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19岁时的顿悟:从无到有 创造妙有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答案乔布斯异想天开的生涯

现代文阅读答案乔布斯异想天开的生涯

现代文阅读答案:乔布斯异想天开的生涯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公司不久,他为苹果公司做了一个题为“异想天开”的广告。

当接近生命黄昏之年的乔布斯说起这则广告时,居然极其激动地流下眼泪:“这则广告让我流泪。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沉浸在一种纯情之中,那种对于精神和爱的纯情。

这种纯情渗透我心,并震慑我。

这则广告体现的纯情使我永生难忘。

”这则名为“异想天开”的广告用了爱因斯坦、甘地、列侬、狄伦、毕加索、爱迪生、卓别林、马丁·路德·金,以及法国歌剧演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美国摄影家安索尔·亚当斯等人的肖像,左下角仅写了“异想天开”几个字。

然而更加气势磅礴的是那段乔布斯参与拟就的广告辞:“让我们告慰于那些疯狂之人,那些格格不入者、反叛者和肇事者。

圆的螺丝钉打在方的洞孔里。

那些从不同角度看事物的人,他们不喜欢规则。

他们对现状也毫无敬意。

你可以引用他们的话,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赞扬或蔑视他们。

然而你唯一做不到的事则是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事物。

他们推动人类朝前迈进。

尽管某些人可能把他们视作疯狂之人,我们看到的则是天才。

正因为那些足够疯狂之人以为他们可以改变世界,到头来恰恰是他们改变了世界。

”在这个广告中的都是乔布斯心目中的偶像,广告的核心是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所象征的是追寻自由探索的个体精神和敢于冲破常规的叛逆性格。

如果说那种几乎有点偏执倾向的追寻创造性的纯情是解答“乔布斯现象”的一条重要线索的话,那么乔布斯自大学时代开始便着迷于东方文化中的直觉体验,则可以说是另一条线索。

乔布斯在雷德人文学院读大学时,结识了几位修炼禅坐的朋友。

18个月后,19岁的乔布斯退学到印度朝拜印度教圣人,寻找一种创造性生活的灵感,乔布斯相信,创造性主要来自于非理性的直觉,这种直觉在东方文化中挖掘得更深。

在印度漫游了7个月,乔布斯回到加州跟从一位日本禅学大师研习坐禅,每日晨晚练习,此后终生未间断。

在乔布斯看来,禅坐让他的心灵能够专注于某一件事和意念之上,让他的种种创造性想法拥有一种巨大的强度和爆发力。

关于乔布斯在生活中领悟道理的事例

关于乔布斯在生活中领悟道理的事例

乔布斯在生活中领悟道理的事例乔布斯,一个改变世界的名字,他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引领了潮流,更在生活哲学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以下是他从生活中领悟道理的一些事例:1.追求完美:乔布斯对完美的追求几乎到了极致。

他相信,只有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才能够创造出让用户惊叹的产品。

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得苹果的每款产品都成为了经典。

2.独立思考:乔布斯曾经说过:“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

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 他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声音左右,这是创新的关键。

3.勇于挑战:乔布斯在设计Macintosh时,曾坚持认为计算机应该像电话簿一样大小。

这种超越时代的想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但乔布斯坚信,只有勇于挑战常规,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4.重新定义:乔布斯相信,面对复杂的事物,我们不应该被其表面所迷惑,而应该深入其本质,重新定义它。

例如,他重新定义了手机,将其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设备。

5.注重简约:乔布斯的设计理念是“简约不简单”。

他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于外在的展现,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设计。

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了苹果的产品设计,使得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质感。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洞察。

他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引领了科技界的风潮,更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榜样。

无论是在追求创新、独立思考、挑战自我、重新定义还是在注重简约等方面,乔布斯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他的生活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人生的启示乔布斯的奋斗之路

人生的启示乔布斯的奋斗之路

人生的启示乔布斯的奋斗之路人生的启示——乔布斯的奋斗之路乔布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一生被描述为传奇。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前任CEO,乔布斯不仅带领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也为整个科技行业树立了标杆。

他的奋斗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也散发着坚持和成功的光芒,给予了我们人生的许多启示。

首先,乔布斯的成功启示我们要保持激情。

在乔布斯的一生中,他始终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他对技术的热爱和对产品的追求成为他永不熄灭的火焰。

正是因为他对技术的热情,他才能够推动苹果公司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其次,乔布斯的奋斗之路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的初期,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愿景和产品的潜力。

即使在遭遇失败和被解雇后,乔布斯依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重回苹果公司并引领其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巨头。

乔布斯的个人品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细节和质量。

乔布斯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和对细节的苛求,使得苹果公司每一款产品都成为了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他的追求完美的态度不仅影响了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也对整个科技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乔布斯的奋斗之路教会我们要勇于冒险。

