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研究
新时代媒体人的角色转换——对“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的发行价格甚 至连 成本都无 法收 回, 可是
广 告 所 带 来 的 巨额 效益 保 证 了 经 济 来 源 ,
起, 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 固然给传统媒体
带 来 了很 多机 遇 , 可是也 对 “ 把 关 人 ”的
角色 提 出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 新 的业 界 环
②李 本 乾 、 李彩 英 : ( ( 财 经 新 闻 》[ M 】 . 东北 财 经 大学 出版 社 , 2 0 0 6 ③詹 姆 斯 ・ 凯瑞: 《 作 为 丈 化 的 传播 [ M ] . 华夏 出版 社 , 2 0 0 5
学 子 论 文 选 登l N E W S W O R L D
与粘贴 , 自己完全不用对其真实性和准确
性承担任何责任。
观政 策 、 突发事件 、 社会现 象的深度 解读 和解析等职责 , 为受众提供准确 的新 闻解 释和评析 , 帮助受众正本清源 , 求 真务实 , 从而 引导社会舆论 , 引导人们探求事物 的 本源 , 做好一个合格 的新时代 “ 引路人”, 做一个真正 能对受众有 用的 “ 有观点”的 媒体人 。 因此媒体 的 “ 把关 ”不仅 不能弱化 , 反而应 当加强。 互联 网极大地放松 了对传
业 门户 网站 无 奈 只能 做 出转 载 之举 。 3 、 传统媒 体 对 自己原创新 闻的低价让 渡
体 的差异化要 求 , 而这都 对 “ 把关人 ”提
出了较 以往更高的要求 。
结 语
在 近 十年 的时 间里 , 大 众 传 媒 的 传 播
了网络传 播 的无 制约性 以及 网络信息传
传 媒 领 域 的一 种 新 潮 流 。 在这样的背景之
西方一 些 国家鉴于 相关政 策法 规的
新媒体环境下传媒“把关人”角色嬗变

新媒体环境下传媒“把关人”角色嬗变作者:唐正平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年第03期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传播媒介变得更加多样,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元。
新媒体环境下,信源不再被媒体垄断,人们通过“两微一端”便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观点,海量的信息,充斥着受众的眼球,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把关人”角色的嬗变,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概念解析(一)“把关人”的定义及发展“把关人”(gatekeeping)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1947年在其著作《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的理论,卢因认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某些‘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
”社会学中的“把关人”理论,在1950年被传播学者怀特引入到新闻传播学中。
在怀特看来,大众媒体组织担当着现实“把关人”角色,在新闻报道中,大众媒体组织会对信息进行取舍加工,编辑处理过后的内容才会出现在受众的眼前。
新闻的选择,新闻的把关,从媒体组织不自觉的行为,演变成有意的操作。
从此,“把关人”理论进入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二)传统媒体中“把关人”角色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控制着哪些信息流向受众,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掌控具有主导性,当然,媒体的“把关人”并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集体的。
如上图所示,“把关人”角色具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即编辑和记者。
记者在采访前,通常会根据采访的需求对选题进行筛选报送,编辑再进行综合性筛选,选题选定,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会根据采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素材的选用,最终编辑还会根据报纸版面、新闻时长等具体情况,选定出具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舆论价值的信息进行报道。
从整个信息传播过程来看,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众传媒从业者相对于自媒体来说具有专业素养,他们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对新闻的把关比较严格,遵循着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转换与定位研究

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转换与定位研究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转换与定位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新媒体把关人作为信息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筛选、整理和传播信息的职责,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也出现了转换和定位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新媒体把关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一、新媒体把关人的定义与职责新媒体把关人是指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论坛和博客等平台上,负责维护和管理信息内容的人员。
他们有责任筛选和整理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作为信息传递的中介,新媒体把关人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角色和职责不仅影响着信息的质量,还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转换1. 信息筛选者向信息创造者的转变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筛选和传播主要依赖于编辑和记者。
而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由单一的信息筛选者转变为更广泛的信息创造者。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言论、分享见解和发表观点,从而影响和塑造舆论。
这种转变使得新媒体把关人的责任更加重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传播与表达的多样性。
2. 知识传播者向舆论引导者的转变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拥有垄断话语权,掌握舆论导向。
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并影响舆论。
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舆论引导者。
他们通过引导讨论、发起话题和塑造话语,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以及社会的运转和发展。
这种转变使得新媒体把关人的影响力与责任进一步扩大。
三、新媒体把关人的定位与特点1. 公共性和社会责任新媒体把关人作为信息传递的中介,具有公共性和社会责任。
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研究

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媒体也由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
