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浩科学素养ppt课件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ppt课件

科学探究与交流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科学思维与创新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科学探究与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式, 是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 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小学科学 • 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目录
CONTENTS
四、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什么是科学 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三、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对 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
五、指向学科核心素 养提升的科学课教学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科学观念与应用
是从科学视角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基本认识,是科学 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运用科学知识和 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其他素养 的重要基础,特别强调学生对核心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以 及灵活应用。
科学思维与创新
是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 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对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理想模型和经 验事实之间关系的理解,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 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 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 能力与品质。
三、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对 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
科学观念与应用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科学 跨学科内容
总体框架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描述
1.1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科学素养)PPT课件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 总结词: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尊重 研究对象、保护隐私、避免利益冲突等。学术规范则是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引 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
• 详细描述: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旨在保 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促进研究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科研伦理要求研究者尊重研 究对象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同 时,研究者还应避免利益冲突,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术规范则是指 学术论文的撰写、引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 学术规范要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 成果,并注明出处。同时,学术规范还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如实反映研究过程和 结果,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05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交流
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创新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创新性,是否在理论或
实践上有所突破。
实用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
学术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符合 学术规范,是否具有学
术价值。
可靠性
评价研究成果的数据和 结论是否可靠,有无科
学依据。
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传播
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学术会议
建立合作网络
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 ,与同行交流。
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建立合 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
分享研究资源
培养团队精神
与其他研究者分享研究数据、实验设备等 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合作精 神和团队凝聚力。
06
步。
提高生活质量
王祖浩化学教学实践问题探索PPT课件

案例:符号学习
元素概念抽象, 学生理解有困难。教 材在定义元素之前, 从“绪言”课起即可 陆续介绍常见元素的 符号,为第3章认识元 素的概念提供基础。
-
16
模仿学习
17
-
探索概念教学的差异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石蜡受热熔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冷却又凝结成固态, 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自主学习; 那么:不可以(宜选择教
师指导学习法)
-
27
怎样结合具体内容开展化 学学科思想观念的教学?
-
28
化学学科思想观念
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则 研究化学的思想方法 化学与社会关系解析 ……
-
29
课题: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性质); 氧气实验室制法(原料选择、反应选择、条件选择); 催化剂概念; 气体发生和收集方法; 实验技能:仪器使用、装置搭建、操纵反应、排水集气等。 ……
只要求学生由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进 行求算,或在溶质、溶液和质量分数之间进行简 单的换算。
-
38
讨论:下列要求是否合理?
为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取该 盐酸样品50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粒,完成反应后收集 到0.3g氢气,请完成下列计算与分析:
⑴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⑵小明将测定结果与盐酸试剂瓶标签上所标的信
A.NH4HCO3 D.CO(NH2)2
B.(NH4)2SO4
C.NH4Cl
-
33
怎样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进 行教学和评价?
-
34
化学概念的教学研究
化合价?
还原反应?
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复分解反应?
溶解度?
……
生物科学素养ppt课件

贝塔朗菲(1901~1972)Bertalanffy, Ludwig von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
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 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 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系统生物学的三重整合:
➢ 系统内的组成元素的整合
➢ 生物体层次整合
➢ 研究方法的整合
2.认识论(epistemology)
反映论
个人意义建构
求同思维
• 波普尔(K.R. Popper):证伪主义,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请分析下列做法的对错: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自我探究”,对学生非科学的解 释和过程方法不予纠正。
对。 社会角度的适应: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等
三、信息能力 你能说出信息素养应该包含的内容吗? 你如何理解生物进化过程是生物信息量的增
加过程?
1.信息分析方法 System Analytical Method
输入
输出
系统
在信息的不断获取、信储息存反、馈整理、加工、传输和反 馈的系列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和改造。
评价所完成的技术设计或技术产品 学生应该采用切合最初目标或需要的准则,研究可能影响产品的潜在用户或受益者接受和方便地使用这一产品 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准则和因素来确定质量标准;他们还应该对同学的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对于自己的产品来 说则是实施改进建议。
交流技术设计过程
学生应该回顾并描述所完成的工作,判分出确定课题、设计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和评价等各个阶段。
直觉:不经过分析、推 理的过程而直接快速 地进行判断的认识能 力。
全民科学素质讲座36页PPT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全民科学素质讲座
6、纪律是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提高科学素养.ppt