乔布斯在职业生涯中多次冒险,不断尝试新的创新和市场领域。

他的决策虽然有时候面临风险,但最终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敢于冒险,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突破。

最后,乔布斯的奋斗之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追逐你热爱的事物。

对于乔布斯而言,他的事业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他热爱的事物。

他把自己对技术的狂热与对设计的追求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产品。

这启示我们要找到我们热爱的事物,并将其转化为我们的事业,然后努力追逐它们。

在人生的道路上,乔布斯的奋斗之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领域的成就,更是一种对个人奋斗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通过保持激情,坚持信念,注重细节和质量,勇于冒险以及追逐我们热爱的事物,我们可以从乔布斯的人生经验中汲取启示,走出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追逐自己的成功与幸福。

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空等乔布斯年轻时,他要是想要某样工具来造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会直接去找源头要。

他回忆起在12岁的时候,他想要造一个计频器,于是直接在电话簿里找到了HP的创始人Bill Hewlett,找他要了那些零件。

2、打造自己的现实乔布斯很早就懂得,要是不喜欢生活中或世界里的某样东西,就改变它们,要么通过行动,要么通过纯粹的意志力量。

Hoffman后来叹道,“现实扭曲力场有鞭策的作用,但接着现实会反击。

”——Joanna Hoffman是苹果早期Macintosh团队成员之一。

“我不想当父亲,所以我就不是。

”乔布斯后来说。

声音里透着一丝懊悔。

3、控制能控制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乔布斯是个嬉皮士,但和上个世纪60、70年代谈情说爱的自由精神不同,他是个注重细节的控制狂。

他要控制他的环境,把产品看成是他自身的一种延伸。

4、承认自己的错误乔布斯有时很严厉甚至不近人情,这点在他和他第一个女儿之间表现得最为典型。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开始面对死亡,也越来越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做了许多我并不自豪的事情,比如在23岁时让我的女朋友怀上了孩子,处理方式也十分不妥。

”5、了解自己尽管并不总是清楚旁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貌举止,乔布斯对自己过人的头脑却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困惑地发现:他比父母还要聪明。

6、给不可思议留一扇门乔布斯是个探索者,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启迪以及身体的净化。

他并不特别信仰宗教,但也不否存在人类认识之外的事物。

“我想,不同的宗教就像是不同的门,通往的是同一个房子。

我有时想,房子是存在的,有时又不这么想。

这真是个伟大的谜。

”7、别退缩乔布斯的暴躁情绪和时不时的过激反应都是出了名的。

在产品研发上,他的评价非黑即白,不是极佳就是屁。

乔布斯传读后感(精选15篇)

乔布斯传读后感(精选15篇)

乔布斯传读后感(精选15篇)乔布斯传读后感1读完《乔布斯传》不禁有些感慨,这里不转述故事,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在通过书本窥探完乔布斯一生后,做一个总结,与伟大的人照过镜子之后,看看我们能提升些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生于慌乱,死于悲惨。

他的一生与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或许这和他的成就超过绝大多数人有联系。

他成长于一个领养家庭,但是他的养父母为了履行对他生母的承诺,用尽全力供他上了大学。

他只上了一学期大学,便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也和他自幼对电子痴迷有关。

他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崇尚佛教,去印度朝圣,做禅修,冥想。

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认为吃素就不用洗澡,因此常被周围的人诟病卫生问题。

他是一个偏执狂,当他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忽略。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坚定的认为软件和硬件必须要融为一体。

他要打造完美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利润,他要真正的实现产品即服务,而不是为了兼容性去组装硬件和软件。

乔布斯认为,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要是问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他要用超前的眼光,打造出具有艺术性的,用户都不知道自己原来需要的产品。

他想让苹果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他被迫从自己创办的公司离职,但是他依然强大。

创办了伟大的公司皮克斯动画,代表作品有《玩具总动员》。

他认为专业于科技的人不懂艺术,专业于艺术的人不懂科技,而他是两者都懂的人,于是有了皮克斯。

其实任何一门专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都是艺术,而乔布斯一开始就站在最高峰往下看。

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就没有了灵魂,于是他又回来了。

接着推出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产品,Iphone,Ipad等等。

他还想将他的一体化,简洁化理论运用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可是他没有时间了。

素食主义的乔布斯释放了太多的能量,他给世界带来了美好的一面,但是胰腺癌却剥夺了他的肉体,让他不断消瘦,最终逝于56岁。

或许他成就于疯狂,偏执,完美主义,或许他反噬于疯狂,偏执,完美主义。

乔布斯19岁时的顿悟:从无到有 创造妙有

乔布斯19岁时的顿悟:从无到有 创造妙有

乔布斯19岁时的顿悟:从无到有创造妙有2011年12月02日 04:10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王育琨王阳明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乔布斯的灵明来得比常人早。