科技的进步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方式、信息流的海量化,更对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定义、特征、把关过程、把关人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展示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的转变以及应对此变化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进而说明在新媒体时代中“把关人”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对传媒把关人角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把关人角色研究网络媒体把关人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media represented by newspapers, magazines, television era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media ag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not only just chang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bringing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gatekeeper"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new media era through the respects of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hecking process, “gatekeeper” functio n between new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Necessa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spond to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will also reveal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gatekeepers existence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and re-defines the role of gatekeeper.Key words: New media gatekeepers Role study Network media Gatekeepers research引言传统大众传播时代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在这一时代中产生的把关人理论认为把关人处于信息链条的首端,掌握着信息的发布权。
简述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演变

什么是“把关人”?简述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演变。
把关人”即为“守门人。
在传播学中,通常将“把关人”研究看作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把关人”有权利决定信息的去留。
传统理论中,“把关人”可以是个人或者组织。
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库尔特•卢因首次提出“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理论正是将信息传播主体比喻成“守门人”,这些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负责把关,对信息的流通进行筛选和过滤。
卢因所说的“把关人”相当于“门”,拥有让事物进出的权力。
]学者怀特(White)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出“把关人”理论的单一模式。
怀特以美国一家地方报纸为主要对象,对电讯编辑工作进行研究。
怀特认为“这位编辑舍弃许多新闻的决定被视为最值得注意的守门行为”。
怀特研究并没有摆脱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的局限,没有关注把关的组织因素,且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也存在片面性。
麦克内利提出“新闻流动”理论,他揭示了“一系列”的把关环节。
每个“把关人”重要性等量齐观,无法分清主次。
巴斯的“双重行动”理论对“新闻流动”理论的缺陷做了完善,巴斯提出两个把关环节,第一是新闻采集,诸如记者,写作者,是第一阶段的把关者。
第二是新闻加工,诸如编辑、改稿者,负责第二阶段的把关。
巴斯认为第二阶段的把关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把关节点有主次之分,并非是等量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理论的一种深入。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演变。
一是多元化的把关主体分散把关人权利。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由单一变为双向,强互动性和强反馈成为明显特点,传统把关模式置于新媒体环境中显得不适应。
面对传播语境的转变,把关的主体复杂多元。
网民、网络编辑、博客主、论坛主等都参与把关。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泛化。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把关人发挥作用的功能逐渐消解和减弱。
二是“把关”难度增大。
传统把关模式中,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必须经过筛选才可能达到受众面前。
浅析把关人在网络媒体中作用不可或缺

论当今网络传媒的把关浅析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现如今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如同家常便饭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必可不少的部分,网络媒体也成为一种几乎无“门槛”的信息发布平台。
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稳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网民总数持续增加,我国信息传播格局乃至社会生活形态还将发生重大变化。
网络除了让人们及时获取信息、带来生活便捷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诸如信息过载、重复、失实和误导等现象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消除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更带来难以估量的浪费。
打开电脑,除了一些有用信息外,扑面而来的是垃圾信息、广告、不良视频,甚至出现了通过幕后推手炒作、雇佣网络水手、故意设置情节,曝光隐私、过度包装等手段以博得点击率、注意力而喧嚣一时的“凤姐、兽兽、小月月”等人物的恶俗故事,类似的网络信息比比皆是。
这些不良现象及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引起人们的反感,造成视觉污染。
他们的丑恶形态及言语给了受众一个不良导向,给人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
尤其是青少年在这些不良信息包围中经过耳濡目染,人格、意志、追求趋向失落,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绿色的、健康的、优质的网络环境是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一、“把关人”的由来把关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
1947年,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一词。
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资料]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48fd2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f.png)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体多元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日趋分散化。
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手机短信和播客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把关人”面对的传播环境不断更新。
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在媒介既大融合又互相竞争的新格局下,如何重新审视“把关人”这一传统角色,如何与时俱进地选择新闻信息、编辑稿件,如何策划组织报道,当好“新把关人”,是新媒体时代向传统媒体“把关人”提出的新课题。