二.关于科学素养
1.scientific literacy的形成与发展
⑷.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索尔特(showalater) 等人对科学素养进行了又一次概括,提出科学素养包括7个维度:
科学的本质,科学中的概念,科学过程,科学的价值,科学和社会,对 科学的兴趣,与科学有关的技能。
二.关于科学素养
2.科学素养的内涵
⑴西方认识科学素养内涵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把科
学素养的内涵理解为着重于科学知识的掌握。 20世纪50——70年代中后期,科学素养的含义不仅是
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60 年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 学与人文”已扩充为科学素养的内涵,与50年代相比 较,有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越来越大。
“狭义的素质”:与知识、能力相并列的、并使知识 与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发挥的那个因素 。
一个人自发的行为规范 素质教育的内涵,它们侧重的首先是高度的社会责任
感;其次是创新意识;再次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
一.素质与素养
4.素养的概念 从内涵上,“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视野和底
蕴” 。 从培养上,素养的培养,属于知识传授的大范
定高,反之亦然。
2.素质的含义
事物本来的性质 ; 专指“素养” ; 心理学专有名词:“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
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一.素质与素养
3.素质的概念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相对于 “应试教育”提出的 。
“广义的素质教育”概念,它包含平常说的知识、能 力和“狭义的素质” 。
策。这两个特点与80年代兴起的STS运动是不无关系的。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ppt课件

科学探究与交流
是指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科学 问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 形成结论,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 反思的能力。
22
科学态度与责任
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 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 心,具有学习科学和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 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善 于反思的创新精神,以及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 任感。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 本技能、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数 学策略的应用,以及对数字的感觉。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17
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即所谓音乐感,是指对音乐具有正确感受、 理解(审美)和表达(创造)的能力。它包括音高、音色、 力度、节奏、旋律、和声、织体、曲式、调式及结构等诸 多音乐要素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 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 • 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 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有固定的作用
39
哲学观点
科学观念
不要止步于事实 性知识的积累
认真学习课标,熟记和深 入理解18个主要概念,它 们是形成科学观念的基石。
跨学科的主题
教师的视角决定学生的高度 册
教学重心的转移: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学科视角核心概念
单元 传统、具体、看得见、容易习得
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1
目录
CONTENTS
四、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什么是科学 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三、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对 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作者:吴海霞王祖浩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10期摘要: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是为实现核心素养目标而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进行的研究和改革。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是普通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素养含量较高的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从教学单元、素养内涵、学习进阶和教学案例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要求; 单元教学设计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100045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是普通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初始课程内容。
该主题包含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等。
从学生当下的发展和培养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及处理复杂问题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来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是素养含量较高的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六大主题调整为五大主题,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内容剥离出来,单独列为主题4,与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形成并列地位,从而突出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的教学内容。
如何实施“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效达成素养目标和育人功能价值?2017版课标指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发展水平、高中化学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要求(包括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对学段、模块或主题、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1]。
下面据此展开研究。
1 与主题相关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调整相比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7年版课标在内容要求上有两处改动和两处新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资源的有用产品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新南威尔士州科 学与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标准
科学的应用领域Leabharlann 化学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 材料、健康、环境 )
18
4.力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
(1)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 (2)课时不变,内容适当调整,要求适当降低
●原子结构、化学计算低要求; ●突出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学科价值,为高中化
16
第五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7
体现与社会联系的课程标准内容
国家
课程标准
内容
美国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 科学与技术、个人与社会视野中
标准
的科学、科学的历史与本质
英国
加拿大 澳大 利亚 中国
英国科学课程 标准
安大略省科学 与技术课程标准
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1
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果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基础 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内容 五、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的建议
2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主 要成果
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 课程结构:基础性与个性发展结合 内容体系:继承、创新与时代特色 学习方式:思考、探究、实践 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素养:研究、实践、反思
11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基础
1. 充分肯定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
(1)坚持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突出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着力体现基础性和启蒙性 ●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明确 ●科学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建构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12
2. 强化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十年的实践效果明显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科
真对待各地提出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修改意见和建议,关注教育资源薄弱地区 化学教育的改革。
9
4. 强化对教学实践指导 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十年的
经验和问题,提炼指导性意见或问题解 决策略,增强课程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 性。
10
5. 借鉴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经验 在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进行比较基础上,结合我国义务教育阶 段化学教育的实际,完善化学课程标准 的修订。
教学大纲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基本计算 化学实验
5
化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对化学科学启蒙的认识 对科学素养目标的理解 对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 对教学方式变革的认识 对内容深、广度的把握 对日常评价和中考控制
6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 的思路
1.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 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义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 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1过4 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务教育化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出发,进一 步审视学生发展所需的化学核心知识、过程 方法和价值观。
7
2. 突出化学的教育价值 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
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 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8
3. 力求体现中国的国情 高度重视我国的国情和地区差异,认
3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科学素养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比 较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中与科学探究相关的内容主题
国家
课程标准
内容主题
美国
加利福尼亚科学 课程标准
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研究与 实验
英国 加拿大
英国科学课程标准
安大略省科学与 技术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生命过程与生物体、物质及其 性质、物理过程
科学探究与技术问题解决技能、理解生命系统 、结构与机理、物质与能量、地球与空间系统
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习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初步学习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广大教师深感是教学实践的难点。 ●科学教育的国际潮流
科学探究已成为众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此将 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联系在一起。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目 标和重要的学习内容已成国际共识。
13
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科学与 技术课程标准
重要领域、知识与理解、技能
中国
义务教育化学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 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15
3. 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围绕社会主题选择学习内容 (如第五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 ●重视学科内容与社会应用的整合 (如第四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