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简介

合集下载

资料 镇江

资料  镇江

江南小镇--江苏镇江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地处江苏省南部,江山秀美,物产丰富,古迹众多,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江南水韵城市的起点。

美丽富饶风景迷人的镇江,旧时曾有朱方、谷阳、京口、润州等名,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二千年前秦汉开始建县,孙权几代在此称雄江东,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吴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

长江与运河在镇江交汇,大江横陈,群峰环抱,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镇江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处,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塑造衍生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江别具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养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镇江人又继承和发扬着这方的文化,这方的历史,使镇江的民风民俗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民风民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镇江民间有“秤江水”的习俗,《至顺镇江志》风俗篇中介绍:“京口江中沙田户,每岁旦,收一瓿以秤水。

水重,则江水大,水轻,则江水小。

岁岁不差。

”这种风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部分展示。

正月初五财神日,有“骑驴上金山”的风俗,俗称“拾金子”寓意幸福发财之说。

“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元宵灯会,也吸引着许多民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今这一习俗还在镇江有所保留。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有观赛龙舟的习惯。

明代张岱曾拿镇江的龙舟赛事与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做过比较认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苏州亦然,秦淮有灯船、龙船,不瓜洲相比,而看龙舟亦无金山寺比。

”可见金山竞渡早已名震四方。

端午节时镇江人吃棕子还要食“十二红”,孩子们要穿老虎衣,挂老虎肚兜,系“长命缕”等辟邪之物件,而这些习俗,又都与起源于镇江《白蛇传》有关。

黄明时节上chui山,每年的清明节前,上万人爬上chui山登高远眺的场面十分壮观。

民居古迹镇江的民居古建筑众多,保存完好的多集中在大西路、京畿岭一带,尤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而闻名天下的西津古渡最具价值,这里聚集了从六朝到唐、宋,从元代到明、清的古西津渡口遗迹,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等等,沿街两旁,晚清时代繁华的店铺依稀可见,五十三坡旁的街道店面多为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棂,下层铺子上层居人,这些极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无不展示着镇江人的勤劳智慧。

魅力镇江

魅力镇江

气候: 根据 1971年2000年气候 资料统计, 市区年平均 气温15.6℃, 降水量 1088.2毫米, 其中梅雨量 263.3毫米, 日照时数 2000.9小时, 极端最高气 温40.2℃, 极端最低气 温-10.1℃
镇江是全国闻名的江南渔米之乡,市内有金山寺、西津渡 等众多名胜古迹,也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这样的高 等学府。
寺庙
古街
道 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
茅山
伟人故居遗传文明
建 筑 细 节 美 丽
近代建筑 依旧有着 独到的美 丽
肴面 鲥镇 肉, 鱼江 不以 美 当“ 焦食 菜镇 山有 ,江 、“ 面三 刀三 汤怪 鱼鱼 里” 、、 面最 河三 煮为 豚怪 锅出 ;” 盖名 “之 ”, 三称 。有 怪。 俗 ”“ 语 则三 ; 为鱼 “ 肴” 香 肉即 醋 、“ 摆 香长 不 醋江 坏 、三 , 锅鲜 盖”
魅力镇江
• 镇江,古称 “宜”、“朱 方”、“丹徒”、 “京口”、“润 州”。其名字来 历有两种说法: 一是因镇江北部 沿江岸—带地势 比较低洼,在古 代常受水害,所 以在水名之前加 一吉祥词,以示 祈望而得名。 • 二是在公元1113 年宋代(宋徽宗 政和三年)改润 州为镇江府时才 有的。据说,当 时统治者认为镇 江的地理位置优 越,背山面江, 形势雄险,为镇 守江防之地,故 取名镇江。镇江 之名至今已沿用
食物美
独具一格的香醋文化魅力
等次 开江醋在镇镇 ,分 始苏乌有江江 别 少著醋一醋醋 获 量名。种比又 年得 出的镇独起称 获金 口特江特其镇 国牌 。产香的他江 家奖 镇,醋香种香 银、 江驰创气类醋 质优 香名于。的。 奖等 醋中 镇醋“ 。奖 在外 江来香 、国, 醋说” 一 内 年属,字 等 曾 ,于重说 奖 年是黑点明 / 1840 1909 5 1980