被遗弃和被领养的独特背景,让他从小对任何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都可能跳出来观照一番。

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追问:我是谁?有什么价值?来这个世界干什么?!人的最大无知,是对人生的无知,对死亡的无知。

归根到底,是对自心的无知。

乔布斯少年时就开始触及这个很基本的哲学命题,甚是少见。

在这样不懈的追问中,乔布斯很早就得以逃脱了人生的一个最大无知。

人这一辈子时间很短促,没有时间做太多的事,只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精妙绝伦。

17岁那年,乔布斯进入了禅和嬉皮士的世界。

嬉皮士的玩世不恭和反传统,摒弃了对权威的恐惧和膜拜,而修行、顿悟和禅定,是一种从无出发的精神。

这个追问有了阶段性结果:日本禅师乙川弘文(Kobun Chino Otogawa)把乔布斯引入了禅的世界。

记不得哪本书了,里面的一段话对他产生了致命的诱惑:“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过。

”乔布斯被震慑了并记住了这句话。

从那时起,他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手头这20件事我还会去做吗?这件事真值得我去为它投放激情吗?这一问,每每都会让乔布斯对一些事情“知非即舍”。

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历时12年遍访印度96家修道门派求教。

每每感觉不是他要求索的究竟或不舒服的时候,就知非即舍,另拜名师,重新求证。

最后,释迦牟尼还是在菩提树下顿悟了人生和大千世界的道理。

“知非即舍”,会让许多人不舒服,更会让自己不舒服。

那就是说先前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毫无价值。

生活不富裕的父母,在乔布斯的执拗下,花不少钱把他送进了里德大学念书。

他每天一问,深深怀疑继续读书的意义。

他念了一年半就辍学了。

浪费生命和资源的事,乔布斯不干。

1974年,乔布斯踏上在印度的7个月求访神性之旅,他要在那里找到神性导师。

乔布斯的演讲稿:领悟执着成就卓越

乔布斯的演讲稿:领悟执着成就卓越

乔布斯的演讲稿:领悟执着成就卓越: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如何领悟执着,从而成就卓越的一些见解。

我想在这里首先提到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我们熟知的乔布斯。

乔布斯一生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他的执着精神是他成功的不二法宝。

无论在设计、营销或者是管理方面,乔布斯都是毫不妥协、极度执着的。

那么,什么是执着呢?执着是一种意志力的表现,而意志力是一种能够驱使我们去实现目标和梦想的心理因素。

执着是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不怕付出奋斗的坚毅心态。

我们需要坚信自己所追求的是正确的,而且一定要有信念,才能在逆境和磨难中坚定不移地前行。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执着的意志力呢?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是有挑战性的,可以激发我们内在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需要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必须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失落、不放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行。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尝试和探索,勇于开拓新的领域,并不断深入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不断地锤炼意志力、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目标,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培养出执着的精神和能力。

当然,这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恒心,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

最近,我深受一个寓言启示:“小鸟飞翔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有翅膀,而是因为它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信念”。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只有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信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

我想说:执着是成就卓越的前提,如果没有执着的追求,我们可能会只是平庸的行者,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让我们一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执着的信念!
谢谢大家!。

乔布斯最精辟的七句话

乔布斯最精辟的七句话

乔布斯最精辟的七句话乔布斯是现代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他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言论,这些言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为乔布斯最精辟的七句话,展开一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第一句话:“你不能在前方看到迷津,只有在回头时才会豁然开朗。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往往是一种回溯性认识。

在我们付出努力时,可能看不到明确的目标和路径,但只要我们推进下去,却往往能够在回头时看到突破口和方向。

因此,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相信自己最终一定会找到成功的道路。

第二句话:“保持愚蠢,保持好奇。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在人生中不断发展进步,就必须保持一种谦虚和好奇的心态,不停地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

我们要自觉摒弃已有的偏见和思维定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去发现新的机会和价值。

第三句话:“好好思考,好好工作,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全世界。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成果推向全世界,不仅要有优秀的作品,还要有良好的营销策略。

第四句话:“把自己的心灵投入到工作中。

”这句话告诉我们,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价值。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心灵融入到其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热情,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第五句话:“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因为我们疯狂地相信这一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坚定的信念和热情可以创造奇迹。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人。

同时,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不断调适和完善自己的计划,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

第六句话:“生活是一种扮演,而不是一种预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是一种已经定好的程序,而是一种需要自己去扮演的人生舞台。

我们需要拥有自主和独立的精神,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适应变化,找到自己的机会和出路,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布斯19岁时的顿悟:从无到有创造妙有
2011年12月02日 04:10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王育琨
王阳明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乔布斯的灵明来得比常人早。