本文结合杭州新闻广播打造“格式化广播”的实践,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一些探讨。
多媒体融合的新媒体时代需要“新把关人”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播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种趋势和要求体现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特点,即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新媒体时代的这一特点,需要新的把关人。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媒体大融合的时代需要强化“把关人”角色媒体大融合的变化趋势可以通过传播介质的变化和不断涌现的新传媒反映出来。
每一种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的诞生,也会对旧传媒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旧传媒对自己原有的传播方式进行改进或创新,以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由于这种创新和改革,传统媒体也融入了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也就是说传统媒体进入了“多媒体融合”的阶段。
新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的未来展望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更加注重数据驱动 决策
更加注重国际合作
新媒体背景下,用户体验已经 成为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 因素。因此,未来的把关人理 论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从而 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信 息传播效果。
未来把关人理论将更加注重数 据驱动决策。通过数据分析, 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把 握市场趋势,从而更加精准地 进行信息筛选与传播。
01
社会舆论引导
把关人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信息,引 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对社会发展产生 重要影响。
02
03
法律道德约束
把关人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对 信息的传播进行合理约束和规范,维 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03
新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 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的特点
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01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把关人需要关注来自不
现状
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 渠道之一,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比
传播方式
受众群体
新媒体采用数字化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 个性化等特点,而传统媒体则以单向传播为 主,缺乏互动性。
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而传统媒 体的受众群体则更加广泛。
内容形式
商业模式
新媒体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文字、 图片、音频、视频等,而传统媒体的内容形 式则相对单一。
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筛选
02
网络新闻媒体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编辑,确保信息的
准确性和权威性。
网络论坛的把关实践
03
网络论坛通过对帖子进行审核、删除和屏蔽等方式,确保论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媒体也由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
科技的进步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方式、信息流的海量化,更对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定义、特征、把关过程、把关人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展示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的转变以及应对此变化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进而说明在新媒体时代中“把关人”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对传媒把关人角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把关人角色研究网络媒体把关人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media represented by newspapers, magazines, television era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media ag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not only just chang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bringing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gatekeeper"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new media era through the respects of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hecking process, “gatekeeper” function between new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Necessa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spond to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will also reveal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gatekeepers existence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and re-defines the role of gatekeeper.Key words: New media gatekeepers Role study Network media Gatekeepers research引言传统大众传播时代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在这一时代中产生的把关人理论认为把关人处于信息链条的首端,掌握着信息的发布权。
把关人按照一定的倾向来筛选信息并传播给受众,而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发挥它的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功能并引导舆论,发挥其身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逐渐的发展壮大,一种虚拟的空间在构建,并越来越多的影响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习惯。
平板、智能手机等的普及,使得上网更加方便快捷,而网络构建的跨时空、跨年龄、跨行业的交流平台更使得信息传播模式较以往有很大不同。
信息源不再只为传播媒介所有,它的掌握权被分为三种力量:“上网媒体”、“网上媒体”、“自媒体”,相应的把关人力量也被分解为三种,新媒体把关人权力的分散给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从新媒体与大众传播媒体在特点、把关过程、把关依据等方面的不同来对比,进而展现在新媒体时代中如何采取措施应对这些变化,以及加强把关构建和谐健康的新媒体的必要性。