介绍镇江的导游词

介绍镇江的导游词

介绍镇江的导游词介绍镇江的导游词导语:镇江是一座干净安宁,平和静谧的城市,是一座美丽大气,具有悠久文化的城市。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介绍镇江的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

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

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

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

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镇江市简介

镇江市简介

镇江市简介镇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西接南京,东临上海,北与扬州“京口瓜州一水间”,是长江三角洲的咽喉之地。

全市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建成区土地面积132.2平方公里,总人口268.77万人,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镇江新区等4县(市)3区。

境内有铁、铜、锌、钼、铅、银、金等金属矿藏和石灰石、膨润土、白云石、大理石、磷、耐火粘土、石膏、石墨等非金属矿藏。

其中,石灰石储量30多亿吨;膨润土矿1.5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三。

宝华山发现省内第一处大型红柱石矿,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尚有煤、泥炭和地热资源等。

镇江市因地处沪宁工业带,长江和运河十字交汇点,具备长江沿线经济开发带一般城市无法比拟的港口、交通、能源、水利等优势条件。

镇江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

全市形成了以化工、造纸、建材、铝业、食品、电子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纸城――江苏金东纸业有限公司;年生产PS 工程塑料15万吨的奇美化工为亚洲最大;江苏索普集团年生产能力10万吨醋酸工程竣工投产,成为全国最大醋酸生产厂家;镇江谏壁发电厂拥有10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62.5万千瓦,是全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

一批世界著名企业,如:法国罗克韦尔公司、道达尔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嘉吉公司、泰克国际公司,德国克劳克耐尔默勒公司、西门子公司,日本日商岩井、三菱商社,意大利泰克西公司,比利时国家动力集团等,已先后在镇江投资兴业。

镇江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群山怀抱,城在山中,形成了“城市山林”的独特风貌。

金山、焦山、北固山与长江、京杭大运河组合成一幅山水长卷;南山、茅山、宝华山分别以“江南九寨”、“第一福地”、“四大奇秀”各领风骚,展开了一幅水墨图画。

江山之浩气,山河之壮丽,自南朝以来镇江就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为这块旅游胜地增添了神韵。

镇江简介

镇江简介

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江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工贸和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人民满意城市、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省文明城市。

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1万。

现辖丹阳、句容、扬中3个市,丹徒、京口、润州3个区和镇江新区。

镇江西距南京50公里,东距上海200公里,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

沪宁铁路、沪宁高速铁路和沪宁、宁杭、扬溧三条高速公路穿越镇江,润扬长江大桥联结南北,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泰州过江通道,将使镇江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境内长江自然岸线27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87公里,201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07亿吨,同比增长11.45%。

拥有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公司和财团在镇投资,世界500强中有30余家落户镇江。

镇江产业特色明显,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化工、造纸、特种金属五大主导产业。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0.4亿元,增长1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9亿元,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3.45亿元,增长2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07亿元,增长17.6%;实际利用外资18.08亿美元,增长12%;进出口总额突破100.75亿美元,增长23.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5元,分别增长14.7%;增长17.9%。

2012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949.4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税总额441.97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利润总额287.67亿元,同比增长16%。

前10个月固定资产达到1238.27亿元,增长21.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15.92亿元,增长20.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17.89亿元,增长23.7%。

镇江概况导游词2024年

镇江概况导游词2024年

镇江概况导游词2024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镇江!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镇江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苏省境内,毗邻长江和扬子江,被誉为“长江之灵”的美誉。

镇江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政治中心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到镇江的标志性建筑和风景名胜之一——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长江北岸,是一座木构楼阁式建筑,始建于唐代。

阁内还珍藏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名画,让人们可以一窥镇江的历史变迁。

登上滕王阁,可以俯瞰整个镇江城市的美景,沿着长江一路蜿蜒而行,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我们来到镇江的另一个著名景点——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金山岭山上,建于唐代,被誉为“大唐明镜,江南第一佛教胜地”。

寺内有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禅意的氛围,静心冥想,寻求内心的宁静。

除了名胜古迹,镇江还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镇江的特色美食之一是“镇江烤鸭”,烤鸭皮酥、肉嫩、味道鲜美,是众多游客的最爱。

此外,镇江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金山炒饭、扬子鲈鱼、叫化童鸡等,无论是口味还是制作工艺都各具特色,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