被遗弃和被领养的独特背景,让他从小对任何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都可能跳出来观照一番。

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追问:我是谁?有什么价值?来这个世界干什么?!
人的最大无知,是对人生的无知,对死亡的无知。

归根到底,是对自心的无知。

乔布斯少年时就开始触及这个很基本的哲学命题,甚是少见。

在这样不懈的追问中,乔布斯很早就得以逃脱了人生的一个最大无知。

人这一辈子时间很短促,没有时间做太多的事,只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精妙绝伦。

17岁那年,乔布斯进入了禅和嬉皮士的世界。

嬉皮士的玩世不恭和反传统,摒弃了对权威的恐惧和膜拜,而修行、顿悟和禅定,是一种从无出发的精神。

这个追问有了阶段性结果:日本禅师乙川弘文(Kobun Chino Otogawa)把乔布斯引入了禅的世界。

记不得哪本书了,里面的一段话对他产生了致命的诱惑:“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过。

”乔布斯被震慑了并记住了这句话。

从那时起,他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手头这20件事我还会去做吗?这件事真值得我去为它投放激情吗?
这一问,每每都会让乔布斯对一些事情“知非即舍”。

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历时12年遍访印度96家修道门派求教。

每每感觉不是他要求索的究竟或不舒服的时候,就知非即舍,另拜名师,重新求证。

最后,释迦牟尼还是在菩提树下顿悟了人生和大千世界的道理。

“知非即舍”,会让许多人不舒服,更会让自己不舒服。

那就是说先前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毫无价值。

生活不富裕的父母,在乔布斯的执拗下,花不少钱把他送进了里德大学念书。

他每天一问,深深怀疑继续读书的意义。

他念了一年半就辍学了。

浪费生命和资源的事,乔布斯不干。

1974年,乔布斯踏上在印度的7个月求访神性之旅,他要在那里找到神性导师。

一路上,两个极端的现实让他很失望。

一边是印度触目惊心的贫穷,另一边是一些高德大僧享受着民众的供养,而对现实不管不问。

贫穷的现实与神圣光辉之间的反差,让他倒足了胃口。

当时流行各种各样的“主义”或哲学,帮不到在贫困中挣扎的印度人。

而唯有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话,给当地土著带来了文明之光。

在贫困的地区看到爱迪生的电灯,那里面饱含着爱迪生对苍生的大爱。

这段旅程,让他得到醍醐灌顶的顿悟。

爱迪生真实地改变了世界,而哲学大师们却没有!哲学、主义无用,除非它们能呈现在奇妙的发明或“妙有”之中!当时,辍了学的乔布斯正处在思考生命为什么的关头。

他立志要改变世界。

可是通过什么道路却一直在选择中。

皈依佛门,曾让他有过顿悟成佛,改变人们思维和价值的梦想。

但是印度之行,却让他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如果只管自己修行,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不能推动社会发展,那只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工具而已!吃饱才是真功夫,发展才是硬道理!印度之行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初发心:
小物件,大世界!创造小物件,创造价值,改变世界!真可谓“凝神专一小物件,鬼斧神工大乾坤。

” 后续苹果如iPod、iPad、iPhone等一系列的妙有,以及iTunes、Apstore 等系统,正是禅宗“空中妙有”的最好体现。

住在印度乡村,让乔布斯有更多时间去熟悉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性。

他发现,西方的思维,大多都是从有到有,从理论到理论,从经验到经验,从教义到教义,从教条到教条,从逻辑到逻辑。

他们拼命地想让自己知道的更多,结果行动起来常常成为智障,于是又陷入极度的焦躁之中。

而印度乡下人,没有什么知识,但却不妨碍他们对人对事都有深刻的洞见。

他们不靠逻辑思维,不重视既定的东西,他们靠直觉,往往可以从无到有,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乔布斯回忆说:“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以及理性思维的局限。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

印度乡间的人与我们不同,我们运用思维,而他们运用直觉。

直觉对我的工作有极大的影响。


乔布斯通过修禅接收得到那些我们收到或未收到的信息,但他从来不拿那些信息当作天然的真理。

他的心中有个很大的方向:事情是什么样子的,跟事情现在是什么样子没有什么关系。

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是我现在对事情有什么样的体验,并且要用全部的力量,把这些想法创造出来。

这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无到有,是他在19岁时就体悟到的一个出发点。

从无到有创造“妙有”,是乔布斯19岁那年印度之行的最大发现。

由此,他找到了制造业的原点,找到了可以传承的商业帝国的原点。

中国企业,要熬得过眼下的严冬,正需要站在办企业的原点上,架构未来。

(作者系北京大学民营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