一、传媒把关人的定义及其发展1、把关人的定义传播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传播者个人控制着大众传播信息在传播领域内的进出与流通。
信息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筛选、加工信息,然后把符合价值标准的信息传播给信息的接受者。
因此,传播者被称为信息的“把关人”或“守门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①2、传媒把关人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
1947年,卢因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②而后巴斯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
记者和编辑在这两个阶段中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负责信息的收集、筛选和过滤。
以上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把关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在传播媒介快速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把关人理论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与冲击,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下的“把关人”1、大众传播媒介传统媒体是指以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即通过某种传播介质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③报纸杂志由于版面和出版时间的限制,其信息量有限、更新速度较慢。
广播电视利用声音、语言、画面、文字等来传播信息,具有传播的范围较广、信息量较大、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其信息不可重复、稍纵即逝,受众很难享有资源的选择权和占有权。
2、把关人把关的过程以严肃性和深度性著称的纸质媒体从采编到刊印是经过层层把关的。
在信息采编过程①百度百科,“把关人”概念②百度百科,“把关人理论”中,记者首先对信息的采集在保持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过滤;而编辑和主编按照相关的政治政策、新闻法制等的要求再次对信息进行加工。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传媒把关人的功能和作用,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并决定信息的继续流动和停滞。
3、把关人的功能即扮演的“角色”记者身处把关的第一环节,在信息采集中要有新闻人的眼光,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所含有的新闻价值并能够及时迅速地使得信息为受众所知。
美国新闻“教父”普利策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把关人掌握着“议程设置”的权利。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它们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④“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1]因此传媒把关人可以通过影响信息的议程设置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们关注的方向,进而正确的引导舆论,真正的肩负起“把关人”的角色。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把关人1、何为新媒体新媒体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概念也会进一步延伸变化,本文所提到的新媒体是一个目前为传媒界比较认可的说法。
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⑤简而言之,新媒体就是能为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收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2、新媒体的特征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④百度百科,“议程设置”理论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有:2.1交互性较强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交互性较强。
2.2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得以存贮于平台上,信息传播较为碎片化。
2.3资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联网上,例如百度文库、优酷视频是一种不限地域、行业、年龄等的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互联网资源。
2.4超文本、超链接的应用并提供多媒体支持新媒体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与超链接则使得网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网络资源。
2.5个性化与主动性较强网民可以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基本上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极强。
2.6虚拟社群化网络社交是继网络兴起后发展起来的,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化信息的传播环境,使用的用户构成了虚拟的社群。
3、把关人把关的过程和功能传统大众媒体的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信息链条的第一环节,掌握着信息的发布、传播权并对信息进行垄断,而新媒体打破了这种局面。
新媒体时代把关人概念出现泛化,由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转变成三种人群:1.专业的新闻从业者(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如: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等被称为“上网媒体”,它们的把关人仍然是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2.商业网站的网络编辑(如腾讯、搜狐、新浪、百度等“网上媒体”,它们的把关人是网络编辑);3.自媒体中的论坛版主、博主、网民个人等。
专业的记者编辑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把关原则进行把关的;而商业网站的编辑则大多是集采编于一体,对信息的把关在不违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原则下,主要按照市场因素来进行把关;网民个体参与的把关行为由于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制观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把关行动在严肃性以及效果率上更为宽松和自由。
四、“把关人”角色的转变的研究1、“把关人”理论的的转变新媒体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更对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把关人构成的多元化以及角色的双重性新媒体信息的把关者分为上网媒体、网上媒体和自媒体,相应的把关人也呈现出多样化,既有专业的记者编辑也有网络编辑和网民个人,这三种力量共同构建大的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扮演着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双重角色。
1.2“把关”标准更趋向于市场化把关人组成的多元化以及他们所代表利益的不同使得把关的标准较传统媒介有很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要把握信息传播的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特别要考虑到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