在镇江还有一处必去的地方就是茅山。

茅山位于镇江的南部,是中国道教五山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茅山有险峻的山峰和古老的道观,是修身养性、寻找内心宁静的好去处。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道家思想的智慧。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下镇江的最佳季节旅游。

镇江四季分明,春天的万亩桃花、夏天的碧绿江水、秋天的红叶山岳、冬天的银装素裹都各具特色。

其中,春天的镇江尤为美丽,各种花卉盛开,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非常适合踏青赏花。

这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镇江概况和旅游景点。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能够愉快地感受到镇江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谢谢大家!。

导游词-城市介绍-镇江市

导游词-城市介绍-镇江市

镇江概况(地理环境)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在城市北面与奔涌而来的长江交汇,形成著名的黄金十字水道。

它西邻南京,东接常州,北与扬州隔江相望,南部有宁镇山脉横亘,城区坐落在南部山脉和长江之间狭长滨江平原之上,城内低缓的冈丘高低起伏,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

(行政区划)镇江是江苏省辖地级市,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及丹徒、京口、润州、新区四个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约317.6万人。

(历史沿革)目前可知的镇江的文明曙光发生在数十万年前。

1980年,考古人员在丹徒县高资地区发现两块古人类的股骨化石,它们介于古猿人和新人之间的过渡期,表明至少在二十万年之前长江南岸的沿江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休养生息了,镇江是古人类的栖息繁衍地之一。

1954年,在镇江丹徒大港的烟墩山墓中出土了西周时的青铜器宜侯夨簋,根据专家研究,宜侯夨簋上100多个铭文表明镇江最早建立的城市名称为“宜”,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三千年左右。

春秋时镇江称朱方;秦朝设天下为四十一郡,改朱方为谷阳,后更名为丹徒;三国时孙权建铁瓮城,镇江改称京口;东晋时大批北人南渡,政府在侨人集中的地方侨置州郡县,其中在京口侨置徐州,于是又有习惯称这里为“南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名镇江为润州;唐后期,朝廷为加强对东南控制,并保证漕道畅通,在润州设镇海军,北宋初,因海口已远离这里,于是改镇海军为镇江军。

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北宋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名称沿用至今。

1929年——1949年2月,由于南京被确定为中华民国首都,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

1949年4月,始设镇江专区;后行政区划多有改变,1983年3月,撤销镇江地区,镇江市成为省辖地级市。

(人文底蕴)镇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镇江风景绮丽,山川似锦,自古有“天下第一江山”美称,陆游赞颂镇江“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北宋辛弃疾更是在这里写下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诗篇,千古流芳。

镇江市基本情况概述

镇江市基本情况概述

镇江市基本情况概述㈠自然概况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顶端。

在北纬31度37分至32度19分,东经118度58分至119度58分。

西邻南京,东南连接常州,北滨长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全市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区为19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水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耕地面积179.71公顷,城市建城区面积为62.9平方公里,预计到2010年,建城区面积为104.7平方公里。

全市地貌大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以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组成的山字型构造为骨架,山脉两侧由丘陵、岗地、平原分布。

镇江的西南部丘陵起伏、群山连绵,其中大华山为最高峰,海拔437.2米。

镇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常年降水量1078毫米左右。

㈡社会经济、人口形势镇江市现辖丹阳、句容、扬中三县(市),京口、润州、丹徒、新区四区。

2002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502.66亿元,其中:市区220.25亿元,丹阳152.26亿元,扬中62.41亿元,句容67.72亿元。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最早、经济发展最快、外商投资最为集中、城市建设最先进的地区之一,镇江就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域。

镇江与南京、苏州等五座城市一起,构起了江苏最发达的区域——“苏南经济板块”。

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84亿美元,人均2300美元,跨入了中国经济强市行列,所辖的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均为“全国经济强县”。

至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266.58万人,其中男性135.31万人,女性131.27万人,年末市区总人口62.82万人,人口自然出生率7.45‰,人口死亡率5.41‰,自然增长率2.03‰,呈下降态势。

0-4岁占3.76%,60岁以上占12.2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76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91元,国内生产总值502.66亿元,人均18852元,财政收入40.81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简介镇江地处苏南,江苏省省辖市,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人口302万,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和镇江新区。

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空气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均位于江苏省前列。

