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四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四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四单元《走进社区,服务社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认识社区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社区实地考察2.社区服务项目资料3.照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社区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对社区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社区实地考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考察,记录社区的基本情况、功能和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记录表。

(三)课堂分享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社区服务项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服务项目。

(二)实践操作1.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服务项目,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社区居民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成果展示2.学生分享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第三课时2.学生分享自己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体会。

(二)情感升华1.教师出示社区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2.学生发表感言,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区做贡献。

(三)课后作业2.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

2.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社区做贡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确保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理解差异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理解他人的差异能够促进相互理解 和包容,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1 2
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能够让自己更加快乐和满 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
帮助他人的方式
帮助他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给予物质帮 助、提供精神支持、分享知识和经验等。
202X-12-21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 册课件
汇报人:
目录
• 单元一:珍爱生命 • 单元二:关爱他人 • 单元三:诚实守信 • 单元四:勤劳节俭 • 单元五:热爱科学 • 单元六:保护环境
01
单元一:珍爱生命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01
02
03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宝贵、 最神奇的现象,具有独特 性和不可替代性。
节俭的意义
阐述节俭对于个人、家庭 和国家的意义,让学生明 白节俭的重要性。
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通过数据、图表等,展示 资源紧缺的现状,引导学 生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
热爱劳动,乐于奉献
劳动的价值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实 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乐于奉献的精神
通过案例、故事等,展示乐于奉献的精神,引导 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意识。
劳动实践的重要性
强调劳动实践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勤俭持家,幸福生活
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介绍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勤俭持家对于家庭幸福的 重要性。
家庭理财的技巧
教授一些家庭理财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家庭开支, 实现家庭幸福。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全册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全册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全册教材)简介这份文档是关于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介绍。

该教材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品德与社会知识,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素养。

内容概述该教材共包含多个单元,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每个单元都采用了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单元一:爱与友情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爱与友情的重要性。

学生将研究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

单元二:劳动与创造这个单元着重介绍了劳动与创造的价值。

学生将了解到劳动的意义,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同时,他们也将通过实践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单元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这个单元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学生将研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单元四:法律与公平这个单元将向学生介绍法律与公平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并学会平等对待他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单元五: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这个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冲突。

学生将研究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单元六:安全与风险防范这个单元重点关注安全与风险防范的问题。

学生将研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

总结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懂事了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懂事了教案北师大版
2. 拓展建议:
阅读《少年中国说》和《弟子规》,理解其中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观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学生从电影中汲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韧,学会适应环境,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请举例说明你在学校中的懂事表现。
答案:示例1:我会主动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如擦黑板、摆放桌椅等。示例2:我会关心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如辅导作业、提供学习资料等。示例3: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为班级争光。
3. 请举例说明你在公共场所的懂事表现。
答案:示例1:我会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不插队。示例2:我会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涂鸦、破坏。示例3:我会关心他人,在公共场所主动为他人让座、提供帮助。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我懂事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我懂事了”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④ 团队精神是我们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板书设计:
1. 懂事的重要性
2. 懂事的表现- 听来自父母教导- 关心他人- 主动帮助他人
3. 换位思考与同理心
4. 团队精神
-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 为集体利益着想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请举例说明你在家中的懂事表现。
答案:示例1:我会在完成作业后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碗、扫地等。示例2:我会在父母忙碌时,主动照顾弟弟妹妹,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游戏。示例3:我会在父母疲惫时,给他们按摩,缓解他们的疲劳。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状况,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3. 家乡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优势产业、发展瓶颈等。

4. 家乡的发展规划:城市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

5. 家乡的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状况,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发展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状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案例分析:呈现家乡的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家乡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报告,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发展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开展“家乡特色”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名人故事等。

2. 组织“家乡环保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提出环保建议。

3. 举办“家乡发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家乡知识的兴趣,增强对家乡的了解。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全册教案教材简介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全册是新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之一,由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主编,主要面向三年级学生。

本教材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课程介绍、社会情感、国家政治、文化遗产等,旨在通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情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具有健康自信心、积极进取的品格和精神。

以下是本教材的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相关信息。

教学大纲第一单元:爱与友情 - 单元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自信和真诚的人际交往能力。

- 重要内容:诚信、友谊、爱等。

- 教学方法:故事、情景、讨论、小组活动等。

第二单元:劳动与生活 - 单元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劳动、自立自强的品格和精神。

- 重要内容:劳动经历、职业选择、生活卫生等。

- 教学方法:体验、生活化教学、互动问答等。

第三单元:守护环境 - 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 重要内容:爱护花草树木、节约资源、保持环境卫生等。

- 教学方法:生态游戏、实地考察、多媒体互动等。

第四单元:文化与传承 - 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爱国、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 重要内容: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节日、国旗国徽等。

- 教学方法:讲故事、课外活动、国旗护卫队、表彰榜等。

教学重点1.突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与关爱。

2.加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观念。

3.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心、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4.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1.信息传递法。

将知识和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讨论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3.观看影视法。

采用影片、纪录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息接受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资料大全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学校:班级:姓名:一、走进美丽的家乡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①我的家乡位于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排倒、基加、宰沙村。

②四个正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四个副方向分别是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在地图上,一般把上边确定为北方,下边确定为南方。

左边确定为西方,右边确定为东方。

2、从地图上看家乡①四川省地处祖国的长江上游西南地区。

从地图上看,它像个倒三角,它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②四川省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部是高原,东部是盆地。

盆地是四川地形的显著特征。

复杂而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雄奇秀丽韵味无穷的巴山蜀水和灿烂的巴蜀文化。

③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珍稀动物大熊猫。

④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大类。

1.用手描绘家乡的关键是方向的正确性。

1.家乡是祖国的领土的一部分,我们爱家乡就是爱祖国。

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2.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3.介绍自己的家乡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

4.四川省在长江上游地区,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面积是48.5万平方千米,人口有8358万。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西南部,与它相邻的省有四川省、广西省、云南省、湖南省等,与它相邻的市(县)有三都县、雷山县、麻江县等。

我爱我的家乡,家乡有浓浓的乡情、迷人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

5.四川省从地形上看,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高原、山地,东部是盆地。

成都是平原,在四川省的中央。

6.四川省的骄傲有稀世珍宝大熊猫、雄伟威仪的乐山大佛、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7.四川人的家乡杰出代表有朱德、陈毅、邓小平等。

8.四川人爱吃辣椒、泡茶楼、听川剧,各地区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

9.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

10.地形图告诉我们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11.地形图通过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告诉我们地势。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生活处处有规则》说课稿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生活处处有规则》说课稿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生活处处有规则》说课稿感受、体验、领悟、内化“润物有情如著意,滋花无语自施工。

”诗中同样娓娓道出了品德教育追求回归生活,淡化教育痕迹,如春雨无声润万物的意境。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因而,在《生活处处有规则》一课中,我以感受、体验、领悟、内化这一条主线,说说我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四《我们遵守规则》中的第一课。

在《我和小伙伴》、《我们爱学习》、《我们的班级体》三个二级主题学习中,学生初步形成了同伴间相互帮助、彼此谦让的意识后,进入到《我们遵守规则》的学习,感受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懂得什么是规则,能通过讨论与探索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化作行为,自觉遵守。

主动积极参与收集、讨论、探索、表演活动,愿意并乐意遵守规则。

本课重难点将放在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了解规则,并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化作行为,自觉遵守。

二、说学法教法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表达交际的能力。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分享交流、游戏、创编小品、探究讨论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活动过程:(一)情感导入,激发兴趣——引发对规则的思索创设情景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上课伊始,播放短片,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它是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要求,否则,游戏就进行不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