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化工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煤化工及其在内蒙古的发展

一、什么是煤化工 二、煤化工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中国煤化工发展及国家政策 四、内蒙古煤化工的发展
一、煤化工
1.1 煤化工定义
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 品的工业。
主要包括煤的气化 、液化 、干馏,以及焦油 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
1.2 为什么要发展煤化工
结论:
1、国家对煤化工的政策导向:稳步 发展, 限制过热项目的发展。
2、鼓励企业做煤化工下游产业的发 展,提高技术水平,做循环经济项目,减 轻或杜绝污染物的排放。
建议: 一 是科学制定规划,搞好产业布局 二 是因地制宜,加工利用 三 是加大煤化工先进技术的投入 四 是做到规模发展 五 是做好循环经济发展
炭为主,但产业技术升级加速,新型煤化 工产品发展迅速,尤其是煤制甲醇及下游 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2、甲醇制烯烃(MTO)和甲醇制丙烯(MTP) 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将促进煤化工与传统石 油化工的结合,突破煤化工的传统领域,开 拓煤化工发展的新领域。
3、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采用煤炭—发电—化 工一体化方式建设大型产业化集群,将成为 未来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3.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 调发展;
4.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 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
5.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6.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
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5月18日公布的《石化产业调 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坚 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化工结合,全周期能效评价 的方针,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 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 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 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 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 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 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煤化工行业发展解析与建议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国内煤化工发展现状
(三)现代煤化工及部分热点项目发展现状
• 甲醇
在国内产能相对过剩、市场依旧低迷、盈利艰难的情况下,又遭 遇国外低价甲醇大量涌入。09年1~5月,中国甲醇进口量290.7万 吨,同比增长710.5%,其中沙特阿拉伯约占43%,新西兰占6%,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占5%和2%,而出口量仅为1000吨。
与国内甲醇产品相比,进口甲醇的价格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国 内甲醇企业主要采用煤炭路线,由于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 内企业成本多在2000元上下;国际上特别是沙特等中东地区主要采 用天然气为原料,同时由于能源定价不同,其实际生产成本甚至低 于100美元/吨。
我国煤化工产业正逐步从焦炭、电石、合 成氨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石油替代产品 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变。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国内煤化工发展现状
(一)传统煤化工
焦炭
电石
合成氨
煤焦化、煤电石、合成氨属于传统煤化工的三个子行业
一、国内煤化工发展现状
(二三)产 现业 代现 煤状 化工及部分热点项目发展现状
• 煤制烯烃
先示范后推广,不能盲目发展
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最有希望替代石脑油为原料
制烯烃的工艺路线, 目前已趋于成熟。我国已完成了甲醇生产乙
分析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分析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煤化工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滞后、资源消耗过多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节约利用煤炭资源,控制资源消耗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加强监管力度。
尽管我国煤化工发展仍面临挑战,但也存在发展机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推动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煤化工、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资源消耗、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利用、规范化建设、挑战、发展机遇、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煤化工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化工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煤化工产业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工技术转化为燃料和化工产品,在我国工业发展和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通过煤化工技术转化,可以将煤炭转化为燃料油、燃气、合成天然气等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煤化工产业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还能推动化工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煤化工产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煤化工作为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化工产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化工产业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区发改委关于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区发改委关于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报告XX地区煤炭资源禀赋,境内煤炭储量大、种类全、品质优,是国家确定的新疆重要煤炭、煤焦化、煤化工基地之一。
近年来,XX地区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三基地一通道”建设等有利机遇,立足打造库拜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传统煤化工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稳步发展,产业融合加速聚集,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总体情况XX地区共有库车、拜城、温宿3个产煤县(市)5大矿区,分别为拜城矿区、拜城苏拉合马矿区、库车阿艾矿区、库车俄霍布拉克矿区、温宿县博孜墩矿区。
总体规划中备案煤炭地质储量82. 86亿吨,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8. 26 亿吨,主要煤种为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种类齐全的优质炼焦用煤和动力煤,部分煤种在全疆乃至全国稀有,焦煤储量占全疆的83%,是发展焦化及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优质理想原料。
合计规划中型以上矿井43个、总产能3705万吨/年。
共有各类煤矿企业23家,已建成火电站4个(含农一师1个),装机规模246万千瓦,2022年已发电量24.60亿千瓦时,占地区发电总量的85. 23%。
共有煤化工企业7家(焦化6家、煤焦油精深加工1家),年产焦炭532.13万吨、煤焦油27.16万吨、粗苯7. 3万吨、甲醇8.25万吨、LNG7.94万吨,沥青、;1油、洗油等产品共计2.52万吨、焦炉尾气14亿立方米。