2008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人均GDP6700美元,财政总收入233.2亿元。

镇江是一座底蕴丰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镇江金山镇江是一座清新秀丽、个性鲜明的山水园林城。

枕山襟水,以“真山真水、山水形胜”闻名海内外,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和“城市山林”的美称。

市区的北面,长江与金山、焦山、北固山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城市的南郊,山岗连绵,特别是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古人隐居读书的神往之地;西津渡古街、梦溪园旧址、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等古迹久负盛名;还有道家“第一福地”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等等,都是观光旅游的胜地。

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

镇江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相约处,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

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城而过,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镇(江)泰(州)过江通道的开工建设,镇江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59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

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

镇江是一座产业特色明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工业城。

镇江正逐步成为以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五大优势产业,船舶及船用设备、工程电器、五金工具、眼镜、香醋等十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外资企业在镇江投资,包括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镇江是一座人才资源丰富,创业载体完善的创新型城市。

镇江人才优势明显,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7万多人。

2007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28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才6.23万人。

全市人才总量占人口比例、本科以上人才比例、高级人才比例均居全省第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现有镇江籍院士20名。

近年来,我市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上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实施了《镇江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2008-2010)行动计划》(简称“331”计划),实行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资助政策,推行了“优秀人才一卡通”工程。

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国家人事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中国镇江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面积3万余平方米,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迈入国家级创业园行列。

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5个,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66家,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大力发展现代人才服务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已经形成。

镇江名字的演变过程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据史书记载,镇江在历史上曾多次易名,先后用过宜、朱方、谷阳、丹徒、武进、京口、南徐州、延陵、润州等名称。

宜这是镇江最早的名字。

据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上的铭文来看,镇江在西周康王时就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

由此可以推断镇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朱方镇江古为春秋吴国之地,在《春秋》一书上就有“朱方”的记载,属吴国。

相传是有虞氏国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

其实是因为古代的镇江处在临江望海的祖国东方,故名朱方。

谷阳吴国被越国消灭后,楚国又灭掉越国,楚即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

这是因为古代有不少地名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的,有些依山临河的地方,往往以“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为命名原则。

而镇江恰位于北固山之南,故名谷阳。

秦始皇灭六国后,巡游天下,到了谷阳,听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气”,就近调来“劳改营”的三千红衣囚徒,凿通京砚山,改谷阳为“丹徒”以污之,看你还出皇帝不!丹徒秦始皇37年(公元前2lO年)南巡镇江,见镇江“因山为垒,临江望海”的雄险形势,故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而改谷阳为丹徒。

武进三国时孙权即帝位后的嘉禾3年(公元234年)改丹徒为武进县,含义是要北拒曹操,必须以武力进取。

京口孙权于公元209年在今鼓楼岗上(北固山前峰山麓)建筑了一度城廓,名铁瓮城。

古义“绝高为京”,故名京城。

此地原名京口里,又叫徐陵。

因其居高临江,故又称京口。

后人又把京口一带的长江河段叫京江,并把京江作为镇江的别称。

南徐州东晋初,因北方战乱,许多北方贵族和人民渡江南迁,当局在江南侨置“南徐州和东南海郡”。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取代了原有的州郡,于京口设置了南徐州,从此,镇江又叫南徐。

延陵公元581年一618年,隋改丹徒县为延陵县,是以当时的延陵镇而命名。

润州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于延陵县境内设置润州,是以城东润浦(河名,巳淹没)而命名的。

镇江这个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

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之名至今巳沿用了800多年。

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

镇江现为江苏省辖市,下辖丹阳市和丹徒、扬中、句容县以及京口、润州两区。

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l5平方公里。

自l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

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镇海军节度使镇江三怪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而驰名中外,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提到酿醋,在镇江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醋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创造出来的。

那一年,杜康发明了酿酒后,发现镇江趱长江中下游,其水质好,利于酿酒,就举家来到镇江小鱼巷,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糟坊,酿酒卖酒。

黑塔力大无穷,憨厚勤劳,家里重活粗活全包了。

当初,还不知道酒糟的用处,黑塔把酒糟放进大缸里,倒进两担长江里的龙窝水。

累了,就捧起坛子喝上家酿米酒八、九斤,便呼呼大睡了。

梦中似有一位老翁说:黑塔,到二十一天,日落酉时你将造出调味浆。

醒后,原来是一场梦,也没有在意。

20多天后,满屋飘香,杜康父子很纳闷,找来找去,原来是酒糟变成了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的调味浆。

