下落的雨水进入池内,破坏了分离池表面的似静状态,引起紊流,经分离池分离漂浮在池表面的油膜由于雨水的搅动而遭到破坏,使部分油滴又进入水下,造成水中油含量升高。
为了避免在下雨天气处理后的水中油含量升高的问题,可采用在分离池上部加装挡雨板的方法解决。
5.5 排泥次数
为了保证处理后水质符合要求,还必须维持分离池下有一个合适的污泥层。
根据工业总排废水的排放情况,拟定一天排泥1次。
在每次排泥时排放的水量大而进入水量少,造成排泥时排放的水量大而进水水量少,造成排泥时分离池的水位下降,为了防止分离池水位下降至集水槽水孔下,导致漂浮在池表面的油膜进入到处理后的出水里面,两根排泥管排泥应该间隔一定时间。
5.6PH值的控制
经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分离池出口的PH值一般稳定在8.5左右。
然后通过自动加硫酸装置加入98%的硫酸进行调节,控制调整后水的PH值在5.5—6.5做为机组循环水补充水,严格执行“宁偏低,勿偏高”的原则。
6结论
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工程于2003年7月日调试完成至今已经运行6年多,通过工业应用实际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根据电厂工业废水的特点而设计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简单可靠,是去除工业废水中SS、油、COD的经济而实用的方法,该方法选用的PAC絮凝剂是合适的。
在水质变化幅度大,水质PH值变化范围广的情况下,它能保证出水稳定而且水质好,处理后出水中SS<20mg/l(一般SS<10mg/l,油<1.0 mg/l)完全能满足循环水使用的要求。
②独特设计的絮凝沉淀漂浮物分离池是去除工业废水中絮凝沉
积物分离池是去除工业废水中的絮凝沉淀物、漂浮油的有效设备与装置,具有一池多用的功能,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设施。
③在工业废水处理方法中,加入助凝剂LS-208有利于提高处理后的水质,而且可降低运行所用的药品费用。
④工业废水处理回收系统投入运行以后,平均每小时回收工业废水150m3/h,年节约新鲜水130万吨,减排SS:400多吨,减排COD :30多吨,直接经济效益在100万元以上。
该工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处理效果明显,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