煤电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地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对保障民生需求和工业生产、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具体做法近年来,XX地区大力实施“76331”战略,围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高价值深加工新路径,稳步发展焦化产业,加大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力度,适度发展焦炉气制甲醇,探索发展焦炉气制乙二醇,有序推进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加快推动库拜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延伸发展煤一焦一电一化一盐化工产业及下游副产品加工产业,推动煤化工产业与石化、纺织产业融合发展。
榆林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榆林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榆林是陕西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榆林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其重点行业发展受到了关注。
本文将分析榆林重点行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煤炭工业榆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工业一直是榆林的支柱产业。
目前,榆林的煤炭产量居全省之首,并且拥有较高的煤炭资源储量。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榆林的煤炭产业面临着挑战。
未来,榆林的煤炭行业将更加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并逐渐向高端煤化工和清洁能源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冶金工业榆林是陕北的冶金工业中心,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富硒铁精矿。
目前,榆林的铁合金、钢铁和铁矿石产量居全省之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榆林的冶金工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未来,榆林的冶金工业将加强技术改造,推动环保水平提升,加大对高端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能源与化工工业榆林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还具备开发能源化工的条件。
榆林的能源与化工工业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榆林已经建设了多个煤化工项目,并且成为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未来,榆林的能源与化工工业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加大对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研发与投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四、农业与农村经济榆林地处保护区和黄土高原腹地,农业资源丰富。
目前,榆林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兼顾畜牧业和水产养殖。
农村经济是榆林的重要支柱产业,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
未来,榆林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榆林的重点行业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榆林的重点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未来,榆林的重点行业将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山西省煤炭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山西省煤炭市场环境分析引言本文将对山西省煤炭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首先对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煤炭资源进行介绍,然后探讨山西省煤炭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市场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山西省概况山西省位于中国北方,东临河北省和山东省,南接河南省和陕西省,西连内蒙古自治区,北靠辽宁省和吉林省。
山西省地处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山西省储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山西省煤炭市场特点1.丰富的煤炭资源: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包括烟煤、无烟煤、褐煤等多种煤种,品种齐全。
2.历史悠久的煤炭产业: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拥有丰富的煤炭开采经验和技术。
3.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山西省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能源和工业领域。
4.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山西省地处中国北方,交通便利,可以方便地向周边省市和沿海地区输送煤炭。
山西省煤炭市场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山西省煤炭产业正在朝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将逐步减少对传统煤炭产品的依赖,加大对煤化工、煤电联产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2.环保治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环保政策的实施,山西省将加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并推动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
3.科技创新:山西省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场环境影响因素评估1.政策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对山西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包括煤炭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政策。
2.经济因素:山西省煤炭市场的发展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工业需求、能源消费结构等。
3.环境因素:山西省的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因素包括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治理、碳排放等。
4.技术因素:科技创新对山西省煤炭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煤炭开采技术、煤化工技术、清洁煤技术等。
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与环境

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与环境1 政策环境1.1 国家法律法规分析(1)国家法律法规支持煤化工产业发展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约占70%。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改变。
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我国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促进煤炭和洁净煤产业发展。
国家具体法律法规见附件1。
(2)确定了限制发展传统煤化工产业、科学稳步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战略总体来看,国家尚没有发布针对煤化工产业的法律,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法律。
针对煤化工产业,2006年,国家制定的《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及《关于煤炭液化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法规。
《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煤炭使用、水资源平衡、技术政策和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
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加快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鼓励企业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
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补充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需要从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发展。