杜康说叫什么名字呢?黑塔说:“酒糟泡了二十一日,到酉时浆水才这么好吃,这二十一日加酉时不是“醋”字吗,就叫醋吧!”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就传了下来。

直到今天,制醋还是二十一天。

镇江香醋经过科学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

主要有机酸成分是醋酸、乳酸、丙酮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一氧代二戊酸等,它们是由植物性原料经发酵生成的,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而且有机酸在消化道内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良好作用。

镇江香醋中还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和少量酒精。

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和携带者,作为代谢中间体的要素之一以及作为蛋白质水解的调节剂,在人们的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说罢香醋,我们再谈谈第二怪肴肉不当菜。

提起熟食猪蹄,各地都有,红烧猪蹄、五香猪蹄、酱猪蹄、清汤猪蹄等各具特色。

然而,以选料之严格,加工之精细,口味之鲜美要首推镇江的水晶肴蹄。

水晶肴蹄肉色鲜美,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肉质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腻,瘦不嵌齿。

故而近人有诗赞道“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

“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

不同的是“烹猪”不用硝水,而水晶肴蹄用硝水。

故有人称“肴蹄”、“肴肉”,又有人称“硝肉”、“冻蹄”。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到瑶池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路经镇江,闻到肴蹄香味,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吃肴蹄,连蟠桃大会都给忘记了,可见其味之特美。

食肴蹄,佐以姜丝、香醋味道更好。

据丹徒县志记载,镇江水晶肴蹄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镇江民间文艺家王骧写过一篇关于镇江肴肉最早的记载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明末清初文人丁耀亢著写的六十回章小说中的文字亦可佐证,其《金屋梦》(续《金瓶梅》)一名《隔帘花影》、《三世报》的第二十七回,“董玉姣明月一帆风,郑玉卿吹箫千里梦”中,写到轻薄青年郑玉卿在金山寺遭遇骗局,被邀酒宴的一场,摆出了镇江的食品;不一时酒保添换新席,八大碗菜;是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烧的肥鹅,一盘嫩的香蒸和水晶煮蹄,一盘金华火腿熏的腊肉,红白透亮;一盘豆豉炒面筋,拼着银丝饼鲜;又是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又是一盘镇江烧鳖,剥得琥珀似围裙,软美如脂入口而化;又是一盘苏州油酥泡螺,两大盘糖酥水晶角儿,每人面前放一碗。

这一盘和着香薷的水晶煮蹄,就是现今名闻遐迩的水晶肴蹄。

若再追考,其历史会更早,八十年代初,镇江博物馆陆九莽馆长曾对笔者说,中国有了硝,就有了腌肉,只不过其制法是逐步演变成为现今的制法。

制作水晶肴蹄,其加工工序有十四道之多:主要有选蹄(以猪前蹄为好),去毛剔骨,以铁钎在瘦肉上不规则地戳上几下(以不戳破皮为度),然后均匀地洒上硝水(浓度不高),用粗盐揉匀,层层叠于腌制缸中,腌7天(随着气候的变化,用盐量和腌制天数也略有不同),然后将腌制过的生蹄取出,放水内浸泡,换水三次,将血卤洗净,去掉涩味。

开始加水和香料、葱姜、料酒、少许盐,大火煮后保持在95℃左右持续4小时,出锅放入盆内叠好压平,用原汁把油卤冲净,经清汤的卤汁倒入蹄盆,冷却后凝冻即成。

吃肴蹄还有许多讲究。

为了适应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充分体现肴蹄色、香、味、形的特点和风味。

肴蹄不同部位,可切成各种肴蹄块:前蹄爪部分上边的两块肉切成片状,形如眼睛,食之筋纤柔软,味美鲜香,叫眼睛肴;前蹄爪旁边的肉,切下来弯曲如玉带,其肉极嫩,叫玉带沟肴;前蹄爪上,肥瘦兼有部分,真味清香,叫三角棱肴;后蹄上部一块连同一根细骨的净瘦肉,叫添灯棒肴,香酥软嫩,为最爱吃瘦肉的人所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