1.2 国家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分析(1)政策列表除了法律法规之外,国家还制定了系列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政策保证煤炭产业和洁净煤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产业政策见附件1。
(2)国家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虽然国家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但针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
煤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3 0万
15 0中试 0
贵 州 省 黔 西 县
开 工 建 设
鹤 壁 市 宝 马 集 团
上 海 焦 化 集 团公 司 安 徽 淮 化 集 团
羰 化 加 氢 湖北 化 研 所 、五 环 公 司 3 0中试 + 0万 河 南 鹤 壁 0 2 羰 化 加 氢 上海 华 谊 集 团
羰 化 加氢 上 海 浦 景 化 工 技 术 公 司 10 o中试 安 徽 淮 南 0
( )适 用 于我 国煤种 的大 型先 进气 化技术 : 1
若 干 集 煤 炭开 发 、加工 转 化 、化 工 、电力 于 一 体
的大型 综合性 能 源基地 和 能源企 业 : ( )产业 科 技 创 新 和 自我 发展 能 力 增 强 ,形 4
同 时 提 出 了促 进 煤 化 工 产业 发 展 的保 障 措 施 。 关 键 词 :煤 化 工 产 业 ;发展 ;布 局 ;产 业 政 策 ;保 障措 施
文章 编号 :17 — 6 7 (0 2 -0 7 0 63 94 2 1 】6 0 0 — 6
中 图 分类 号 :T 5 Q4
表3 “ 十二五” 期间我国合成氨、甲醇新增产能情况
万 a
增 长缓 慢 、油价 高 企 的背 景 下 ,我 国 以石 油 替 代
产 品为 主 要方 向 的煤炭 深 加 工 技 术快 速 步 人 产 业
化轨 道 ,陆续 建成 1 百 万吨 级煤 直接 液化 装 置 、 套 3套 1 6万 t 煤 间接 液 化 装 置 、3套 大 型 煤 制 烯 级 烃 装 置 、1套 2 0万 ta 制 乙二 醇装 置 、一 批 采 /煤 用 先进 气 化技 术 的大 型煤 制 甲醇 和 甲 醇制 二 甲醚 装 置 .开 工 建 设 了 2个 4 0亿 m / 3a和 1个 1 6亿 m/ 3a煤制 天然气 项 目 经过 “ 十一 五”期 间 的努 力 ,我 国煤炭 液化 、 煤 制烯 烃 、煤 制 乙二 醇 、煤 制 天 然 气 等示 范 工 程 取得 了阶段性 成果 .详 见表 4 表 8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全国煤化工重点区域发展分析目前,国内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
其中,内蒙古煤化工发展规模最大。
国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均落地内蒙古。
第一节新疆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
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把加快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特别是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是新疆加速新型工业化最现实、最具比较优势、最有可能占领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的部署下,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将成为引领新疆新型工业化重点突破、早见成效的主力军,成为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排头兵。
一、煤化工成为新疆实现率先跨越的排头兵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
2011年年初自治区制定的《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新党发…2011‟1号),把做强做大煤化工及下游产业,作为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
按照新党发…2011‟1号文提出的优势优先、抢占制高点的发展原则,新疆加快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率先跨越,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只有坚持优势优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实现煤化工产业率先跨越,新型工业化才能有大发展。
新疆现代煤化工虽然起步晚,但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政策优势。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中央已经把新疆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由目前的1亿t增加到2015年的4亿t以上。
中央对新疆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放宽对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发展限制,支持和鼓励新疆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
2011年11月自治区颁布的《煤炭资源有偿配置与勘查开发转化管理规定(暂行)》明确:用于煤电、煤化工等的煤炭开发项目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为促进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十二五”新疆煤化工发展方向和重点(一)依托伊犁和准东煤炭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新疆现代煤化工项目目前有:国家批复的广汇新能源120万t/a甲醇、80万t/a二甲醚项目正在建设;庆华55亿m3/a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获得批复并开工建设,第一条年产13亿m3/a煤制天然气生产线近期投产。
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的一大批煤化工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
目前煤化工已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
根据自治区规划,“十二五”将重点依托伊犁和准东煤炭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传统煤化工,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和深加工程度,积极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等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条,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七大产业链。
经过5~10年的建设,新疆将建成一批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引进、培育、发展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竞争力的大型煤电、煤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建成4个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
形成以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及煤基多联产项目为核心,以清洁能源系列产品和合成材料为主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煤化工产业格局。
对焦炭、合成氨、甲醇、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业,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原料路线,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同时,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总量控制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
到2015年,新疆将建成煤制尿素260万t/a、煤制二甲醚80万t/a、煤制天然气1000亿m3/a、煤制烯烃100万t/a、煤制乙二醇100万t/a的生产能力,新增煤焦化生产能力800万t/a。
(二)加快煤化工下游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由于煤炭产业由地方主导,在原料供应有保障的条件下,煤化工上、中、下游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将为地方企业进入煤化工下游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且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是新疆“十二五”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产业。
发展煤化工下游产业对培育新疆煤化工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地方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吸纳就业,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煤化工下游产品的供求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市场前景广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煤化工下游产业主要是以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为基本原料的生产,产品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旺盛,非常有利于新疆地方中小企业介入发展。
自治区要加强对煤化工下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继续支持在疆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煤电煤化工,鼓励优势企业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和优势企业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表1目前新疆拟建主要煤化工项目建设情况数据来源:世经未来第二节山西省山西作为一个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重化工基地,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依托煤而不依赖煤,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提升煤炭产业的循环率,使宝贵的煤炭资源变成资本,大力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新兴产业占有率。
”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正是山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重点方向。
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成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
人们习惯地把煤化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主要指煤焦化、煤气化制合成氨或甲醇、电石乙炔化工等,这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煤化工产业,也是山西煤化工产业的主体;新型煤化工主要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这是山西煤化工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山西煤化工发展现状山西省煤化工产业依托煤炭资源禀赋,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肥、醇、炔、苯、油”五条特色主线,培育了以天脊、太化、三维、山焦、丰喜、天泽等为代表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拥有一批在国内具备较强实力的煤化工科研、设计单位,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循环经济已具规模,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新型煤化工蓬勃兴起。
(一)产业规模截止到“十一五”末,山西煤化工规模以上企业274户,资产合计931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2倍。
2010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23.5%,较“十五”末增长2.02倍;合成氨产能600万吨/年,产量419万吨,列全国第三;尿素产能700万吨/年,产量548万吨,列全国第二;甲醇产能近300万吨/年(其中焦炉气制甲醇约占45%),产量104万吨,列全国第5位;聚氯乙烯产能近100万吨/年,产量44万吨;氯丁橡胶、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等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煤焦油加工和粗苯精制产能基本满足省内加工需求。
(二)区域布局从区域发展来看,太原地区已形成了以太化集团、太原蓝星化工、侨友化工等为代表的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运城地区依托丰喜集团、青山化工、翔字化工等形成了化肥和精细化工比翼齐飞为特色的大型化工基地;长治、晋城地区形成了以天脊集团、天泽集团、兰花集团等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高浓度氮肥、复合肥生产基地和以晋煤天溪煤制油、潞安煤制油为核心的新型煤化工示范基地;临汾、晋中、吕梁等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焦炭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炼焦化产品深加工基地。
(三)创新能力目前,山西集聚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国家级煤化工工程实验中心、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化工设计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煤化工专业研究机构,在煤基合成油、焦炉煤气制甲醇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省内大型煤化工企业均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科研技术中心,天脊集团、三维集团、南风化工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户,行业技术中心2户。
(四)技术装备“十一五”以来,山西煤化工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装备水平达到领先水平。
山西焦化、宏特化工建成了大型煤焦油连续化深加工装置;太化集团、三维集团引进德国伍德公司技术建设的20万吨/年苯加氢装置,其生产规模和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天脊集团引进KBR技术建成13万吨/年苯胺装置;山西三维集团引进先进的顺酐法1,4-丁二醇、PTMEG生产技术,装置工艺技术达国内领先;晋煤天溪公司建成了常压灰熔聚粉煤循环流化床气化炉,该炉型可用晋城“三高”煤为原料。
在焦炉煤气利用方面,丰喜华瑞公司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以焦炉煤气为主要原料的30万吨/年尿素装置,天脊集团和潞安集团在潞城西部建成了3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
太重集团、阳煤丰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具备了大型煤化工设备的制造能力。
(五)煤化融合随着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的热情高涨,截止到目前,晋煤集团托管天脊高平分公司、太原煤气化集团,开工建设百万吨级劣质煤制油项目;阳煤集团在收购三维集团、丰喜集团的基础上,全面托管太化集团,开工建设清徐新材料工业园区;山西焦煤、同煤集团发挥各自优势,分别建设60万吨/年烯烃项目;潞安矿业集团整合重组天脊煤化工集团。
山西五大煤业集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煤化工产业带和布局点。
同时,山西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大型中央企业,神华集团、中化集团、中石油、中海油、中煤集团、大唐集团等均计划在山西布局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
二、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从全球化工产业发展看,随着发达国家市场逐步成熟和产业技术进步,世界化学工业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与产业转移成为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和一体化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世界化学工业重心正向市场潜力大的亚太和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加快转移。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看,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市场经济的倒逼机制,大大加快了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按照产业上下游衔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要求,重大项目加快向能源资源所在地、靠近消费市场地区集中布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结构,从长期看,以煤炭补充石油作为基础原料发展新型煤化工和能源化工产业,成为必然选择。
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煤化工产业政策,要求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在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的同时,为煤化工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时,新型煤化工的四大前沿技术在我国均已取得突破,今明两年将结束示范,进入总结、评估和推广应用阶段,为新型煤化工在“十二五”期间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